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其它小說 > 名家教子書:父親的榜樣(中國篇) > 第2章 宋慶齡之父宋嘉樹:敢爲天下先

第2章 宋慶齡之父宋嘉樹:敢爲天下先

目錄

   

  宋慶齡成爲中國政壇及國際政壇的顯赫人物,得益於父親的教育。宋嘉樹的一生富有傳奇色彩,他是一位愛國實業家,同時還是一位寬嚴有度、教子有方的好父親,他在教育子女時表現出的“敢爲天下先”的精神,至今仍受稱道。

 

  宋慶齡(1893~1981),孫中山夫人。青年時代追隨孫中山,獻身革命,是舉世聞名的愛國主義、國際主義和****的偉大戰士,傑出的國際政治活動家,卓越的國家領導人,中華人民共和國名譽主席,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20世紀中國最偉大的女性之一。在近70年的革命生涯中,堅強不屈,英勇奮鬥,矢志不移,始終堅定地和中國人民、中國***站在一起,爲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爲婦女兒童的衛生保健和文化教育福利事業,爲祖國統一以及保衛世界和平、促進人類的進步事業殫精竭力,鞠躬盡瘁,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受到中國人民、海外華人華僑的景仰和愛戴,也贏得國際友人的讚譽和熱愛,並享有崇高的威望。

  宋嘉樹(1864~1918),字耀如,原名韓教準,生於海南島文昌縣。早年漂泊美國,在絲茶店當學徒。後回國創辦美華印書館,並參與創立中華基督教青年會,興辦實業。參加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是孫中山革命事業的支持者和親密戰友。

 

爲孩子的未來負責

 ?? 1893年1月27日,在上海虹口美租界有恆路628號C,有一個可愛的小女孩伴着紛紛揚揚的大雪降臨到這個世界。孩子的父親激動地用英語說:“這是個雪孩子,白雪公主!” 這位小白雪公主就是宋慶齡。

  她的父親宋嘉樹是一位愛國實業家,也是孫中山的好友,非常支持孫中山領導的反帝、反封建的鬥爭;同時,他教子有方,對子女寬嚴有度,是中國近現代最早意識到家庭教育功能缺失的有識之士之一。

  宋嘉樹夫婦有六個子女,三個女兒——宋藹齡、宋慶齡、宋美齡,在中國近代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被稱爲“宋氏三姐妹”。宋嘉樹教子有三個基本思想:一是“不計譭譽,務必古先”;二是男女都一樣,“身爲女人,不應妨礙自己成爲祖國有成就、有作爲的公民”;三是和孩子們做朋友,在日常生活中身體力行,以此影響和教育孩子。

  當時的教育壓抑個性,以循規蹈矩爲賢明,以唯唯諾諾爲老成,是一種典型的陳腐封建的教育,對此,宋嘉樹深惡痛絕,他認爲這樣的教育會讓一個偉大的民族變得沉淪、腐朽。當他意識到中國家庭教育功能嚴重缺失,而西方家庭教育功能卻如此完整時,就立志把孩子培養成林肯、華盛頓式的偉大人物,他曾這樣說:“只要一百個孩子有一個能成爲超人式的偉大人才,中國就有四百萬超人,還怕不能得救?現在中國大多數家庭還不能全心全意培養子女,我要敢於爲天下先。”

  19世紀末,男權主義觀念十分濃厚,而宋嘉樹敢於蔑視世俗偏見,認爲男女都一樣,並非男尊女卑,女人不要依附男人;他信仰老子“無爲而治”的思想,認爲“三從四德”是對民主教育的反叛。又因爲追隨孫中山革命,宋嘉樹首先在自己的家庭開闢了一塊沒有封建主義樊籬的樂園,使三個女兒有幸在民主、平等、先進的生活環境中健康成長。

  宋嘉樹爲三個女兒提供了與男子一樣多的受教育的機會和條件,在三姐妹六七歲時,他就先後把她們送到外國教會開辦的寄宿學校“中西女塾”讀書,從小培養她們獨立生活的能力;後來又把三姐妹全送到美國接受西文現代科技文明和價值觀念的教育,培養她們個人奮鬥的精神,教育她們要自信、自立、自強。

