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第三章 我有時覺得,我是一座島
一個女人,再好些,得不着異性的愛,也就得不着同性的尊重。女人就是這一點賤。
總之,沒有婚姻的保障還要長期抓住一個男人,是一件艱難、痛苦的事,幾乎是不可能的。
女人的原欲
弗洛伊德認爲:“原欲就像一條河流,如果它受到阻礙,就會溢向別的河道,直接導致心理錯亂的行爲。”
張愛玲的《金鎖記》從不同的方面講了很多東西,但最重要的是,告訴了人們一個關於“原欲”的故事,一個令人驚心動魄的人性變態和人性異化的故事。慾望的作用,很少有像在這篇小說裏那麼重要。
從表面看,曹七巧不過是爲了能進入雖然已經破落,但仍然是貴族大戶的姜公館,才嫁給了患骨癆的廢人姜二爺,最終將自己折磨成一個瘋婦。
但想想,這何嘗不是自己對金錢慾望的一種犧牲?
姜二爺身患殘疾,一輩子都只能躺在牀上,這對正當花季的七巧而言,是殘酷的。換作任何女子,都幻想自己能嫁得如意夫婿,不求大富大貴,只求情郎待自己真心。
然而,七巧是“欲愛而不能”,當她終於放棄愛情,如那秋日的紫薇萎謝時,三少年季澤卻毫無徵兆地闖進她的生活,再次點燃了她對愛情的渴望。
當愛情在一個人身上得不到滿足時,便需要三人、四人的幸福,乃至生命來抵償。
前半生,七巧用金錢鎖住愛情;而後半生,七巧用金錢鎖住了家庭。她這一生不曾得到愛,於是她毀滅了兒子的愛情,拆散了女兒的婚姻。她的愛人拋棄了她,兒女更是恨她,她這一生都是不快活的,而這不快活便是她最悲慘的結局。
女人的原欲,除了情感之外,還有對金錢的渴求。《封鎖》中就有這樣一句高頻率反覆出現的話:“可憐啊可憐,一個人啊,沒錢!”
這一點,應該說我們都明白,在現代社會里沒有錢是甚麼滋味。
現時代,很少有女人像張愛玲筆下的淑女那般悲慘,過着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的生活,但是沒錢,依然作爲一種恐慌威脅着她們。
因此,這些女人就處於以下兩種生活狀態:
一、急於獲得金錢,哪怕成爲人家的情婦,也想尋得一個生活依靠;
二、成爲有錢人的太太后,要麼變本加厲地“抓錢”,生怕天有不測風雲;要麼瘋狂地維護自己的容貌,就怕“色衰而愛弛,愛弛則恩絕”。
無論是哪一種生活狀態,都不過是將嫁人當作人生的救命稻草,藉此來擺脫“沒錢”的恐慌。可是,這樣的婚姻可以帶給你幸福嗎?又或者,這樣的婚姻真是你需要的嗎?
