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其它小說 > 好父母 教安全 > 第2章 校園內外的安全

第2章 校園內外的安全

目錄

   孩子最主要的學習環境就是校園,但是校園並不是一方沒有“意外”和“災難”存在的“淨土”。所以,父母一定要讓孩子注意校園內外的安全,讓他學會應對各種校園內外的危機狀況,比如,要教孩子注意交通安全、課堂與課外安全,讓孩子避免受到校園侵害,增強孩子的法律意識,教孩子利用好互聯網絡這個工具,而不是被互聯網牽着“鼻子”走向難以自拔的網絡“深淵”……

  

7.交通安全:讓孩子平安上學、放學回家

  

  一項統計顯示,交通事故已成爲造成少年兒童意外傷害的第二“S手”。在我國每年交通事故死亡人數中,中小學生大約佔3成。現代文明在帶給我們方便快捷生活的同時,也向我們提出了挑戰。而人們對於安全意識的疏忽與淡漠,也是交通事故的頻繁發生的原因之一。怎樣才能保證孩子們的安全,已然成爲現代社會爲人父母者必須要面對的一個問題。

  

  彭剛聰明好動,學習成績名列前茅。在這次小升初的考試中,他一舉考進了心儀的學校,那可是全市的重點中學。彭剛的爸爸一高興,決定獎勵獎勵兒子。其實,彭剛早就盼着爸爸給他買一個新的山地車呢!他的老自行車已經很破舊了,用彭剛的話說,已經不能和體格強壯但身輕如燕的他相配了。他想,騎上了新的山地車,穿行在車水馬龍的大街上,炫耀自己“高超”的車技,那可真帥!

  爸爸真的獎勵他一個名牌山地車,這讓彭剛樂不可支,他每天都騎着新車,一溜煙地消失在人潮洶湧的街頭。看着兒子這麼開心,爸爸也非常高興。可沒成想,就是這個帶給大家快樂的山地車,差點釀成大禍。

  這一天,彭剛像往常一樣“飛”出家門,只見在快到學校的路邊停着一輛大卡車,卡車旁邊是川流不息的學生。他心裏一邊想着怎樣炫耀車技,一邊貼緊了大卡車準備飛速穿越人羣。可是不巧,這時大卡車的司機打開了車門……彭剛躲避不及,就聽“嘭”地一聲,他撞到車門後倒在了地上,口吐白沫,眼睛緊閉。

  來往的同學們和卡車司機都嚇了一跳,他們把不省人事的彭剛送進了醫院。爸爸聽到消息急忙趕到醫院,醫生檢查後發現彭剛的腦部受到劇烈的撞擊,造成了重度腦震盪,需要立即搶救,可能還會留下後遺症。而經過交警調查之後認定,這次事故主要責任在於彭剛,他不應該在人羣密集的地方“飛車”,這樣造成很大的交通隱患。聽了醫生和交警的話,爸爸追悔莫及,悔不該縱容彭剛每天騎着飛車炫耀,到頭來受害的還是自己。

  現在的孩子一般都是獨生子女,相比於父母一代來說,他們的適應能力差,而且自我保護意識薄弱。這時,如果父母疏於監管,就會造成很大的安全隱患。事例中彭剛的爸爸很愛孩子,但是,他忘記了規範孩子的行爲,提醒孩子注意行車安全。他對於彭剛“飛車”的行爲沒有及時地糾正,使得孩子最終受到了傷害。

  父母要知道,只有疼愛而沒有教育的愛並不是完整的愛,那是溺愛。在溺愛之下成長的孩子,更加容易受到環境的傷害。而一些父母因爲忙於打拼,忘記了對孩子交通安全方面的教育和監管,最終和溺愛孩子導致的結果是一樣的。

  特別是對於中小學生來說,他們是一個特殊的交通參與羣體,由於其心理、生理發育不成熟,自主性差,在車水馬龍的道路上處於弱勢地位。一旦發生交通事故,對他們的傷害也更大。所以,加強對孩子的交通安全教育,讓孩子掌握必要的交通安全常識,已是當務之急。

培養建議

建議一:交通安全第一課,從學會過馬路開始

  有些父母或孩子可能會說,過馬路誰不會啊?這還要學嗎?過馬路看起來簡單,其實不然。無論是對於成人還是孩子,學會過馬路是交通安全的第一課。“紅燈停,綠燈行,黃燈亮了等一等。”這是再簡單不過的道理,可是,這並不代表着所有人都懂得遵守。

  一位爸爸騎車送7歲的兒子去上學,在走到一個十字路口的時候,紅燈亮了。他沒有停住車子,而是熟練地穿梭在車水馬龍之間,不一會兒就到了對面。

  他對兒子說:“兒子,你看爸爸厲害吧?”

  兒子摸摸腦袋說:“爸爸,老師說不能闖紅燈。”

  爸爸聽了打了兒子一下,說:“傻兒子,你怎麼不會靈活變通,你沒看見大家都這麼過嘛!再說,爸爸這麼做是爲了節省時間。”

  坐在後座的兒子默然無語,一時間不知道是老師說的對還是爸爸說的對。

  作爲父母,應該要以身作則,遵守交通法規。此外,父母還要讓孩子知道過馬路時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首先,不要在路邊玩耍、踢球、放風箏或追逐打鬧,不可以邊走路邊看書,也不能因爲聊天而忘記觀察路面情況。

  其次,過馬路要走人行通道、過街天橋和地下通道,不能因爲要省幾步路而翻越柵欄。

  再次,無論技術如何高超,都不要在馬路上(含行車道和人行道)滑旱冰。

  最後,在霧天、雪天和雨天,行路更要小心,最好穿鮮豔的衣服或雨衣,以便於引起汽車司機的注意,防止意外的發生;過鐵路的時候,要遵守交通燈的指揮,不要追求刺激和火車搶路。

建議二:教孩子注意乘車安全

  在現代社會,乘車已經成爲我們出行的重要方式。如果父母能重視對孩子進行乘車安全教育,就等於給孩子加了一條生命的“安全帶”。

  父母要讓孩子知道,在行車中切忌不能將頭、手、身體伸出窗外,即使東西掉在了外面也不可以,這樣可以避免孩子受到車外物體的傷害。

  現在私家車越來越多,孩子在乘坐小轎車時,儘量不要坐在副駕駛座位上,應該選擇坐在後排座位,那裏是最安全的位置。如果孩子的身高不足以使用安全帶,爲了避免他的脖子被勒住,最好使用加高的汽車安全坐墊,孩子被墊高後,就可以正常使用安全帶了。

建議三:杜絕孩子騎車上下學中的危險

  學校離家近的孩子一般都會選擇騎車上學,騎車不僅自由,省去了等車的時間,還比較符合孩子活潑好動的特性。騎着在自行車,愜意地穿梭在大街小巷,也是一件很舒服的事情。不過,騎車不同於走路和乘車,它更容易發生意外。

  就像前面事例中的主人公彭剛,由於其父母的失職,最後導致了悲劇的發生。那麼,父母應該如何提醒孩子注意騎車中的安全問題呢?

  首先,未滿12歲的孩子最好不要騎車,也不要在馬路上學車,如果家中有具備騎車條件的孩子,父母一定要經常提醒孩子檢查車況,保持車閘、車鈴正常,這一點尤爲重要。

  其次,騎車要在非機動車道的右邊行駛,不逆行、不猛拐、不雙手撒把、不互相攀扶,不要帶過重的東西,以免不能控制方向。

  最後,雨天騎車不能一手撐傘,雪天騎車要和行人保持一定距離,不能急剎車。要時常提醒孩子注意騎車的規範和安全,才能做到萬無一失。

建議四:讓孩子學會應對乘公共交通工具時發生的意外

  現代城市交通四通八達,很多人出門都會選擇地鐵和公交車出行。那麼,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時候,如何才能避免發生意外呢?先來看地鐵,地鐵雖然以安全快捷著稱,但是也有安全隱患。所以,父母要教會孩子如何安全的乘坐地鐵。

  比如,當地鐵停電的時候,人們都被關在了黑黑的車廂裏,此時要告訴孩子,不要試圖用手去掰開車門,更不要跳進隧道中,這都是錯誤的做法。正確的做法是等待列車員的幫助,聽從列車員的安排,才能安全有序地脫離危險。再如,等地鐵時,一定要有序排隊,切忌擁擠,以免讓自己或他人跌入軌道。

  要告訴孩子,在乘坐公交車的時候,要注意不要擁擠。尤其是當車輛進站的時候,不要混在人羣中你推我擠,此時最易發生意外。要遵守乘車規則,按順序排隊,按序上車,維護乘車秩序。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安全。

建議五:與孩子一起學習交通安全常識

  作爲父母,應該花時間與孩子一起討論、學習交通安全常識,注意學習《道路交通安全法》,從而對自己和孩子進行生動的法制教育。父母懂得重視交通安全,關愛孩子生命,也一定會影響孩子的行爲,孩子會變得更遵守交通安全法規,讓自己遠離傷害。

金玉良言

  交通事故是和平時期的“流動S手”,而孩子是我們的未來,承載着我們的希望,他們的安全關係到家庭的幸福。“高高興興上學去,平平安安回家來”,這是爲人父母的願望。而要想真正保障孩子們的安全,更要時刻培養孩子們的安全意識。“交通安全無小事”,希望這句話被所有的父母所認知,只有大家共同努力,才能讓孩子獲得安全有保障的生活。

8. 交通意外:教孩子理智應對交通緊急狀況

  

  隨着交通事故發生率的增高,交通意外已經成爲威脅人類生命的重大S手之一。今天,總有一些意外情況令人防不勝防。如何才能讓孩子在意外的交通事件中最大限度地保護自己呢?父母有必要讓孩子瞭解如何應對交通意外中的緊急狀況,做到防患於未然。

   

  一天清晨,一個14歲的男孩去上學,在過馬路時,忽然見一部白色轎車闖了紅燈,並向自己撞來。小勇急忙轉身向路邊跑,車輛也急忙剎車,但他還是被車掛倒了,車輪從他的左腿上軋過。

  看到腿上滿是鮮血的男孩,司機急得不知所措,伸手就要抱起他去醫院。男孩忽然想到當醫生的媽媽說過“在受傷時搬動傷者有可能會造成更大的傷害”,他強忍劇痛說:“叔叔,別……不能動我……趕緊打120……”

  司機趕緊撥打了120急救電話,5分鐘後,救護車趕到現場。經診斷,小勇的左股骨中上段爲粉碎性骨折。醫生說:“幸好現場沒有搬動傷員,只要稍微搬動病人。斷裂的骨頭就可能刺傷動脈血管。那將會造成大出血,危及生命。”

  在這場突如其來的交通事故中,由於小勇懂得一些急救知識,所以及時制止了司機錯誤的救助行爲,保護了自己的生命安全。

  交通意外誰也不想遇到,但事故的發生卻不僅僅是行人遵守交通規則就可以完全避免的,其中還包括駕駛人員的疲勞駕駛、酒後駕車、闖紅燈等多種因素。與汽車、摩托車等交通工具相比,行人是交通活動中的弱者,最容易受到傷害。

  所以,父母不但要讓孩子瞭解交通安全、遵守交通規則,更有必要告訴他,一旦發生交通意外,應該如何應對各種緊急情況,將傷害降至最低。

培養建議

建議一:教給孩子交通事故中的自救法

   父母應該教給孩子,如果在行走時不幸被車輛撞到,發現自己受傷流血,首先應該撕下衣服或布條紮緊傷口來止血,然後再打120急救電話和報警,以防失血過多危機生命;如果外部傷口不大卻異常疼痛,有可能是骨折,這時應該讓周圍人幫忙打120急救電話,並拒絕他人搬動自己,以防骨頭扎傷動脈。

   再一種情況就是,孩子在乘坐車輛時發生交通事故。父母要告訴孩子,在乘坐車輛時如果車輛緊急剎車,有可能會給車內乘客造成傷害。所以,在緊急剎車的一瞬間,孩子應該立即抓住一個牢固的物體,以防被拋出車廂,同時要低下頭來,讓下巴緊貼胸前,這樣可以防止胸部受到撞擊而造成的內臟受傷。

建議二:告訴孩子交通工具起火時如何逃生

  近年來,我國發生多起公交車起火事件,孩子在乘坐汽車外出時,如果遇到車輛起火,該如何自救呢?

