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軍事 > 重生之坦克王牌 > 第3章 第二篇的簡短後記

第3章 第二篇的簡短後記

目錄 下一章

這本書已經寫完兩篇了,算下來已經有八十多萬字,就寫一點跟這本書有關的東西吧。

爲甚麼我要寫這本書呢。

其實沒有甚麼特殊的原因,寫這本書只是因爲我想表達一些東西——而這些我想表達的東西都因爲題材問題被斃了,但如果按照歷史走向寫的話,我覺得這種精神很難表達出來——在我國抗擊外敵的過程中儘管出現了很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蹟,但在描寫的時候很難出現一種我想要的宏大的氣勢。

這並不是否認我們的先烈們在戰爭中建立的不朽功勳,他們的精神已經永遠被祖國和人民所銘記。

究其原因,還是因爲在我國國土上的戰鬥規模有限,在抗日戰爭中,我國並沒有一場真正意義上的大規模戰役(此處是指集團軍爲基本單位的大規模作戰),雙方分別受限於組織能力(指國軍)、生存環境(指tg)和補給線、自身國力,這種級別的戰鬥着實沒有辦法打起來。

我原本想表達的是我們的人民子弟兵們在一場保家衛國的殘酷戰爭中浴血奮戰不懼犧牲等等一系列人民子弟兵們特有的精神,但無奈書已經沒了,只有第一章在修改了一部分以後變成了本書的開頭。

思來想去,也只有蘇聯紅軍存在和我們的人民子弟兵們相同的特質,而他們的敵人也像我所設想的假想敵一樣那麼強大——至少在戰爭初期,德軍的攻勢勢不可擋。

儘管我不太希望看見未來的戰爭中我們的戰士們用血肉築起一道長城,拒敵於國門之外,但我們的假想敵還是空前強大,在那一天來臨之前,儘管我對我們的戰士們有絕對的信心,但沒有一個人心裏有一個確切的底。

我在書裏寫的蘇聯紅軍,更多的像是在描寫我們的戰士,而不是僅僅對歷史做出簡單的複述,我更希望你們在看見那些英勇無畏的紅軍戰士們時能夠想起我們的戰士們,他們在衛國戰爭中的表現,至少在戰鬥的意志還有精神上,能跟我們的戰士們扳一扳手腕——畢竟那時候的蘇聯紅軍是一支有信仰的軍隊,至少在1941-1942年,蘇聯軍隊的構成還是18-24歲青壯年爲主的時候,他們的戰鬥意志絕對令人欽佩。

但到了戰爭中後期,1941-1942年入伍的青壯年基本已經死乾淨了,兵員素質也已經開始出現嚴重下滑,網上有個相關的段子:

在柏林一個蘇軍士兵正在強暴一個德國女人,那個德國女人一邊哭着一邊對那個蘇軍士兵咆哮:

“這就是蘇聯紅軍的樣子嗎?”

那個蘇軍士兵則不緊不慢的說道:

“你說的那些人,他們已經永遠的長眠在了莫斯科……哈爾科夫……斯大林格勒……庫爾斯克……第聶伯河畔……白俄羅斯……你再也看不見他們了。”

這個段子真假尚且不論,但後面說的話確實是真的。

這本書裏肯定會或多或少說到這些,但我更想表達的是那些保家衛國的蘇軍戰士們崇高的精神,他們在蘇聯最危急的時候走上了戰場,英勇無畏的向着德軍隱蔽的火力點發起衝擊,這些場面我們在如今的和平時代已經沒辦法看見了,因此,這本書就是我表達這些精神的載體。

儘管我更多的在描寫戰爭場面,儘可能的讓讀者們看的爽一些,但我更多的是想要表現戰爭的殘酷,說實話我已經不知道這八十萬字裏有多少人在主角們的身邊倒下了。

珍惜和平,和平總是美好的。

但那些戰士們拋頭顱灑熱血保家衛國時表現出的血性,我們也絕對不能夠忘記。

我們需要永遠銘記。

這就是本書的主旨,其實沒甚麼複雜的。

(下面的內容跟上面一致,湊字數)