李白有言:“以色事他人,能有幾時好。”作爲女子,你便要活得高貴、大方,這與金錢無關,只關乎心境。
在現代社會里,很多女人在生活中歷練得很成熟,不再把“結婚”看作自己的最終職業,她們的職業就是無論用甚麼樣的方法,只要能夠獲得更多的金錢。
她們早就拋棄了愛情,甚至看不起愛情,更看不起屋檐下世俗而親切的小日子,除了金錢,她們甚麼都不信。她們決不肯用花樣年華換來平民百姓的花好月圓,她們盤算着如何走捷徑、花最小的力氣去改變自己的生存狀態。
和張愛玲小說中的女人一樣,她們並非真的沒有錢、活不下去——而是沒錢造成的恐慌一直威脅着她們,她們不得不讓自己的黃金慾望處於主導地位。
女人的這種黃金慾望,讓她們將自己囚禁在了一座島上,一座慾望的島嶼。當慾望得不到滿足時,它就那麼一點點兒膨脹,像是女人腳上穿的高跟鞋,一點點兒地增高,以爲這樣就能看到人羣中出類拔萃的高富帥。
其實不是,這種原欲讓她們在孤獨中瘋狂。女人其實應該清楚慾望無止境,不能有太多的慾望,否則,就是給自己平添無盡的麻煩。
也許,每個女人在內心深處都是寂寞而痛楚的,不管她需要的是甚麼,她一定傷痛過,也曾爲自己的慾望付出過代價。
但女人又總是很奇怪的,就男人的陪伴來說,陪少了嫌孤單,陪多了又嫌煩,似乎永遠沒有恰到好處的時候。
倘使你給她一個完美的結局,她一定會說,“情願奢望一個艱辛的過程”;有時她明明渴望你的一束鮮花,當你手捧玫瑰時,也許她還會訕笑着說,“要是有鑽石就更好”。
女人的慾望是每個男人都曾深陷過的泥潭,它是來自各方面的誘惑,包括物質、精神還有生理上的。物質上的慾望——金錢來滿足;精神上的慾望——應該是由女人的個人品德與素質所決定;生理上的慾望——這個就不用說了,不論男人還是女人都會了解其慾望到底有多少!
看來,女人的慾望是由男人來給予的,給予得越多,其慾望也越高。
人類的慾望是社會進步的動力,而女人的慾望是社會進步的標誌。女人有偉大的共同慾望:嫁個好男人;也有最高慾望:永葆青春。但是,前者的實現不那麼簡單,後者想要實現它更是癡人說夢。
於是,退而求其次的女人,紛紛開始找尋對自己來說最現實的慾望——物質。於是男人開始抱怨,在這個慾望的城市中,再也找不到他們喜歡的女人了,女人都義無反顧地嫁給了慾望。
其實,愛情從來沒有離開過女人的心,只不過,心靈空間有限,所以,她們希望能在獲得一份真愛前,先牢牢抓住一筆錢。拉伯雷說:“沒有慾望的人是自由的。沒有誰真的自由過,男人又何苦爲難女人。”
慾望能造就一個人,亦能毀滅一個人。身爲女子,你需要有慾望,但是你不能在慾望中迷失了自己。
與其做一個“慾望女子”,不如做一個“掌控慾望”的女子。
不要只想孤獨地同一個男人在一起
張愛玲身邊的男人,除了自己的父親和弟弟之外,似乎還沒有哪一個曾在她心裏留下過影子。因此,她便對初戀對象多了份認真。
張愛玲是一個愛情至上主義者,自從愛情這個信仰住進了她的內心,她就從來沒有動搖過——她固執地相信自己一定可以找到一個男人,共同走完餘生。
其實,每一個女子最初的慾望,也許都是一樣的,那就是:找個男人,然後攜手一起走到生命的盡頭。在那樣的情形下,這個男人就是女人的全部,她們就那樣喜歡孤獨地同一個男人在一起。
即使聰慧如張愛玲,她也和平凡的女人並無不同,恨不能初入情海,抓住遇上的第一個男人,孤獨而美好地修成正果。
記得有人說:“能和初戀走入婚姻殿堂,那簡直是前世修來的福分。”但其實,初戀的感情往往更容易無疾而終。人只有痛徹心扉地失去過,纔會懂得珍惜的必要性。
而對於男人來說,女人正因爲具備這種單純的小心思,纔給了他們一個花心的機會。每個女人都只想和一個男人在一起,於是,男人也就可以放心地和其他女人開始另外的花前月下。
張愛玲對於胡蘭成的認真和執着,讓胡蘭成有了尋花問柳的機會。
在張愛玲千里迢迢地趕赴溫州找胡蘭成時,她換來的不是殷殷問候,反而是對方的責怪。
用胡蘭成自己的話說:“女子千里迢迢找自己喜歡的男人,原本是一件讓人感動的事情,然而張愛玲是不同於凡人的、絕世獨立的女子,這種行爲未免太離譜。”
