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其它小說 > 播種小康 > 第4章 三、三峽之行

第4章 三、三峽之行

目錄

  ●鄧小平明確表示:事關重大,做出決策要審慎,利弊得失要權衡,要對中華民族子孫後代負責。

  ●鄧小平說:“長江兩岸的防洪問題要十分重視,一點也不能馬虎。”

  ●鄧小平說:“搞建設也和搞改革一樣,要有一點闖勁。”

  ● 三峽之行聽取三峽工程彙報

  1980年7月11日,鄧小平乘坐“東方紅32號”輪,從重慶出發,順長江而下。

  長江三峽兩岸風光俊秀,山高嶺峻,江水湍急,有許多的名勝古蹟、歷史傳說。

  一路上,陪同鄧小平到長江三峽實地考察的湖北省委第一書記陳丕顯、四川省省長魯大東、長江流域規劃辦公室副主任魏廷錚等同志,不時地指點兩岸的高山峻嶺、名勝古蹟和城邑村落,向鄧小平講解着一個個暗礁險灘的成因與滄桑。

  鄧小平邊聽邊看邊想,此時,索繞他心際的是關係子孫後代幸福的一件大事,即三峽工程。

  鄧小平站在甲板上,望着那滔滔的江水,聽着那翻滾的浪花聲,陷入了沉思之中。

  在新中國成立之後,曾有過修建三峽的動議。毛澤東、周恩來都對此事,給予了關注和重視。但由於各種原因,此事被擱置了下來。

  興建這樣一項舉世矚目的水利樞紐工程,不僅要考慮到國家的經濟承受能力,還要考慮到整個長江流域的航運、環境、生態、地質,以及未來戰爭的破壞等諸方面的複雜因素。

  因而,圍繞着三峽工程是否能上馬,國內、國際的有關專家學者,紛紛發表意見,陳述利弊,爭論之聲不休。

  作爲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多次聽取了各方面專家和有關負責人,對三峽工程的論證和意見。

  鄧小平明確表示:

  事關重大,做出決策要審慎,利弊得失要權衡,要對中華民族子孫後代負責。

  因此,這次巡察,鄧小平要親自來三峽走一走,看一看,實地進行考察,瞭解掌握第一手情況。

  根據所掌握的材料,鄧小平也是傾向於贊成興修這項舉世矚目的大工程的,但他一直沒有能親自進行實地考察。

  在鄧小平的倡議和指引下,十一屆三中全會做出了黨的工作重點轉移到經濟上來的戰略決策,一場大規模的經濟建設熱潮,在全國蓬勃展開。

  於是,興建三峽工程問題,又提上了日程,爭論也開始一步步升溫。

  國內外許多有識之士,對三峽工程問題,進一步從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各自的贊成或是反對的意見。

  這次視察三峽,鄧小平一上船,就十分關切地詢問陪同考察的老水利專家、長江流域規劃辦公室副主任魏廷錚。

  鄧小平說:“有人說三峽水庫修建以後,通過水庫下來的水變冷了,長江下游連水稻和棉花也不長了,魚也沒有了。究竟有沒有這回事?”

  魏廷錚回答說:

  不會有這樣的影響。

  第一,三峽水庫按200米正常蓄水位,比原來河道面積只增加1000多平方公里,對氣候影響不大,不會有明顯改變。

  第二,水庫水溫呈垂直分佈,長江流量大,可以調節。

  從已建成的丹江口水庫的經驗來看,丹江口水庫修起來以後,漢江中下游解除了水患,糧食、棉花連年豐收,漢江的魚產量也並沒有減少。

  如果說影響,就是水庫蓄水之後,上游衝下來的餌料相對減少了一點。

  魏廷錚接着解釋說:

