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七月,天氣炎熱,一絲風也沒有,熱得使人喘不過氣來。
江家的院子裏種了兩棵棗樹,此時被曬得蔫蔫的,看起來沒有一點兒生氣。
江母熱得滿臉通紅,正埋頭繡着帕子,年幼懂事的江源沒有出去瘋玩,乖乖的坐在小板凳上,拿着蒲扇給江母扇風,江孜則在一旁擇菜。
這是今早江孜去山腳下摘的馬齒莧,上邊還沾着露水和泥土,十分新鮮。
馬齒莧有着很特別的酸澀味,很多人都不喜歡,但是江家人都很喜歡,這是他們最常喫的野菜。
"娘,你已經繡了半個多時辰了,得歇歇了。"
刺繡容易傷眼,許多繡娘年紀輕輕的就熬壞了眼睛,再加上江母本就身子不好,所以江孜就養成了習慣時刻提醒着她注意時間,時不時得起來走動走動。
這是江孜穿越來的第四天。
江孜也不知道是怎麼回事,她是在家做美食博主的,常常熬夜剪輯視頻,頭一天晚上熬夜到差不多凌晨三點,睜眼就成了這方山村的江家二女兒。
說起這江家也是個倒黴的,他們本不是方山村本地的人,應當說這方山村啊,大多數都不是本地人。
方山村因村子建在方山腳下而得名,方姓是村裏的大族,七十多年前戰亂,方山村安置了許多外姓流民,故而纔不似其他村子的人都是本家姓。
當然,多年的嫁娶讓村子裏的人多多少少都拖親帶故的,也沒有其他村落那般的排外。
十六年前,乾州發大水,江孜的父親江陽帶着妻子齊瑜和大兒子江諶一路逃難來到方山村,便在這裏買房置田定居下來。
來到方家村的第二年,江母生了江孜,隔了十年,又生了江源。
江母在生江源的時候大出血壞了身子,常年吃藥,爲了妻子,江陽上山尋草藥,結果遇上下雨從山上摔下來,當場就死了,留下孤兒寡母的,江母身子本就不好,這一下大病一場,不僅把家裏本就不多的銀子花得一乾二淨,早年置辦的幾畝田地也都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