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大明!最硬氣的朝代!
衆帝王們都感嘆不已,甘拜下風,盡皆佩服。
他們剛纔還對朱棣篡權奪位非常不恥,現在卻已經淡了許多。
“五逐漠北!”
“天子守國門!”
朱元璋雙眼緊緊凝視着天空中的這十幾個金色的大字。
“好!好!”
他不由得讚譽不已。
他現在對兒子的怨氣已經消失了大半。
他透屏幕,望着站在紫禁城中的朱棣,目光柔和了許多。
朱棣似乎感受到父親的視線,轉過頭來,兩人視線相對。
朱棣明顯能感覺到父親目光中飽含的讚許之色。
他激動不已。
雖然這已經是兩個平行世界,但他仍然希望能夠得到父親的肯定。
【五逐漠北、三犁虜廷;東向經略東北之北,西向設立哈密之衛。】
【吞併安南、四夷望風歸順。】
【六下西洋,萬國齊朝聖主!】
【疏通運河、永樂大典!】
【不割地,不賠款,不稱臣,不和親,不納貢!】
【天子守國門!】
【這是一個最硬氣的王朝!】
【犯我強明者,雖遠必誅!】
曾聚賢的聲音宛如煌煌天音,各個世界中響起來。
“不割地,不賠款,不稱臣,不和親,不納貢!”
漢高祖劉邦、漢武帝劉徹和唐太宗李世民,三位帝王看着這幾十大字。
不由得眼睛一眯。
“不和親,不納貢!”
劉徹炯炯有神的雙眼不由得一暗。
“我大漢也不想和親、也不想納貢,可是以前,匈奴的勢力非常的強大,我大漢國力孱弱。”
“不能夠將匈奴徹底的擊垮,不得不忍氣吞聲啊!”
“朕繼位後,以積蓄了六十年的力量爲代價,才能夠反擊匈奴!”
“這朱棣......竟然能夠做的比朕還出色?”
劉邦更是臉色漆黑。
白登之圍後,大漢一直執行的是向匈奴和親、賠償大量財物,拖延他們,以圖後擊。
雖然是形勢所迫,但這卻也是奇恥大辱。
。。。。。。。
不割地!不賠款!不稱臣!不和親!天子守國門!
大唐,李世民眼中閃着精光。
“這個明朝竟然能夠做到不割地、不賠款、不稱臣!實在是非我大唐所能及!”
李世民羞愧的垂下頭。
前一陣子,他剛和突厥簽下了渭水之盟。
被迫賠償無數的金銀財寶,才換得突厥退兵。
大唐所有人都視爲奇恥大辱。
現在李世民還沒開始後面的和親。
“大唐何時才能夠如此的硬氣?”
房玄齡、長孫無忌、魏徵等人也都是感到臉上無光。
主辱臣死,他們也覺得顏面掃地。
“陛下,只要稍微給我大唐幾年時間,我們一定能夠一雪前恥!”長孫無忌急忙出班奏道。
“也能夠如同大明一樣,萬國來朝!”
房玄齡道:“正是!陛下,只要我們休養生息幾年,一定能夠徹底解決突厥!”
李世民右手一捶龍案,大聲道:“四年之內,朕一定要徹底消滅突厥!”
“大唐絕不比大明弱半分!”
。。。。。。
北宋。
宋真宗剛和契丹簽訂了澶淵之盟。
規定大宋每年向契丹繳納歲幣三十萬兩。
大宋君臣歡呼聲震天,覺得這是大宋對契丹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勝利。
“不賠款,不稱臣?”
宋真宗頓時臉色漆黑。
宰相王若欽急忙道:“陛下,千萬不要聽那個不露頭不露尾的甚麼神仙胡說八道!”
“我大宋這根本就不是甚麼賠款,而是贈送契丹那些窮鬼一些財帛,要不然的話,他們都餓死了!”
“而且,這場大戰,是我大宋勝利了!”
“我們不想勞民傷財,不想犧牲百姓、將士性命,這纔沒有追擊契丹的!”
“這個甚麼永樂大帝,窮兵黷武,消耗多少錢財,損失幾百萬、上千萬性命,滿足他的虛名!”
“完全就是一個暴君!”
“愛卿言之有理!”
宋真宗雖然眉開眼笑,心中卻總有些發堵。
。。。。。。
南宋。
趙構望着天空。
不屑的撇撇嘴。
“不割地?不稱臣?不賠款?”
“我大宋正是割讓了北方半壁江山,又向金人稱臣,賠款,才剩下一半江山的!”
“朕若是和金人死磕,我大宋早就被滅了。漢人再無立足之地!”
“朕纔是千古一帝!”
。。。。。。
盤點視頻之中,
文字繼續閃爍!
伴隨着還有曾聚賢的語音!
大氣磅礴,
在bgm之中,直指人心!
有一種無比恢弘大氣的感覺!
【朱棣自從登基以後,堅決不向異族妥協,以武力征服!】
【你若戰,那便戰!】
【朱棣沒有割讓一寸土地,沒向任何人賠償一分錢,沒向任何人臣服過!】
【可以戰,可以敗,可以死!但絕不能屈服!】
【自朱棣開始,以皇帝九五之尊,鎮守國門,前朝所有帝王未有也!】
“天子守國門?”
嬴政雙目閃爍着熠熠的光芒。
“朕之後世,竟然還有如此豐功偉績之皇帝!壯哉!好一個天子守國門!”
“朕的大秦也從來沒有和親過,朱棣這小子有些像朕!哈哈!”
“任何王朝,以任何藉口和親,都算不上真正強盛的王朝!”
劉邦和劉徹臉色一暗。
尤其是劉徹,他還自詡自己功蓋當世。
始皇帝一句話,自己的任何功勞豈不都是抹S了?
大唐。
李世民掃視着羣臣。
“以後任何周邊異族向我大唐求親,一律拒絕!”
“更不能給他們一分錢!”
“大唐也要以武力征服他們!”
“我大唐纔是天下共主!”
羣臣紛紛應聲。
【至於平定安南,區區一件小功績,不提也罷!】
【明成祖在北征蒙古時,從永樂三年開始,派出三寶太監鄭和,率領水手、官兵三萬多人,浩浩蕩蕩的船隊,七次下西洋。】
【與西方各異族、番邦開展貿易、經濟、文化等交流。】
【各西洋番邦無不被大明強盛的國力所震撼,爭相派出使臣來大明通商、臣服。】
【鄭和的船隊最遠達到非洲東岸和紅海沿岸。】
【這大大的宣揚了大明國威,西洋各國無人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