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其它小說 > 偉大號角 > 第2章 一、確定目標

第2章 一、確定目標

目錄

  ●胡錦濤強調說:“全黨同志要繼續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全面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六大’的召開。”

  ●江澤民在“十六大”報告中說:“我們要在本世紀頭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

  ●中央辦公廳主任王剛說:“學習貫徹‘十六大’精神,必須在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下功夫。”

  ● 確定目標共和國故事·偉大號角中央起草審訂十六大報告

  2002年1月14日,時任國家主席江澤民,召集起草組全體會議,就黨的“十六大”主題、重要意義和主要任務,黨的“十六大”報告需要闡述的重大問題及對起草工作的要求,作了重要談話。

  就是在這次講話中,江澤民明確提出了黨的“十六大”報告的主題:

  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全面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繼往開來,與時俱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爲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而奮鬥。

  主題是報告的靈魂,報告主題的確立,開啓了正式起草的大門。

  2002年1月15日,起草組成員深入討論報告的主題、框架和基本思路。從這一天開始,起草組着手擬定報告提綱。

  一個個不眠之夜,一次次熱烈討論。40多天的時間裏,起草組數次召開會議。對一些重點、難點問題,起草組成員反覆討論、集體攻關,數易其稿後,拿出了報告提綱。

  2月18日,江澤民審閱報告提綱後,作出了重要指示,對如何總結13年的基本經驗、論述“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準確把握國內外發展大勢、經濟建設和經濟體制改革、國有資產管理和營運機制建設、政治建設和政治體制改革、反腐敗鬥爭、黨的建設等方面的問題,提出了重要意見。

  根據江澤民的指示,起草組對提綱進行了認真修改。2002年2月26日,中央政治局常委會經過討論,原則同意報告提綱,並提出了重要修改意見。

  起草組根據這些意見,在報告提綱的基礎上,開始起草報告。

  兩個多月後,起草組經過反覆修改,寫出報告初稿,上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

  5月16日、17日,政治局常委連日審議了這份報告。

  江澤民和政治局其他常委同志強調,對涉及羣衆切身利益的重大問題,報告一定要充分反映,尤其要加強對國有企業改革、收入分配、就業和再就業、保障困難羣衆的生產和生活等問題的論述,提出切實可行的措施。

  2002年5月31日,在北京西郊的中央黨校,江澤民代表中央政治局常委會,在中央黨校省部級幹部進修班畢業典禮上,發表了重要講話。

  全國省、區、市和中央部委主要領導幹部,以及軍隊各大單位的主官參加了這次會議。

  江澤民在講話中,對“十六大”報告涉及的重大問題,進行了闡述。

  發揚民主,廣開言路,集思廣益,這一我黨的優良傳統,貫穿在黨的“十六大”報告的整個起草過程中。

  在一年多的起草過程中,江澤民先後兩次向起草組作重要講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先後4次、政治局先後兩次開會,就報告進行討論。

  一年多起草過程,生動而具體地說明,黨的“十六大”報告是民主集中制的產物,是全黨智慧的結晶。

  2002年8月26日,根據中央政治局會議的決定,報告稿下發全國178個單位,在黨內一定範圍徵求意見。

  參加討論的有黨的十五屆中央委員會和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的委員,黨的“十六大”代表,中央黨政軍各部門、各人民團體的負責同志,各省、區、市和各大軍區的黨委負責人,黨內部分老同志,共3100多人。

  9月18日,各方面的意見全部反饋到起草組。根據反饋的意見,大家一致贊同黨的“十六大”報告的主題、框架、思路、內容和重大提法,認爲報告提出了許多重要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舉措,是一個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報告,是一個求真務實、振奮人心的報告。同時,也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見和建議。

  一條條來自方方面面的意見和建議,大到報告結構、實際內容,小至遣詞造句、標點符號,體現了意見提出者嚴肅、認真、負責的精神。

  對各方面的意見和建議,起草組本着認真負責的態度,進行了全面整理。對每一條意見,起草組都進行了3輪討論。

  先是起草組內各小組,對涉及自己部分的意見,進行討論,提出處理意見。然後,起草組召開全體會議,對各小組提出的處理意見進行討論。最後,起草組又組織專門力量,對各方面的意見再一次逐個部門、逐個地區地進行了梳理,確保不遺漏一條意見。

