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軍事 > 野火起平原 > 第3章 晉察冀根據地之易縣、唐縣、曲陽、定興

第3章 晉察冀根據地之易縣、唐縣、曲陽、定興

目錄 下一章

(一)易縣

易縣,隸屬於保定市,地處太行山北端東麓,屬於太行山區向華北平原過渡傾斜地帶,十分之七爲山地,唯一的平原鄉與定興縣相鄰。

在縣域內,有中國九大名關之一紫荊關,古稱上谷關,可謂兵家必爭之地;有皇家陵寢清西陵,當年被視爲風水寶地;還有一條中國歷史無法逾越的易水河,正是“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奠基成就了“燕趙多有慷慨悲歌之士”,更爲中華兒女不屈不撓不畏強敵的精神立下柱腳,“狼牙山五壯士”則用鮮血與生命做了新註腳。

1941年9月25日,八路軍晉察冀軍區一分區第1團7連6班奉命掩護羣衆阻擊日寇,在彈盡糧絕後毅然跳崖,班長馬寶玉、戰士胡德林、胡福才犧牲,副班長葛振林、戰士宋學義受傷。他們的事蹟於11月5日以《棋盤坨上的五個神兵》爲題在《晉察冀日報》刊登報道,晉察冀軍區於7日正式將該英雄羣體稱爲“狼牙山五壯士”(注:棋盤陀是狼牙山主峯)。新中國成立後,相關報道以《狼牙山五壯士》爲題納入小學課本,同名電影於1958年上映。

易縣以易水河爲名,易水河與歷史長河交融,從刺秦王的荊軻到抗擊日寇的狼牙山五壯士,孕育滋養了無數慷慨悲歌之士……撫古追今,壯哉!

(二)唐縣

唐縣,隸屬於保定市,地處太行山東麓,縣域東南部延至華北平原,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稱。中國歷史朝代歌始爲“唐堯虞舜夏商周”,其中“唐”是堯帝的封地,也是“唐縣”之名的由來。

戰國時,唐縣始設關隘鴻之塞,後世易名常山關、鐵關、鴻山關等,據稱北宋楊六郎延昭曾鎮守於此,史載明代定名倒馬關,與居庸關、紫荊關並稱“內三關”。

1937年9月平型關戰役前夕,八路軍第115師騎兵營奉命前出唐縣倒馬關,同時獨立團前出淶源驛馬嶺,均在平型關戰鬥之前與敵交火,被視爲八路軍北上抗日打響第一槍。此後,騎兵營(副營長李鍾奇曾就讀保定育德中學,開國少將)連續出擊,收復曲陽、唐縣、完縣(今順平縣)、滿城等縣城。

在抗戰期間,唐縣不僅是晉察冀軍區司令部駐地(1939年5月~1941年8月),而且地方建政工作也走在前列,1939年8月,24歲的陳舜玉當選唐縣縣長,成爲晉察冀邊區第一位女縣長;早在1937年10月,其大姐陳舜英任職遼縣(今左權縣)成爲第一位女縣委書 記;1939年7月,周副主 席騎馬摔傷右臂無法執筆,爲此出任文書的是其三妹陳舜瑤(**夫人)。陳氏姐妹系出名門,曾祖父陳蓴曾是沈葆禎的幕僚,舅爺林長民生下才女林徽因,表舅爺林覺民寫下蕩氣迴腸的《與妻書》。

膾炙人口的《野火春風斗古城》也與唐縣有關,劇中“關敬陶”的原型是王溥,1938年8月31日率部起義,在唐縣北店頭村整編爲晉察冀抗日遊擊軍,後於1940年“百團大戰”中,時任司令員王溥英勇犧牲。

回溯雄踞唐河畔的倒馬關,其下游約16公里是黃石口村,1939年白求恩逝世於此;繼之下游約25公里是葛公村,1942年柯棣華逝世於此。如今,唐縣鐘鳴山下建有白求恩、柯棣華紀念館。

(三)曲陽縣

曲陽,隸屬於保定市,地處太行山與華北平原交界地帶,素有“六山一水三分田”之說,秦始皇元年(公元前221年)設立縣治,據傳是戰國名相藺相如的故里,另有宋代五大名窯之一的定窯遺址等。

明代尹耕曾作《過曲陽謁岳廟》,以抒發保家衛國的豪情壯志,詩曰:恆山結秀自吾鄉,祠殿千秋起曲陽;飛石不傳秦歲月,斷碑曾勒漢文章;望連牟那三關近,勢壓滹沱九曲長;天子只今憂北伐,願封玄塞作金湯。

在抗戰期間,日寇屢屢進犯掃蕩太行山區,尤其1942年冬~1943年上半年,是華北敵後抗日根據地最爲艱難的時期,曲陽人民始終不屈不撓地與日僞鬥智鬥勇,湧現出諸多英雄模範人物,包括狼牙山五壯士之一葛振林,以及“麻雀戰”代表人物、1950年全國戰鬥英雄代表會議表彰的43名民兵之一李殿冰等。

曲陽有着曲轉的地理,也有着曲折的歷史,若循跡細細探尋,曲徑通幽之處便是捨我其誰的“勢壓滹沱九曲長”,以及直抒胸臆的“願封玄塞作金湯”……家國情懷,猶如明媚的陽光四射。

(四)定興縣

定興,隸屬於保定市,地處華北平原,橫跨平漢(京廣)鐵路,南距保定54公里、北距北京89公里,西臨太行山區的易縣,東接白洋淀畔的容城縣,易水河貫連其間。

戰國時期,燕昭王在今定興縣北章村築起黃金臺,留下史篇《燕昭王求士》,以及成語“千金買骨”;秦滅趙後,燕太子丹派荊軻、秦舞陽刺秦王,定興樂師高漸離在易水河畔擊築送別,荊軻和而高歌“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秦並天下後,高漸離雖被燻瞎雙眼,仍以鉛置築中刺秦王,成就“燕趙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

此外,定興也是聞雞起舞的祖逖、重建保定城的張柔、《西廂記》作者王實甫、晚清名臣鹿傳霖、抗美援朝空軍英雄孫生祿等的故鄉。

在1937年“七七事變”後,日寇正式南下入侵華北平原,當以9月18日突破永定河防線佔領涿州爲標誌,定興縣城於同日陷落。

此後的八年抗戰期間,地處平津保三角地帶的定興,被迫經受了長期且嚴酷的摧殘,但定興軍民的抗日行動從未間斷,前赴後繼湧現諸多英雄模範人物,包括:晉察冀邊區授予“擁軍模範”稱號的耿大娘(曹蘭芝),以及時任定興縣委負責人、烈士於江等。

目錄 下一章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