他哪裏知道,無論是甚麼樣的女人,只要是女人,這樣的行爲永遠都會存在。
胡蘭成之所以會這樣說,無非因爲自己已另有新歡。而張愛玲還依然將他視爲唯一,把對方當成一個可以和自己孤獨終老的男人——胡蘭成大概開始不安了吧。
試想,如果張愛玲沒有將胡蘭成當成唯一,而只是生命中的一個過客,那麼,張愛玲也許就不會那麼快地萎謝,也許她還能寫出很多傳奇的作品。
由此可見,一個女人要活得灑脫、清靜,應該不去過分地執着於愛情,要做到順其自然,甚至能夠做到快樂地享受在她身邊的每個男人。
新鮮,是男人和女人共同需要的東西。
男人不斷地更換着新鮮的女人,女人卻只是簡單地更換着自己的衣櫥,這本身就充滿了不公。所以,女人千萬不要只想着孤獨地和一個男人在一起,男人也是需要更換的,像更換衣服一樣。
這樣說,並不是讓一個女人學會水性楊花,每天圍繞在不同的男人身邊。而是,不要只把眼光單一地侷限在愛情這個課題上。要知道,愛情是人生很重要的一部分,但也只是一部分,而不是全部。
莉莉自從戀愛以後,眼裏就只剩下男朋友阿科一人。具體的表現是,不管阿科去哪裏,莉莉都一定要緊隨其後。
有一天,阿科告訴莉莉自己將要去其他城市出差一週,要莉莉在家把自己照顧好。但是莉莉堅決不同意,她說從沒跟阿科分開這麼久過,就算是出差,她也要買票跟阿科同去。
阿科生氣了,他嚴肅地警告莉莉,這次出差任務艱鉅,他是去工作,不是遊玩,一路上照顧不了她的——要是完不成任務,很有可能會連累自己丟掉工作。
但是不管阿科如何費盡心思解釋,莉莉就是不聽,她還當着阿科的面訂了往返的機票。
看到莉莉的所作所爲,阿科徹底崩潰了,他當即收拾好行李,去朋友家借宿。莉莉看着把門狠狠一關、獨自離去的阿科,心裏一連串的問號,此時,她還不明白一直都非常疼愛自己的男友爲何會這樣。
幾天以後,阿科出差了,莉莉自然沒跟去。
阿科離開的第一天,莉莉把自己關在屋子裏,不喫也不喝,想到這些傷心的事,她一個勁地掉眼淚。
第二天,莉莉還是悶悶不樂,但她已經開始給自己買菜做飯了,並且因爲之前都是阿科做飯,她這纔有機會找到燒菜的樂趣——雖然第一鍋米粥煮糊了,但忙活了兩個多小時,終於喫到自己親手做的飯菜的那一刻,莉莉還是感覺內心真是爽翻了。
到了第三天,莉莉基本不再哭了,她試着跟從前的好朋友聯繫,並且在網上意外地碰到了自己的高中同桌,更令她驚訝的是,他也正在這座城市打拼。
很快,莉莉與男同桌交換了聯繫方式,當天傍晚,雙方就在一家餐廳見了面。
高中畢業幾年沒見,兩個人聊得不亦樂乎。莉莉這才知道,同桌已經在這座城市奮鬥了五年,並且在今年開了自己的公司創業。
莉莉忽然發現,自己以前的眼界真是太窄小了,滿心滿眼就只有一個阿科一個人,都沒有來得及認真地看看外面的世界。
因此,當對方問自己這些年都在忙些甚麼,莉莉馬上變得坐立不安,感覺有些不妙。但是從那個時候起,莉莉暗下決心:以後一定要多多學習,把注意力從愛情上收回來,拿出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其他領域。
果然,幾天以後,莉莉不但出門找了一份新工作,結識了更多有趣的異性,並且還參加了不少社交活動,極大地豐富了自己的知識和經驗。
這樣自信、陽光又獨立的莉莉,令阿科再也不敢小看。兩個人的感情更好了。
如上所說,“孤獨”這個詞——單從一個很簡單的角度看,男人這一生一定也是需要幾個女人的。
花花世界,誘惑太多,一次就找到今生摯愛的人,雖萬幸卻畢竟是少數。而人是太容易爲誘惑所連累,乃至迷失方向的動物,而異性的種類紛繁複雜,因此不妨多走走、多看看,多給自己嘗試的機會。
見過紛爭殘酷,才能懂得庭前花開的嫺靜美好。
多變的生命,是精彩的。
我們結婚吧
如果你真想成爲一個成功的人,保持單身不結婚是不行的。一個人該不該結婚,聽起來像一句廢話,但是在21世紀的今天,恐怕我們要比較嚴肅地面對它。
張愛玲眼中的那些女人,用盡了所有的智慧與手段,所追求的不過是一場婚姻,不過是想要那個自己愛的,或者說自己依靠的男人對自己說一聲:“我們結婚吧!”
