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軍事 > 明末屠龍 > 第1章 本書的一些歷史相關

第1章 本書的一些歷史相關

目錄

張獻忠北上抗清兵敗,其死後,孫可望地位隨之提高,個人野心逐漸膨脹。明御史任僎,投其所好,“倡議稱可望爲國主,設六部,鑄興朝通寶紋,以干支紀年,可望大悅”,然而李定國“心非任僎議,每事相牴牾”④

。孫可望便與親信王尚禮策劃,欲壓服李定國,樹立個**威。順治五年(明永曆二年,1**8)

四月初一,各部隊同赴演武場集合,李定國部先入武場,軍中按慣例放禮炮,升帥旗。孫可望指責爲:“目中明無我”,發令杖責李定國一百軍棍。李定國大怒:“我與汝弟兄耳,今日因無主,尊汝爲首領……我何必定靠你生活!”爲防止分裂,前軍府都督白文選從身後抱住李定國說:“請老爺勉強受責,以成好事。不然,從此一決裂,則我輩必致各散,皆爲人所乘矣。”⑤李定國勉強受責,諸將求情才被杖責五十軍棍。打罷,孫可望曾假惺惺地抱住李定國痛哭:“吾以大義辱弟,幸同心無慮疑!”李定國爲了維護大西軍的團結,忍受了這場人爲侮辱,“定國頓首謝,請擒沙定洲報德”①。

五月,定北王艾能奇在征討東川的戰鬥中,中毒箭犧牲,所部爲孫可望收編。八月,李定國、劉文秀破沙寨,生擒沙定洲,滇東全平。大軍回師時,沐天波“頓首謝”,“滇人被沙氏害者皆以爲快”②。

順治三年(1**6)十一月,明廣西巡撫瞿式耜擁立桂王朱由榔在肇慶稱帝,年號永曆,建立南明最後一個小朝廷。孫可望早將“聯明抗清”扔到腦後,妄圖割據雲南,獨霸一方。李定國義正辭嚴地對他說:“肇慶已有君,永曆其年號也,不度德量力,妄自尊大,其欲自取滅亡乎?”⑤礙於李定國、劉文秀實力雄厚,孫可望只得打消了“**”野心,但內心卻耿耿於懷。明雲南副使、孫可望的同鄉楊畏知窺透孫可望的心思,慫恿說:“王與三將軍比肩並起,不借虛名,無以讋衆……今桂藩在肇慶,王其無意乎?”①孫可望暗想:“名號既正,挾天子以令之,同類必不敢我抗。”②遂於順治六年四月派楊畏知爲正使,與永曆帝談判“聯合恢剿”,並要求封爲秦王。李定國雖“揣知其奸”,但爲實現“聯明抗清”的願望,“姑因之以自達”③。

但是孫可望的要求卻被永曆帝及其臣屬拒絕,孫可望在任僎的攛掇下,於順治七年八月自稱“秦王”,“改雲南爲雲興省,鑄銅幣興朝通寶”④。李定國對此很不滿。

九月,孫可望率軍入貴州,並分兵規取川南,擴充根據地。李定國被派進攻安順,明威清道黃應運乘機遊說:“若借三百年天子之名號,加以將軍之神威,統率羆虎,掃蕩不庭……天下誰敵將軍者”,於是李定國與之“歃血,誓扶明室無二心”⑤。孫可望得知此事,將黃應運處死,李定國“心怨之”⑥,二人矛盾愈益加深。

很快貴州被平定,孫可望自往貴州,留李定國固守雲南。李定國加緊練兵,準備東進,劉文秀平定了川南,大西軍又建立起以雲貴爲中心的新基地。

順治八年初,朱由榔派使臣前往貴州,封孫可望爲冀王,但孫“猶不受”。李定國等勸孫可望仍派楊畏知與明談判,孫雖然表面答應,暗地卻派出精兵赴南寧,殺死五大臣,逼迫朱由榔改封他爲秦王。

年底南寧又陷落,朱由榔倉皇逃到瀨湍。順治九年正月,孫可望派人將永曆帝接到貴州安龍所,改名安龍府。答應每年向永曆“致銀八千兩,米百石”①,而永曆帝允許孫可望今後“大小戰爭,誅斬封奏,先行後奏”②。這樣,大西軍與永曆政權的聯合抗清陣線才正式建立。

留在雲南的李定國,爲了“聯明抗清”,繼續實行政治和經濟改革,減輕百姓的負擔,使滇南出現“外則土司斂跡,內則物阜民安”③的大好局面。他終日操練兵馬,製造盔甲,訓練象隊,一年內練就精兵三萬。還舉行了生童考試,對考中秀才者,發給賞錢三百串,鼓勵大家“用心讀書,不日開復地方,就有你們做官了”④。隨着聯明抗清陣線的形成,李定國已做好了進攻的充分準備。

順治九年(明永曆六年,1652)春,清廷命定南王孔有德由桂林出河池,進攻貴州,命吳三桂由嘉定(四川樂山)出敘州(四川宜昌)進攻川南。清廷的目的是要用兩路夾擊之策,實現對大西軍抗清基地的包圍。面對緊迫局勢,李定國給孫可望寫信,要求出兵湖廣,粉碎清兵圍剿。孫可望表示同意,決定大西軍兵分兩路出擊,北路軍以劉文秀爲主將,白文選、王復臣爲副將,進攻四川;東路軍以李定國爲主將,馬進忠、馮雙禮爲副將,進攻湖南。孫可望則統率“駕前軍”留守滇黔,大西軍從此開始與清軍主力正面交鋒。

