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古代言情 > 生娃後和離:夫人你爲何這樣 > 第5章

第5章

目錄

第5章

西屋漸漸安靜下來,東屋裏頭陳老漢和王氏在低語。

陳宛睡得香,冒了一腦門汗,王氏給她抹乾淨汗後又用手背去碰她紅撲撲的臉蛋兒。

還是沒忍住把小女兒耳朵上的兩粒金丁香摘下來。

看王氏把它們放在帕子裏包了又包,陳老漢笑話她:“就知道你不能讓小碗兒那麼戴着。”

王氏不覺得被笑話,“你這老鬼吃了頓好飯就骨頭沉了是不?小碗兒多大點,還能把金子戴耳朵上?”

太招眼了,就跟前兩天她那三兒媳婦頭頂上的金步搖。

我的乖乖哦,一晃一晃的,比天公老爺都刺眼!

提起這個,王氏小聲說:“老三媳婦也挺懂事。這不今天就沒戴?才嫁人,戴兩天新鮮,也正常。”

她不知道宋梔今天戴的桃花粉玉簪更值錢,陳老漢也不知道。

“老三媳婦出手就是雞蛋金子,晚上還有野雞湯,我看你這老太婆是被哄住了。”陳老漢並非挑撥婆媳倆,就是覺得自家老婆子真能變臉。

田裏幹活時還憋了一肚子氣,耕牛一樣埋頭苦幹,幹得比他都快。這才過了幾個時辰,都開始給老三媳婦圓了。

“哼,你知道我不是。”王氏沒再多說,把裝了金丁香的帕子塞進箱櫃底下,就要睡了。

但沒睡着。

“兒媳婦手藝不錯。”

陳老漢害怕自己老婆子找事,提問:老孃做的菜難喫是吧?於是保持沉默。

“老頭子?”

陳老漢迷迷糊糊:“嗯?”

“下午我不去地裏了,明天兒媳婦回門,得備些禮。”

午覺醒來,東屋門窗緊閉,王氏在炕上扒拉家裏的銅錢袋子。

分家後,明面上分得十二兩銀子,他們老兩口也攢了一兩半的私房銀子,一共就是十三兩半。

十三兩半的銀子,還有一間房,要不是老三讀書,這日子其實挺好過。就在她開始爲將來發愁的時候,老三年後中了秀才,又被選爲了叫甚麼廩膳生員的。

甚麼生她不懂,就知道是老三唸書好,知道有錢有糧食拿,一個月有兩錢銀子加上半石的米。

纔有點笑模樣呢,老三就帶回來一個說不清是好是壞的消息。

娶妻肯定是好的,就是這妻竟是縣城裏宋員外家的獨生女兒。宋員外她知道,農閒時挑菜去縣城裏走街串巷,縣衙邊上的一處宅院就是宋家。

但王氏第一個反應是愧疚。

老三快十九了,老大老/二這個年齡的時候,孩子都在媳婦肚子裏了,到他這卻是連個媳婦的影子都沒有。

王氏可不記得小兒子多花的學費紙筆錢。

讀書明理,當初每個兒子都送去前山村老秀才那裏讀了幾天書,偏只小兒子被留了下來。

兒子是讀書的料,做父母的還能不理會?哪個鄉下老婦不想做宰相娘?老/二媳婦不也是爲着這個鬧騰?

至於這樁婚事,自己生的孩子自己懂,明知在聘禮上會有些爲難家裏還開了口,那就是真喜歡真想娶。

縣令夫人做媒人,王氏也沒有士農工商的彎彎繞繞——喫飽肚子才幾個年頭,還瞧不起富貴商戶?而且正如兒子所說,將來若真有考取舉人功名那一天,有個有錢的老泰山,也不必爲了趕考的盤纏銀子給旁的地主豪紳多好得臉色。

她聽說過,鄰縣頭些年出了個舉人老爺,中舉的好消息傳到家門的同時,三五個富貴員外就帶着銀兩田地和貌美丫鬟登了門。

當時讓多少人羨慕啊,一傳十十傳百的,結果沒過上兩年呢,那舉人身上的功名竟被擼了乾淨。似乎是爲着他身上掛着太多地主的田地,能免稅賦,讓朝廷收不上來錢了。

當時她就想了,商人多精怪,還能白給你銀子不成。

可老泰山會。

宋員外家人口簡單,本人名聲也不錯。

親事就這麼定了下來。

王氏節儉到摳搜,在大事上卻絕不含糊,第二天就回孃家把三兩銀子的欠賬要了,手頭上就有十六兩銀子。

十兩銀子做聘禮,算是圖個十全十美;三兩銀子辦個有三個大葷的酒席,兒子中秀才多長臉的事。娶妻立業,雙喜臨門值得把肥雞鯉魚和肘子都擺上桌。

二兩銀子給全家老小都做身細布衣裳,半兩銀子置辦些新的瓷碗筷子。

王氏又算了一遍算過無數遍的賬,再次確定手頭上確實就剩了不到二兩銀的散錢。

老大和老/二的媳婦都是前後村的,家裏過得不如陳家,二兩銀子的聘禮是半文沒帶回來不說,嫁妝不過一身新衣裳和兩條薄被。凡事都講究禮尚往來,說是回門禮,叫倆兒子切上兩斤豬肉帶回去添個菜都算禮重,老三媳婦這邊,還真讓王氏有些頭疼。

八抬裝得滿登登的嫁妝,雕花木牀都是孃家送過來的,爲了全陳家臉面,只說是兒媳婦認牀。更別提還有現銀二十兩。

這是明面上的,背地裏肯定給了更多。

不是她算計惦記。

她可是秀才娘,自有點傲氣在身上,纔不會見天兒想着怎麼搜刮兒媳婦的嫁妝。

將心比心,假說她要是有那麼大一份家財,等小碗兒出嫁那天,非得陪上自己半數私房。這還是因爲小碗兒不是獨女,否則全家不還都是她的?

一家人分不清,再說不用兒媳嫁妝,天長日久下來,肯定是他們佔便宜。等兒媳婦生了孩子,更不用說了。

便是眼前的,今天午飯後她給了小兒媳婦五十文,也被退回來十文,兒媳婦只收了野雞的錢。

唉,窮就是窮。

王氏琢磨來琢磨去,把錢袋子收起來,出了屋。囑咐了幾句陳宛不要亂跑,就拎着揹簍,往山裏去了。

目錄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