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第4章
二弟就在漠北軍中,讓他回京,假傳聖旨,先擬一份廢太子聖旨,再造一份遺詔,讓趙王快速繼位。
等大位已成,到時候誰還來追究呢?
可是這事想想可以,要做成可沒有那麼容易。
要做成這樣的事情,還需要朝中的一些重要大臣支持自己。
可是這事不好開口啊?
。。。。。。
“魏國公,漢王的使者在府門口求見!”
突然,家僕的通報聲打斷了徐輝祖的思緒。
聽到這個消息,徐輝祖眼中精光一閃。
漢王的使者.....來得正好!
“快快請進來吧!”
徐輝祖大聲說着,他整了整衣冠,準備迎接漢王的使者。
“魏國公!”
使者一進門,就滿臉笑容,熱情地快步上前,恭恭敬敬的朝着魏國公揖禮。
“快快免禮,漢王殿下近來可好?”
使者當然明白,這只是寒喧,他的來意,想必他魏國公的心中已經有了猜測。
“殿下很好。”
“那殿下可是有甚麼事,需要微臣效勞?”
使者想了想,看了看左右。
徐輝祖當即屏退了左右。
使者這才悠悠道:“國公爺,漢王殿下有兩個問題要問。
第一,漢王問國公爺,陛下駕崩的事情你知不知道。
第二,漢王想問問舅舅,是不是真的打算扶持太子登基?”
徐輝祖聽完,站在原地,表情十分嚴肅,沉默了片刻,這才答道。
“陛下駕崩我聽說了,太子繼承皇位名正言順,他不坐,沒有人會答應的。”
話是這麼說,可是語氣並不堅定,有試探的成分。
使者一聽就明白了。
他試探着問道:“太子整日沉迷農事,不問時事,皇帝對他不滿,朝中頗有微詞,而漢王卻.....”
使者說着停了下來。
徐輝祖打斷了他的話。
“大膽,你知道自己是在說甚麼嗎?
你們這是要造反啊。
趕緊滾吧,我就當沒有見過你,也沒有收到過漢王的甚麼消息。”
徐輝祖的眼神異常憤怒,他本是武將出身,這氣勢根本不容反駁,彷彿此人走的稍微慢一些,就會被當即砍S。
“魏國公言重了,我們並沒有僞造聖旨啊。”
使者沒有被徐輝祖嚇到,想來他在來之前,就已經料到了會出現這樣的場景。
“魏國公,我們要做的事情只是想不動刀兵就能平息爭端。
不然你想想漢王勢大,現在陛下駕崩的突然,沒有留下任何遺詔,這會不會再出現一次靖難的情況呢?
漢王讓我來將意思傳達一下,也是看得起魏國公的身份。
畢竟在朝您是國公爺,在家你是舅姥爺,這不就是提前告知一聲,國公爺願不願意另說。
至於假傳聖旨甚麼的,完全不必要的!”
使者說開了,倒是繼續口無遮攔。
“再說了,這天下都知道陛下不喜歡太子,以及有心於漢王當太子了。
這都是朝野皆知的事情了。
現在漢王在御駕前封鎖消息,也是爲了減少衝突事件發生。
等着御駕回宮,一切就順理成章了。
先來通知國公爺,也是爲了怕國公爺到時候不清楚情況做錯了選擇。”
徐輝祖聽了使者的話,眼皮不由得跳動起來。
心中暗暗喫驚。
這漢王朱高煦當真是得了朱棣的真傳啊,當真是他最喜愛的兒子啊,手段和不要臉都和他簡直一樣。
他冷哼一聲,目光如炬地看着使者,然後沉吟了片刻,緩緩說道:“那我倒是想要問問漢王殿下打算怎麼辦?”
使者一聽這個話,當即臉上一變,剛纔那種視死如歸的樣子,立刻變得恭敬起來。
他知道這是徐輝祖鬆口了。
他連忙上前,眼中帶着興奮道:“漢王說請舅舅放心,如今郭家和常家都已經在大帳中宣誓保證過了,會全力支持漢王登基。
還有徐家二爺,也答應站在漢王這邊!”