  父母應告訴孩子,在遇到車輛起火時,如果被困車內,而車門無法正常打開,在臨近車門處可以拉開車門上方的紅色應急開關,打開車門逃生。若離車門較遠,就看一下車輛的窗口是否有逃生錘,如果有,便用錘子砸碎側窗玻璃,跳窗而出。如果沒有,也可以用女士的高跟鞋、或其他硬物砸側窗,並記住一定是側窗,因爲擋風玻璃是砸不碎的。若車內煙霧濃重,應用衣物浸水或直接用棉質品浸水掩住口鼻,避免吸入有毒物體,然後再伺機逃生。

  而乘坐輪船時,如果發生火災,應聽從指揮並向上風方向有序撤離。不過要切記,撤離時用溼毛巾捂住口鼻,儘量彎腰快跑。當需要棄船時,要立即穿好救生衣,按緊急撤離圖示方向離船。棄船後儘快遠離船舶,防止下沉的船舶造成漩渦,把人捲入。

建議三:教孩子在交通工具落水時的逃生措施

  許多人在遇到汽車落水時會驚慌失措,不知如何自救。父母應告訴孩子,汽車落水通常不會立即沉底,在下沉的過程中仍會有一至兩分鐘的時間還在水面之上,此時最重要的保持冷靜,確定逃生方案。

  例如,嘗試打開車門,若車門打不開,可以從機械式的手搖車窗玻璃處搖下後逃生,如果是電動車窗,又因短路無法打開,可以用尖銳器物敲碎車窗逃生。即使一時無法逃出,也應將面部最大限度貼近高處,保證足夠的空氣,以爭取更多的逃生機會。

  通常,剛開始打不開的車門,會在車身入水接近頂部時,因車內外壓力相近,而容易打開,所以父母要讓孩子在此時再做一次嘗試,試着打開車門,逃至車外,並一邊撲打着水面讓自己不至於下沉,一邊大聲呼救,引起人們的注意。

建議四:告訴孩子車輛在野外發生故障時該如何應對

  外出時,偶爾會遇到車輛突發故障拋錨在野外的情況。這時,父母應該告訴孩子,即使車輛已經停下來,也不要下車四處走動,以防車輛修好後出發時被遺留在野外。在車輛,尤其是火車拋錨的過程中,如果車門沒有打開,要讓孩子停留在原位不動,聽從乘務員的統一指揮,不要擅自砸窗、敲門,以防引起衆人驚慌。

  在出門旅行時,即使路程不太遠,父母也應該爲孩子和自己多準備一些食物和水,這樣可以防止車輛在野外發生故障而長時間滯留,致使缺乏飲水或食物而或飢或渴。

金玉良言

遭遇交通意外,人能否在0.75秒內做出逃生的選擇是十分重要的。父母若能在平時加強對孩子的交通安全教育,並教給他一些緊急狀況的處理方法,不但能最大限度地避免交通事故的發生,而且即使不幸發生意外,也能地讓孩子最大限度保證自己的生命安全。

9.課堂安全:給孩子高效學習的45分鐘

  

  校園裏的課堂並不是從來不發生意外的場所。有時,孩子就會利用課堂的環境以給同學開個小玩笑、作個惡作劇爲樂,但往往安全隱患就埋在這些小小的舉動中。而有些課程本身就帶有不安全因素,比如,體育課、化學實驗課……因此,父母要培養孩子的課堂安全意識,讓每一個參與學習的人都能獲得高效學習的45分鐘。

   

  王老師是小學3年級的英語老師,她經常用實物作爲教學道具。王老師的教學靈活生動,孩子們都很喜歡上她的英語課。

  一次,教材中有一個單元是《學做水果沙拉》。教學的過程中除了需要水果、沙拉、盤子、勺子、叉子等物品外,還需要小型的水果刀。這一次,王老師希望每位同學能通過親自動手做水果沙拉來掌握英語知識。但是,出於課堂安全考慮,王老師對於是否要安排孩子們自帶水果刀猶豫了。

  不過,當王老師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孩子們時,他們都用期待的心情向老師保證會小心操作、不會拿着刀亂玩。於是,王老師趁熱打鐵,首先讓孩子們明確,水果刀是配合課堂學習的工具,不是用來玩耍的玩具,並且把水果刀會帶來的隱患一一講給他們,他們都鄭重其事地向老師保證會安全使用。同時,王老師提出了幾項要求,比如,所帶的水果刀必須是可摺疊的、或有帽子的,而且只能用於英語課堂,家長要給老師一個收回水果刀的回覆,等等。

  第二天的英語課上得如火如荼,整個教室瀰漫着沙拉的味道,孩子們都在喫與玩中學會了相關的英語知識。英語課安全順利地結束了,孩子們和老師都從中獲得了樂趣。

  王老師上了一堂成功的英語課。當其他老師知道她的教學方式後,都對她說:“你膽子太大了,萬一孩子們出甚麼事,能承擔得起嗎?”王老師都會說:“首先,我瞭解我的學生;其次,我會先建立孩子們的安全意識,只要孩子們知道了安全的嚴重性,都會很聽話。”

  王老師並沒有因爲會發生隱患而改變教學方式,而是提前讓孩子知道自己該做甚麼,不該做甚麼。當學生們都明確了自己的行爲準則,教學自然是順利而成功的。

  有許多父母和老師在安全隱患發生之前很少對孩子進行教育,一旦事故發生了纔來教育孩子,給孩子定規矩、立規則。有的父母爲了使孩子遠離安全隱患,乾脆不讓孩子參與某些教學活動。這樣,都不是最有效的辦法。

  父母對孩子的安全教育要有前瞻性,應該儘早地幫助孩子建立課堂安全意識,不要讓孩子在隱患面前不知所措,或者根本察覺不到甚麼是隱患。如果父母做好對孩子的安全教育,就不會面臨“亡羊補牢,爲時已晚”的尷尬情形了。

培養建議

建議一:別讓孩子在起立時開玩笑

  很多孩子都喜歡在同學起立時,開個小小的玩笑,比如:把同學的凳子抽掉,或者在凳子上放上東西。當同學一下子坐在地上,或被凳子上的異物刺痛時,就會引發其他同學的笑聲。恐怕大多數父母在上學的時候都有過被摔或捉弄別人的經歷,而在這個小小的玩笑中隱藏着很大的不安全因素。

  5年級的小祥從小就調皮搗蛋。一次數學課上,趁着前排的小玲站起來回答問題時,他悄悄把白玲的凳子往後挪了挪。毫不知情的白玲回答問題後,往下一坐,“撲通”一聲,坐了個空,倒在了地上,周圍的同學笑得東倒西歪。

  在數學老師的呵斥聲中,隱約聽到白玲喊痛,並且無法站起來。這下週冰祥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數學老師和幾個同學趕快把白玲扶了起來,送到醫院檢查。經過拍片檢查,白玲的腰椎骨折了,雖然不需要手術治療,但需要臥牀休養兩三個月。

  從這之後,全班同學不敢再和其他同學開類似的玩笑了。

  因此,父母要在孩子開始參加集體生活時,就把類似的事情講給孩子聽,教導孩子不和同學開類似的玩笑。同時,爲了避免同學給自己開玩笑,讓孩子養成入座時回頭看一下以確認凳子位置的好習慣。

建議二:告訴孩子,不在課堂上作惡作劇

有的孩子喜歡趁同學認真聽課時,搞個惡作劇,並以此爲樂。然而,很多惡作劇都會引起一些意想不到的意外。

   孩子正處於一個好動的年齡,有的孩子以給搞惡作劇爲樂。但是,課堂上,同學的大部分思維都集中在學習上,很難防範來自同學的搞怪行爲,這樣,被捉弄的同學因爲沒有準備,很容易受到嚴重的驚嚇和傷害。

   因此,父母應該讓孩子明確,同學之間開玩笑要有度,要分場合,不要因自己的搞怪行爲給同學帶來傷害。如果孩子的搞怪次數過多,其他同學可能也會用同樣的方式對待自己。

建議三:培養孩子體育課上的安全意識

  體育課堂是與運動是分不開的,發生傷害事故的幾率也是最大的。因此,父母不但要讓孩子瞭解一些避免意外發生的常識,更要讓孩子重視體育老師的教導。體育老師會針對每一次的體育課,幫助孩子建立相關的安全意識,因此,聽老師的教導很重要。

  一個女生曾穿着繫有長條飄帶的襯衫上體育課。這次鍛鍊的項目是爬繩練習,這位女同學很快就爬到了頂端,然後她想快速滑下來。然而,襯衫上的飄帶卻掛在了器械頂端的繩鉤上。當她順勢下滑的一瞬間,飄帶卻勒住了她的脖子。幸虧體育老師眼疾手快,否則後果不可想象。

  所以,父母要讓孩子知道,上體育課一定要穿運動服,衣服上不要別胸針、校徽、證章等東西;衣褲的口袋裏不應該裝鑰匙、小刀等堅硬、尖銳鋒利的物品,等等。同時,還要讓孩子知道,不要獨自做器械運動,特別是單雙槓、跳鞍馬等之類的運動,一定要在同學和老師的保護下完成。

建議四:教孩子聽老師的話,安全上完實驗課

  隨着孩子年齡的長大,參與化學實驗課是常有的事,而化學試劑也會引發安全隱患。因此,父母要提醒孩子一定要在老師的指導下做實驗,要讓孩子知道化學試劑的危險性,不應該隨便混合化學試劑。

  父母要鼓勵孩子做一個懂科學、懂知識的學生,提醒孩子不能用化學試劑開玩笑,讓孩子知道化學試劑的意外噴射會很容易給自己和同學帶來不可逆轉的傷害。總之,要讓孩子聽老師的話,遵守實驗要求,安全上完實驗課。

建議五:讓孩子冷靜地應對課堂意外

孩子在學校上課時,會遇到一些非人爲的意外發生。父母在平時就要讓孩子知道冷靜應對意外的重要性,特別是讓孩子聽老師的安排。

  音樂課堂上,幾個同學發現掛在牆上的音箱開始往外冒煙,還能聞到一股刺鼻的氣味,老師也清楚地看到有紅色的火光在閃。老師讓大家不要慌張,同時讓靠近音箱的學生有序地遠離音箱,一邊又叫幾個男生拉下電閘,同時又讓一個行動敏捷的學生去拿滅火器。同學們都很冷靜,在老師的指導下熄滅了火源,並換了一間教室繼續上課。

