甘露殿內,文皇李濟揉着太陽穴,看着案上臨摹的《江雪》一詩,似乎進入了獨釣寒江雪的意境。
段恆這個蠢貨,連作詩人的名字都沒問,這讀過幾天書的莽夫,定是見得詩好,拿了就跑。
這詩初看是描寫孤獨,回味後發現描述的是一種遇到挫折後不服輸,不怕孤單、不懼寒冷的精神意境。
正如李濟去年在渭水之上,與突厥籤的便橋之盟,有人以爲這是向突厥低頭,卻不知,李濟是爲了讓文朝暫時獲得發展時間,他總有一天要洗掉恥辱!
文朝太祖立國時想不到,驍勇善戰的二皇子最終繼位,更想不到,李濟登基後對文采如此重視。
今天下初定,突厥尚在虎視眈眈,年輕的學子們就如雨後春筍般冒出,開始呈現文道攀比之風 ,文朝居然名副其實了。
年輕人攀比也就罷了,本就是李濟一舉兩得的計劃,一面用文風讓突厥人安心,一面給文朝添些人才。
誰知殿上的文臣武將也開始湊熱鬧,今日禮部提到秦珏不宜大辦壽宴,被李濟怒斥後,稱要賞賜秦珏,又被多數文臣武將反對。
秦珏因十年征戰,身體暗傷極多,才領閒職在家休息兩年,就被這幫新進的士族文官,以無功不受祿的名義反對,還說國庫空虛,不應該隨意賞賜。
李濟心頭大怒,前朝大梁留下的財富一點都不空虛,國家缺的不是錢,是糧食。
良田大都被士族門閥佔據,要不是突厥之患,文朝需要積蓄力量,李濟一定先拿士族開刀,如果有足夠軍糧,突厥何足懼哉。
最讓李濟氣憤的是,居然有軍方的人反對,士族在朝中滲透的太厲害了。李濟揉了揉腦袋,對殿外呼喚一聲。
段恆穿着禁衛軍盔甲,快步走進甘露殿,剛纔捱罵,頭盔上的口水都還沒擦,這是要再來一次?
“召秦珏進宮一趟。”李濟簡單的說了句,自己還是要和秦珏商量一下,三天後,那孩子也應該安排一下了......
太學院內,秦璐有些煩悶,早知道抄個詩有這麼大的影響,就不該將李逸房中的字稿順出來了,難怪李逸說要低調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