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夏初,一個陰雨霏霏的上午。
隨着一場猝不及防的倒春寒突然來襲,湘北重鎮德城的大街小巷,相比往日冷清蕭條了簡直不是一星半點。
空曠的街道上,除了偶爾挎槍巡邏的國民黨兵和一些挑着籮筐吆喝叫賣謀取生計的行商走販,平日人來人往的街面上,已經難得看到幾個扎堆上街的街坊和老百姓。
有時候零零散散出現幾個身影,大都只爲上街買點小菜或打瓶醬油。
這些人不是老頭兒就是老太太,雖然不怕冷,但一個個縮着身子,嘴裏呵出一股股冷氣,也都來去匆匆,不想過多的在街面上停留。
不過,有那麼一個地方,卻是個例外,不僅高朋滿座,賓客如雲,還披紅掛綠,籠罩着一層濃厚的喜慶氣氛。
這個地方,就是德城十分有名的一家大型餐飲場所,叫做聽風樓。
這座酒樓本不叫這個名字。
因爲坐落在城中一座自然湖泊邊上,每年的夏秋季節,只要風起的時候,湖中的蘆葦新老交替,相互**,就會不時發出窸窣悅耳的聲音。
有人附庸風雅,給老闆贈送了一塊聽風樓的牌匾。老闆覺得這牌匾不錯,就主動把酒樓的名字給改成了聽風樓。
聽風樓建於民國早期,是德城商會會長鄧湘侯先生的私人財產。
據說,這座樓當初也是由他本人設計,並親自主持修建而成。
可以說,雖然鄧家的產業衆多,唯獨這聽風樓凝聚了鄧老闆不少的心血。
整幢樓只有兩層,主體部分呈回字形佈局,幾乎全是木質結構,中間的廳堂寬敞高大,通風和採光效果都非常不錯,平時除了用來接納散客,還可以供客人操辦喜事,舉辦各種儀式。
圍繞廳堂四周,是一圈迴廊,擺些假山奇石和紅花綠草,用來裝點場面,烘托氣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