  由此可見,宋嘉樹不僅絲毫沒有讓三個女兒受到“女子無才便是德”封建樊籬的束縛,而且使三姐妹在早期教育上佔了先,在接受西方教育上佔了先,在女子接受高等教育上佔了先。正因爲這樣,宋氏三姐妹才如此卓然出衆,成爲中國近現代史上的風雲人物。

  宋嘉樹爲了培養孩子,特別制訂了一整套現代型的教育方案,併爲此付出了大量心血。在充分發展孩子天性的過程中,訓練她們具有基督教精神的斯巴達勇士。在孩子們蹣跚學步的時候,就鼓勵她們盡情玩耍。稍大一點的時候,就選擇一個風狂雨驟的日子,帶領着孩子在雨中挨淋,以此進行“沐於大麓,烈火風雷雨而不迷”的意志訓練。

  他還經常帶孩子到野外去徒步旅行,讓孩子學會自控和忍耐,有時還和孩子們一起禁食,以學會忍飢挨餓求生的本領。爲了讓孩子能夠面向世界,他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與她們進行英語對話,特意從美國購買了大量幼兒讀物,教孩子們讀寫……

  不可否認,宋嘉樹教子有方,寬嚴有度。

  有一次,兄妹幾個在院子裏玩“拉黃包車”的遊戲,靄齡裝作黃包車伕,慶齡扮成乘客,藹齡拉着黃包車直奔後花園,小妹小弟跟在身後又蹦又跳。正玩得開心時,因“車伕”靄齡拉車用力過猛,雙手失去控制,車被石頭攔住,重心偏離,一下把“乘客”慶齡拋了出去,慶齡跌倒在地,鮮血直流。“車伕”知道自己闖了禍,愣在那裏傻了眼。

  宋嘉樹並沒有訓斥孩子,而是慈愛地對靄齡說:“做遊戲也要有分寸,‘黃包車伕’可不光是使力氣呀!傷了乘客還怎麼拉生意呢?”小靄齡不好意思地笑了。宋嘉樹又笑着對慶齡說:“我們的‘乘客’這樣寬宏大量,這樣勇敢堅強,真是了不起!”小慶齡因爲受到了父親的誇讚和鼓勵,也不覺得疼了。

  這是宋嘉樹“寬”的一面。可他也曾因爲孩子亂花錢而嚴厲地批評過孩子,因爲他認爲亂花錢是一種應儘早糾正的不好品質。

  可見,宋嘉樹在教育子女上,處處爲孩子的未來着想。他認爲,爲孩子的未來着想,就是爲孩子的未來負責。

 

教子點睛:

  真愛孩子就要爲孩子的將來考慮,爲孩子的未來負責。父母決不可以把孩子當成珍珠瑪瑙一樣去愛,不要讓孩子成爲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否則孩子就像溫室中的花朵幼苗,經不得外面世界的狂風暴雨。要讓孩子真正“經風雨,見彩虹”。

培養愛國情感

愛國情感教育是個很大的題目,而家庭裏的愛國情感教育必須充分注意到家庭這一特殊的教育環境,還要充分注意不同年齡的孩子具有的不同認知水平和特點,父母注意運用日常生活中隨時可見的多種教育元素,使家庭裏的愛國主義情懷伴隨孩子的每一步成長。

  宋嘉樹是啓迪宋慶齡愛國思想的第一個老師。在慶齡很小的時候,父親就經常給她講自己在美國的經歷:美國人的熱情友好,旅美華僑的苦難血淚,在異國對故鄉親人的熱切思念,教會上層人物的歧視傲慢等。在娓娓動聽的講述中,他還特別把平等博愛的觀念和孫中山的革命思想融入其中:中國只有擺脫了貧窮落後的命運,才能平等地自立於世界之林。這些教誨就如同潤物的細雨滴入慶齡的心田。

  1900年春夏間,一方面因爲義和團運動在北方不斷髮展壯大,八國聯軍入侵,清朝政府的統治岌岌可危;另一方面南方改良派唐才常在上海成立自立會,組織自立軍,準備“討賊勤王”。孫中山決定一定要把握住時機,一舉推翻清朝統治,建立共和國。8月,他從日本祕密抵達上海,幾次到宋家與宋嘉樹談論反清問題。這一年,宋慶齡7歲,她多次見到這位氣度不凡的來訪者,並被他和父母的談話深深吸引。