  長江通過水庫下泄的水量,年平均爲4510億立方米,而三峽水庫的庫容,只有年過水量的8%。

  江水會不斷進行交換,水溫變化不大,不影響農業和漁業。

  漢江上的丹江口水庫,年過水量爲380億立方米,而水庫庫容爲年過水量的50%,因而水庫蓄水後,水體交換時間較長。

  即使如此,經水庫下泄的水溫,較建庫前變化也不大,漢江中下游的水稻、棉花都長得很好,對漁業影響並不大。

  “噢,是這麼回事啊!”鄧小平點點頭。

  鄧小平說:“長江中下游是魚米之鄉,物產豐富,一定要注意保護好環境。”

  隨後,魏廷錚又向鄧小平彙報了三峽工程研究的經過、工程規劃設計、施工方案、設備製造、資金籌集等問題。

  當彙報到當年周恩來確定先建葛洲壩工程,爲三峽工程的建設做實戰準備時,鄧小平表示贊成,並指出:

  葛洲壩工程建設過程中取得的經驗,一定要很好地應用到三峽工程中來。

  在航行途中,魏廷錚與湖北、四川兩省的領導,圍繞着三峽工程,展開了熱烈的討論。

  魏廷錚首先發表自己的見解。他認爲,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工程,具有巨大的綜合利用效益。其中很重要的一項效益,就是對長江中下游防洪的控制作用。

  魏廷錚還列舉了歷史上長江中下游地區幾次大的洪水災害,說明建壩的必要性。建議早建快建三峽工程,不能再延誤時機,鑄成大錯。

  魏廷錚講完後,湖北省委第一書記陳丕顯、四川省省長魯大東等領導,也各抒己見,暢所欲言。

  鄧小平點燃一支菸,靜靜地坐着,認真地聽着大家的陳述,沒有表態。

  鄧小平只是風趣地說:“你們說的意見,我都聽明白了。”實地瞭解三峽情況

  當鄧小平一行,乘船行至瀕臨長江三峽的萬縣時,縣委領導到船上,看望鄧小平同志。

  鄧小平指着魏廷錚說:“你是要建三峽工程的。”

  說着,鄧小平又指着萬縣書記說:“你是不贊成的,你們要統一認識。”

  船行至瞿塘峽進口處時,鄧小平見兩岸山勢險峻,江面很窄,就問身旁的魏廷錚:“爲甚麼三峽水庫的壩址不選在這裏,而要選在下游呢?這裏築壩的地形很好嘛!”

  魏廷錚回答說:“這裏在三峽上口,水深流急,地質條件不好。而且,整個三峽河段是水能比較集中的,如不加以利用,只在上口建壩,要得到同等防洪發電效果,則對四川會造成更大的淹沒損失。”

  魏廷錚接着說:“三峽工程泄洪流量很大,水電站廠房很長,還要佈置通航船閘,而瞿塘峽進口處很難佈置。同時,全長200公里的三峽河段落差比較集中,是三峽水庫的重要組成部分,丟掉了這一段,防洪和發電效益將大爲降低。”

  魏廷掙又介紹了現在壩址的地質情況。

  鄧小平問:“你們不是有兩個比較壩址嗎?”

  魏廷錚說:“兩個壩址都是好壩址,各有優缺點。太平溪壩址在上游,河谷相對較窄,土石方開挖較多,混凝土工程量較少;三鬥坪壩址混凝土工程量較大,但在施工導流方面簡便一些。”

  鄧小平還詳細詢問了大壩、電廠、船閘的設計,並與國內外已達到的水平進行比較。

  鄧小平對設計所依據的基本資料,包括水文、地質方面的各種試驗研究成果,以及國內外大型水壩建設中發生過的一些重大問題,也都做了瞭解。特別是與葛洲壩工程的對比,詢問得更爲詳細。

  鄧小平又詳細地詢問了投資、工期、發電、航運等問題。

  鄧小平問:“100萬千瓦的機組,國內能不能製造?”

  魏廷錚回答說:“美國愛利斯·查漠公司董事長給您的信,轉給了我們。他們表示願意承製三峽100萬千瓦的機組。

  一機部沈鴻副部長表示,100萬機組可以製造,也可以和美國人合作,共同設計,在我們工廠造。”

  鄧小平點了點頭,說:“這是個好辦法,這個辦法可行。”

  鄧小平又問:“圍堰發電6年半開始受益,是否1981年開工,1987年即可以發電?”