朝中也有不少人願意追隨,就連楊士奇的兒子楊傑都答應做策應。
如果再有魏國公的幫助,那大事可成矣!”
徐輝祖一聽,自己的弟弟也已經加入了漢王陣營,這要是有甚麼情況,他的這個爵位都不保啊。
還有常家和郭家,那是大明開國公爵,在朱元璋屠戮功臣的時候,都不曾動刀子的大家。
居然也加入了漢王陣營。
看着使者興奮的表情,徐輝祖不由得嘆了口氣啊。
這位漢王到底還是武將,對於人心恐怕認識太淺薄了。
這些老牌的公爵,又怎麼會真正的幫助於他呢,不過是想利用他罷了。
那意思,你們爭你們的,到時候還記他的功勞呢。
說不定,在太子那邊,他們也是這樣保證的。
不過,徐輝祖現在並不在意,他相信在自己的謀劃下,徐家會成爲大明第一大家的。
徐家在他手上已經落寞無比了,因爲靖難之役的時候,徐輝祖和朱棣作對,他被貶到金陵來守皇陵。
雖然保留着國公的爵位,卻沒有了國公的待遇。
他也微微點頭,下定決心,莊重地說道:“既然漢王殿下如此抬愛,那我也願助殿下一臂之力,有甚麼安排儘管吩咐便是!”
.....
漠北的夜,朦朦朧朧。
上都城在夜色中一片寂靜。
這裏已經少有人煙。
大街小巷空空蕩蕩,偶有幾聲鳥叫和遠處的狼嚎。
樊忠揹着一個大袋子,小心翼翼地來到一處地窖之中。
與之同行的還有龐林,姚廣孝,陳太醫。
他們將屍體進行了分解,陳太醫進行特殊處理之後,每個人身上帶上一份,這樣就免於穿幫。
好在古代衣服寬大。
他們一行人在路上小心翼翼的,來到了停放靈柩的大殿,請求最後一次見陛下。
他們幾人都在朝中的重臣,平時是皇帝身邊的紅人,威望很高。
漢王的手下也知道攔不住。
畢竟陛下駕崩的消息,哪怕是祕不發喪,以這幾個人的能耐,也是絕對知曉的。
漢王本來有心拉攏這幾人,可是不知怎麼的,找不到他們,現在卻突然出現了。
漢王朱高煦聽到士兵彙報。
也是覺得奇怪,當下也不多加思索了,揮了揮手,讓他們進來。
此刻,御駕已經被漢王朱高煦接管了,他是親兒子,他接管沒有人敢有意見。
朱棣的屍體,就放在大殿中央,周圍簡單的白幔佈置,點着少許燭光,加上祕不發喪,因此殿內人員很少。
衆人一進殿內,馬上就跪倒在地。
頓時,嚎啕大哭起來。
“陛下,陛下!你怎麼走的這麼早啊!”
龐林老淚縱橫,悲慼感懷。
他一邊哭還一邊捶胸頓足,彷彿這悲痛不宣泄出來會要了他的命一般。
“臣,還沒有見到這北境太平,見到陛下成就萬世功業啊!”
他哭得傷心欲絕,最好竟然暈倒在地。
其餘幾人也不甘示弱,一個個的鬼哭狼嚎的,誰也不願意被別人的哭聲給比下去。
漢王朱高煦趕緊招呼幾個士兵和太監宮女來勸。
“龐大人快醒醒,姚師父,您是出家之人啊,四大皆空,怎麼也跟着哭起來了。
樊,秦二位將軍,你們也節哀啊!”
他們只敢輕微的細聲規勸,可是哪裏能夠攔得住他們這有備而來的哭聲?
樊忠揮了揮手,哭喊道:“你們都下去,我們幾個君臣一場,還有好多話要說呢!”