  一天,宋慶齡聽見孫中山激昂地說:“中國非革命不可,我們要推翻現在這個君主政體,建立一個共和政府。我國人民有權利自己選擇管轄他們的人,選擇替他們制定法律的人。我們應該有一切權利,我們要爲這個目標而生,爲這個目標而死。”一直靜靜地站在一旁的小慶齡聽到這裏,輕輕地應聲說:“我也要同你一樣!”孫中山立刻對她說:“不錯,慶齡,當然你可以幫助我,每個人都得幫助我。”

  小慶齡“我也要同你一樣”的一句簡單插話,讓宋嘉樹和孫中山感到驚奇。隨着慶齡年齡的增長,父輩們的言談活動也在日益增加她的愛國情感。特別是孫中山,因爲他始終是宋家談論中的英雄,他的爲人和革命精神在慶齡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也要同你一樣!”這是宋慶齡的凌雲壯志,也是她畢生的執著追求。成年後,她和孫中山結爲革命伴侶,並肩致力於中國革命;孫中山病逝後,她忠實地執行孫先生的革命路線,克服一切艱難險阻,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

  1908年,15歲的宋慶齡帶妹妹美齡到美國留學。臨行前,宋嘉樹這樣告誡她們:“讓你們到美國去,並不是讓你們去看‘西洋景’,而是要把你們造就成爲不平凡的人,回來報效祖國。這條路很艱苦,荊棘叢生,你們要隨時準備付出代價,不管條件多麼艱苦,都不要終止你們的追求。”

  宋慶齡深諳父親的教誨,在美國刻苦求學,奮發圖強,並積極參加各項有意義的社會活動,從而爲以後的革命生涯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當代父母應該知道,愛國情感是孩子正常發展的基礎和前提。很多時候,很多父母把精力和注意力全部放在孩子的身體健康和學習成績上,以爲只要把這兩點抓好了,孩子的前途就有保證了。其實,這是極大的誤區。因爲沒有一個人可以離得開國家,國家在每個人的生活中,也在每個人的心裏。

  傳統作爲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精髓,似乎很抽象,看不見摸不着,但卻讓一個人在不經意的行爲中閃現出它的痕跡。一個沒有國家概念的孩子,一個對國家沒有情感的孩子,怎麼能夠快樂,又怎麼談得上健康發展呢?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積極調動孩子的愛國情感素質,注意激發孩子的愛國情感狀態,利用一切機會有意識地培養孩子表達、調整愛國情感的能力。這對於愛國主義教育特別重要,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更是意義重大。

教子點睛:

  父母要重視培養孩子的愛國情感。愛國是一種社會價值,但對一個社會個體而言,它更是一種真實的情感。培養愛國情感主要抓住4個環節:一是給孩子明確愛國主義的內涵;二是父母要重視自己的道德修養,樹立愛國主義的價值觀念和情操;三是在生活點滴之間給孩子傳遞愛國主義的價值觀念;最後,引導孩子踐行愛國主義精神,在實踐中培養孩子的愛國主義思想品質。

鼓勵孩子提出問題

  宋慶齡天資很好,聰明,讀書也非常用功。晚上做功課即使做到很晚了,也還手不釋卷。老師和父親總是勸她不要整晚讀書,她總是回答:“把功課準備好,我才快活。”對於不理解的問題或不能溝通的傳統觀念,宋嘉樹鼓勵慶齡大膽地提出自己的疑問。

  每週三晚上,學校都從外面邀請一些有名望的客人去主持宗教討論會,有時宋嘉樹夫婦也去主持。討論會鼓勵孩子們提出問題,公開討論,以解決她們信仰上的疑惑。每個問題都被認爲是正當的,不會受到主持人的批評。在討論會上,宋慶齡經常提問很多的問題。

  慶齡大膽地提出她對宗教的疑惑之點,常常讓旁邊的妹妹宋美齡感到害怕,她對此很不理解。在一次討論會結束後,她生氣地責問姐姐慶齡:“你爲甚麼向李牧師提問題?難道你不忠實於自己的信仰?”這件事,也充分反映出兩姐妹在性格方面的差異,說明慶齡從童年時代起,就喜愛思索,懂得追求真理。