  “是這樣的。全部建成16年,就是到了1996年,年發電量l100億度,接近今年上半年全國發電總量。

  以每度六分計算,可以收入66億元,這是一筆很大的數字。”

  鄧小平說:“利益很大,要進一步好好討論。”

  鄧小平還特別問到,三峽工程會不會出現黃河三門峽工程出現過的泥沙淤積問題。

  船到西陵峽三鬥壩附近,鄧小平要求減速,他要仔細看看擬議中的三峽大壩壩址,即中堡島。

  站在船舷旁,鄧小平一邊聽着魏廷錚的介紹,一邊拿着望遠鏡,認真觀察着這座被人介紹過多次的神奇小島。

  看完中堡島,鄧小平又認真地察看了離中堡島200餘米的南岸三鬥坪和離島1000餘米的樂天溪,並詢問了有關情況。

  鄧小平所詢問的情況,都一一記在了他的腦海裏,爲做出重大決策之前,做必要的積累和準備。視察葛洲壩工程

  7月12日15時,鄧小平一行乘坐的“東方紅32號”輪,行進到正在緊張施工的葛洲壩。

  當鄧小平走出船艙時,碼頭上等候的人們興奮地喊着:“鄧小平,鄧副主席來了!

  在碼頭等候多時的葛洲壩工程局,以及宜昌地、市黨政軍負責人等高興萬分,他們熱情地迎上前去,向鄧小平表示問候。

  鄧小平向大家親切地招手致意。此時的工地上,人們的歡笑聲和機器的轟鳴聲,連成了一片。

  在陳丕顯、廉榮祿的陪同下,鄧小平走進葛洲壩工程電動模型室。廉榮祿向鄧小平彙報工程進度和樞紐佈置情況。

  鄧小平凝視着工程電動模型,全神貫注地聽講解員介紹,時而點頭,時而微笑。聽完彙報後,鄧小平與大家一起合影留念。

  7月的宜昌,晴空萬里,驕陽似火。

  鄧小平不顧炎熱和旅途的勞累,興致勃勃地視察了正在緊張施工的葛洲壩一期工程的二號船閘、二江電站廠房安裝現場、三江防淤堤。

  在二號船閘下游的閘首,當廉榮祿彙報大江截流,對船閘的要求時,鄧小平問道:“是今年年底截流吧?”

  廉榮祿說:“這是我們的心願!”

  鄧小平笑着說:“好啊!”

  看完船閘後,鄧小平說:“這船閘大啊!1920年,

  我在法國時,人家就修了船閘。那時,巴黎地下鐵路也修了。”

  在二江電廠,鄧小平問:“發這麼多電,要多少煤?”

  魏廷錚說:“摺合700萬噸標準煤。”

  隨着陣陣機器聲,鄧小平來到大江截流基地,只見30多噸的大型載重汽車,來回穿梭作業,將滿車的石塊從南津關等地運來。

  截流的“重型武器”,即15至25噸重的金字塔似的混凝土四面體,整齊地排在大江兩岸,形成兩個方陣,待命動用。大江截流非同凡響,必須進行充分的準備。

  鄧小平望着那堆積如山的石塊和波浪翻滾的長江,問廉榮祿:“截流用甚麼方法?”

  廉榮祿回答:“從兩岸同時向江中拋投石塊、石渣填築料,在最後關鍵時刻,動用‘重型武器’截流四面體。”

  “這麼個大江,要把它截住,可不容易呀。”鄧小平關切地說道。

  廉榮祿說:“我們全局上下,萬衆一心,精心準備,精心組織,只許成功,不許失敗。”鄧小平滿意地點點頭。

  視察完畢,鄧小平緊緊握住廉榮祿的手說:“你這裏是今年年底截流,明年‘七一’發電啊!”