  起草組挑燈苦戰8天8夜,對報告進行了重要修改和充實,共修改600多處。在增加了重要內容後,報告篇幅還壓縮了3000多字。

  放手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和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湧流,以造福於人民。

  這是報告中一句閃光的話。

  起草組的同志參閱了一些省、區、市的修改意見,汲取了經濟理論界研究的成果,還重溫了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名著《共產黨宣言》、《哥達綱領批判》,落筆寫下了這句引起廣泛關注和熱議的話,讓“財富”這個曾經被曲解和歧視的詞彙,濃墨重彩地出現在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大會的報告之中。

  2002年11月3日至5日,黨的第十五屆中央委員會第七次全體會議在北京舉行。186名中央委員,139名候補中央委員,對報告進行了深入討論,並提出了修改意見。

  根據這些意見和建議,全會對報告作了70多處修改。全會通過了修改後的報告,決定提請黨的“十六大”審議。

  2002年11月8日,黨的“十六大”拉開了帷幕,數易其稿、散着墨香的報告本,放在了2100多名代表和特邀代表的面前。

  代表們在進行審議時,普遍認爲,報告站在時代和歷史的高度,全面分析了新世紀我們黨和國家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科學總結了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以來,黨領導人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經驗,進一步闡明瞭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明確提出了黨在本世紀頭20年的奮鬥目標和推進各方面工作的方針政策,深刻回答了關係黨和國家長遠發展的一系列重大問題,是一個反映全黨意志、體現人民心願的報告,是一篇馬克思主義的綱領性文獻。

  千錘百煉出真金。黨的“十六大”報告的起草過程,生動而具體地告訴人們:

  這份報告具有堅實的羣衆基礎,是黨中央堅持走羣衆路線、充分發揚民主、善納衆議羣言的產物,是全黨集體智慧的結晶。

  2002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全體會議作出決定,向黨的十五屆七中全會建議,中國共產黨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於2002年11月8日,在北京召開。

  黨的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是我們黨在新世紀召開的第一次代表大會,也是在我國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的發展階段,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代表大會。

  黨的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將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全面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認真總結黨的十五大以來5年的工作,總結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以來,黨團結和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取得的基本經驗。

  對新世紀新階段全面推進我國的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做出戰略部署。

  進一步動員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爲開創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而團結奮鬥。

  大會將選舉產生新一屆中央委員會和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全國上下喜迎十六大召開

  在2002年秋季,胡錦濤在中央黨校開學典禮上發表講話。

  胡錦濤說,我們黨即將召開“十六大”。這是我們黨在新世紀召開的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也是在我國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的發展階段,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代表大會,對於新世紀新階段全面開創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刻的意義。

  胡錦濤強調說:

  全黨同志要繼續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全面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努力做好改革、發展、穩定各項工作,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六大”的召開。

  胡錦濤說,今年5月31日,江澤民同志在中央黨校省部級幹部進修班畢業典禮上發表了重要講話。

  這個講話,是繼去年“七一”講話後又一篇馬克思主義重要文獻。講話站在全局和戰略的高度,科學總結了我們黨帶領人民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經驗,全面闡述了貫徹“三個代表”的根本要求,深刻回答了新世紀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爲召開黨的“十六大”作了重要的政治、思想和理論準備,對於更好地團結和動員全黨肩負起歷史和時代賦予我們的莊嚴使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胡錦濤指出,學習江澤民重要講話,最重要的是加深對貫穿講話全篇的“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解。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既堅持了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堅持了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一脈相承,又反映了當代世界和中國的發展變化對黨和國家工作的新要求,以新的思想、觀點、論斷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是我們黨理論創新的最新成果。

  “三個代表”是我們黨的立黨之本、執政之基、力量之源,是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推進我國社會主義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的強大理論武器。

