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現代言情 > 江岸村的龍鳳胎 > 第2章

第2章

目錄

第2章

村裏人仗義出手相助時,陳渺然跟要好的朋友打好招呼,便悄悄帶着三姑出了食堂,走在回家的泥路上。

經過一處肅穆寬闊的青磚瓦院落時,陳渺然眼裏滿是羨慕和嘆息。

那道高大的硃紅正門,看起來十分氣派和古老,特別是門口的兩頭石獅子,滿是肅然的正氣。石楣兩邊,雕刻着一副楷字對聯:“讀書乃底事,報國當首事。”

這所院子是陳家以前的祖宅,承載着陳渺然父親、奶奶、太奶奶差不多六代人的記憶,以及陳家歷代文臣名將的墳墓。

但土地改革後,陳渺然奶奶作爲江岸村唯一的女地主,主動從祖宅裏搬出來,還提議將祖宅的族學改爲全村孩子的學校,爲國育英才。

陳渺然將那副對聯,在心底默唸了七八遍。甚麼時候,她也能像兩彈一星的愛國科學家們一樣,爲國鑄器,爲中華民族的復興做出貢獻。

差不多走了七八分鐘,陳渺然在岔路口看到一道高大的少年身影,驚喜喊道:“哥哥,你今天下工比我早。”

“幺爺呢,怎麼沒見他,你們早上不是一起出門的嗎?”

對面的身影,正是陳渺然的龍鳳胎哥哥,陳遠然。

江岸村人口衆多,按照村民的分佈範圍和耕種面積,一共有三支生產隊,村長把兄妹倆分在了不同的生產隊。

陳渺然和三姑在二隊,回家距離比較近。

而陳遠然和幺爺所在的三隊,光是花在路上的時間,都需要三個多小時,以往都是陳渺然在路口等他。

待兩人走上前來,陳遠然先喊了一聲“三姑”,再把陳渺然的揹簍放下來,背在自己身上。

他感受着大南瓜沉甸甸的分量,誇道:“三姑,你今日又是第一名,真厲害。”

江岸村生產隊特有的規矩,每天率先完成任務,超額完成工分的人,可以帶一些地裏的東西回家喫。

三姑不好意思的笑着,露出寬闊的笑容,“棒,石頭和水苗也......棒!”

石頭是陳遠然的小名,水苗是陳渺然的小名,三姑說完這句話,便走在了最前面。

陳遠然扛着妹妹的鋤頭,又替妹妹接過了一個竹籃,纔回道:“幺爺摘完李子,說自己要回家喂牛,從食堂裏打了兩碗飯,揹着半簍的李子就回家了。”

“幺爺,真是老當益壯。”

陳渺然笑着說出了這句話,她們陳家,除了幺爺和三姑,其他人幹活都不太厲害。

不過,她想起食堂裏的爭吵,抱怨道:“哥,我真是受夠了,那羣知青天天在背後喊我地主小姐,今天還說三姑打的飯多。”

“三姑一個人,就掙了她和奶奶兩個人的工分,既然工分都記上了,爲啥子不能多打點飯?”

陳遠然同樣深受“地主少爺”這個稱呼的困擾。

他所在的三隊,城裏知青比二隊多了十二個人,特別是最近風氣很嚴重,別人指桑罵槐時,他都悶聲不說話,不想多惹麻煩。

直到今天,他忍無可忍,罵了一句:“你們有甚麼資格說我,大家還不是一樣?”

三隊的知青大多是工廠幹部的孩子,一夥人被戳中了痛處,啞口無言。

陳遠然聽出妹妹的火氣,出招道:“妹妹,他們攻擊你,你也說他們,誰也好不過誰。”

“好,我後天去試試。”

陳渺然欣然接受提議,並在腦海裏思考後日要說的話,她一定要讓那羣知青曉得,哪怕是地主出身,她們同樣對土地和糧食充滿了敬意。

三人剛到家,三姑連門都沒進,便去隔壁餵鴨子去了,兄妹倆先把米飯放在廚房裏,跟父母問了好,把揹簍、鋤頭放在柴房裏,又從水井裏提水,洗了一個舒服的冷水臉。

陳渺然故意濺水在哥哥身上,正被陳遠然追着打,兄妹倆人在院子裏追來追去,抬眼看見了一位和氣的老婦人,兩人瞬間歇了動靜,乖乖地喊道:“奶奶,我們不鬧了。”

老婦人笑容和藹,眼裏滿是對孫輩的疼愛,“小遠,小渺,你們幹了一天的農活,別忘記了背書和做題,待會兒我要檢查,誰的錯題多,誰明天洗全家的衣服。”

兄妹倆異口同聲:“啊?洗衣服!”

在家務瑣事上,兄妹倆分秒必爭,都想讓對方去做。

兩人提腿往堂屋裏跑,從各自房裏拿出書本,溫書做題。

陳家的衣服說多不多,說少也不算少。

家裏一共七口人,奶奶陳嬌珠、幺爺田閏土、陳正煌和胡茵夫妻兩人,三姑陳正瑛,陳遠然和陳渺然這對龍鳳胎。

幺爺田閏土並不是親爺爺,是當年陳家的長工,土地改革時,陳家遣散了很多長工和幫傭,但田閏土死活不走,喊道:“三小姐,我娘給老夫人種了一輩子的地,我又給你種了一輩子的地,其他地方的土地,我種不慣,而且我沒土牆房子住,怕是要去土地娘娘廟裏待着。”

儘管村長再三保證,會給他蓋一間新房子,分陳家祖宅附近的土地,但田閏土又說:“我無妻無子,就算死在了茅草屋裏,都沒人幫忙端火盆。”

被迫無奈之下,陳嬌珠讓二兒子陳正煌認了田閏土做乾爹,讓他跟着陳家人一起生活。

而三姑陳正瑛,同樣也不是陳家的親生女兒,當年日寇發動淞滬會戰,陳嬌珠的丈夫遠在武漢,她孤身帶着兩個兒子從上海逃到重慶時,在渡口撿到了一個五歲的女孩,由於腦袋受了重傷,小女孩除了只會追着陳嬌珠喊“娘”以外,其他甚麼都不知道。

沒辦法,陳嬌珠便把小女孩收爲養女,改名陳正瑛,當做親生女兒看待。

陳正瑛長大成人後,村裏開始登記結婚,但村長考慮到她腦袋不聰明,跟七八歲的小孩子一樣,特意給縣裏打了報告,沒讓她參加。

經年日久,養在陳嬌珠名下的三妹,漸漸多出一個稱呼,那就是專屬於龍鳳胎的“三姑”。

喫完晚飯,陳奶奶抽查了龍鳳胎的功課,陳遠然數學和物理做的好,但英語和語文實在是差。

陳渺然英語和作文寫的特別好,但物理慘不忍睹,爲了以示公平,陳奶奶讓龍鳳胎明早一起洗衣服。

目錄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