  其實,勤學好問是一個人探求知識的方法和路徑,也是虛心的重要表現。從古至今,飽學知識的學者都是勤學好問的典範。唐朝詩人白居易寫完詩後,總要虛心地念給鄰居的老奶奶聽;孫中山小時候遇到不懂的難題時總會大膽向老師提問,向同學詢問……善於提問,才能把不會的知識消化掉,才能避免在以後的生活和學習中不懂裝懂,纔不至於害了自己,才能學有所成,做事順利。

  張明今年8歲,上小學三年級,本來學習成績特別好,上一次月考是全班第三名。也就是這個第三名,張明的媽媽給他獎勵了一個他特別喜歡的滑板車。這下,讓張明可是開心極了。於是,張明在課堂上老是想着他的滑板車,結果課程沒怎麼聽進去,作業也有不會做的了。本來想問問老師和同學呢,後來一想,自己也是前三名呢,怎麼好意思呢?還是自己解決吧!可是,就有一個結他解不開,這不,期中考試就考砸了,成績一下子後退了一大截。

  可見,提出自己的問題對孩子的成長和未來事業來說是多麼的重要,父母應該在孩子小的時候就鼓勵孩子大膽提問,養成勤學好問的好習慣。告訴孩子,不管是在學習上還是在生活上,如果有任何不明白的問題就應該及時問,千萬不要悶着,否則在未來就會有遺患。一旦孩子具備這種好習慣,就會認真對待自己的學習和生活,這種態度決定孩子會有謙虛之心,對孩子未來的發展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鼓勵孩子虛心好問,這也是有效學習的一種方式,只有做到不懂就問,才能把學習搞好。

教子點睛:

父母要鼓勵孩子主動質疑、發問,在沒有弄懂問題前,一定不要得過且過,羞於開口,要敢於發問,善於發問,更要大膽發問。如果孩子平時有不敢問、不善問的缺點,就鼓勵他去問,一旦有些問題是通過詢問教師、同學得來的答案,父母要給予鼓勵。

及時肯定良好言行

  父母應該尊重孩子,及時肯定孩子的良好言行。當孩子做錯了事後敢於承認時,當孩子按照父母的誠信要求做事時,父母都應該及時給予孩子肯定和讚揚,讓孩子感到父母因爲他的誠信言行而欣慰。

  宋嘉樹經常教育自己的孩子從小要養成誠實善良的品德,這樣對人對己都有好處。二女兒宋慶齡把父親的教導牢牢地記在了心裏,從小就非常誠實、善良、守信。

  一個星期天,宋嘉樹一家喫完早飯,準備到一位老朋友家做客。

  小慶齡最喜歡到這位叔叔家去了,因爲叔叔家養的鴿子長得漂亮極了!叔叔還說準備送給她一隻。其他的孩子都急急忙忙跑到自己的房間裏,把自己最漂亮的衣服找出來穿上,準備和爸爸一起去叔叔家,只有小慶齡仍然坐在鋼琴面前不停地彈琴。

  父親見小慶齡坐在那裏不動,就問:“慶齡,怎麼落後了呢,你難道不想去叔叔家看鴿子了嗎?”

  小慶齡說:“今天上午小珍要來咱們家,我跟她約好了。我要教給她疊花籃。”小珍和小慶齡的年齡差不多,兩人特別要好的朋友。

  父親說:“沒關係,明天你可以到小珍家裏教她啊!”

  小慶齡爲難地說:“不行,我們已經約好了,不見不散。如果我走了,她會失望的。”

  姐姐說:“小珍不會怪你的,明天見到小珍,解釋一下不就行了?”

  可是慶齡仍然站在那兒不動:“爸爸說過,做人要信守諾言。如果我忘了,明天見到她,可以道歉;可是現在我想起來了,我就得在家裏等她,不然就不守信用。”

  宋嘉樹聽了女兒的話,心裏很高興,於是就對其他的孩子說:“慶齡做得很對,你們都應該向她學習,做個講信用的孩子。”

  父親到了朋友家,把這件事跟他的朋友講了,那位叔叔還讓父親給小慶齡帶回兩隻鴿子,算是對她的獎勵。

  父母回家後,卻見小慶齡一個人在家裏。“慶齡,你的朋友小珍呢?”父親宋嘉樹問道。

  “小珍沒有來,可能她臨時有甚麼事吧。”小慶齡平靜地回答。

  媽媽心疼地問:“小珍沒有來啊?那我們的慶齡不是很寂寞嗎?”