  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關鍵在堅持與時俱進,核心在保持黨的先進性,本質在堅持執政爲民。

  胡錦濤要求,要把學習“七一”講話和“五三一”講話,作爲重要任務切實搞好,不斷增強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覺性和堅定性,爲下一步全面落實黨的“十六大”提出的各項任務,打下堅實的思想基礎。

  黨的“十六大”將在北京召開的喜訊,傳遍神州大地,各地幹部羣衆無不歡欣鼓舞。

  幹部羣衆紛紛表示,黨的“十六大”是我們黨在新世紀召開的第一次代表大會,也是在我國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的發展階段,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代表大會,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大家表示,要立足本職崗位,以優異的成績迎接黨的“十六大”。

  時任北京昌平區北七家鎮黨委書記李德海說,迎接黨的“十六大”,關鍵是落實到實際行動上,把“三個代表”要求貫徹到改革、發展、穩定的各項工作中去,要進一步把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好,使黨的各項工作更加充滿活力。

  0北京大學環境學院的同學們說,黨的“十六大”將對新世紀新階段,全面推進我國的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做出戰略部署,我們熱切盼望黨的“十六大”的勝利召開。

  黨的“十六大”即將召開的消息,傳到深圳,立即成爲深圳市民街談巷議的熱點話題。

  深圳市委黨校的理論工作者舉行座談會,結合學習江澤民“七一”講話和“五三一”重要講話,進一步領會“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

  與會的理論工作者表示,要進一步解放思想、與時俱進,抓緊研究廣大幹部羣衆關心的重大理論問題和實踐問題。

  布吉鎮黨委書記李文龍說,20年前,該鎮的南嶺村是個人均年收入不足百元的貧困村,如今南嶺村集體資產已有8億元,人均年收入95萬元。

  李文龍堅信,黨的“十六大”必將能開成一個團結的大會,勝利的大會,發展會有新思路,改革會有新突破,開放會有新局面,深圳的發展步伐必將進一步加快。

  當電波傳出黨的“十六大”即將召開的喜訊後,在呼和浩特郊外的土默特左旗西櫃村黨支部書記賈貴龍的家裏,則成了村民們一個小小的歡慶點,大夥樂呵呵地議論着改革開放,給土默川農牧民帶來的富裕新生活。

  賈貴龍說:

  舉世矚目的黨的“十六大”快召開了,黨會更紮紮實實帶領我們大步奔小康。

  南開大學博士生導師陳洪教授說:“江澤民同志‘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五三一’重要講話,爲黨的‘十六大’作了重要的政治、思想和理論準備。我們一定要深入學習江澤民同志‘七一’講話和‘五三一’重要講話,以思想、理論上的豐碩成果,迎接黨的‘十六大’。”

  吉林省德惠市五臺鄉黨委書記郭增學說:“黨的農村政策,對我們開展農民增收工作非常有利。我們準備用5年的時間,把我們鄉的高科技葡萄產業做大做強,使農民手裏真正有錢花。”

  黨的“十六大”將要召開的喜訊,傳到了武漢百步亭花園社區,居民們歡欣鼓舞,晨練的居民三三兩兩聚在一起,傳看報紙談感想。

  安居苑黨支部30多名黨員,利用休息時間集中起來,閱讀黨的“十六大”將要召開的新聞和《人民日報》社論《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六大》。社區黨員們提出了環境創新、做文明市民和加快社區建設等下一步工作的設想。

  天津市西青區李七莊街王蘭莊村黨支部書記郭寶印說:“這些年,我們從泥土房搬進磚瓦房,又從磚瓦房搬進了公寓式樓房,生活越過越富足。黨的‘十六大’的召開,必將帶動我國各項事業的全面發展。”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設小康

  2002年11月8日至14日,中國共產黨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

  這次大會應到正式代表2114名、特邀代表40名,出席開幕式的代表和特邀代表,共2134人,代表了全黨6600多萬黨員。

  大會通過關於《中國共產黨章程(修正案)》的決議,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一道,確立爲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