三月,李定國率步騎八萬和五十頭戰象出征。臨行前訂“兵行五要:一不殺人,二不放火,三不**,四不宰耕牛,五不搶財貨”①,有力地保證了軍紀和部隊戰鬥力。五月,北路軍連克沅(湖南芷江)、靖(湖南靖縣)、武崗諸州。鎮守寶慶(湖南邵陽)的清將沈永忠急忙向孔有德告急,孔有德從桂林分兵救援。李定國搶在援敵之前,從楓木嶺渡江直取寶慶,消滅清軍五千。

六月,李定國出兵祁陽,準備奪取廣西的門戶全州,消滅桂林孔有德。他兵分三路,由馮雙禮率左路取全州,張勝率右路攻嚴關(廣西興安縣嚴關鄉),自己親率一路攻桂林外圍據點,然後三路合攻桂林。在桂林之役中,大西軍發揚了勇猛頑強,速戰速決的傳**術。左路出奇制勝,很快攻克全州,李定國當機立斷,命令部隊勿入全州,與自己合兵推進,直趨嚴關。這個英明的決策爲取得桂林大捷打下了基礎。

嚴關位於桂林以北,搶佔它便扼住了桂林的通道。六月三十日,清軍來奪嚴關,大西軍奮勇抵抗,“象亦突陣,王師大奔,死亡不可勝計,橫屍遍野”②。七月初一,孔有德又率精銳來攻,只見“兵未交而象陣前列,勁卒山擁,塵沙蔽日,馬聞象鳴皆顛厥,有德衆遂奔,掩殺大敗”①,只有孔有德一人逃回桂林城。大西軍乘勝追至桂林,將城包圍。七月初四,大西軍登雲梯攻城,孔有德額頭已中一箭,他自知走投無路,便“聚其寶玩於一室,手刃愛姬,遂閉戶,**死”②。僅有一女孔四貞逃脫。

大西軍分前後左右中五大軍府,由其四個義子孫可望、劉文秀、艾能奇、李定國分別掌管,

軍府由都府掌管,設都督轄制。

都府下轄三到五個軍,設總兵轄制。

軍下轄三到五個大營,每營九千,設提督1,副將1轄制。

大營轄下三小營,每小營三千人,設參將轄制。

小營下五個大隊,每隊六百人,分四個戰鬥大隊和一個輜重大隊。

大隊下轄五個中隊,一中隊120人。

中隊下設三小隊,四十人。

小隊下設四個班,每班十人。

五大營——各軍皆配備鐵鍬、鐵钁、鑿子、燈籠、繩子、金鼓、旗幟、響器等雜工具

鐵騎營:火器爲主,每小隊配戰車,火炮一門,多管火銃兩杆,防身手銃八杆。張獻忠聘請意大利傳教士利類思,葡萄牙傳教士安文思研究製造火炮。火銃、土雷之類熱兵器

步兵營:小隊下設弓箭、刀斧、盾牌、槍棒等班。

騎兵營:

35孫可望——後軍府,中軍

劉進忠:身高八尺,面目崢嶸,氣力驚人,極有心計。於襄陽李定國斬孫可樂,其冒名頂替,討好孫可望,受賞識。與李定國交惡

白文選:中軍都督府都督,與李定國同村,當年官軍**村子,張獻忠救出李定國,白文選被孫可望救出,後深得孫可望倚重,但其妹嫁李定國後,被孫可望疏遠

27艾能奇:性溫,不爭強好勝,兩邊不插手不得罪,定北將軍,左軍府

29劉文秀:能說會道,兩面討好,常打圓場,撫南將軍,右軍府

26李定國——安西將軍,前軍府,騎赤兔馬

白文菊:李定國妻子,與李定國自小青梅竹馬,性較潑辣,領女兵,稱健婦大隊,沒架子,打掃衛生,澆

花種菜,曾假李定國之名向將士籌措銀子購火藥,與李定國爭吵,險些分手。

李信:李定國族兄,武藝超羣,膽大心細,使得百六十斤大刀,人稱李大刀,親兵隊長,

程華青:原火藥廠管事,火器大隊

前軍都督府:李定國,都督、靳統武

左都督:高文貴

右都督:張其

第一軍總兵:張其

東勝營提督:張其 副將:楊祥

南勝營提督:劉鎮國 副將:郭有名

西勝營提督:張勝 副將:梁傑(親)

第二軍總兵:高文貴(親)

北勝營提督:高文貴 副將:周昆

鐵騎前營提督:王璽 副將:吳子聖

鐵騎後營提督:楊武 副將:程華清

第三軍總兵:靳統武

鐵騎左營提督:金維新 副將:王之邦

鐵騎右營提督:劉廷舉(原馬回回部下,曾爲李定國所救) 副將:王國勳

鐵騎中營提督:吳三省 副將:吳崇

嚴錫命:右丞相,較忠

汪兆麟:左丞相,奸惡

胡默:吏部尚書

王裹麟:戶部尚書

吳繼善:禮部尚書

龔完敬:兵部尚書

李時英:刑部尚書

王應龍:工部尚書

劉泰:張獻忠御營參將,與李定國交好

目錄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