  當課堂上發生人力不可避免的意外時,最重要的是孩子和老師不能慌亂。因此,父母要教孩子冷靜應對,而冷靜的表現就是準確的判斷危險源,並聽從老師安排。

金玉良言

孩子在課堂上是否能夠高效率地學習45分鐘,就看教學過程是否順利。而課堂安全是影響教學過程的重要因素。同時,安全一旦得不到保障不僅僅是課程不能順利進行,孩子的身心也會受到損害。因此,父母平日裏應幫助孩子建立課堂安全意識,讓孩子最大程度上地不製造和遠離不安全因素。

10. 課外安全:孩子與同學友好玩耍的保證

  當下課鈴聲響起時,孩子們都會興奮地衝出教室,到戶外盡情呼吸新鮮空氣,和同學們玩耍,放鬆心情。外面是孩子們遊戲的天堂,不過,課外活動因爲其活動地域廣泛、人員衆多而意外頻發。再加上現在的課外活動種類繁多,父母更應該教會孩子如何防止在課外活動時出現危險。有了父母保駕護航,孩子纔會這擁有安全、快樂的課外時光。

  

  這天,陽光明媚,校足球隊的男孩子們一下課就集合在了操場上,他們要進行一場激烈的分組賽,這些男孩一個個躍躍欲試。裁判一聲令下,球賽開始了。

  而足球場那邊的操場,則是女孩子的領地,校羽毛球隊的領隊正在召集大家進行羽毛球賽。在隊中,蔣玲玲的羽毛球打得最好,幾個回合下來,對方已經招架不住了。這時,蔣玲玲一個狠狠地扣球,對方反應不及沒接住,遺憾地是,由於她用力過猛,球過界了。

  羽毛球飛到了足球場上,蔣玲玲只能跑到足球場去撿球。可她沒想到,這時危險正一步步向她襲來。男生方宇一個大腳,把足球踢出老高,不巧,這個旋轉中的足球砸向了正在撿球的蔣玲玲。球重重地砸在了她的頭上,她臉色蒼白,一下子倒在了地上昏了過去。

  同學們都嚇壞了,大家急忙把她送到醫院。經過醫生搶救之後,蔣玲玲慢慢甦醒過來,只是頭疼得厲害,就像要裂開一樣。醫生說她的頭部受到了猛烈撞擊,造成了腦震盪,需要住院觀察一段時間。“肇事者”方宇則垂頭喪氣地站在一邊,很自責……

  其實,這件事的主要責任並不只是方宇的,而在於蔣玲玲自身對於危險估計不足,還有足球隊和羽毛球隊領隊的疏忽,讓她進入了足球場地。足球隊和羽毛球隊有各自的比賽場地,當一方在比賽時,別人最好不要進入其比賽的領地,因爲在比賽的過程中,難免會發生意外情況,特別是像足球這種劇烈運動項目,危險性就更大了。

  隨便進入別人的比賽區,一來會打擾別人比賽,是不禮貌的表現,二來還危及了自己的人身安全。如果想要撿回羽毛球,需要等待足球比賽告一段落時請足球隊的同學幫忙撿球,可以使用備用球來繼續比賽,這樣做是比較合理的。

  如果蔣玲玲懂得這個道理,就不會貿然進入足球場地撿球,也就不會發生這場意外了。作爲父母,應該在平時就像孩子灌輸這種防患於未然的道理,讓孩子知道哪裏存在危險,從而不去做冒險的事,就能保證孩子既玩得開心,安全又不會受到威脅。

培養建議

建議一:告訴孩子不在樓道追逐打鬧

  活潑好動是孩子的天性,當下課鈴一響,老師一宣佈下課,孩子們就會立刻衝出教室。特別是調皮的男孩子,在樓道里就忍不住開始打打鬧鬧了。樓道里不能追逐打鬧,幾乎每所學校都有這樣的規定。學校這樣做的目的,是爲了每個學生的人身安全不受侵害。

  因爲在樓道里追打而造成孩子骨折甚至更嚴重後果的事故屢見不鮮。樓道是供人走路的,不是玩鬧的場所。父母要讓孩子知道,如果要玩耍,就到操場去,在樓道要輕聲慢步靠右通過。哪怕遇到再着急的事情,都要穩步前進,着急並不一定能辦好事情。只有大家共同去維護公共場所的秩序,才能營造一個和諧的學習和生活氛圍。

建議二:讓孩子知道下樓不能擁擠

  在學校裏,樓梯是比較容易出現意外的地方。在樓梯處發生踩踏事故的情形屢見不鮮,但是,還有很多孩子並不知道其中的嚴重性。

  曾經一所中學初一年級的學生在下晚自習時,由於樓梯電燈損壞,加上學生擁擠,大家前推後擁,使一個同學不慎摔倒,結果引起一連串的踩踏事故。那次事故造成5人死亡,32人受傷,這是一個真實的血的教訓。

  所以,父母要提醒孩子,在下樓的時候要緩步靠右行,不要在樓梯上打鬧。如果樓梯上有不安全因素,要及時向老師反映。比如樓梯上缺少照明設施、護欄壞了等等。

  如果真的有急事,可以邊走邊對前面的人說“請讓一讓”,以引起他人的注意,這樣不至於在匆忙中互相沖撞。而一旦發生擁擠,則要儘量側過身體,靠向牆面,用背部對着他人。如果已經摔倒,要縮起身子,抱住頭部,護住身體重要部位,以免被踩傷。

建議三:提醒孩子注意運動會上的危險

  一般學校一年要舉辦兩次運動會,運動會是學校的大型項目,是同學們都盼望的。可是運動會中的危險,孩子又知道多少呢?

  在某中學的運動會中,一位同學在在沒有得到投擲信號的時候,投出了手中的鉛球。而此時,另一位同學正要撤出鉛球比賽場地。5千克重的鉛球不偏不倚砸在了那位同學的頭上,造成人家顱骨骨折的悲劇,不得不去做開顱手術。

  運動會中項目繁多,一般會分爲幾個場地,不同的場地會交替進行不同的比賽。父母要讓孩子知道,在比賽中,一定要聽指揮老師的口令,不能擅自行事。更不能隨意穿越比賽場地,這是確保安全的基本要求。

建議四:讓孩子知道,不是所有運動都適合他

  鍛鍊是件好事,但是凡事都有個適度。任何人都要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最好不要中途放棄,也不要逞強,只有合理的鍛鍊才能達到強身健體的效果。

  像正處於生長髮育期的小學生,父母就要提醒他適度參與類似拔河、掰手腕、長跑等刺激心臟的運動,否則就會影響孩子心肺功能的發育。而對於正處於青春期的中學生來說,父母則要限制他們參加極限運動的次數,因爲極限運動會使人處在興奮的狀態之下,對於心臟也是一個挑戰。總之,父母要動腦筋,選擇對孩子身心都有利的運動,才能讓孩子健康成長。

金玉良言

  課外時光很珍貴,是孩子學習知識、歷練自己的第二課堂。課外時光精彩與否,不僅僅是在於孩子做了甚麼,還在於他們是不是真正得從中獲益,是否是安全的。所以,父母應該提醒孩子,在孩子激情高漲的課餘生活中要保證自身的安全,切忌沒有安全意識地魯莽行爲。

11. 校園侵害:讓孩子敢於向不良行爲說“不”

  

  在人們的印象中,校園是個純淨的地方,同學們應該互幫互助,開心快樂纔對。可是,今日的校園並不單純,一些孩子常常無故遭到個別同學的辱罵甚至毆打。通常欺負人者並不覺得自己不對,受害者則常常因爲膽小怕事,從而默默承受而不敢反抗和告發。究竟怎樣才能讓孩子變得強大又不恃強凌弱呢?這值得每一位爲人父母者認真思考。

  

  費琳琳今年14歲,正讀初中2年級。一天午飯後,她正在和其他同學討論問題,高年級的兩男一女3名同學突然來找她,並把她叫到一個隱蔽的地方。

  “你是不是說過你要揍顧芳?”那名女生問費琳琳。顧芳是費琳琳的同班同學,最近她們之間發生過一些矛盾。“說過又怎麼了?”費琳琳反問該女生。

  “你還挺狂……”那個女生氣得不行,當即拿起捲起的書就朝費琳琳的臉上打了兩下。費琳琳想反抗但反抗不得,因爲同來的兩名男生把她的胳膊死死地彆着,讓她不能動彈。那女生又打了幾下,臨走前,其中一名男生還狠狠地踹了她一腳。

  那3名同學離開後,費琳琳覺得臉上火辣辣地疼,同時左耳耳鳴,頭疼噁心。一位路過的老師看到了她,問明情況後,把費琳琳送到醫院,被初步診斷爲外傷性頭痛。費琳琳的媽媽心疼地說:“都是孩子,發生矛盾拌幾句嘴就行了,也不至於下如此狠手。”

  事發後,學校找到了那幾名肇事的學生,他們都做了檢討,寫了檢查,也向費琳琳道了歉。而去,他們的父母專門拿着營養品到醫院去看望費琳琳,並表達了歉意。

  還有些父母因此質問學校,爲甚麼不能杜絕這種欺負同學的事情發生。學校也很無奈地解釋,因爲這種事情事發都比較突然,等到學校發現的時候已經晚了,只能加強對學生平時的教育,希望這樣做可以消除校園暴力的苗頭,讓同學們更加互助友愛。

  孩子都是純真友愛的,當他們處於成長階段的時候,就會模仿大人們的行爲。當他們看到電視上、電影上關於黑幫打鬥的鏡頭,可能會比較興奮,以爲那是講義氣的行爲。所以,爲人父母者要學會引導孩子,告訴孩子哪些行爲是美的,哪些行爲是醜的,哪些行爲是對自己和他人有益的,哪些行爲是有害的。不要放任孩子隨波逐流,任性發展。

  其實,不論是欺負別人的人,還是被欺負的人,在心理上都會留下陰影,嚴重的甚至會構成心理問題,影響健康,甚至影響人格的發展。欺負人的人,會變得越來越自私任性,甚至兇殘,如果沒有老師和父母的正確引導,可能最終會走上不歸路;而被欺負的人,則會變得緊張恐懼,消沉抑鬱,甚至自殘自S,甚至以牙還牙,做出更爲暴力的行爲來。

  所以,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一定要細心觀察,孩子是不是在健康快樂的成長。糾正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偏差,幫助孩子走上正確的道路,做父母的責無旁貸。

培養建議

建議一:讓孩子學會智對敲詐勒索

  敲詐勒索不僅發生在成人社會中,在學校中也有這樣的事情發生。

  上6年級的兵兵從爸爸錢包裏偷偷拿了300塊錢,爸爸發現後,把他打了一頓。在爸爸的追問下,兵兵這才說,自己拿錢是由於他受到了幾個大孩子的勒索,如果不給他們錢,他們就會在放學的路上揍他。爸爸聽了之後,這才知道一向品學兼優的兵兵爲甚麼最近像變了個人一樣,不僅沉默寡言,還偷起錢來……

  其實,敲詐勒索者就是看準了孩子這種膽小怕事的性格,纔對他下手的,但做壞事的人是心虛的,所以父母不要讓孩子膽小怕事。另外,面對敲詐也不能衝動。有些性格剛強的孩子遇到了敲詐,自己跑到商店買了把水果刀,想給敲詐者點顏色看看,這樣也是不對的。

  父母要告訴孩子,一旦出現這種問題,要及時向父母和老師求助,如果情節嚴重,可以報警請求警察協助處理。要讓孩子相信,父母和老師永遠是他最值得信任的人。

  不過,作爲父母要有教育的敏感性,對孩子的異常舉止要重視。對於孩子來說,他們的閱歷還不足以面對這種不良事件。一般受到勒索的孩子都會表現地非常不安,甚至性情大變。有的孩子本來很活潑,卻因爲被勒索變得沉悶,對甚麼都沒興趣。