然而,這是一個既簡單又複雜的問題。
兩個人,從開始的兜兜轉轉,到最後的情投意合,要說出“我們結婚吧”,不僅需要勇氣,還需要機緣。一個人有勇氣向另一個人說出結婚的話來,想必是不能分開了。
但男人好像將結婚視爲天下第一大酷刑,不到萬不得已,實在是不願意說出結婚這樣的話來的。
而女人又天生敏感,在久等不到男人說出這句話時,要麼改嫁他人,要麼賭氣,繼續等候。
等他終於說出這句話,女人必定對着男人滿心委屈地大哭一場,就好像男人對自己說出結婚這樣的話來,是一種施捨、是一種憐憫。無奈的是,自己又不得不接受這樣的憐憫。
女人都承認自己是需要婚姻的,沒有婚姻的保證,她們總會感覺自己就像是飄在風中的那片黃葉,不知該落到何處,滿目的荒涼。
不是愛到極點,沒有女子會開口對心愛的男子說出這句話。女子總是在暗暗地羨慕那些終成眷屬的情人,幻想着有一天,自己深愛的男子也會心甘情願地對自己說出這句話。
但是,當經歷了所有的滄桑之後,女人再也不會爲“我們結婚吧”這句溫馨、甜蜜的話心起漣漪,終於使這句最溫暖的話,只因隔了歲月的風霜,便慢慢失去了原本的味道。
這,不能怪任何人。
男人都希望婚姻是自己成功以後的事情,都認爲婚姻是靠自己的成功指數存在的。等到他們成功的時候,他們告訴自己需要婚姻了——然而,他們哪裏是需要婚姻,他們想要挑選的是一個“東西”,一個配得起自己成功的“東西”。於是,在“我們結婚吧”這句話說出來之前,他們的要求就早早地擺在了那裏。
結婚的這個對象,一要漂亮,因爲要出席場合,自己得爭足顏面;二要賢惠,要懂得怎樣去幫助男人更好地打理一個家;三要有才氣,男人總認爲自己是一個很成功、很有內涵的人,所以自己的妻子萬萬不能是繡花枕頭,要能和自己有精神上的共鳴;四要這個女人無可救藥地愛上自己,不管發生甚麼事都不能離開他;五還要這個女人靈秀通透,甚麼都懂。
男人着急地提着自己的要求,卻忘了在說出“我們結婚吧”這句話之前,女人需要的是甚麼。
在愛情和婚姻裏面,沒有等價交換——無須認爲有了事業和地位,以及那一點點兒可憐的自認爲的成功就妄自尊大。在怪女人黃金慾望的時候,先想想自己是否正確。
還有非常重要的一點,人越長大,戒備心越強。
對於感情來說,更多的成年人不會輕易選擇走進圍城,這就是爲甚麼30歲以上的人,不論男女,總在面臨着是否結婚的艱難選擇——不是沒有喜歡的對象,只是曾經受過傷,抑或孤獨慣了,還沒做好和別人共建家庭、分擔責任的心理準備。
基於這樣的心理,愛情似乎就變成了一檔成人遊戲。
在張愛玲的小說《傾城之戀》中,範柳原和白流蘇就是這樣一對各有心機的成年男女。按照旁人的看法,範柳原事業有成,白流蘇風韻猶存,兩人又互相喜歡,是做彼此另一半的最好選擇。
