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出使朵顏衛
“娘她到底想幹甚麼?朕好不容易率軍出來親征一趟,她還要隔着幾百裏遠插手來管教朕!”
站在一旁的王振也不敢亂說話,他在宮裏,和麪前這位大明天子一樣,只怕那位皇太后。
此時此刻,正在聽朱見深念書的孫太后冷不丁地一個噴嚏打出來。
“皇祖母,您是不是着涼了?馬上就入秋了,您可得注意自己的身體!”
“孫兒多慮了,皇祖母沒有着涼,想必是你那不爭氣的父親在前線埋怨你皇祖母。那汪直已經離開京城好幾日,現在也該追上皇帝的大軍了。”
朱見深也放下手中的《禮記》,思緒飄到了遠方。
這幾日,他每晚都會做噩夢,幾乎都夢到皇帝老爹被人給擄走,身邊一個侍衛都不剩。
俗話說:夢由心生。他也不知道自己的佈置能不能保證萬無一失,戰場上刀劍無眼,皇帝老爹出現任何意外都有可能。
“孫兒,你很聰明,雖然皇祖母沒見過你皇爺爺少年時候的模樣,但你和他很像。”
明白這是孫太后在思念自己死去多年的丈夫宣宗皇帝,朱見深也不好安慰,只是默默地握住她的手,希望能讓其心裏好受一些。
“你很好,比你父皇要孝順懂事!今後大明的江山社稷交到你的手上,列祖列宗在天之靈也會安心不少。”
言外之意,他的皇帝老爹沒自己靠譜。雖然說的是事情,可身爲人子,朱見深打死也不能承認這一個事實。
“皇祖母,父皇他一心想要驅逐那些野心勃勃的瓦剌人,也是不想看到他們越過長城,生靈塗炭,百姓遭殃!御駕親征一事雖有待商榷,但事已至此,我們應當在京城全力支持父皇,盼着父皇在前方得勝歸來!”
孫太后很是欣慰地摸了摸朱見深的小腦袋,心裏高興的同時,也暗自下定決定,說甚麼也要爲自己的孫子保駕護航,看着他順利成長爲大明的儲君,然後接管大明天下。
想到宣宗皇帝臨走前對她的囑託,孫太后覺得兒子既然不靠譜,那就讓孫子來!
“孫兒,你今年也有四歲了,等皇帝班師回京,皇祖母就給他提一提立太子的事。不立儲君,國本不固,他日後親征在外,萬一要是出了意外,朝局才能穩固。”
四歲的朱見深心臟跳動頓時加快,這是要給自己加擔子了嗎?可我現在這年紀,放在後世連幼兒園都沒畢業,是不是太超前了?
“你是皇長子,這東宮太子之位,非你莫屬。”
非我莫屬?
要是沒有土木堡之變,的確非他莫屬。可眼下前線的情況還不明朗,也不知道于謙和汪直兩人事情辦得怎麼樣了?
大寧朵顏衛駐地,于謙到此已經到了一日,仍未能見到部落首領,受大明敕封的朵顏衛都指揮使阿兒乞蠻。
“於大人,我們就這樣等下去也不是個事,那阿兒乞蠻明擺着是晾着我們,不出來一見!”跟着于謙一同出使的禮部侍郎商輅嘴上有些抱怨道。
這位商輅就是“三元及第”(同時獲得解元、會元、狀元)的那個商輅,字弘載,號素庵,浙江淳安人,在歷史上官至明代首輔。
“商大人,他阿兒乞蠻要是真一直閉門不見,那就是自取滅亡!我們這是來救他朵顏衛。”于謙整個人顯得雲淡風輕,和商輅的神情焦急相比,完全相反。
“朝廷五十萬精銳盡出,他也先就算聯合兀良哈三衛也難以戰勝!況且,皇上這次是御駕親征,身邊還帶了英國公張輔等沙場老將,也先焉能不敗?”
“等着吧,要是不出我所料,那阿兒乞蠻現在肯定已經坐不住了。”
看着于謙如此鎮定自若,商輅也不再抱怨,開始和于謙聊起了一些俗事。
就在帳外,阿兒乞蠻和兒子花當將於謙二人的話一字不差的聽了進去。
“父親,大明這次要是真出動了五十萬大軍,那我部族的那些人還能全部回來嗎?也不知道也先這一仗能不能打贏。”
花當今年剛滿十八,是阿兒乞蠻的長子,身體長得格外結實。作爲父親,阿兒乞蠻不放心讓他去前線和明軍交戰,強行把他留在了族內。
“花當,你聽那兩個明朝官員說的話,他們都覺得這次也先必敗,明軍必勝。可要真是那樣,他們還爲甚麼找到這裏來?”
“他個叫于謙的明朝官員說要來救我們,這纔來到我們部族。”
花當的話讓阿兒乞蠻聽了直搖頭,還真是不諳世事的大小子,幸虧沒有放他去前線跟也先打仗。
隨後,阿兒乞蠻滿臉堆着笑意走進大帳。
“讓兩位大人久等了!來人,將給貴客們準備的酒肉端上來!”
“在下大明兵部侍郎于謙,這位是禮部侍郎商輅。我們有要事與閣下商談,酒肉就免了吧!”于謙直接起身說道,沒有給阿兒乞蠻留半分餘地。
聽得一旁的商輅有些差點兒沒忍住起身拉着于謙往外走,但現在話已經說出去了,他只能一臉苦笑的看着阿兒乞蠻,期望這位朵顏衛的首領不當場跟他兩翻臉。
“歡迎於侍郎和商侍郎來到我朵顏衛!我阿兒乞蠻身爲都指揮使,沒能前來迎接,實在是失敬!”
阿兒乞蠻的話讓商輅深深地鬆了一口氣。
見他還刻意提到了自己朵顏衛都指揮使的官職,就連於謙也有些意外。
“我們是不請自來,貴部沒有迎接也在情理之中。如今也先聯合了貴部,還有草原上其餘部族的人馬正欲南下,妄圖恢復前元。他這是白日做夢!不僅我大明朝廷不答應,所有大明的百姓也不會答應!”
于謙的話擲地有聲,把剛進大帳的花當嚇了一跳。而阿兒乞蠻也沒想到,這次大明朝廷派來的官員竟這般剛直,更像是一名在戰場征戰多年的武將。
“於大人,我部族之人追隨也先參與攻打大明,完全是被也先所脅迫。當初也先率領數萬鐵騎兵臨我部,爲了部族能繼續生存,我阿兒乞蠻只能被迫臣服於他!”
阿兒乞蠻說的是實情,于謙在兵部任職,也收到過不少有關也先收服兀良哈三衛的軍報。但朝廷當時的方略是任由他們互相攻伐,以此消耗各自實力,保持邊關的穩定。
但現在,瓦剌一家獨大,再無部族能威脅到也先,這纔給了他南下的信心。
于謙也曾上書,希望朝廷能出兵幫助三衛自保,但當時南邊又爆發了叛亂,朝廷的注意力根本沒放在關外,這才讓也先做大,威脅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