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前言
從孕育之初到呱呱墜地,從呀呀學語到生龍活虎……孩子一天天長大。他每一步的成長都傾注了父母辛勞的汗水,都有父母濃濃的愛在其中。每位父母都有一顆愛孩子的心,但是並不是所有的愛都是理智的,並不是所有的愛都是孩子願意接受的。
愛孩子,要學會尊重、賞識地愛,也要寬容地愛,愛孩子要避免那些無意的傷害,那些對孩子的語言傷害。爲了孩子,父母可以做一切,這種心境孩子未必能體會的到,但是,父母一句不應該說的話,則會深深地傷害孩子幼小的心靈,深深地印在他們心裏。
語言也會傷人,這種傷害甚至比肉體的傷害更嚴重,俗話說:“良言入耳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體罰傷身,話語傷心。父母尖刻的奚落、諷刺和挖苦,並不比體罰更文明,它帶給孩子的傷害甚至會大於體罰帶來的傷害。
如何恰到好處地處理親子關係,和孩子進行良好的溝通和互動是一件大學問。父母都明白,在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中誰都免不了會犯錯誤,我們的孩子也是如此。而當孩子出現錯誤時,正是父母對孩子進行教育的“教育點”。面對犯了錯誤的孩子,是講究方法、循循善誘,還是口出惡言、粗暴簡單地解決問題呢?
父母採取何種態度,決定了孩子未來的人生走向,是走向快樂和幸福的大道還是走向偏執與毀滅的道路?這在與親子日常的應對中就能顯現端倪。一句善解人意的話,可以溫暖孩子的心靈,讓他走向積極的人生,然而一句不負責任的辱罵,則會推着孩子慢慢走向不歸路。所以,有人說父母的態度恰如一把犁刀的兩面:它可以割破孩子的心,留下永久的傷疤;也可以從中“掘出生命的新水源”。
那麼,究竟哪些是父母不應該說的話呢?經過精心挑選,我們編寫了這本《父母不該對孩子說的10句話》,雖說只有短短的10句話,但卻涵蓋了10個方面的重大教育話題。通過這10句話,詳細剖析了家庭教育中經常遇到的典型案例,以此來提示父母,對孩子說話一定要把握尺度,注意分寸,不要傷害了孩子幼小的心靈。
編寫本書的目的就是希望所有的父母終止家庭教育中對孩子的語言傷害,提醒父母們嘴下留情,在平時不經意或者生氣時,也要做到言語謹慎,對孩子的未來人生負責。
傳統經典《易經》言:“蒙以養正,聖功也”。意思是說,對童蒙之初的孩子,要加以正確的啓迪和有益的教養,當是聖人的功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孩子在這個世界上最值得信賴的人。爲了讓孩子信心十足地走上積極、健康、幸福快樂的人生。父母們當謹記:對孩子說話,事關重大,而不應該對孩子說的話,就不要再說了。
祈願天下有識父母,與不該說的話說再見,說該說的話,成就孩子的幸福人生!
目 錄
第1句話 “大人說話,小孩不許插嘴!”
孩子的心靈就像一塊海綿,在隨時隨地吸收來自周圍的信息。只要孩子醒着,他就一刻也不停地在學習和思考。日常生活中,如果孩子在父母說話時插嘴,有的父母便會制止道:“大人說話,小孩別插嘴。”父母以爲這是在教育孩子,事實上,父母的這種做法太過專制,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也不會起到教育的效果。
尊重是親子溝通的前提
要向孩子敞開心扉
試着去做孩子的朋友
請放下父母的架子
平等交流促進孩子成長
附:父母不該說的類似的話
第2句話 “從來就沒見過你這麼笨的孩子。”
很多粗心或學習不用功的孩子,在做作業或者在考試時,常常會把一些非常簡單的題目做錯。父母在看了孩子的作業本或試卷後,就會感到非常失望和氣憤,甚至會諷刺孩子:“從來就沒見過你這麼笨的孩子!”其實,這隻能增加孩子自慚形穢的感覺,只會讓他更泄氣,會給孩子的心理造成極大的傷害。
諷刺是一把刺向孩子的劍
別對孩子說“你真笨”
批評不要涉及孩子的人格
誰給孩子貼上了“笨”的標籤
好父母要懂得賞識孩子
不要拿孩子和別的孩子比
附:父母不該說的類似的話
第3句話 “你要是考第一,我給你買……”
現在很多父母習慣用物質來激勵孩子,經常對孩子說:“你要是考第一,我就給你買……”其實,這一做法不僅會滋長孩子的虛榮心,還會讓孩子學會盲目攀比。對於孩子來說,他的心靈原本是純淨的,是社會的污染和父母不正確的引導導致了部分的孩子迷失了方向。父母應該及時把孩子從物慾的漩渦中拉回來,讓孩子走上健康的人生之路。
物質獎勵不是理性的愛
不可增長孩子的物慾
物質誘惑終有失效的一天
不做“物誘型”的父母
成績並非孩子成長的全部
教孩子學會勤儉節約
附:父母不該說的類似的話
第4句話 “除了會玩,你還會甚麼?”
