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第2章
乾清宮西側的一處暖閣內,此時中風的崇禎正躺在一張軟椅上休息。
如今的他早沒了往日的帝王形象,取而代之的是一副口眼歪斜的模樣,不僅左側半邊身體無法動彈,就連說話也沒有往日那麼順暢。
他的貼身太監,也是大明的司禮監秉筆太監王承恩正在一旁侍候。
除兩人外暖閣上下空無一人。
“皇爺,太和殿那邊的事情都安排好了!有娘娘和殿下在呢!您不必擔心......御醫說您現在必須好好養着身子......千萬不能再受氣了!再出問題的話,那可就真的......”
王承恩稟報道。
“大...大伴......你說烺兒那邊真能做好嗎?那孩子...才十幾歲,他能處理那麼多的政......政務嗎?”
王承恩怎麼敢說不行!
“皇爺,政務雖多,可不是還有內閣跟六部嗎?太子爺雖然年齡小,可奴婢一早兒就看出太子爺聰慧過人!您不也是十幾歲登基的?還不是一上位就除掉了權勢熏天的魏忠賢......”
“所以說,奴婢覺得您不必擔心!況且您對外只是聲稱身體不適......趁着這個機會休息一段時間又如何?”
“奴婢是陪着您入宮的,這麼多年可是都看着呢!您登基後不近女色,每天一大早就起來處理政務,到很晚纔回宮休息.......就連您身上的衣服都打着補丁......”
王承恩一邊說着竟然哭了起來,“這大明朝兩京一十三省的擔子可都壓在您的身上,這樣下去誰能受得了?”
“奴婢瞧啊!皇爺您當這皇帝不是來享福的,倒是來受罪的......”
王承恩這樣一說,崇禎的臉色也極爲落寞。
“唉!”
“朝.....朝廷沒錢,河.....河南陝西又連年大旱,關外韃子肆虐,朕就是.....把紫禁城賣了也沒辦法......”
崇禎一邊感慨,眼角竟然流出一行清淚。
“大明朝真的......要......亡國了嗎?”
視線回到太和殿。
此時朝堂上吵成一片。
自御史文泰提起這件事情以後,不少大臣便紛紛跳出來對準兵部尚書陳新甲開炮。
“殿下,陳新甲此人乃大奸大惡之徒,其罪當誅......”
“臣懇請殿下將其凌遲......”
“松錦一戰結束後,我朝在關外已無立足之地,此等結果全賴陳新甲所致.......不S陳新甲天理不容,國法亦不容......”
朝臣們越說越是激動,幸好陳新甲本人不在這裏,否則不少大臣恐怕會衝上去將陳新甲給撕了!
朱慈烺看着朝堂上亂糟糟的樣子,心底裏也是失望無比。一想到崇禎平日裏面對的都是這些貨色,朱慈烺突然有些同情起對方來。
按照歷史記載,崇禎十四年,爲了解決關外清軍屢次劫掠等問題,崇禎帝搜刮所有家底,湊出了一支13萬人的大軍,準備一勞永逸解決關外的危機。
戰役初期明軍取得了許多場勝利,可隨着時間的推移,13萬大軍的補給逐漸成爲一個嚴峻的問題。
崇禎帝採納陳新甲的建議下令前方軍隊速戰速決,結果卻造成明軍戰線拉得太長被清軍抓住機會截斷糧草,由此最終大敗,主帥洪承疇被俘,13萬兵馬一敗塗地。
大明朝廷最後一支可與清廷決戰的精銳就此湮滅。
在原本的歷史上,崇禎礙於面子不敢承認是自己默許的,因此只能S掉兵部尚書陳新甲讓這個老登替他背鍋。
“肅靜!”
“此乃朝堂,不是爾等家門口的菜市場,如此吵鬧成何體統?”
見朝臣們一片喧囂,朱慈烺厲聲怒斥。
他一開口,很多人馬上識趣地閉上嘴。
等到朝堂安靜下來以後,朱慈烺才繼續開口,“朕以爲,兵部尚書陳新甲暫且擱置!此人是父皇下令處置的,那麼自然應該由父皇決定他的生死......”
朱慈烺可不蠢。
本來陳新甲就是崇禎的白手套,說是陳新甲的問題,實際上是衝着崇禎去的。他可不會被大臣們當成槍去對準自己的父皇!
況且,給皇帝背鍋如果只能是這樣的下場,那麼,以後朝堂上還有誰敢去幫皇帝辦事?
“松錦一戰,我朝精銳盡數覆滅。孤以爲,爲今之計,當重新建立起一支直屬於朝廷的精銳之師.......”
朱慈烺之所以說這話,是因爲他想起了一件事情。
歷史上的崇禎十五年,在明軍精銳盡數敗於關外之後,到十一月,皇太極派出數萬大軍分別入塞劫掠,是爲壬午之變。
壬午之變中,清軍率兵沿大淩河西進,大軍分兩路南下:一路則由古北口毀長城而入,另一路自雁門關黃崖口而入。
此番清軍南下歷時八個月,襲擾大明境內諸如北直隸、山東、南直隸、浙江等地,攻陷八十八城以後,帶着三十六萬九千名俘虜和三十二萬餘頭牲畜等戰利品揚長而去。
這是大明朝的悲劇!
也是百姓們的悲劇!
朱慈烺不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
如今是崇禎十五年九月,距離清軍南下偷襲還有不到兩月時間!
還有機會阻止這一切!
“傳令下去,即日起,從各地衛所邊軍中抽調部分精銳入北直隸.......”
此令一出,整個朝堂一片譁然。
“殿下,不可!”
朱慈烺纔剛說完,戶部尚書陳演就在衆目睽睽下站了出來,“臣懇請殿下收回成命,戶部已經沒錢了.......抽調邊軍之事實不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