  父母要多關心孩子,父母的關愛可以打開孩子的心靈,讓孩子向你敞開心扉。千萬不要看到孩子的變化之後,不分青紅皁白就對孩子大聲訓斥或者大打出手,這樣只會使孩子更加痛苦,也解決不了孩子真正的問題,最後導致嚴重的後果。

建議二:教孩子正視他人的歧視

  古語曰:“士可S,不可辱。”可見,面子是中國人比較在乎的大問題。不但大人在乎面子,孩子也一樣。有的孩子性格或學習成績不好,在學校中就常常會受到一些同學的侮辱。

  小芳上5年級了,她偏科很嚴重,語文成績很好,數學總是不入門。幾次考試,全班平均分都被她拉下好幾分,數學老師感到很頭疼。

  一次在課堂上,數學老師問了一個簡單的問題,小芳也沒答出來,數學老師脫口而出說道:“你腦袋是不是都是漿糊啊?”從此後,全班同學都叫她“漿糊腦袋”。小芳難過極了,面對老師和同學的歧視,性格越來越孤僻,甚至不想去上學了。

  每個孩子都生活在一定的同齡人羣體之中,他在羣體中的地位往往會影響到他的一生。其實,孩子間的歧視是一種軟性暴力,同樣會對施暴者及受虐者雙方都造成心理傷害。

  當這種情況出現的時候,父母要告訴孩子,並不是每個人都是全才,不要因爲一方面有問題就否定了自己。要學會在別人的壓力之下發揮自己的長處,儘量彌補自己的短處。同時,父母也要和老師及時溝通,讓老師拋棄對孩子的偏見,和父母一起努力幫助孩子提高學習成績,建立孩子的自信心。

建議三:讓孩子不受別人的孤立

  不優秀的時候容易受到歧視,這時要學會自立自強,榮辱不驚。而太優秀了就容易受到“孤立”,這又該怎麼辦呢?

  佳佳今年上4年級,從小她就是老師眼裏的“寶”。她不僅學習成績好,還多才多藝。老師很喜歡她,讓她當班幹部,老師有事不在的時候,就讓她坐在講桌前看着大家上自習,有誰不好好寫作業,就記下來告訴老師。學校裏讓班裏出甚麼發言代表、獻花的等等,老師總是讓佳佳去。可班裏的同學都不喜歡她,有些男同學乾脆叫她“老師的傳聲筒”,佳佳試着不把他們的話記在心裏,可是受到孤立的滋味可真不好受。

  怎樣才能和同學們相處好呢?其實,當孩子面對他人孤立的時候,父母要教他學會反思:想想同學們爲甚麼不喜歡自己。原因很簡單,當一個人優秀的時候,就容易驕傲,看不起別人,這會讓大家感到不舒服。如果還經常去老師那給其他同學告狀,就更不受歡迎了。

  告訴孩子,要想讓大家都喜歡自己,就要學會真心實意地去幫助別人,幫助別人的同時,就會贏得大家的信任。如果看到他們哪裏做錯了,先不要去告訴老師,而是友善地提醒他,相信這樣做,就會在同學中營造一種互幫互助的氛圍,就能和同學們融到一起。

建議四:告訴孩子,校園“防狼”很重要

  在報道中我們經常會看到,有些不良的校外人員甚是老師將魔爪伸向了孩子,利用孩子的無知,對孩子進行性侵害,諸如此類的報道讓做父母的心驚膽戰。如何才能讓孩子有個健康平安的學習環境,成爲父母需要面對的一個大問題。

  在某小學,一位道德不良的老師,利用補課的時間對幾名小學生施暴。事後還恐嚇這幾名小學生,如果說出去一定會有嚴重的後果。這幾個孩子在無知與恐懼中,度過了漫長的一個學期。最後,一位學生家長髮現了孩子的異常,再三追問後才知道孩子經受了如此大的折磨。痛心疾首的家長們聚集到學校,把這位無德的老師送到了公安機關。

  最後,這位老師爲自己犯下的過錯付出了沉重的代價。他不僅再也沒有機會做老師,還要在監獄裏度過自己的餘生。

  正處花季般的孩子,遭受了這樣的災難,任何父母都不能接受。如何才能使孩子不受到外界環境的傷害呢?在平時,父母就要對孩子進行潛移默化的教育,讓孩子明白是非對錯。比如,父母要告訴孩子,只要是衣服遮住的地方都是別人不能看不能摸的,如果有誰侵犯自己,一定要拒絕並告知父母和老師。當然,也不要讓孩子去看或摸異性被衣服遮擋的身體。

  父母還要注意孩子平日的穿着打扮,舉止神態等一定要大方規矩,不要給壞人可乘之機。另外,還要教會孩子必要的防身術,以備不時之需。

金玉良言

  各種各樣的校園侵害在現代校園生活中越來越常見。這種傷害不僅僅是對受害者身體和人格上的傷害,其實對施暴者和旁觀者也是一種傷害。施暴者會變得更加暴力、自私,缺乏對別人的同情和關懷,最終走向歧途;旁觀者也會感到內疚和不安,也會在大腦中留下陰影。所以,校園侵害是父母和學校都必須讓孩子加以重視和預防的問題。

12.法律意識:孩子懂法就可以避免禍端

  並不是只有成年人才需要增強法律意識。全國青少年犯罪率爲0.06%,大城市青少年犯罪率達到了0.2%。青少年犯罪很大程度上是由於法律意識淡薄所致。孩子的法律意識不足,在遇到自己的權益受到侵害時不懂得用法律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而在面對誘惑時,不瞭解法律的尺度界限,很容易因無知而犯罪。所以父母要注意增強孩子的法律意識,讓孩子學會用法律守護自己的安全。

  

  8歲的蘇虹和同學去學校附近的超市買零食,結果發現買到的火腿腸是變質的。她們去找超市要求退錢,可是超市不同意。蘇虹想起前幾天在電視上看的“3.15質量調查”節目,於是試着撥通了消費者熱線,敘述了自己遇到的情況。

  可是,當消費者熱線的工作人員試着讓蘇虹直接和超市老闆對質時,蘇虹卻掛掉了電話。最後消費者熱線的工作人員來到那家超市詢問,超市的工作人員承認確有此事,而老闆也願意退錢,卻因爲找不到蘇虹等人不得不就此作罷。

  蘇虹回家後,和媽媽說了這件事。媽媽對蘇虹打電話的行爲表示了肯定,但是對於她沒有堅持到底,媽媽覺得很遺憾。蘇虹說,是因爲自己擔心,不知道消費者協會的人會不會幫她維護自己的權益。

  媽媽聽了後說道:“你的擔心是有道理的,但維護自己權益一定要認真,不能事到臨頭就退縮。要知道,維護自己權益是一種正當行爲,這種權利是法律賦予的。”媽媽還特意在網上找到了《消費者權利保護法》,和蘇虹一起學習。

  考慮到現實的因素,媽媽也對蘇虹談到,要注意保護自己,在維護權益時不要自己單獨去,最好有成年人的陪伴。

  蘇虹的維權意識還是比較高的,只是沒有堅持到最後。媽媽告訴她這種行爲在法律上的正當性,同時借這個機會讓她學習了《消費者權利保護法》,進一步強化了她的法律意識。

  如果再遇到類似事情,蘇虹就會用法律武器來維護自己的權利。現在的社會比較複雜,不法商販、黑心廠商比比皆是,如果孩子不懂法律,那麼在遇到事情時就不能用法律來維護自己的權益,從而成爲無辜的受害者,無處伸張正義。

  而很多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的原因也正是法律意識淡薄,他們不瞭解自己的行爲已經構成了犯罪,或者壓根就沒想過犯罪後應該接受怎樣的懲罰。他們心中沒有法律,行爲自然就會失去約束,最終觸犯法律,受到法律的制裁。

  父母從孩子小時候就要開始培養他的法律意識,讓他明白法律的功能,在遇到問題時不會盲目衝動,能夠用法律規範自己的行爲,維護自己的權益。

培養建議

建議一:設立家庭普法小課堂

   其實學校的法律教育往往籠統而概括,很難引起孩子的興趣,也無法給孩子留下生動鮮活的印象。要想讓孩子真正理解法律法規,明白怎樣去使用,還需要父母在家庭中針對孩子的特點實施教導。

  7歲的薇薇一次放學和同伴一起回家,遇到高年級同學打劫。幾個少年搶走了薇薇和同學的零用錢。薇薇哭着回到家,媽媽詢問後想打電話給薇薇的老師,被爸爸阻止了。爸爸撥打了110,最後那幾個少年被抓獲送入了少管所。

  因爲這件事情,爸爸覺得有必要在家裏進行些法律知識的普及。他查閱了相關的法律資料,挑選生活中一些常用的法律知識寫成了便箋,貼在冰箱上、書桌上、還有房門上。每天晚上喫完晚飯的時候,一家人總要坐在一起,互相提問一些生活中的法律常識。問題的形式常常是“如果發生了……的情況,你該怎麼辦?”

  讓孩子學會用法律保護自己的權益首先就要讓他了解法律的內容。而孩子的認識能力有限,父母不妨從生活中的法律常識入手,讓孩子瞭解遇到甚麼情況該如何去做。

建議二:讓孩子明白“打架還手”不是“正當防衛”

  很多孩子的法律意識都很淡薄。有些青少年去搶劫小學生,以爲最多隻是被管教一頓,罰點錢,卻不知道自己的行爲已經觸犯了法律,如果超過16歲就會被判刑。對法律的漠視讓孩子心中沒有一條“防線”,從而很難約束自己的行爲。

  李宇13歲,他的爸爸有收看法制節目的習慣。一次看到一個少年犯,那個孩子平時喜歡打架鬥毆,而在一次打架中將對方致死,然後被判刑。可是在庭審的時候,他卻堅持說自己是正當防衛,理由是對方先動手打他的。李宇看到後隨口說了一句:“是啊,最多是防衛過當,至於判那麼重嗎?”