但他們卻堅持曖昧着,誰都不肯主動繳械投降,彷彿一認輸,對方就會拿住自己的把柄,一輩子也別想翻身。這樣矛盾的心聲,明明是想要結婚,卻偏偏對峙着,誰都不願說出口,真是叫人好氣又好笑。
要知道,兩個相愛的人能在一起,是需要用九條命來交換的——八條半命讓你獲得愛情,最後的半條命去守護婚姻。
從前有一隻貓愛上了一隻蝴蝶,爲此,它拒絕了所有的鮮花,一心一意想要獲得蝴蝶的愛。然而蝴蝶卻不領情:“我愛的是強者,你知道山林中的老虎嗎?他是真正的強者。”
於是,貓決定爲愛變強。它找到了老虎,義無反顧地和老虎決鬥,拼死咬傷了老虎的鼻子,卻也死在老虎的爪下。
貓的靈魂見到了上帝,上帝說:“你有九條命,現在還剩下八條。”
貓被送了回來,它把戰鬥的結果告訴了蝴蝶。沒想到,蝴蝶又對它提出新的要求:“如果你能找到喜馬拉雅山的冰花,我就相信你是強者。”
於是,貓歷經磨難登上了喜馬拉雅山,但它的皮毛太薄,還沒有見到冰花就被凍死在途中。
此時,上帝出現了,對它說:“你還剩下七條命,回去吧。”
貓知道自己的皮毛太薄不能採到冰花,於是它求上帝幫忙。上帝答應了它,但代價是要拿走它的一條命。貓毫不猶豫地答應了。
帶着辛苦得到的冰花,還剩下六條命的貓回到了蝴蝶的身邊。但這次,蝴蝶又有了新的想法,說去海底最深處的地方,採回一種紫色的珊瑚。
於是,貓又爽快地跳進了海里。但是,它根本不會游泳,很快就被淹死了。同樣,這次見到上帝后,它又用自己的一條命換回了蝴蝶想要的珊瑚。同時,它只剩下四條命了。
蝴蝶得到珊瑚很開心,它對貓說:“你真是一隻很勇敢的貓,如果你能讓天空劃過一顆彗星,我就會愛上你。”
貓很無奈,它知道這件事只有上帝才能做到,於是,它迅速地一爪刺破了自己的心臟。它如願見到上帝,並將願望告訴他,請求他幫助實現。
上帝說:“你只剩下三條命了,如果你全部給我,我就讓天空劃過一顆彗星。”
貓爽快地答應了,但它請求上帝允許它能夠最後回一次人間。上帝答應了。
貓帶着蝴蝶來到一個大平原。夜裏,一顆明亮的彗星出現在天空,絢麗無比。
蝴蝶看到了美麗的彗星,它覺得貓很偉大,於是愛上了貓。就在它覺得自己可以跟貓擁有幸福的一生時,貓隨着彗星一起消失了。
那一刻,蝴蝶幡然醒悟:就是因爲自己一味地不相信愛情,一味地要對方付出生命去證明,所以,它這輩子再也沒有和貓相守的機會了。
或許是上帝看到了貓的付出,他竟意外出現,改變了主意,留給貓最後半條命。
後來,貓與蝴蝶還是在一起了。儘管只剩下半條命的貓再也無法變成蝴蝶曾希望的那種強者,但蝴蝶永遠都知道,身邊的這隻貓,是愛着自己的。
結婚需要雙方做出一個慎重的決定,是絕對需要認真考慮和對待的事情。但這並不意味着,任何一方可以無理取鬧,用一次次折磨人的考驗去堅定自己對愛情的定義。
如果你真愛一個人,就很簡單直白地對她說:“我們結婚吧!”