很多孩子特別愛玩,而父母卻認爲孩子愛玩就會耽誤學習,於是,當看到孩子玩時,就會脫口而出:“除了會玩,你還會甚麼?”其實,父母應該知道,愛玩是孩子的天性,就是玩也能玩出大成就,而且孩子在玩中學習會更有效。所以,爲人父母者應該正確對待孩子的玩,讓孩子能夠“玩”好。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
孩子貪玩責任在父母
尊重孩子的興趣和理想
玩也能玩出大成就
在玩中學習更有效
要做“學習型”父母
附:父母不該說的類似的話
第5句話 “一邊去!我沒空聽你那些破事!”
父母無意識的一句話就可能傷害孩子敏感脆弱的心。比如,當孩子有事要向父母訴說時,父母說:“一邊去!我沒空聽你那些破事!”說這句話時,父母可能並沒有甚麼惡意,但在孩子看來,這種態度就表明了父母不把他當一回事。時間久了,孩子會認爲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沒有意義,起碼在父母的眼裏,遠沒有他們正在做着的事情重要。
爲甚麼要傾聽孩子
傾聽孩子不要三心二意
做觸及孩子心靈的父母
再忙也要聽孩子說話
別把自己的情緒強加給孩子
附:父母不該說的類似的話
第6句話 “別聽你爸的!”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很多家庭常會出現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態度不一致的情況,每當這時,父母一方就會脫口而出:“別聽爸的!”“你媽說的不對!”父母雙方意見不統一,導致孩子無所適從,不能明辨是非,還會感覺父母不和。長期下去,就會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所以,爲人父母者應該避免對孩子說類似的話。
在孩子面前不互相“拆臺”
父母應表現得恩愛一些
不要問“爸爸好還是媽媽好?”
教育孩子不要牽扯大人
附:父母不該說的類似的話
第7句話 “你怎麼這麼多奇怪的想法?”
孩子對各種事物都有濃厚的興趣,對甚麼都感到新鮮,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經常愛問“爲甚麼”。可有的父母竟然對此很反感,常對孩子說:“你怎麼這麼多奇怪的想法?”父母這樣簡單粗暴的態度對待孩子的問題,就會熄滅孩子純真的思維火花。其實,對於孩子任何奇怪的言論,父母都不應該拿固有的觀念去打壓,要放開孩子幼小的心靈,讓它在想象的空間自由地遊走。
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
別用“標準答案”束縛孩子
鼓勵孩子探索新事物
不要扼S孩子的想象力
別厭煩孩子提奇怪的問題
附:父母不該說的類似的話
第8句話 “我說不行就不行!”
很多父母經常對孩子說:“我說不行就不行!”這種粗暴態度是對孩子個性的壓抑,這種壓抑的力量越大,將來孩子的反抗力量也就越大。家庭成員之間應該是平等的,父母應該尊重孩子的獨立人格,尤其是在處理孩子自己的事情時,一定要充分聽取孩子的意見,儘可能按他合理的意願辦事,而不能以專制的態度去壓制孩子。
不可做“專制型”父母
不要陷入威信的誤區
父母要正確樹立威信
“以暴制暴”不是好方法
專制容易培養出怯懦孩子
要學會與孩子商量
給孩子自己選擇的機會
附:父母不該說的類似的話
第9句話 “媽媽(爸爸)求求你了!”
有時候,孩子會表現得很“頑劣”,而父母又無奈,於是就會說:“媽媽(爸爸)求你了!”其實,這樣的話並不能喚起孩子的自覺意識,只會讓孩子對父母產生輕慢的態度,損害父母在孩子心中的權威感。哀求不但不會讓孩子有所改進,還意味着父母已經繳械投降,從此,父母真的要無計可施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所以,父母應該反省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出了問題,這纔是應該改進的。
不做“無能型”父母
關心愛護不等於放縱
不要等到無藥可救再管教
如何面對任性的孩子
在合適的時間說“不”
附:父母不該說的類似的話
第10句話 “你的任務就是好好學習!”
今天,很多父母都特別重視孩子的學習成績,不讓孩子做與學習無關的任何事情。當孩子想做點家務事時,父母也說:“你的任務就是好好學習,別的你都不用管!”實際上,對孩子來說,有比學習更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做人,這是頭等大事。要知道,學習上的缺陷不一定影響孩子一輩子,但道德、人格上的缺陷卻一定會危害孩子的一生。
孝心纔是成才的第一步
不阻礙孩子動手能力的發展
讓孩子注重體育鍛煉
情商比智商更重要
讓孩子學會承擔責任
成績好並不代表有好未來
壓力過大危害孩子健康
附:父母不該說的類似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