  李宇的爸爸趕緊把李宇拉過來,教導他:“打架中還手一般不是正當防衛。正當防衛必須針對不法侵害行爲,如打劫、S人、放火、QJ這些如果不立即制止就會造成嚴重的社會後果的行爲。當別人打你時,千萬不要因爲一時衝動而還手,要先避開,然後找民警或老師解決。”

  李宇問:“要是對方拿着大棍子或者鋼管甚麼的打我,我也不能還手嗎?”爸爸說:“要先避開。如果因爲你的還手而使事態激化也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除非萬不得已,還手纔算正當防衛。”李宇聽後點了點頭。

  孩子對法律的瞭解不夠精確,常常因誤以爲自己的行爲合法而觸犯法律。父母要注意幫他認清法律的要求。這樣當他遇到一些事情時,纔不會因無知而犯法。

建議三:與孩子一起分析有關案例

  很多時候,孩子對法律的認識停留在法條法規上,知道甚麼是違法行爲,但是在遇到一些複雜的情況時卻很難了解如何用法律途徑去解決,從而釀成慘劇。

  朱彤的媽媽看到了這樣一篇報道:“一少年因不滿其父親與另一女人同居對自己不管不顧,將同父異母的弟弟從樓頂扔下後報警自首。”

  報道中提到那個少年知道S人犯法,但是還是這樣做了,目的只是希望在S死弟弟後父親能夠回家。媽媽把這篇報道拿給14歲的朱彤看。朱彤看後說自己同情那個男孩。

  媽媽告訴朱彤:“依據《未成年人保護法》,這個少年可以向司法機關求助,要求父親承擔對自己的撫養責任,完全沒必要採取如此激烈的行爲。所以,在遇到事情一定要先考慮法律途徑,不要盲目衝動。”

  如果案例中的男孩瞭解這些法律知識,用法律途徑去解決問題,也許慘劇就不會發生。所以,父母在給孩子講解法律知識時不能停留在淺顯的層面,要讓孩子瞭解在生活中如何去用法律解決問題。

建議四:讓孩子遵紀守法

  教育孩子遵守相關法律法規,抵制社會上的不良行爲。

  首先,要了解道路交通法規。如:紅燈停、綠燈行,過馬路要穿越人行橫道,不要在馬路上嬉笑打鬧,不要翻越隔離欄,在馬路上要靠邊行走,幾個人一起走時要排成縱隊,下雨天不要讓雨傘、雨衣遮擋視線,最好穿黃色的顯眼服飾以便司機識別,12週歲以下的少年不能騎車上路,

  其次,要了解關於娛樂休閒法律規定。如:未成年人不能去營業性的網吧、舞廳,未成年人不能飲酒,不去看黃色錄像和不健康書籍。可以去博物館或者文化中心參觀,去社區做志願者,或者去少年宮學習音樂、美術、棋類遊戲,學會用健康合理的休閒娛樂使自己成長。

  第三,學習《未成年人保護法》。珍惜自己受教育的權利,不逃學曠課,不打架鬥毆,不惡意損壞公共財物。如果在學校受到老師辱罵或者同學欺負,要學會用法律保護自己,不要盲目衝動,以免鑄成大錯。

  孩子只有遵紀守法,纔會最大程度上遠離社會上的不良影響,從而讓自己健康成長。

金玉良言

法律是規範人們日常生活的守則,人人都需要遵守。孩子從小養成很強的法律意識,遇事先想法律,這樣不但可以約束規範自己的行爲,避免違法犯罪;而且在自己的權益受到侵害時,他也能用合法的途徑去解決,避免因爲一時衝動釀成禍害。

13. 不輕信人:教孩子凡事多留個“心眼”

  

  孩子單純天真,很容易相信別人。如果孩子的這一特點被壞人利用,就有可能出現無法挽回的後果。現在孩子被騙、被拐、被S的案件時有發生 ,2009年1月—10月,我國法院審理的拐賣兒童案件達到1107件,同比增長11.25%。父母需要讓孩子增強防範意識,學會保護自己,遇事多留神,不要輕信別人。

  

  孟丹7歲了,一次在學校門口,一個平時經常去家裏的叔叔走過來對她說:“你爸爸出車禍了,要我接你去醫院。”孟丹本能地想跟着走,這時剛好一位老師看到,就拉住了孟丹,詢問原因後給孟丹家裏打電話。

  在老師打電話的時候該男子轉身就走,老師迅速叫學校的警衛截住了他。最後終於確認,男子與孟丹的父親發生了經濟糾紛,想通過綁架孟丹來勒索錢財。

  孟丹的父母事後知道真相時相當後怕。老師以這件事情爲例,在全校開展了一場安全教育活動,同時告訴孟丹的父母要注意對孩子這方面的教育。孟丹的父母反省道:“以前只知道叫孩子不要輕信陌生人,卻忘了告訴她熟人有時候也不能輕易相信。”

  通過這件事情,全校的學生都知道了:熟人有時也不能輕信。遇到有熟人說要接送自己,或者一個人在家而父母的朋友要求開門都要相當小心。遇事先要打電話給父母確認,如果一時聯繫不到父母,那麼寧可不要相信,以避免發生意外。

  “不要輕易地相信陌生人,不要喫陌生人給的東西,不要跟陌生人一起玩……”這些話,可能每位父母都和自己的孩子說過。可是現實生活往往比我們想象的更加複雜,事例中的孟丹就遇到了一起這樣的事情,如果不是恰好被老師看到,處置得當,後果很難預料。

  父母在教育孩子不要輕信別人時,不能再停留在不要相信陌生人這樣的老生常談上,以免孩子遇到熟人行騙時,因爲沒有足夠的防範意識從而受到侵害。

  現在的騙術變化無窮,父母只是教孩子一些防範的招數很難真正地爲孩子隔絕危險。最好是培養孩子“不輕信”的性格。這樣一來,不管是醫療廣告、陌生人的誘拐、熟人的欺騙、街頭騙局,孩子都不會輕易相信,從而避免危險和損失。

  要讓孩子養成“不輕信”的習慣,就要在生活中一點點地訓練他,讓孩子提高警惕性,學會保護自己。

培養建議

建議一:讓孩子不要喫別人給的東西

  父母可能經常對孩子說:“不要喫陌生人給的東西。”可有時候孩子還是不夠警惕。所以,這就需要父母耐心地把喫陌生人東西可能造成的嚴重後果告訴孩子,並給他講一些案例。

  3年級的周麗和表姐一起去公園玩,有兩個年輕人過來和她們搭訕,邀請她們一起喂鳥,還把自己的飲料遞給她們喝。周麗當時沒有在意,覺得公園人多也不會有甚麼事,於是拿過來就喝了。晚上,當週麗回到家中,她便開始出現噁心、抽搐、臉色發青等中毒症狀,隨即被家人送往醫院。

  第二天,周麗的家人就接到了敲詐電話,對方讓周麗的家人拿出3萬元去換解藥。周麗的父親報警了。後來,犯罪人員被全部抓獲。經其供認,他們將毒藥用注射器打入飲料中,專挑愛相信人,喜歡喫別人東西的孩子下手。在騙孩子喫完後,再套出孩子家中的電話號碼,接下來便開始敲詐。

  可見,父母在教育孩子不要喫別人的東西時,不能只強調拐騙和不法侵害的可能性,要從提高孩子對陌生人的警惕性入手,在任何場合,即使是人多的公共場合,也不要喫陌生人給的東西。甚至孩子在獨自一人的情況下,也不要隨便喫鄰居、父母的同事等熟人的東西。

建議二:告訴孩子不要隨意跟別人走

  壞人經常用一些食物、玩具來誘拐小孩子,利用小孩子愛玩、貪喫的特質來達到他們的目的。還有一些人利用問路,讓孩子幫忙帶路來誘拐孩子。

  父母要告訴孩子,不要單獨給陌生人帶路。遇到有人問路可以告訴他,但是不要自己跟着他走。另外,曾經有記者穿着警服去學校試探孩子,結果孩子真跟着記者走了。父母也要告訴孩子,不能盲目地相信制服,遇到事情先打電話給父母求證,如果一時聯繫不上父母就打給老師,不要輕易地跟別人走。

建議三:要孩子學會對家中的信息保密

  常有不法分子騙取孩子的信任,套出孩子家中的信息後對孩子的父母實施詐騙。因此父母要教育孩子對任何人都不要隨意透露家中的信息,以免上當受騙。

  2年級的琳琳和媽媽一起坐火車去姥姥家,火車上一個阿姨對琳琳特別熱情,又是給琳琳倒水,又是買喫的,還和琳琳的媽媽聊得很開心。媽媽去洗手間的時候,阿姨問琳琳家裏電話多少,琳琳沒有甚麼防備心,就告訴了她。

  過了一個小時左右,媽媽接到琳琳爸爸打來的電話,問孩子是不是出事了?原來有人把電話打到家裏,說琳琳在火車上因爲好奇從窗口栽下去了,現在正在醫院搶救,讓他匯款到××賬戶。媽媽很奇怪,問琳琳是不是把家裏電話告訴別人了。

  琳琳想起了那個阿姨,卻發現阿姨早就不在座位上了。

  父母要讓孩子知道,不光是電話號碼,父母的姓名、職業、生活習慣、家庭住址這些信息也不要告訴陌生人,在一些如公交車,地鐵之類的場合也不要和熟人談論這些信息,以免有人聽到後跟蹤孩子,利用這些信息作案。

  父母若是接到孩子出事的電話,一定要問清楚是送到哪家醫院,然後自己查醫院的聯繫方式,打電話給醫院求證。而且在帶孩子外出時儘量不要讓孩子單獨與陌生人聊天,以免被套取信息。

建議四:讓孩子學會如何與陌生人接觸

  一味讓孩子遠離陌生人並不是最好的辦法,孩子有時也會遇到需要向陌生人求助的情況。有一個小男孩與父親走失,他將父親的電話告訴給一個好心的叔叔,然後那位叔叔撥打了電話才讓那個小男孩回到了父親身邊。況且,很多侵害孩子的事件都是發生在熟人之間。所以要讓孩子學會分辨情況,作出處理。

  父母帶孩子去一些公共場合的時候,可以有意識地訓練孩子,讓孩子在自己的監管下嘗試和陌生人接觸,逐漸積累經驗,這樣他才能慢慢學會如何分辨情況,不輕信別人。

金玉良言

所謂“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父母一定要讓孩子提高警惕。詐騙、誘拐、綁架等案件的發生多是因爲孩子輕易地相信了別人。要讓孩子提高警惕,不只是對陌生人,對熟人也要存有一份戒備之心,遇事一定要先聯繫父母,不要輕易相信他人的說辭。

14. 網絡犯罪:上網也需要孩子練就“火眼金睛”

  

  網絡聯繫方便快捷,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在網上交易,如網絡購物,網上充值,等等。但是也有人利用網絡實施犯罪行爲,各種詐騙招數層出不窮,網絡詐騙案件急劇上升。這就需要父母提醒孩子,在上網時提高警惕,不要因爲一時大意,造成經濟損失和人身傷害。

  

  14歲的林林在登陸QQ時發現了一條抽獎信息,她按照信息中的提示登陸網站,輸入抽獎號碼,系統提示她中了一臺最新款的索尼筆記本電腦。林林興奮極了,她打電話聯繫網站的工作人員,工作人員告訴她需要繳納稅費和運費一共900元,並讓她將錢匯到指定賬戶。

  林林匯了錢後,對方再次抬高價碼,以協助辦理網絡套餐、網絡中轉費、媒體費等藉口陸續騙取林林2500元。當林林再次打電話詢問時,對方又說他們搞錯了,林林中的是一輛高級小轎車,讓林林再匯款2萬元。

  林林再次編理由向爸爸要錢時,爸爸才提起警惕來,於是再三追問。最終,林林向爸爸說了這件事的來龍去脈。爸爸聽後,馬上知道林林受騙了,於是立即報警,後在警方的協助下追回被騙的2500元。

  爸爸告訴林林:“網絡詐騙就是利用人愛貪便宜的心理讓你上當,先是給你莫名其妙的好處,當你驚喜的時候他們趁機要價,逐漸抬高價碼,直到你難以承受爲止。以後不要相信網絡上的中獎信息。凡是遇到讓你匯款,或者讓你登陸不明網頁輸入你的個人資料的情況都要提高警惕,堅決拒絕。”

  網絡詐騙盛行已久,隨着人們越來越熟知這種詐騙形式,受害者越來越少。但是犯罪分子往往能想出新的招數來繼續犯罪,比如仿造像淘寶網、中國工商銀行這些有公信力的網站的頁面,然後在交易時發鏈接給對方,通過竊取對方在假冒網站上輸入的賬戶信息盜取對方財產。