  這次大會的主題是:

  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全面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繼往開來,與時俱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爲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而奮鬥。

  江澤民在“十六大”報告中指出:

  我國正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現在達到的小康還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發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對於“全面小康”概念,江澤民在報告中講得非常明確:

  我們要在本世紀頭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使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

  黨的“十六大”報告,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目標,喚起億萬人民,開創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的巨大熱情。中直機關貫徹會議精神

  黨的“十六大”勝利閉幕後,中共中央直屬機關各部委和人民團體,迅速傳達並部署學習、貫徹黨的“十六大”精神。通過召開部委黨組學習會、座談會,以及舉辦學習培訓班、理論輔導班等,掀起了學習宣傳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精神的熱潮。

  中直機關廣大幹部職工,對黨的“十六大”勝利召開並圓滿完成各項議程,歡欣鼓舞。大家認爲,黨的“十六大”是一次團結的大會、勝利的大會、奮進的大會,也是一次繼往開來的大會,在我們黨和國家的發展進程中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

  黨的“十六大”奠定了我們黨理論創新的基石,繪就了中華民族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藍圖,選出了朝氣蓬勃的黨的新一代領導集體,必將成爲我國經濟加速發展和各項事業興旺發達的新的里程碑。

  許多部委的領導同志,在學習座談時表示,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的發展階段,黨員幹部,特別是高中級幹部,要帶頭學習和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成爲勤奮學習、善於思考的模範,解放思想、與時俱進的模範,勇於實踐、銳意創新的模範。

  只有爭當“三個模範”,堅持立黨爲公、執政爲民,我們才能加快發展的步伐,才能肩負起新的時代賦予共產黨員的神聖使命。

  大家表示,要在黨中央的領導下,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精神,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爲指導,把實現人民羣衆的利益,作爲我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紮紮實實地做好各項工作,爲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而努力奮鬥!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央統戰部部長王兆國說,統戰系統要把黨的“十六大”的要求落到實處,積極支持和幫助廣大統一戰線成員學習黨的“十六大”精神,增強接受共產黨領導的自覺性和堅定性,增強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心,緊密團結在中國共產黨周圍,同心同德,羣策羣力,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作出更大的貢獻。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書記處書記、中央宣傳部部長劉雲山說,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六大”精神的總要求是:圍繞主題、把握靈魂、狠抓落實。通過紮紮實實的工作,迅速在全黨興起學習宣傳貫徹“十六大”精神的熱潮。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書記處書記、中央組織部部長賀國強說,學習貫徹“十六大”精神,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爲指導,全面推進新世紀新階段黨的組織工作。

  賀國強指出,要在五個方面下功夫、抓落實:

  一、建設高素質幹部隊伍,形成朝氣蓬勃、奮發有爲的各級領導層;

  二、大力實施人才強國戰略,加強人才隊伍建設;

  三、深化幹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健全乾部選拔任用和管理監督機制;

  四、加強基層黨建工作,不斷增強黨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戰鬥力;

  五、加強黨員隊伍建設,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

  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書記處書記、中央辦公廳主任王剛說:

  學習貫徹黨的“十六大”精神,必須在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下功夫。

  一是要緊密聯繫新世紀新階段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實際,把思想認識提高到“十六大”的要求上來;二是要緊密聯繫本部門本單位工作的實際,把工作水平提高到黨的“十六大”的要求上來;三是要緊密聯繫機關幹部隊伍建設的實際,把幹部隊伍的整體素質提高到黨的“十六大”的要求上來。

  共青團中央召開了書記處擴大會議,認真學習黨的“十六大”精神,研究部署全團學習貫徹十六大精神的工作。

  全國婦聯黨組,在“十六大”閉幕後,迅速召開全體黨員大會,傳達貫徹黨的“十六大”精神。

  顧秀蓮、黃晴宜、沈淑濟、張李璽4位“十六大”代表,向與會同志傳達了黨的“十六大”精神。

  黨的“十六大”在全國文學界引起了熱烈反響,廣大作家和文學工作者如沐春風,深受鼓舞。

  2002年11月17日至18日,中國作協召開第六屆主席團第二次會議,認真傳達學習黨的“十六大”精神,並緊密結合文學界實際,對學習貫徹“十六大”精神進行了部署。全國人民盛讚小康建設