尋找愛不如收穫婚姻
張愛玲一定是個對待感情有潔癖的人。儘管與胡蘭成分手之後,她後來又遇見了賴雅,但兩個人之間更多的是一種生活上的陪伴,少了許多心靈上的交流。
不可否認,張愛玲對賴雅也是有感情的,只是那感情遠沒有對胡蘭成那麼濃烈和孤注一擲。
但她始終是個信仰婚姻的女子。可能是幼年所遭遇的一切,使她花了半生的時間和力氣在尋找愛的這件事上,因此在老去之後,才更渴望能有一個穩定的婚姻,一份簡單恬靜的生活。
有一個漂亮的女孩,因其外表出衆、穿着時尚,身邊總是圍繞着很多追求者。這些追求者條件各異,有高富帥型的,也有健康陽光型的;有對她特別溫柔的,也有大男子主義的。
奇怪的是,這個女孩誰都看不上,今天跟這個男孩約會,明天去那個男生家做客。她總是說,我的童年遭受過太多辛苦,從小就失去了父愛,所以想要獲得更多異性的關愛。
一開始,大家都覺得沒甚麼,女孩子嘛,總是喜歡這樣跟男生撒嬌的。但漸漸地,很多男生接受不了了,認爲女孩是在故意玩弄自己的感情,於是紛紛退出。不到一年,連最後一個喜歡她的男生都說了再見。
女孩開始感到孤獨。她明明也是付出真心去尋找愛的啊,卻爲甚麼到最後一無所有了呢?
尋愛的旅途,其實並不像想象中那麼遙遠,只要用心,幾乎每個人都能得到一個互相喜歡的人。但是,如果你只想要享受別人給予的關愛和甜蜜,卻不想給這份愛一個名分(婚姻),那麼,這份愛便註定不會長久。
沒有人是願意永遠談戀愛的,除非他是一個不婚主義者,戀愛只是爲了保持新鮮感。要是這樣的話,想必他的戀愛對象也不會固定。
給自己所追尋的愛建一個家,一個賴以生存的環境,纔是人間正道。
所以,張愛玲在失去胡蘭成之後,還會選擇跟賴雅共度餘生。她明白自己已經錯過了愛情,所以她也絕不想再要愛情,而是把目標改成了婚姻。
在適婚的年紀,選擇跟一個合適的對象走進婚姻,不管對於誰來說,這絕對都是一個需要十足勇氣的決定。所以,那些過了追愛年紀仍沒等到愛情的女人,還敢擦乾眼淚重新出發,爲自己穿上一雙舒適的鞋子,是值得人尊敬的。
說到底,尋愛的終極目標,也不過爲了獲得一世安穩。
張愛玲所描寫的那種男女之間相互利用的愛情,不僅十分普遍,而且可以理解。這些並不浪漫的愛情和不幸的婚姻所形成的生活格局,我們不能期望它從社會和文化變革中得到根治和療救。
愛情的殘酷和蒼涼,有社會的原因,更有人性和個性的原因。當人性中越來越多地充斥自私、猜疑、恐懼、貪婪和慾望,愛情和婚姻本身就岌岌可危了,它有的只能是華麗的僞裝形式。
人們都習慣將已經擁有的東西浪費掉,不去珍惜,而去辛苦獲取那些還沒有得到的。“愛情至上,愛情唯一”,在這裏變得蒼白無力——現實的無奈和開放文化的衝擊,使得很多人對愛情抱着一種懷疑的心態。
這種懷疑的態度,造成了人們對有形婚姻產生了一種宗教般的膜拜。但是,是否有人考慮過,經過策劃和刻意追尋的婚姻,能不能夠支撐以後幾十年的歲月。
有一對年輕人,他們在火車上相遇,兩個人就像是認識了很久一樣地聊天。
男的是個畫家,等到他把畫好的畫像送給這個女人的時候,女人便決定和這個男人一起生活。男人對女人也有一見如故的感覺,認識後的第二個星期,他們兩人就結婚了。