  孩子的分辨力差,就算知道中獎號碼不能相信,但是當他在進行其他交易時,對方“好心”地把銀行的鏈接發給他,他往往想不到那是假的。一旦輸入賬戶信息便中了對方的圈套,財產被竊是遲早的事情。

  還有利用計算機技術進行犯罪的案例。犯罪分子先是將木馬程序僞裝成某個安全控件的壓縮包,然後在和對方交易時提醒對方下載,從而達到竊取對方賬戶信息的目的。

  要想讓孩子在網絡中增強分辨力,學會自我保護,父母就需要在根除孩子貪小便宜心理的同時,讓孩子全面地瞭解網絡知識,注意自我防範,不讓犯罪分子有可乘之機。

培養建議

建議一:讓孩子小心木馬軟件

  銀行賬號、遊戲賬號失竊,這些案件一般是由犯罪分子利用木馬軟件得手的。木馬軟件隱藏在網絡的各個角落,如果孩子上網時不注意分辨,往往安裝了木馬軟件自己還不知道,這時所有的賬戶信息就處於危險之中了,甚至孩子電腦中保存各種文件也可能被犯罪分子竊取後肆意傳播。

  父母要告訴孩子:第一,下載軟件要去大型的軟件下載網站;第二,不要隨意點擊非正規網站上的圖片鏈接和懸浮窗口;第三,不要接收QQ上網友傳給他的不明文件;第四,定期掃描木馬;第五,當網頁提示下載某個控件時要注意分辨,不是正規的大型網站堅決不要下載。

建議二:告訴孩子提防網購中的陷阱

  網上購物方便快捷,越來越多的人加入網購的行列。當我們在進行網購時,我們的銀行卡信息也隨時處於風險中。一些犯罪分子利用假的購物網站套取客戶的銀行卡信息,隨後竊取客戶的財產。

  正規的大型網絡購物平臺有:淘寶、噹噹、卓越、易趣、百度有啊、騰訊拍拍。父母要提醒孩子在進行網購時注意以下幾點:第一,不要在不知名的購物網站上購物;第二,不要相信對方傳過來的購物網站或銀行的網址鏈接;第三,一定要使用網站的支付擔保,不要直接給對方匯款;第四,絕對要在收到貨物驗看無誤後再確認付款。

建議三:提醒孩子注意網遊騙局

  網遊是一個有吸引力的虛擬世界,很多孩子愛玩網遊。在遊戲世界中,擁有一套頂級裝備是是一件很令人羨慕的事,於是有犯罪分子針對孩子的這種心理實施詐騙。

  14歲的小軍酷愛網絡遊戲,一次在遊戲中收到另一個玩家的信息,說是出售一套極品裝備。當時朱軍正需要這樣一套裝備,於是與對方詳談,對方開價600元。談妥後朱軍給對方匯款,可是對方卻並未給他裝備,而是消失了。

  當小軍在遊戲世界中搜索這個玩家時,才發現他的賬號已經刪除。後來在論壇上,朱軍發現被騙的居然有十幾人。

  不只是網遊中的裝備可以成爲騙子詐騙的誘餌,遊戲幣也是如此。網遊世界中騙子很多,父母要讓孩子注意不要相信在網絡遊戲中認識的人,尤其注意不要匯款,不要見面。其實,解決網遊被騙的最根本的辦法是,徹底不讓孩子接觸網遊。一旦接觸,有百害而難有一利。

建議四:讓孩子小心網絡充值詐騙

  “QQ幣直衝半價優惠”、“手機充值,十分鐘到賬”……淘寶網上類似的賣家很多。大部分賣家都是正當經營,但是其中有一些人確是利用此經營項目專業詐騙,花樣很多,父母要提醒孩子注意。

  16歲的馮雲手機欠費了,她在淘寶網上看到過類似的充值項目,於是找了個價錢比較便宜的賣家開始聯繫。對方在馮雲將錢支付到淘寶後,給馮雲傳了一張“天空充值中心”的充值成功的截圖,要馮雲確認付款。馮雲試着撥打了自己的手機,還是在欠費狀態,於是詢問對方。對方解釋說需要等一段時間纔會顯示,然後不斷地以各種理由催馮雲付款。

  最後馮雲經不住對方的勸說付款了,可是手機到第二天還是欠費狀態。她發覺受騙,打算投訴店主,卻發現那個店已經被淘寶查封了,但是被騙的錢卻無法追回。

  除了手機充值,QQ的紅、綠、黃鑽的充值,可鑽的漏洞也極多。曾經有網友看到自己的紅鑽已經點亮後付款,結果只有3天,紅鑽又不能用了。預防類似詐騙,父母最好讓孩子通過官方渠道充值,比如銀行的網銀。如果需要用到淘寶,要告訴孩子不要貪便宜,選擇信譽高,價錢適中的賣家,以減少被騙的風險。

建議五:告訴孩子不要在網上填寫手機號碼

  一些網站利用黃色信息爲誘餌,讓網友填寫手機號碼註冊會員。而當網友填寫了自己的手機號後,就會被扣費;當網友按網站上公佈的流程退訂該業務時,其實是又加訂了一項業務,再次被扣費。父母要讓孩子遠離黃色網站,同時告訴孩子無論在任何網站都不要輕易填寫自己的手機號碼,以免遭受經濟損失。

金玉良言

  網絡環境相當複雜,很多時候真僞難辨。父母要提醒孩子在上網時注意提防:只上門戶網站,網購時使用支付平臺,堅持貨到付款的原則,使用官方渠道充值,不要相信中獎信息,不要相信別人給的銀行網址鏈接,不要點擊郵件中的陌生網址,不要接網友發過來的文件,不要瀏覽黃色網站以免被植入木馬。

15. 網絡黃毒:讓孩子遠離墮落的“毒瘤”

  

  網絡黃毒是一種精神鴉片,它帶給孩子的精神衝擊是巨大的。有人認爲現在孩子的精神狀態一代不如一代,其實這只是表面現象,更深層的原因是社會精神生活被污染。黃毒的作用也類似於鴉片,它會毀掉一個人的靈魂,使人道德淪喪、精神墮落。而孩子是一個家庭的希望、社會的未來,爲了保護這些祖國的花朵,一定要讓孩子遠離墮落的“毒瘤”。

  

  某市法院剛剛審結了一例未成年網絡傳播Y穢物品的案件。一位年僅15歲名叫安遠的孩子,因爲覺得“好玩”而染上網絡黃毒。並在短短几個月的時間內,轉載了50多個色情圖片、帖子和視頻,其點擊率高達5萬多次。

  安遠的父親是包工頭,常年在外跑工程,母親對安遠的要求也只是“按時上學,別闖禍就好”。疏於管教的安遠經常逃課去網吧,有一天他在聊天時,從QQ的對話框裏彈出一個網址,出於好奇他點開了,發現是個色情網站。

  安遠對此很好奇,並在網站上註冊了網名。爲了能看到更多色情圖片,他還申請成爲了這個網站某個版塊的版主。成爲版主後,安遠經常從其他網站搜索新內容粘貼到自己的版塊上。幾個月之內,他所管理的板塊上就有了大量Y穢圖片、文字和視頻,並賺得極高的點擊率,其中某視頻的點擊率竟然高達1萬次。

  隨着網絡掃黃行動的開展,安遠被抓獲,並受到了法律的嚴懲。

  在互聯網迅猛發展的同時,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互聯網散佈Y穢色情等有害信息,嚴重敗壞了社會風氣,毒害了孩子的身心。隨着電腦的普及,以及未成年網民的增加,如何才能讓孩子健康上網,讓他們擁有一個乾淨的網絡空間,成爲每一位父母乃至全社會關注的問題。

  上述案例中的安遠,就是因爲無意中瀏覽了色情網站而深受其害。青春期是孩子身體和心理發展的關鍵時期,雖然有的孩子發育較早,但在心理上還是孩子,面對青春期帶來的性衝動,會產生困惑、不解等心理不適現象;如果性衝動被網絡上氾濫的“黃毒”所激發,心理矛盾會更加激烈,很有可能會產生“青春期心性焦慮”情緒,並會因爲情緒不穩定而導致學習成績下滑,甚至做出難以挽回的錯事。

  面對“黃毒”的泛濫,父母在“恐黃”的同時,更要學會“控黃”,要從多方面去引導孩子健康上網,讓他遠離網絡黃毒。孩子能否健康成長,不僅關係到他個人的未來,還關係到一個民族的興衰。因此父母要多關注孩子的上網習慣,給他灌輸良好的道德觀念,讓孩子遠離黃毒,並學會主動抵制黃毒。

培養建議

建議一: 把電腦放在公共場所

  很多時候孩子做錯事,是因爲父母給了他犯錯的機會。如家庭中的電腦如果放在孩子的臥室,他也許會因爲自制力差而沉迷於網絡,或在沒人注意時偷偷瀏覽色情網站。

  所以,父母最好將電腦放在家庭的公共場所,例如客廳的一角。這樣,父母在家時會不時地從電腦前走過,即使不刻意關注孩子上網瀏覽的信息,他也會因此感受到一種約束力,也就不容易犯錯。由此可見,防患於未然是非常必要的。

建議二:安裝過濾軟件讓孩子綠色上網

   雖然網絡上有許多不良信息,但如果孩子上網就要父母在旁邊全程監督也是不現實的,而使用上網過濾軟件就等於在源頭上截斷了網絡黃毒,在孩子和網絡黃毒之間築起一道隔離牆。

   此類過濾軟件目前已有多種版本面市,它具有內容過濾、控制上網時間、外設鎖定等功能,能夠過濾暴力、色情、迷信等不良信息。爲了讓孩子有一個乾淨的網絡空間,父母最好爲他安裝一個過濾軟件,避免他在上網時接觸到不良信息。

建議三:加強孩子的道德教育

  僅靠父母去監督孩子上網,去對網絡色情信息做防禦措施還是遠遠不夠的,因爲他可能去網吧玩。所以,更重要的是,要讓孩子學會主動抵制不良信息。

  要做到這一點,加強對孩子的道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個道德約束力強的孩子不會輕易犯錯,因爲良好的道德感會讓他學會自檢,隨時排除自己內心的不良念頭,讓自己做一個正直的人。

  10歲的苗雪從小就在爸爸的引導下學習《弟子規》,《弟子規》是儒家的基礎讀物,裏面詳細地講解了一個人的行爲規範,以及做人的道理。

  週末,苗雪寫完作業開始上網,玩了一會兒突然問爸爸:“爸爸,誰是芙蓉姐姐?爲甚麼有的人說她是美女,有人說她精神不正常?”