  一個發展中的大國,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了小康水平。在新世紀,我們的黨就是在這個基礎上,領導全國人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時任國家統計局副局長賀鏗說,建設小康社會是鄧小平同志最早在1979年提出的,是他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目標的一個簡單通俗的描述。

  黨的“十二大”和“十三大”,對小康標準在理論上,進行了完善。

  1991年,在黨中央、國務院制定的《關於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年規劃和第八個五年計劃綱要》的報告中,對小康的內涵作了如下描述:

  我們所說的小康生活,是適應我國生產力發展水平,體現社會主義基本原則的。人民生活的提高,既包括物質生活的改善,也包括精神生活的充實;既包括居民個人消費水平的提高,也包括社會福利和勞動環境的改善。

  賀鏗說,上世紀80年代,許多地方尚未解決溫飽問題,所以,從當時的實際情況出發提出的小康社會,是一個低標準的小康社會。

  鄧小平在1984年說:“所謂小康,從國民生產總值來說,就是年人均達到800美元。”根據世界銀行《1990年世界發展報告》的分類,人均國民生產總值545美元爲低收入國家,545至2200美元爲中下收入國家,2200至5999美元爲中上收入國家,6000美元以上爲高收入國家。

  賀鏗說,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在黨的“十五大”就提出來了,而“十六大”進一步作爲黨在新世紀新階段的奮鬥目標被提出,這是我們國家和社會發展,進入新階段的標誌。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就是要建設全面的小康社會,是一次全面而深刻的社會變革過程,而不是單純指提高發展水平。

  賀鏗說,要理解“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先要理解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究竟有哪些內容。

  在1991年,國家統計局與計劃、財政、衛生、教育等12個部門的研究人員,組成了課題組。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提出的小康社會的內涵,確定了16個基本監測指標和小康臨界值。

  小康基本標準是:

  1、人均國內生產總值2500元;

  2、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2400元;

  3、農民人均純收入1200元;

  4、城鎮住房人均使用面積12平方米;

  5、農村鋼木結構住房人均使用面積15平方米;

  6、人均蛋白質日攝入量75克;

  7、城市每人擁有鋪路面積8平方米;

  8、農村通公路行政村比重85%;

  9、恩格爾係數50%;

  10、成人識字率85%;

  11、人均預期壽命70歲;

  12、嬰兒死亡率31%;

  13、教育娛樂支出比重11%;

  14、電視機普及率100%;

  15、森林覆蓋率15%;

  16、農村初級衛生保健基本合格縣比重100%。

  用綜合評分方法,對這16個指標進行測算。1990年,全國小康實現程度爲48%,2000年爲96%。到2000年,尚有三個指標沒有達到小康標準,即農民人均純收入爲1066元,實現85%;人均蛋白質日攝入量爲75克,實現90%;農村初級衛生保健基本合格縣比重實現80%。

  分地區來看,東部基本實現,中部實現78%,西部實現56%。

  根據這個測算結果,我國向全世界宣佈:

  一個12億多人口的發展中大國,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了小康水平。在新世紀,我國就是在這個基礎上,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賀鏗說,上個世紀根據我國的國情,我們建設小康社會側重點在解決溫飽,提高物質文明的水平。而鄧小平提出的小康社會,絕不單純指物質文明,還應該包括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建設。

  黨的“十六大”報告要求:

  使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

  這是對小康社會更全面的描述,是對小康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賀鏗指出,我們在小康水平上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應該有新的標準。比如,我們的國內生產總值到2020年要力爭比2000年翻兩番。那麼,按此目標,人均GDP就應該超過3000美元,符合世界銀行2000年關於世界各國收入水平劃分標準的中上收入國家的水平。其他相關指標也是如此。

  賀鏗說,在對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實行監測或量化時,不僅要提高反映人民生活水平的統計指標的臨界值,而且要全面反映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發展進程。

