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古代言情 > 小白花後媽踢飛渣男惡子,驚豔荒年 > 第2章

第2章

目錄

第2章

寧意歡眸光微垂,眼底卻隱隱透着冷意。這一家人,從未將她當成真正的親人,而她也不會再心存奢望。

張媽微微皺眉,心中不免有些不悅。平日裏,她在吳府一向是個有面子的存在,說話總是要被高看三分的。然而眼前這個表姑娘卻是一副軟硬不喫的模樣,教她心裏有些堵得慌。

“表姑娘,您看如寧那孩子吧,年紀還小,有點頑皮是難免的。再說了,您和他爹就快要成親了,這孩子心裏不舒坦也是情理之中。等婚事一成,您就是正兒八經的主母了,和孩子們好好相處,日子一久,他們自會明白您的好。”

張媽滿臉堆笑,語氣柔中帶刺,話裏話外都在提醒寧意歡,她不過是個即將過門的外人,得學會忍耐和包容。

寧意歡微微一笑,笑意卻未達眼底。張媽的話,聽着像是在開解,實則步步逼人,句句藏着刀。尤其那句“日久見人心”,讓她不禁想起前世的種種荒唐。

前一世,她也是這樣被勸得無話可說。爲了所謂的家和萬事興,她努力融入這個家,把幾個孩子當作自己的親生骨肉去對待。哪怕他們初時頑劣不堪,處處與她作對,她也不曾放棄,用盡心力去引導他們。然而她的滿腔熱情卻被一盆接一盆的冷水澆滅。

最讓她心寒的是老夫人的一番話——

“孩子們都好,你只顧管好你自己便好。再怎麼說,你也是後孃,別拿前頭的孩子出氣。要是沒這個肚量,就別進這個門!”

更有甚者:“與其整日操心孩子們的事,不如想想爲甚麼自己嫁了這麼久,肚子一點不見動靜。別是閒事管得太多,連正事都忘了吧。”

這番話當時險些讓她當場落淚,整顆心都像被狠狠揉碎。然而她依舊咬牙堅持,扮演好“後孃”的角色,對幾個孩子傾注了所有的耐心與心血。甚至爲了他們,她勞累過度,導致腹中未成形的胎兒流產,再也沒能懷上孩子。

時至今日,回想起老夫人的那番話,她才真正明白,其實不無道理。她確實不該將一腔熱情錯付在這些“閒事”上。教養別人的後代,伺候別人的長輩,到頭來,連一點點尊重都換不來。

她前世的付出,換來了甚麼呢?

她爲了照顧一家老小,辛苦操持內外,卻被夫君吳知禮一筆帶過。當時的他在外當官,瀟灑無憂,甚至趁她忙碌之際,堂而皇之地納了兩房美妾。那些妾侍個個嬌媚伶俐,取悅得吳知禮心花怒放。而她卻成了他眼中的“黃臉婆”,換來一句冷冷的“生不出孩子的女人還有甚麼用”。

後來,命運更是荒唐至極。吳知禮因機緣巧合,被寡居多年的長公主相中,直接入了京城,娶了長公主。那時的寧意歡,不過是個早已被遺忘的“鄉下女人”,她的存在連提都無人提起。

老夫人去世後,吳如林和吳如寧早早離家,一個考取功名,另一個經商發財,都奔赴京城投靠了父親。最小的女兒吳如蜜倒是因她煞費苦心,得了一門體面的婚事。然而,那些曾被她傾盡全力呵護的孩子,又有誰真正記得她呢?

她獨自留在鄉下的老宅裏,守着冷清的院落,爲吳家的牌位日日拂塵。一次重病差點要了她的命,她託人捎信給京城的親人,卻遲遲不見一個人影。唯一的回應,是吳如林寄來的一封信和一張兩百兩的銀票。信裏只有寥寥幾句寒暄,讓她安心養病。

真正前來看她的,只有相距不遠的小女兒吳如蜜。

然而,當吳如蜜站在病牀前時,眼神中流露出的,卻是一種凌駕於上的憐憫。

那一刻,寧意歡終於明白,自己在這個家中,終究是多餘的存在。

目錄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