女人以爲,婚後的生活會多姿多彩,充滿愛和甜蜜。
男人以爲,婚後的生活會很刺激、很愜意,和欣賞自然風景、品茶一樣讓人身心舒暢。
然而,他們兩個都錯了。婚後生活就像劃過的火柴,擦亮之後就再沒了那一瞬的光亮。
男人不拘小節,不愛乾淨,不善交往,崇尚自由,喜歡無拘無束;女人則剛好相反,她溫柔、乖巧,喜歡按部就班。由於兩個人性格不合,不久之後,男人就提出了離婚。
女人答應了,但卻沒有離開他,而是以另外一種形式重新走入男人的生活——她帶走了一把家裏的鑰匙,按時幫男人打理房間。
幾個月以後,男人開始注意到女人身上的優點,第一次感覺到她的溫柔與乾淨,竟然再一次地愛上了她。很快,在結婚時沒能做過的浪漫之事,都被他們做了一遍。
這種放鬆而恰到好處的愛,令他們迎來了第二次婚姻。
當愛令人迷亂,看不清彼此想要的生活時,不如冷靜下來仔細思考一番。婚姻原本就是給那些相愛的人準備的,只有當你懂得體恤對方,懂得給予對方一定的空間,愛才會回歸,婚姻也才能美滿。
做個萬歲太太吧
在一個家庭裏面,妻子無疑是重心。每個家庭都是女人的陣地,她們在這裏演繹着自己的故事,展現着自己的幸福。
好妻子是一所學校,她知道怎樣去塑造好一個男人,怎樣才能爲男人營造一份溫馨,讓平淡的生活多一朵浪花,給平庸的日子添一點兒色彩,使悠悠歲月別有滋味。
在近代中國,“太太”兩個字往往都帶點兒嘲笑的意味。因爲在那個時代,只要你做了太太,那麼你的生活就有一種不幸的趨勢,逐漸變得狹隘、小氣、庸俗,以至於社會上提起民國時期的太太們,似乎沒有多少期望。
無論怎樣,生活還得繼續,太太無論盡職與否都是一生,只是有些人生活得好些,有些人生活得平淡些,平淡到只有柴米油鹽。
而那些盡責的太太呢,正如張愛玲《太太萬歲》中的陳思珍,在一個半大不小的家庭裏周旋着,處處委屈自己,顧全大局,煞費苦心地經營着自己的家庭。
這樣的太太,在上海的弄堂裏,一幢房子裏可以有好幾個。
她的氣息是我們最熟悉的,如同樓下人家炊煙的氣味,淡淡的,午夢一般的,微微有一點兒窒息。從窗子裏一陣陣地透進來,隨即有下鍋炒菜的沙沙聲、有淘米換水的流水聲。
主婦一般並不親自動手做飯,但有時候孃姨忙不過來,她也會坐在客堂裏的圓匾面前,擇菜或剝辣椒。翠綠的燈籠椒,一切兩半,成爲耳朵的式樣,然後掏出每一瓣裏面的子,耐心地,彷彿在給小孩子挖耳朵。
家裏上有老、下有小,然而她還得是一個安於寂寞的人。沒有可交談的人,而她也不見得有甚麼好朋友——她的顧忌太多了,對人難得有一句真心話。
她不大出門,但是出去的時候也很像樣:穿上“雨衣肩胛”的春大衣,手挽玻璃皮包,粉白脂紅地笑着,替丈夫吹噓,替孃家撐場面,替不及格的小孩子遮蓋……
然而,這種煞費苦心的經營竟很讓張愛玲鄙夷,她在自己的散文中這樣寫:“如今的太太已經不及舊時代的賢妻良母那種殘酷的犧牲精神了,比起舊時代的那些太太少一些聖賢氣、英雄氣,因此看上去要平易近人得多。然而實在是更不近人情的。