這本書已經寫完兩篇了,算下來已經有八十多萬字,就寫一點跟這本書有關的東西吧。

爲甚麼我要寫這本書呢。

其實沒有甚麼特殊的原因,寫這本書只是因爲我想表達一些東西——而這些我想表達的東西都因爲題材問題被斃了,但如果按照歷史走向寫的話,我覺得這種精神很難表達出來——在我國抗擊外敵的過程中儘管出現了很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蹟,但在描寫的時候很難出現一種我想要的宏大的氣勢。

這並不是否認我們的先烈們在戰爭中建立的不朽功勳,他們的精神已經永遠被祖國和人民所銘記。

究其原因,還是因爲在我國國土上的戰鬥規模有限,在抗日戰爭中,我國並沒有一場真正意義上的大規模戰役(此處是指集團軍爲基本單位的大規模作戰),雙方分別受限於組織能力(指國軍)、生存環境(指tg)和補給線、自身國力,這種級別的戰鬥着實沒有辦法打起來。

我原本想表達的是我們的人民子弟兵們在一場保家衛國的殘酷戰爭中浴血奮戰不懼犧牲等等一系列人民子弟兵們特有的精神,但無奈書已經沒了,只有第一章在修改了一部分以後變成了本書的開頭。

思來想去,也只有蘇聯紅軍存在和我們的人民子弟兵們相同的特質,而他們的敵人也像我所設想的假想敵一樣那麼強大——至少在戰爭初期,德軍的攻勢勢不可擋。

儘管我不太希望看見未來的戰爭中我們的戰士們用血肉築起一道長城,拒敵於國門之外,但我們的假想敵還是空前強大,在那一天來臨之前,儘管我對我們的戰士們有絕對的信心,但沒有一個人心裏有一個確切的底。

我在書裏寫的蘇聯紅軍,更多的像是在描寫我們的戰士,而不是僅僅對歷史做出簡單的複述,我更希望你們在看見那些英勇無畏的紅軍戰士們時能夠想起我們的戰士們,他們在衛國戰爭中的表現,至少在戰鬥的意志還有精神上,能跟我們的戰士們扳一扳手腕——畢竟那時候的蘇聯紅軍是一支有信仰的軍隊,至少在1941-1942年,蘇聯軍隊的構成還是18-24歲青壯年爲主的時候,他們的戰鬥意志絕對令人欽佩。

但到了戰爭中後期,1941-1942年入伍的青壯年基本已經死乾淨了,兵員素質也已經開始出現嚴重下滑,網上有個相關的段子:

在柏林一個蘇軍士兵正在強暴一個德國女人,那個德國女人一邊哭着一邊對那個蘇軍士兵咆哮:

“這就是蘇聯紅軍的樣子嗎?”

那個蘇軍士兵則不緊不慢的說道:

“你說的那些人,他們已經永遠的長眠在了莫斯科……哈爾科夫……斯大林格勒……庫爾斯克……第聶伯河畔……白俄羅斯……你再也看不見他們了。”

這個段子真假尚且不論,但後面說的話確實是真的。

這本書裏肯定會或多或少說到這些,但我更想表達的是那些保家衛國的蘇軍戰士們崇高的精神,他們在蘇聯最危急的時候走上了戰場,英勇無畏的向着德軍隱蔽的火力點發起衝擊,這些場面我們在如今的和平時代已經沒辦法看見了,因此,這本書就是我表達這些精神的載體。

儘管我更多的在描寫戰爭場面,儘可能的讓讀者們看的爽一些,但我更多的是想要表現戰爭的殘酷,說實話我已經不知道這八十萬字裏有多少人在主角們的身邊倒下了。

珍惜和平,和平總是美好的。

但那些戰士們拋頭顱灑熱血保家衛國時表現出的血性,我們也絕對不能夠忘記。

我們需要永遠銘記。

這就是本書的主旨,其實沒甚麼複雜的。

目錄 下一章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