  爸爸說:“苗雪你不是學過《弟子規》嗎?裏面有句話叫‘邪僻事,絕勿問’,意思就是說一些荒誕不經、非正統的事情不要去關心,不看、不聽、不要好奇地去追問,以免污染了自己的心靈。”

  苗雪聽了點點頭,說:“爸爸,知道了,我以後不看這樣的信息了。”

  《弟子規》還講道:“鬥鬧場,絕勿進。”其實,今天的鬥鬧場已經通過網線進入到家庭中。如果孩子學習了《弟子規》,他自然不去瀏覽色情網站。可見,加強孩子的道德教育,就要從小讓孩子學習正統的思想文化。這樣,孩子的心裏就會形成一股正氣和自我約束力,自然就會遠離網絡上的不良信息。

建議四:警惕手機網絡黃毒

  隨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少父母給孩子也配備了手機。而現在的手機功能強大,不但能接打電話,還具有照相、聽音樂、上網等多種功能,但也有一些不法運營商將色情信息散佈於手機網絡中,嚴重侵害到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

  其實,學校是禁止中小學生用手機的。所以,如果不是特別需要,父母就不要給孩子配手機。即使在校外需要,也應該給他買功能最簡單的,只能接打電話和發信息手機就好,以免他上不良網站,也能避免刺激他的攀比心。

金玉良言

讓孩子不受網絡黃毒的侵害,需要父母從外在的監督和內在加強孩子的道德感兩方面加以防控。然而,外在的監督不能從根本上起到作用,所以最重要的還是要培養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質。這好比一個人在生病時需要吃藥來進行治療,而如果平時能加強鍛鍊、增強體質,讓心靈變純淨,就會提高免疫力,自然不會受到病毒的侵犯,抵禦黃毒亦如此理。

16. 網絡交友:不要讓孩子沉湎虛擬的網絡世界

  

  網絡交往超越了空間的限制,將古人“天涯若比鄰”的夢想變爲現實。它在擴大孩子的交往領域的同時,也改變了傳統的交往方式,超越了輩分、年齡、相貌,爲孩子提供了一個可以自由活動、但又充滿危機的交往平臺。近年來,因網絡交友而誘發的犯罪層出不窮,父母一定要讓孩子認清網絡交友的尺度和分寸,要學會如何在網絡中保護自己。

  

  15歲的高強是一個品學兼優的孩子,一個偶然的機會他在網上認識了一個和他一樣大的男孩,兩人很談得來,又都在同一個城市,於是就找機會見了一面。見面後,他們發現彼此的興趣愛好也頗有共同點,於是兩人的關係更加密切,並多次見面一起出去玩。

  一次,在和這個網友一起郊遊的時候,網友介紹他認識了一個新朋友。新朋友請高強和網友一起去KTV唱歌。唱歌時,新朋友遞給他一支香菸,本不吸菸的高強推辭不過,加上網友也在一邊勸他吸,於是他就吸了。

  沒想到這一吸就上癮了。原來這支香菸裏含有D品,高強從此染上了毒癮。爲了解決自己購買D品的錢,高強在網友的慫恿下開始幫別人帶毒、販D。等父母發現時,高強的毒癮已經很厲害了。父母沒有想到一向很省心的孩子,居然會因網上交友而一步步走向了深淵。

  俗話說:“朋友多了路好走。”但網上的朋友多了,風險也可能會很大,不但不會讓自己的路更好走,還有可能會被帶入歧途。上述案例中的高強就是因爲交友不慎而誤吸D品,一步步走向了犯罪的道路。

  網絡是虛擬的,正是因爲它的虛擬性,孩子纔會沉溺於這種放鬆的網絡聊天狀態,以這種方式來舒緩自己的壓力和情緒。但孩子和成人的一個重要差別在於,他內心世界和外部世界的界限還不是十分清晰,而這種模糊的界限感對孩子的成長有着相當大的弊端,有時他會更願意相信網絡裏的事情是可以實現的。所以,孩子在網絡裏往往缺少相應的心理防備,因而容易受到傷害。

  這的確讓父母爲之擔心,但重要的不是要如何禁止孩子網聊,而是需要幫助他明確這兩個世界的界限,並告訴他如何分辨不良網友,並讓他了解與網友相處需要注意的事項。

培養建議

建議一:當心孩子網上交友上癮

  很多孩子在交了網友後,會曠課去網吧上網與網友聊天,上課的時候也不專心,一心只想着與網友之間的事情,導致學習成績的下降。

  據調查表明,容易對網絡交友上癮的多是性格內向的孩子,由於他不善於表達,而且朋友少,遇到網友,就更容易向對方傾訴自己的心裏話。如果沉溺於網絡聊天,就會影響到學習。

  所以,父母在生活中要多關心孩子的情緒變化,多與他溝通。避免孩子積壓過多的負面情緒,這樣他就不需要上網傾訴來釋放自己的壓力,也就不容易對網絡上癮。

  另外,父母還應該告訴孩子,對於陌生人在QQ加自己爲好友的,要慎重。當然,自己也不要貿然加陌生人爲好友。

建議二:告訴孩子,不要貿然與網友見面

  網絡是一個虛擬的空間,在這個空間裏孩子無法得知與自己交往的網友具體是一個甚麼樣的人。網絡交往對象在網上可以表現的善解人意、溫柔體貼,他可能是出於真心,但也很可能是故意僞裝起來騙取他人的信任。

  在孩子與網友交談並發展到一定程度時,往往會提出見面。父母要告訴孩子,一定不要貿然和網友見面,保持神祕的距離感既可以延續友誼,又能保證自己的安全。

   父母要讓孩子知道,網友不僅僅是神祕的,還很有可能是危險的。所以,無論自己在網絡中瞭解多少關於對方的情況,都不等於瞭解對方在現實中是一個怎樣的人。從網絡到現實,存在着太大的差異,爲了安全起見,最好不要和網友見面。如果孩子堅持要與網友見面,也必須要有父母的陪同。

建議三:別讓孩子輕易泄露自己的個人信息

  網上會有一些人藉助聊天的機會,套取他人的個人信息,然後通過不同的手段騙取對方的錢財。還有些人,通過聊天瞭解對方的家庭情況,趁機上門作案,或是敲詐勒索。所以,父母要告訴孩子,網絡聊天時不要輕信於人,更不要將個人信息透露給對方。

  14歲的肖雲從小學習就很好,並被父母送到省城的一所重點中學讀書。由於她成績優異,父母爲她買了一臺電腦作爲獎勵。

  獨自在省城上學的肖雲閒暇時喜歡上網聊天,她認識了一位名叫“天涯”的網友,兩人成爲了無話不說的好朋友。雖然沒有見過面,但肖雲非常信任這位朋友,經常把自己在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種事情告訴“天涯”,漸漸地“天涯”瞭解了肖雲的家庭狀況,並在一次交談中無意間得知了肖雲媽媽的電話號碼。

  有一天,肖雲媽媽的手機上接到一條告急的短信息,信息內容是:“您好:您的女兒肖雲遇車禍了,生命垂危,正在醫院搶救。請速將5萬元打入××賬戶,以保證搶救順利進行。”

  不明情況的媽媽立即給肖雲的班主任打電話詢問情況,經老師證實肖雲安然無恙後,媽媽才放下心來。後來經多方調查證實,給媽媽發短信企圖詐騙的竟是她十分信任的“天涯”。

  由於肖雲對網友的輕信,差點給家裏造成經濟損失。雖然只是一場虛驚,卻由此可以看出孩子對網絡陌生人的防備心理有多差。

  所以,父母需要告訴孩子,網絡只是提供了一個虛擬的聊天環境,讓人們藉以進行業務、思想或學術的交流與溝通,不要將自己的個人信息提供給網絡上的人,一定要將現實生活和虛擬世界作出區分,千萬不要輕信於人。

建議四:教孩子辨別不良網友的方法

  爲了讓孩子識別不良網友,避免與其交談,父母可以教給孩子一些識別不良網友的方法。一般來說,不良網友一般都會具有以下特點:

  第一,其網名比較另類,以吸引人的眼球;

  第二,一般聊天說不了幾句就會問“你是哪裏的?”“我們交個朋友好嗎?”

  第三,他們往往會鼓吹自己的家庭背景,如住豪宅、開名車、爸爸是大款;

  第四,也有的會編一段悲情的故事,描述自己不幸,如失戀、失業、離異、生病等,以騙取對方的同情心;

  第五,有的女網友會鼓吹自己長得如何漂亮;

  第六,他們往往語言貧乏,說話時錯字連篇,;

  第七,他們一般是失業者,並且聊不了幾句就急於見面;

  ……

  父母要告訴孩子,聊天時如果遇到有類似特徵的網友,不要與其交談,防止上當受騙。

金玉良言

面對喜歡網絡聊天的孩子,父母的干預本身就具有讓他明確現實生活和虛擬世界界限的功能。但是,父母的干預不能僅僅是限制,更應該包括對孩子的教育與引導。只有讓孩子充分了解網絡交友需要注意的事項,才能使他規避其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

17. 網絡遊戲:孩子儘早遠離就會盡早受益

  

  在虛擬的網絡遊戲世界裏,孩子遠離了父母的監督,忘記了現實的存在,隨心所欲地宣泄自己。在遊戲中,血腥和暴力的畫面頻頻出現,S戮和搶劫在這裏變得“合理”。但年幼的孩子長期沉溺於這虛幻的世界裏,就會逐漸淡化虛擬與現實的差異,就會模糊對道德的認知,以至於他們在現實生活中也會以暴力來解決問題……

  

  有一個性格內向的14歲男孩,他在和同學一起上網時,同學推薦給他一款新推出的網絡遊戲。

  和多數網絡遊戲一樣,這款遊戲也是以S戮的方式來升級。漸漸地男孩迷上了這款遊戲,在這裏,他不再是那個內向的孩子,而是一個遊戲高手,統領着一個幫派。虛擬世界裏的榮耀,讓他感到一種從未有過的成就感。打開電腦,進入遊戲,他就覺得自己已經是一個英雄。

  對遊戲長期的沉迷,使他的學習成績不斷下降,但這沒有引起他的注意。一次,在遊戲幫派的廝S中,他S死了一個名叫“易水寒”的高手,然而“易水寒”並不服氣,又找他挑戰,卻屢屢被男孩打敗。

  同在一個城市的“易水寒”決定叫上幾個平時一起玩遊戲的朋友,去找現實中的男孩,好好教訓他一下。一場虛擬世界的廝S終於演變成現實,男孩被“易水寒”和他的朋友刺了7刀,不幸離開了人世。

  然而,在真實的世界裏,人的生命卻只有一次……

  據某心理諮詢中心調查,長期沉溺於網絡遊戲的孩子,其智力會受到嚴重的不良影響。孩子對網遊上癮後就,會忽視現實生活中的人際交往,而且現實世界和虛擬世界的分界線在他的大腦中也會變得異常模糊。上述案例中的姚志和“易水寒”正是因爲不能區分網絡和現實,而將網絡的爭鬥演繹到現實生活中,從而釀成了一場悲劇。

  網絡遊戲對遊戲者通常只有幾種常用的指令,需要遊戲者不斷地重複完成某些S戮或攻擊的任務,達到升級的目的。在遊戲中,孩子沒有情感的交流,不與外界進行溝通,大腦思維長期處於同一種高度緊張的狀態。久而久之,會形成機械的“暴力思維定勢”。

  然而,孩子心智是需要全面發展的,每個人都有多種思維方式,長期的思維定勢定會影響他的智力發展,所以孩子接觸網絡遊戲的年齡越小,產生的危害就越大。

  既然網絡遊戲會對孩子造成如此大的危害,如何才能讓孩子遠離網絡遊戲、不沉溺於遊戲之中呢?這就需要父母先了解孩子喜歡玩網絡遊戲的原因,並注重培養他健康的興趣愛好,從而讓他用良好的興趣愛好代替網絡遊戲。

培養建議

建議一:瞭解孩子玩遊戲的原因

  許多父母一旦發現孩子沉溺於網絡遊戲,就立即將原因歸罪於孩子,並對其進行訓斥甚至體罰。

  事實上,批評和責罵並不見效,只會讓孩子覺得自己不被瞭解,甚至產生叛逆心理。若想孩子遠離網遊遊戲、戒除網癮,需要父母耐心地去了解他沉溺於遊戲的真正原因。要知道,孩子沉溺於網絡遊戲、逃避現實世界,並不僅僅是因爲“覺得遊戲好玩”而已。