  廉榮祿激動地回答道:“請首長放心,我們決不辜負首長的關懷和期望,一定要用橫鎖長江的捷報,向黨中央、國務院報喜。”

  葛洲壩人沒有辜負鄧小平的厚望。1981年1月4日,葛洲壩工程大江截流成功。

  同年的7月10日,葛洲壩二江電廠發電機組,安裝就緒,投入發電。

  鄧小平關懷葛洲壩工程建設,也關懷宜昌市的建設和發展。

  在結束對葛洲壩的視察之後,鄧小平又乘着麪包車,繞宜昌市區一圈,瀏覽了宜昌市容和城市建設。

  在視察了葛洲壩工程後,鄧小平又乘船來到江陵市。

  鄧小平對荊江兩岸的1500萬人口、2300萬畝良田,處於荊江洪水的嚴重威脅之下,十分地關注。

  鄧小平指出,洪水淹到哪裏,哪個地方就要倒黴,人民就要遭殃。必須採取有效的措施,解除這種威脅。

  鄧小平對隨行的有關負責人說:

  長江兩岸的防洪問題要十分重視,一點也不能馬虎。推動三峽工程建設

  鄧小平此次三峽之行的最後一站,是江城武漢。

  根據鄧小平的指示,國務院以及有關部門的負責同志,專程從北京趕到武漢,專門研究三峽工程的相關事宜。

  在會上,鄧小平說:“我建議由國務院召開一次三峽專業會議。我聽了彙報有些看法。三峽問題要考慮。”

  接着,鄧小平歸納了幾個主要問題:

  擔心一個航運問題,現在解運的東西不多,船閘有5000萬噸通過能力,顧慮不大。

  另一個生態變化問題,聽來問題也不大。

  三峽搞起來以後,對防洪作用很大。真的洪水來了,很多地方要倒大黴。

  整個工程投資95億元,移民費40億元。

  6年半可以發電。裝機容量2000多萬千瓦,效益很大。

  最後,鄧小平的結論是:

  輕易否定搞三峽工程不好。

  這是一個重要的表態。

  鄧小平這次親自對長江三峽的考察,加速推動了三峽工程論證的速度。

  於是,論證三峽工程的步伐加緊、加快了,興建這個大工程的研討繼續深入。

  1980年8月,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由國家科委、國家建委負責組織水利、電力等專家,對三峽建設進行論證。

  同年11月,姚依林也來到工地上考察,對三峽工程列入計劃的問題,做了詳細地調查研究。

  1981年底,長江水流域規劃辦公室,編制上報了《三峽水利樞紐論證報告》。

  1983年3月,長江流域規劃辦公室,編制完成了《三峽水利樞紐可行性研究報告》。

  鄧小平一直希望三峽工程能早日上馬。

  1983年6月,中共中央召開工作會議,專門討論集中財力物力,保證重點建設問題。

  鄧小平在會上,再次談到了三峽工程。鄧小平說:

  不搞重點建設沒有希望。能源、交通等重點項目,都是10年8年才見效的。比如三峽工程。

  長江上游的二灘工程,應該搞哪個,不要再猶豫了,猶豫一年就多耽誤一年。

  在同年的12月,鄧小平在聽取有關方面負責人彙報經濟情況時,指出:

  三峽工程怎麼樣?能不能上?投資安排不可能那麼準確,要安排得十分科學不可能,重要的是要爭取時間,要把爭取時間放在首位。這方面要勇敢點,太穩了不行。

  鄧小平還多次向姚依林、宋平指示,強調社會主義經濟建設,一定要加強重點骨幹工程建設,尤其是能源、交通、農業、原材料等行業,不要重複搞效益不大的加工項目。並指出,要抓緊進行三峽工程的準備。

  鄧小平說:

  搞建設也和搞改革一樣,要有一點闖勁,要立即抓緊修路等準備工程,國家建設項目能放在三峽地區的儘量放在三峽地區。

  在鄧小平的關懷下,三峽工程的準備工作進行得很順利。

  鄧小平在1980年的三峽之行,雖然短暫,但對推動三峽工程的建設,其影響深遠。遇老鄉一起聊天

  1980年7月11日9時許,一聲起航的笛聲,迴盪在重慶港朝天門碼頭上空。

  “東方紅32號”客輪三樓二等艙室,顯得格外地寧靜。

  年僅22歲的客輪服務員王麗萍,上“東方紅32號”當服務員,還不到5個月。她萬萬沒想到,自己竟有這樣一次難得的機遇。

  此時,燙了一個小波浪式髮型的王麗萍,兩隻大眼睛專注地盯着樓梯口。

  不一會兒,只見一位天庭飽滿、身着軍服的老者,在衆人的擁簇下,“噔噔”的上樓來。

  王麗萍高度緊張的神經剎那間認出來:是鄧小平同志!

  王麗萍急忙迎上前去,攙扶着鄧小平同志,走進了二等客艙。

  踏着紅地毯,鄧小平的步履顯得十分的穩健,雙眼炯炯有神。

  王麗萍扶着鄧小平同志走着,俊秀的瓜子臉上浮着出一層淡淡的紅暈,這是少女突然湧起的一種特別強烈地幸福感。

  早在半個月之前,“東方紅32號”輪載客到重慶後,就到對岸拋錨,進行整修。所有的跡象表明,又有任務來了。

  王麗萍同船員們一樣,遵守紀律,不隨便打聽將是哪位首長乘船。

  可是,王麗萍也有所感覺。比如,隨船的長航局副局長張紹震要求,房間色彩要淡雅一些,要用白喬其紗做窗簾。同時,還特意挑了一個“熊貓叼竹”的茶葉盒,放在茶几上。

  王麗萍當時就感到,這位首長很有個性。可她萬萬沒想到,首長竟是鄧小平,更沒想到自己緊隨鄧小平同志身旁,爲他服務!

  夏日早晨的陽光,分外的明媚嬌嬈,敞開的二等艙休息室,迎來了自己的親人鄧小平及夫人卓琳,還有女兒、外孫,以及四川省領導魯大東和專程來迎接的陳丕顯同志。

  走在前面的王麗萍向前跨了一步,輕輕拉開面前正中的一把座椅,然後又快步返回,側身把鄧小平同志扶上座位,並輕聲地說道:“請坐。”

  待鄧小平落座之後,他十分滿意地向王麗萍點了點頭。

  王麗萍悄然退出了休息室,這時,她似乎才鬆了一口氣。王麗萍慢慢地走出客艙,這才感覺到身上沁出一層薄汗。當王麗萍走到船舷邊時,輪船已經開始緩緩地離開碼頭。

  王麗萍偶然抬頭一望:喲,真是人山人海!重慶的父老鄉親,不知怎麼得知回家探親的鄧小平同志要走了。於是,他們不約而同地來到馬路邊,擁向江邊,爲鄧小平同志送行。

  雖然,他們並不知道哪輛車裏坐着鄧小平,也看不到鄧小平的身影,可數萬民衆帶着一種寄託,早早地立在路旁、江畔……

  王麗萍後來回憶說:

  小平同志在船上,除休息外,一般都在休息室讀書、看報、閱讀文件。

  小平同志在二等艙休息時,辦公勞累了,便半躺在休息室的沙發,休息一會兒,不時還與我聊聊天。

  有一次,小平同志見我拿本英語書在默讀,便對我說:“這就好。要多學一點兒,對國家好,對自己好。長江旅遊資源豐富,外國朋友要旅遊,船員要精通外語。”

  王麗萍說:“我非常感謝小平同志的鼓勵,後來我在船上更加勤奮地學外語,不久,我就能獨立與外賓進行一般性對話了。”

  王麗萍還回憶說:

  小平同志還不時與我拉家常,問我多大年齡,甚麼時候參加工作,工資多少,甚麼地方人,家住哪兒。

  當他聽說我的父親是經驗豐富的川江客輪船長時,小平同志感慨地說:“一家人喫長江飯,好嘛,長江養育了我們不少中華兒女。”