“已經沒有了舊時代的環境壓力,太太們憑甚麼要這樣克己呢?這種心理似乎很費解。如果她有任何偉大之點,我想這偉大倒在於她的行爲都是自動的,我們不能把她算作一個制度下的犧牲者。”
文中的陳思珍,用她處世的技巧令她四周人們的生活圓滑化,使生命的逝去悄無聲息,她運用那些手腕、心機,是必須的。
她這種做人的態度是否無可非議呢?這當然還是個問題。
姑且不說現在的女人是否應該委屈自己、顧全大局、爲自己的家庭煞費苦心,最起碼你應該對於所愛的那個人稍微多一些關懷和諒解。畢竟,組成一個家庭已是非常難得的事情。
一個好的、盡責的妻子特別能體察出男人的內心,她們懂得男人雖然外表強大,其實內心卻很脆弱——他們爲了能在社會上站穩腳跟,爲了能承擔起男子漢大丈夫在家庭中的責任,在社會中摸爬滾打,進行激烈的競爭,這些競爭早已經使他們傷痕累累、疲憊不堪。
如果女人在這樣的情況下,還要讓男人再繼續參與一場家庭的戰爭,她們無疑是將他們逼到無處可退的境地。
要知道,這個時候男人的身心需要歇息,他們的精神需要慰藉。而家庭,是他們停泊的港灣,妻子是他們養精蓄銳的庇護所。因此,爲你的他營造一個溫馨的居家氛圍是十分必要的。
所以,讓已經步入婚姻、佔領家庭陣地的女人做個“萬歲太太”吧。
這第一步,當然是“四季衣裳三餐飯”了。
控制好男人的“胃口”,維護好他們光鮮的外表,還要注意牽引住男人的心。不能讓自己做一個只能存放在櫃子裏的女人,還要懂得打扮自己,讓自己擁有一份清閒的生活狀態,以及濃厚的文化修養和笑對是非的淡然心境。
因此,從頭髮的樣式、護膚品的選用、服飾的搭配到鞋子的顏色,無一不需要細心去面對。
有些女人會說,護膚過程比較繁瑣,無法持續。其實,抽點時間就可以這樣做——在家務完成後,給自己敷上一貼面膜,接着打開音響來聽一曲席琳·迪翁的歌,然後倒在沙發上閉目養神地去享受。
試想一下,當你的先生下班之後,推開門看到的是一張容光煥發的臉,內心該是怎樣的愉悅——畢竟誰都喜歡家有嬌妻。
其次,懂得自我呵護之外,還要懂得自我欣賞。
如果連自己都不欣賞自己,還怎能奢求別人來愛自己?自我欣賞不是自戀,它是由理智、客觀地對自己的認識引發出的自信。而這種自信心會使女人在爲人處世上更加從容、大度,不陷入世俗的旋渦中。
得體的裝扮,優雅的舉止,豐富的見識,這些無一不透出女人高貴的氣質和個人魅力。能正確自我欣賞的女人,大多受到良好的教育,她們聰明靈慧,出類拔萃,落落大方,燦爛的笑容裏有一股凜然高貴的氣息,讓先生仰慕的同時又有些敬畏。
最後,要學會與時俱進,時刻保持學習的心態。
在現代社會,受過高等教育的女人越來越多,但四年高等教育不等於可以喫一輩子老底。社會知識更新越來越快,如果不及時加強營養,隨時吸收新知識,你將很快變成一個營養不良的“生鏽”女人。
攝取營養的方式多種多樣,不只是單純地看書、學習,比如上網瀏覽、交流,欣賞一部出色的好電影,經常翻閱一些出色的時尚雜誌,學學設計和英文。
只有不斷地加強營養,你才能在絢麗的生活中游刃有餘,瀟灑自如,生活也將因此更加豐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