  據調查表明,許多沉溺於網絡遊戲中的孩子,往往是由於對現實的生活存在不滿,但又無處表達,於是就把注意力轉移到虛擬的世界中,以尋求內心的平衡和滿足。

  孩子的心理壓力和負面情緒多是來源於學校或家庭,成績不理想的孩子往往會受到來自父母的壓力,也有的是因爲父母對孩子缺少理解,造成他不滿於當下的生活。所以,面對迷戀網絡遊戲的孩子,父母不要急於責怪孩子,而是要耐心找出孩子逃避現實的原因,然後根據實際情況對其進行引導和教育。

建議二:培養孩子健康的興趣

   有的孩子之所以會迷戀網絡遊戲,就是因爲本身沒有健康的興趣愛好,閒暇時不知該做甚麼,於是就把玩遊戲作爲一種消遣。面對這樣的情況,父母要幫助孩子擴大他的知識面,培養其廣泛而又健康的興趣愛好,這樣孩子就不容易沉迷於網絡遊戲中。

建議三:對孩子給予愛的關注

  許多父母都爲了孩子能過的更好,而努力工作,沒有太多的時間陪孩子。等發現孩子因爲迷戀遊戲,而導致學習下降時,便會傷心,覺得自己如此辛苦,孩子還辜負了自己的期望。

  有一個12歲的女孩就因父母忙於生意,無暇照顧自己而拿錢去網吧玩遊戲。漸漸地她的學習成績竟從上游滑到了倒數第幾名。父母要知道,孩子的成長需要父母用心的關注,他希望在自己進步時能看到父母的讚賞的眼神,在做錯事時得到父母的寬容和引導。

  如果不能得到父母用心的關愛,孩子的內心會變得孤獨而冷漠,就會變得頹廢、空虛,就會跟別人或自己主動走進網吧,用遊戲來忘掉父母對自己的不理解。所以,即使再忙,父母也要抽時間多陪陪孩子。讓孩子感受到,自己是用心愛他的,一個內心充實、自信、不缺少關愛的孩子,是不會需要尋求外界的刺激來慰藉精神的。

建議四:幫孩子戒網癮,宜疏不宜禁

  當孩子已經對遊戲上癮後,父母需要做的不是立即禁止他玩遊戲,而是漸漸疏導。如果禁止孩子接觸電腦,只要他想玩,還是會揹着父母逃課去網吧。

  父母要和孩子講清楚玩遊戲的規則和條件,讓他明白玩遊戲對身心健康有何影響。由於孩子對遊戲已經上癮,要求他立即戒除也會引起他的逆反情緒,所以應該讓他逐漸減少遊戲時間,並用其他的健康的娛樂方式逐漸轉移孩子對網絡遊戲的注意力。

金玉良言

孩子愛玩遊戲本來無可厚非,但因網絡遊戲而耽誤學業的情況卻讓無數父母寢食難安。要知道,網絡遊戲成癮不能只將過錯歸罪於遊戲,其中不乏孩子想要舒緩壓力、擺脫孤獨、缺乏自控力等因素。所以父母對孩子要給予更多的關愛,並在觀念、道德、自制力等多方面加強對孩子的教育,以達到讓他自動遠離並徹底戒除網絡遊戲的目的。

18. 守法上網:教孩子利用好互聯網的“陽光面”

  

  網絡在給人們帶來便捷生活的同時,也給一部分網絡使用者造成了傷害。父母要讓孩子正確認識網絡的雙面性,要讓孩子用其所長,避其所短,不利用網絡做違法亂紀的事,充分發揮網絡爲生活帶來的積極作用,享受健康守法上網帶來的益處與樂趣。

  

  張斌的爸爸是一位軟件工程師,張斌更是從小就喜歡鑽研電腦技術,從7歲起就開始獨立上機操作,15歲時就已經是位電腦高手。

  張斌聽說製造病毒的黑客都很聰明,心裏很是崇拜。爲了驗證一下自己的技術實力,他先是攻擊同學的信箱,後來又攻擊學校的網站,然後又多次攻擊一些知名企業的網站,並連連得手,因而給學校帶來了不好的影響,給企業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他不知道網絡警察已經暗中盯上了他,正當他對着電腦屏幕洋洋自得的時候,冰冷的手銬送上了門來。

  爸爸也沒有想到,自己年僅15歲的兒子竟會成爲黑客,並因爲攻擊網站而受到法律的制裁。

  隨着網絡技術的發展,互聯網已成爲一種重要的傳媒工具。但是,由於目前有關的管理和法律規定相對滯後,使網上犯罪現象日趨嚴重,並向低齡化方向發展。

  許多網絡犯罪者並不是面目可憎的S手,而是正值花季的青少年。這些青少年往往聰明過人,但由於法律意識淡薄,意識不到守法上網的重要性,因而誤入歧途,讓人感到遺憾。

  所以,父母要讓孩子知道,上網也要遵守道德和法律法規,這是一個網民最基本的行爲準則。在上網時要注重瀏覽一些與自己學習有關的信息,借用他查閱學習資料,而不要在無聊的信息上面浪費時間,要學會“信息節食”,抵禦網絡上的不良誘惑。只要讓孩子以健康的心態把網絡作爲現實生活的補充,就可以讓他享受網絡帶來的諸多便利。

培養建議

建議一:讓孩子從網絡上獲取更多知識

  網絡是一個巨大的信息寶庫,但同時也是一個巨大的垃圾站,父母要引導孩子學會利用網絡有利的一面。

  父母要讓給孩子在網絡上瀏覽對自己有益的信息,如可以瀏覽一些有關學習的網站,閱讀一些名家作品,查閱學習中遇到的疑難問題,還可以及時地與老師或同學進行溝通。一些學校還建立了網上課堂,由老師在網上授課,讓孩子不出家門就可以直接聽到老師的講解。

  父母應該提醒他:每次上網時都想清楚自己上網的目的,比如要查某一方面資料或者尋找一個問題的答案,或是瀏覽一下時事,不要只爲了上網而上網,否則就會因爲沒有目的而瀏覽一些無用的信息,一不小心,可能就會讓自己或他人受到傷害。

建議二:教孩子注意網絡文明

   雖然網絡世界猶如戴着面具的舞會,誰也看不到誰,但這並不意味着就可以擺脫任何約束,無所顧忌、爲所欲爲。父母要告訴孩子,網絡交往也要遵守道德,注意使用文明用語。

   一天,10歲的興興正在上網,媽媽從旁邊走過,無意中看到興興在瀏覽一個名叫“聊天寶典”的網站,上面都是教人怎麼罵人的內容。

   媽媽詫異地問:“怎麼還有專門教人說髒話的網站?興興,你看這個做甚麼?”

   興興說:“媽媽,有人在聊天時罵我,我不會罵,所來學習一下。”

   媽媽拉過興興的手說:“孩子,罵人是不對的,你知道嗎?不但在現實生活中不可以罵人,網絡上也不可以說髒話,你要做個文明的好孩子。”

   “可是媽媽,是別人先罵我的。”興興說。

   “那你可以不理他,他罵人是他不對。但如果你再回罵,並且還找專門的網站來學習這種不良行爲,這就不是一個好孩子的行爲了。”媽媽認真地說。

   “好的,媽媽我知道錯了。我不會在網上說髒話的。”

   父母要讓孩子知道在網絡聊天室、公告欄、論壇等公共場所,語言要文明簡潔、輕鬆幽默,不可以辱罵他人;在與網友交流時,要真誠友好,做到不輕信於人,也不欺詐他人;不偷看他人的聊天記錄,不試圖登錄別人的郵箱打探隱私,等等。

   讓孩子注意網絡文明,等於教他學會表裏如一地做人,從網絡到現實都要遵守道德、自重自愛。

建議三:告誡孩子不要在網絡上散佈謠言

   有一點非常重要,就是讓孩子務必注意:不在網絡上捏造謠言,不傳播謠言,不誹謗他人,不發佈“驚人、怪誕”的信息以吸引眼球,謀得他人對自己的關注,等等。總之,一切不道德的、不合法的網絡行爲堅決要孩子遠離。

建議四:讓孩子使用規範字上網

  中國的文字是一種智慧的符號,但是隨着互聯網的普及,一些年輕網民爲彰顯自己的個性,開始大量使用一些音近字、同音字、特殊符號來代替規範文字,並美其名曰“火星文”,意指地球人看不懂的文字。

  這種文字被青少年所推崇,並廣泛應用。對於“火星文”的泛濫,專家呼籲一定要使用規範文字上網,尤其是青少年,要尊重傳統的語言文字。

  一天,15歲的莎莎在家上網聊天,爸爸要用電腦查點資料,就說:“莎莎,讓我用一下好嗎?”

  莎莎說:“好的,爸爸稍等。我和同學再說幾句就好了!”

  爸爸見莎莎在QQ裏和朋友說:“表擔芯,莪還昰願萊滴莪,偶會+Ud。侑事給莪噠dian錵,北北!”接着,莎莎說:“爸爸你用吧。”

  爸爸一臉茫然地看着莎莎:“寶貝兒,你和同學說的是甚麼?!”

  莎莎說:“爸爸。你真是OUT了,我說的是:不要擔心,我還是原來的我,我會加油的。有事給我打電話,拜拜!”

  “……甚麼?OUT?可你打怎麼都是這樣的字呢?”爸爸不解地問。

  莎莎搖搖頭,一副很無辜的樣子:“爸爸,你真老土!”

  第二天,爸爸把莎莎說的話複製給同事們看,結果也沒有幾個人能看懂。

  爲了強調個性,有的孩子會用這種叫做“火星文”的話來與網友交流。這裏面存在着亂造生字、亂用同音字替代、亂用語言表達方式等不規範的現象。這種文字是對傳統文字的肆意篡改,破壞了中國文字和語言原有的純潔性和規範性,妨礙了正常的交流。

  所以,在孩子上網時,父母一定要讓他使用規範字來進行交流,要讓他明白,說普通話、用規範字、使用規範的語言進行交際,是一種有素養的表現。

建議五:守法上網也要控制時間

  長期面對電腦屏幕不僅會影響人的視力,還會改變腦電波,容易使孩子患上癡呆症,對健康造成不利的影響。

  13歲的張躍是個電腦迷,經常在電腦前一坐就是幾個小時。媽媽曾多次提醒他要注意控制上網時間,張躍總以自己成績好做擋箭牌。

  幾個月後,張躍的視力真的下降了,還配了一副近視眼鏡。這部,媽媽又提醒張躍要控制上網時間,並在雜誌中找了一個事例給張躍看。張躍看後不禁心驚,文中報道了一個12歲的男孩獨自在家,連續玩了20個小時的電腦,結果一夜暴盲。從此,張躍開始控制上網時間,不敢再掉以輕心了。

  父母應該提醒孩子控制上網時間,並要注意用眼衛生。在使用計算機1小時候,應休息一會兒,最好能到戶外走走,呼吸一些新鮮空氣,並向遠處瞭望,這樣有助於緩解視疲勞。

金玉良言

互聯網的內容龐雜,一不留神,可能就會被誘惑而走錯路。上網時,孩子如果不注意約束自己的言行舉止,以爲網絡是超越現實法律法規約束的,可能就會做出違法亂紀的事情來,不但害了別人,也害了自己。所以,爲人父母者,一定要讓孩子提起敏感度,不論是在網吧還是在家,只去利用網絡的“陽光面”,而堅決去抵制網絡的“陰暗面”。

目錄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