  小慶齡卻回答:“不,媽媽,雖然小珍沒有來,但是我仍然很高興,因爲我信守了諾言。”

   可見,宋嘉樹對宋慶齡的誠信教育是非常成功的。宋慶齡從小就養成的誠信品格一直伴隨她一生。所以,父母應該向宋慶齡的父親學習,要教育孩子承諾給別人的事一定要兌現。如果因爲特殊情況沒有做到,就應該教育孩子誠懇地向對方表示歉意,並說明原因。

  

教子點睛:

  教會孩子不應該因爲別人不誠信而喪失自己的誠信原則。如果以不誠信來報復別人的不誠信,終究還是不誠信的人。讓孩子記住,誠信是個人的事,與別人無關,只要求自己做到,不強求別人做到。當孩子做到了誠信,父母一定要及時肯定鼓勵孩子。

 

培養堅強的意志

  宋嘉樹對孩子要求很嚴,他反對無限度地滿足孩子的慾望,主張培養孩子的自制能力。他特別強調,如果要想把孩子培養成爲一個偉大的人物,就應當讓他擁有有比鋼鐵還要堅強的意志。

  當孩子還在爬行和學步的時候,宋嘉樹就鼓勵他們:“一步兩步三步,好!跌倒了別哭,自己爬起來再走,好!一二一,一二一……”孩子們果然不哭,跌倒了也會自己爬起來再走。對此,有一位朋友說他是“開孩子們的玩笑”,宋嘉樹則說:“老兄錯了,這不是玩笑,這是人生之路的第一步,將來在社會上闖世界,全靠這第一步啊!”

  有一次,在一個風雨交加的日子,宋嘉樹帶着宋慶齡姐弟三人去龍華。他不讓孩子們參觀龍華古剎,卻讓他們丟開手中的雨傘,站在古塔下面淋雨。宋嘉樹指着高聳的龍華塔,對孩子們說:“你們看這座塔,千餘年來不怕風雨,爲甚麼?因爲它基礎牢固,骨架緊密。你們將來投身革命,就要從小打基礎,練骨架。現在讓我們一起開始比賽,圍繞寶塔跑六圈,六六大順!”說完,宋嘉樹帶頭跑了起來,孩子們即使在泥濘中跌倒了,也迅速地爬起來再跑,沒有一個人肯落後。

  宋嘉樹另一項鍛鍊孩子耐力的辦法,就是與孩子們一起禁食一天。在這一天,讓飢腸轆轆的孩子們面對吊胃口的飯菜,剋制食慾,寧可忍飢挨餓,也不去碰一下食物。他以此來鍛鍊孩子們的自制力和耐力,讓他們成爲意志堅強的人。

   當今我們的孩子大都生活在長輩的寵愛下,父母的溺愛下,所以,多數孩子存在着依賴心理,他們敏感、不願承受困難、也不能接受批評,更不會有堅強的意志。其實,這對孩子良好的個性發展非常不利。父母只有讓孩子從小就經受一定的挫折鍛鍊,才能使孩子從挫折中接受教育,增強他應對困難的心理承受能力,他才能學會以積極的態度來面對生活中的各種問題。

  有人說:“這個世界上不缺少高智商的人,但是,缺少有堅強意志的人。”其實,獲得巨大成就的往往不是甚麼用有高智商的人,而是那些意志堅強的人。堅強的意志,可以讓一個人走向成功。

教子點睛:

  通往成功的道路崎嶇而漫長,可能路上會隱伏着各種險阻,父母要讓孩子用甚麼去對付他們呢?知識、勇敢、果斷、自信固不可少,但其中同樣閃光的是堅強的意志。不可否認,由於缺乏堅強的意志導致了太多失敗的悲劇,造就了太多的遺憾。但願,這樣的失敗和遺憾少在孩子身上發生。

  

目錄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