  黨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反映了黨心、民心,會內會外人們爭相說小康。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目標之一就是:

  在優化結構和提高效益的基礎上,國內生產總值到2020年力爭比2000年翻兩番,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明顯增強。

  這是個振奮人心的目標。

  時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王夢奎說,假定中國能按20世紀90年代的發展態勢,繼續發展20年,其他國家維持現有的發展態勢。

  再假定匯率不變,那麼“翻兩番”就意味着到了2020年,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將超過35萬億元,上升爲世界第三,僅次於美國和日本。

  一位來自基層的黨的“十六大”代表,形象地說:“從經濟總量的角度看,20年後的中國,將足足長大4倍!”

  時任國家統計局國民經濟覈算司司長許憲春估算,實現“翻兩番”,未來20年內中國經濟必須保持718%的年增長速度。

  參加黨的“十六大”的代表們表示,這一任務雖然有一定難度,但經過努力是可以完成的。

  代表們認爲,我國國內市場特別巨大,發展又很不平衡,因此經濟增長的空間廣闊。20多年的改革開放,使我國擁有比較雄厚的物質技術基礎。不斷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將使社會生產力不斷獲得解放,爲經濟增長提供體制保證。加入世貿組織,形成全方位的開放格局,將有力地助推經濟增長。

  時任國家開發銀行行長陳元說,我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各種條件都比較好,又處在一個可以大有作爲的重要戰略機遇期。

  更爲重要的是,海內外的中國人都希望祖國儘快趕上發達國家,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人心思富,人心思進,這就爲經濟增長提供了最強大的動力。

  山東省諸城市大華村農民宋新民,很滿意自己的幸福生活。在多年前,宋新民只有3間破草房。而現在,他們全家有20多間平房,還有一套70平方米的樓房。

  像宋新民一樣,越來越多的中國人已過上了豐衣足食的好日子,人民生活總體上已達到小康水平。

  全面小康,意在強調我們所要建設的現代化,是有中國特色的。上海社科院社會學研究所所長盧漢龍說,小康,是一個頗具中國人文色彩的概念。

  盧漢龍回顧了“小康”提出的過程。1979年,鄧小平在會見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時,第一次使用“小康”一詞。

  鄧小平說:

  我們要實現的四個現代化,是中國式的四個現代化。我們的四個現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們那樣的現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

  5年之後,鄧小平在深圳和蘇南等地考察時,首次使用“小康社會”一詞。鄧小平說:

  翻兩番、小康社會、中國式的現代化,這些都是我們的新概念。

  盧漢龍說,鄧小平的小康理論所蘊含的深刻人文與社會意義在於,他使用“小康”這樣一種實事求是的表述,喚起了中國人民對於發展的廣泛認同,激發了人們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巨大熱情。

  在2000年10月,黨的十五屆五中全會提出,從新世紀開始,我國將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的發展階段。

  在2002年,江澤民在“五三一”重要講話中指出:

  經過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20多年的艱苦努力,我們勝利實現了現代化建設“三步走”戰略的第一、第二步目標。

  一個12億多人口的發展中大國,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這是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豐碩成果,是中華民族發展史上一個新的里程碑。

  中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不是西方現代化進程的複製,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盧漢龍強調,小康是一個不斷髮展的概念,實現小康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盧漢龍認爲,中國建設全面小康,是符合中國國情的發展目標的。由於中國是一個人口大國,中國需要將“殷實小康”作爲自身現代化的長期目標,中國的現代化不允許走西方的道路。

  隨着建設小康進程的加快,很多地方打破了城鄉身份制度,讓廣大農民平等地享受社會資源。尤其是在教育、就業等方面,得到了平等的機會,這是縮小城鄉差距的重要舉措。

  此外,中國的小康還要強調公共意識,即人們在享有很高生活質量的同時,要願意反饋社會,這也就是近年來倡導的公民道德建設。

  總之,中國的小康建設,將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成爲一個具有世界意義的現代化發展模式。

目錄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