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傷心欲絕的樣子。
衆士兵和太監互相看了一眼,也知道這些重臣與陛下的情誼深厚,當下也不好再說甚麼。
只得退下去給漢王彙報。
漢王是在偏殿坐着,反正這幾人也跑不了,現在哭成這個樣子,也談不了話,就讓他們好好發泄一下情緒吧。
死者爲大嘛。
哭一哭也是人之常情嘛。
於是,他也同意讓這些人去哭,士兵守在門口就行,不必進去打擾。
這樣一來,殿內就只剩下幾個重臣了。
慢慢地他們的哭聲就變得越來越小,只留一個人時而大時而小,以麻痹在一旁偏殿的漢王。
漢王只是聽到有哭聲,哪裏去管是誰在哭,也不去管哭得大聲還是小聲。
姚廣孝見時機成熟,就帶着陳太醫來到了朱棣的遺體面前。
陳太醫當即也不敢大意。
立即就在朱棣的身體上面點了起來。
那是解除斷脈術的手法。
隨後,又從袖中拿出了一罐鼻菸藥。
這是專門醒神提氣的。
他打開瓶蓋,在朱棣的鼻子旁邊這麼一轉。
不一會兒,朱棣的身體就有了反應,開始有了呼吸,還輕微的咳嗽了一聲。
他先前面色白皙無血色,猶如死人。
慢慢地開始變得紅潤起來。
生命重新回到了自己的身體,他自己就像想做了一場夢一樣。
直到他睜開眼睛,看到自己所在棺槨裏,以及姚廣孝和陳太醫兩人,他這才反應過來。
隨後輕輕地點了點頭,小心翼翼地從棺槨之中爬了出來。
樊忠讓秦放繼續哭,他過來從幾人身上分別拿出了替身死人的各個部位,然後快速地放入棺槨之中,簡單拼接之後套上喪服龍袍。
那替身死人,雖然四肢之類都是斷裂的,可是有套在龍袍上面根本看不出一點區別,十分的逼真。
換好之後,他又給朱棣順手遞了一身太監的衣服換上,整個過程一氣呵成。
待一切大功告成,秦放的哭聲也就慢慢變小了。
樊忠小聲說道:“委屈陛下假扮太監混出去了!”
朱棣點了點頭,表示沒有問題。
一行人慢慢地跪拜完了,打算退出大殿。
士兵見裏面有一個太監,也沒有覺得有甚麼稀奇,以爲是剛纔沒有退下的。
也就都放了出去。
而漢王朱高煦本來是一直坐在偏殿想等着他們哭完召見的。
可是後來想想,這地方召見也不太合適,沒法給他們製造壓力,另外這幫人哭半天了也不見消停。
他也沒有甚麼耐心了。
反正這大漠茫茫,這些人還能跑了不成,還是明日再說吧!
所以,漢王朱高煦已經離開了。
他們這一行人本來就是朝中的重臣,身邊有一個太監也不奇怪。
一路上也就暢通無阻。
等到了安全的區域,離開了漢王的眼線。
衆人這才“撲通’一聲跪在地上。
聲音哽咽道:“陛下,您這又是何苦呢?”
朱棣笑着搖了搖頭。
他的笑容帶着一絲欣慰。
“諸位愛卿快快起來吧!怎麼樣,朕死後,京城可出甚麼亂子了?
朕就是想看看死後,大明會出現甚麼樣的光景!”
姚廣孝眉頭皺成一個川子。
眼中閃過一絲擔憂。
“陛下,亂子嘛,好像是沒有出,也好像是要出,或者是出了!”
“和尚,這是甚麼亂七八糟的話?”
“陛下,整個京城太安靜了,安靜的讓所有人都覺得陛下還活着。”
他頓了頓,繼續又道:“一點點的漣漪都沒有,朝中一個大臣打探情況的也沒有,漢王祕不發喪,知道陛下駕崩的人估計寥寥無幾。”
“哦,咱的這個兒子倒是有點魄力。
那咱的那個太子呢,還有那個掌管特務機構的老三,有何動靜?”
聽到朱棣的問話,他們一個個面面相覷,都不知道怎麼回答。
看到這樣的情況,朱棣也就大致猜到了答案了。
他臉色頓時就陰沉了下來。
“那個死胖子無心國事,自然是不知道朕駕崩之事的了。
估計等咱的老二護送着靈柩回去,他還矇在鼓裏吧。
這樣的人,毫無城府他又怎麼能當好皇帝呢?”
說着說着,朱棣的臉變得異常恐怖,彷彿暴風雨即將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