  王麗萍接着回憶說:

  小平同志還問起船舶的情況。

  我說我們這艘船是“任務船”,周總理乘過,陳毅元帥曾陪同西哈努克親王乘坐過,抗日戰爭時,到延安寫過《西行漫記》的斯諾,也坐過我們船。

  還有一些中央領導人也坐過。

  小平同志聽後,說:“這船有一定紀念意義。”

  小平同志在“東方紅32號”輪,多次到船員崗位視察和走訪船員,我都一路攙扶,服務於左右。

  王麗萍還幸福地回憶說:

  小平同志與我談着心,就像對自己親生兒女一樣推心置腹,語重心長。

  他在百忙中,不忘關懷長江青年船員,說明小平同志對一個普通長江船員工人的信任。

  這是領袖與羣衆魚水情誼的有力佐證!

  在第二天早餐之後,王麗萍攙扶着鄧小平,到四樓船首駕駛臺視察。

  鄧小平向船長熊忠培,詢問駕駛操作、航速、機器狀況和航道等情況,他問得很細。

  50多歲的熊忠培船長,也是四川人。鄧小平聚精會神地聽他介紹情況。

  鄧小平從駕駛臺的右側出來之後,便一路看望船員的房間。王麗萍所在的女服務員的房間是4人間,在政委房間隔壁。

  王麗萍把鄧小平和夫人卓琳,引到自己所住的房間。

  鄧小平看了一下,就問王麗萍:“住幾個人?”

  王麗萍回答後,鄧小平又看了看房間裏的擺設,說:“條件還好嘛,這邊光線不錯。”

  鄧小平在輪船駛入瞿塘峽前,在二等艙休息室前,觀看長江三峽的雄姿。

  輪船東下,一進瞿塘峽口,只見兩壁斷巖,像兩扇高大的鐵門,鎖住夏日的一江金燦燦的江水,其景色很是壯觀。

  鄧小平興致很高地對身旁的外孫、外孫女說:“唐朝詩人李白,過白帝城時賦了一首詩,你們背給老爺子聽聽!”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兩個小傢伙爭着一人背了兩句,鄧小平聽了十分高興。

  爲了更好地觀看神女峯,輪船進入巫峽後,鄧小平在三樓尾部觀景。

  只見鄧小平迎着驕陽,面對雲彩繚繞中的“神女”,指點江山,談笑風生。

  當天下午,船到達宜昌。

  鄧小平一行,到興建中的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進行視察。

  從工地回來後,喫過晚飯,鄧小平不顧旅途的疲勞,應船員們的要求,到三樓的餐廳,與船員們合影留念。

  王麗萍幸福地回憶說:“在照相時,我就蹲在鄧小平同志的前面。”

  兩天半愉快的航程很快過去了,輪船駛入了武漢港區。王麗萍依依不捨地攙扶着鄧小平同志,送至二等艙室門口。

  鄧小平同志握住王麗萍的手,說:“你辛苦了!”

  “不辛苦!這是我們應該做的。”王麗萍十分謙遜地答道。

  “這次旅行不錯,結識了一位小老鄉。”鄧小平風趣地說。

  目送着鄧小平同志離二等艙遠去,王麗萍的心中湧出圓滿完成接待任務後的輕鬆感。

  但是,突然,王麗萍又像失掉甚麼似的,急忙三步併成兩步地跑到船舷邊。

  此時,輪船已經靠武漢港軍用碼頭,鄧小平同志一行已離船,上了棧橋。

  武漢的天氣很熱,只見鄧小平已脫掉軍服,穿着短袖白襯衣。一隻手牽着外孫,另一隻手在頻頻側身中,向歡送的船員揮動。

  王麗萍拼命地向鄧小平同志招手,鄧小平同志那慈祥的微笑,在她這個“小老鄉”的心中,至今還記憶猶新,難以忘懷!

目錄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