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分析敵情
當日朝會結束,于謙便火速官復原職,以兵部侍郎的身份暫管兵部。
重新回到熟悉的崗位上,于謙第一件事沒幹別的,先是來求見朱見深。
“於先生,你此時應該在兵部衙門裏面處理軍務吧?”
于謙臉色有些不太自然,然後似乎是下了很大的決心一般,跪在地上朗聲道:“臣于謙謝殿下的大恩!這次能重新回到兵部,全仰仗殿下!”
朱見深驚了,這可不像是于謙該說的話!
說完之後,于謙如釋重負,感覺渾身輕鬆。
昨日回去跟夫人董氏講完見朱見深的經過後,董氏便要他若是能重新官復原職,一定要前來謝恩。
但一向心氣高,做慣了孤臣的于謙,第一時間就拒絕了。
“殿下才四歲都能如此禮賢下士,知道分辨忠奸!你去謝次恩又能如何?雷霆雨露,莫非天恩,你要想繼續爲朝廷做事,爲解救天下蒼生爲己任,那就應該牢牢抓住大皇子殿下這位未來的儲君。”
“夫君,當今皇上不喜你,若是你再不能得到大皇子的信任,你如何實現自己的抱負?”
真是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經過夫人周氏這麼一點,于謙也放下了心中那份固執,決定投入大皇子朱見深的懷抱。
“於先生快快請起!你是我大明朝的忠臣,也是能臣,讓你恢復官職署理兵部,本就是人心所向,這跟我可沒太大的關係。”
嘴上說的冠冕堂皇,心底卻是暗自竊喜。
“拿下!”
“以後有于謙在朝堂上替自己發聲,很多事情辦起來就輕鬆多了!”
而朱見深首先要讓于謙辦的,就是如何避免土木堡之戰的慘敗,完整無缺的將皇帝老爹接回來。
“殿下大恩,于謙日後定有厚報!”
“於先生不要說甚麼恩啊報的!你剛從兵部過來,不知可有邊鎮傳回的軍報?”
于謙也不矯情,從地上起身後,拿出一份兵部剛收到的加急軍報,當然,是他讓人謄抄的副本。
接過軍報,朱見深迫不及待地看了起來。
“正統十四年七月十五日,大同總督宋瑛、駙馬都尉井源、總兵官朱冕、左參將都督石亨四員將領各率兵一萬赴陽和(今山西陽高西北)與瓦剌交戰。四萬大軍皆大敗,全軍覆滅。宋瑛、朱冕戰死,石亨單騎奔還逃回大同城內,監軍太監郭敬不知所蹤。”
看過軍報,朱見深知道歷史的軌跡並未因爲自己的到來發生改變。陽和之戰,明軍慘敗,損失四萬邊軍。而也先的軍隊銳不可擋,大同明軍交戰接連失利。塞外城堡,也接連失陷,前線敗報頻傳。
這也是正統皇帝朱祁鎮要率五十萬大軍親征的緣由之一,他不能坐視也先的騎兵越過長城,進入北直隸和河北山東各地。
可沒有打過仗的朱祁鎮,連紙上談兵的趙括都不如,再加上身邊有個專權擅權的太監王振瞎指揮,土木堡之變在歷史上既是偶然,但似乎也是必然。
“於先生,戰局對我們如此不利,你推斷也先下一步該如何進軍?”
汪直帶着兩個小太監已經將輿圖擺好,宣大一線等邊關重鎮也一一被朱見深提前標註出來。
于謙立即投入到角色當中,結合兵部送來的軍報,將當前的形勢進行了深入的剖析。
“殿下,正統十二年底,瓦剌發生小規模內訌,蒙古人阿兒脫臺南逃至明,已經向朝廷表明也先有南下的也心。但當時並未引起朝廷重視,百官和皇上都將目光放在新南的叛亂。”
這是事實,歷史上的麓川之戰,就在前一年剛剛結束。大明王朝爲平定西南,花費巨大,並未將精力放在北邊的瓦剌部。
“現在也先大舉入侵邊鎮,從兵部收到的軍報可見,他們這是蓄謀已久。只瓦剌一部還不足以和我大明正面對抗,也先絕對是聯合了其他部族,尤其是兀良衛三部,曾跟隨太宗皇帝南征北戰,實力不容小覷。”
朱見深知道,于謙分析的完全正確。也先所部雖實力強悍,但以一部之力還不敢對抗帶甲百萬的大明。
“先生高見!要是能迫使他們各部從也先的聯合中脫離,那這場仗後面是不是就打不起來了?”
“殿下只說對了一半!要是真能派人去與兀良衛三部交涉,讓他們不再出兵,這場仗也非打不可!不僅要打,還要將也先打得十年不敢興兵南下!”
見於謙這樣說,朱見深瞬間眼前一亮。
說的對啊!五十萬大軍都拉出去了,難道真要陪着自家那皇帝老爹去各地遊山玩水?這要是太祖太宗皇帝還在世,不把他爹揍一頓,他朱見深就去改姓!
不過,一想到自己那連紙上談兵的趙括也不如的老爹,還有身邊的狗太監王振,他只希望皇帝老爹能平安歸來就萬事大吉了,不敢奢求能和雄心勃勃的也先正面硬剛!
“於先生,父皇要是不回京,這場仗就算沒有兀良衛三部在,只怕也很難打得過也先的軍隊!”
這話朱見深做兒子的可以說,但于謙不能。尤其是這幾日的遭遇,讓他的做人處事風格慢慢開始改變。
當忠臣就夠了,當孤臣不僅孤單,還很寂寞!
“殿下,眼下需最緊要的是派一位使臣去和兀良衛三部接洽,恩威並施,迫使他們不再出兵幫助也先。”
“嗯,先生說的是!那應派何人爲使最合適?”
派誰去是關鍵!官職低了的人不行,不懂邊鎮事務的也不行,還得要膽大心細,才能完成好這次出使任務。
“遠在天邊,近在眼前!臣于謙身爲兵部侍郎,也曾和兀良衛三部打過交道,擔任使臣,沒有比臣更合適的了!”
朱見深也知道要是讓于謙去和兀良衛三部交涉,肯定會完成此番重任。可他一走,兵部不就又沒人主持大局了嗎?
“殿下,兵部離了于謙也能正常運轉。有陳閣老他們在,誤不了朝廷的軍國大事!郕王殿下沒有理政的經驗,但有太后坐鎮,朝堂也亂不了!”
“你說的很對,去吧!立即行文給內閣,然後再上一道奏疏給皇祖母,相信他們會不會反對的!”
于謙走之前回頭看了一眼大皇子,心裏面不自覺地冒出一個念頭。
“要是殿下是皇上,那大明朝的事就好辦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