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林言,最年輕的國宴掌勺大廚,穿越了。
還成了個病秧子的小媳婦兒!
公公病重已逝,婆母柔弱不能自理,奶奶惡毒又偏心眼。
家裏更是欠了一屁股的債!
爲了不被餓死,她只能拿出看家本領,打開鋪子做起美食!
這兒沒醬油醋?釀!
沒辣椒花椒孜然?找!
就算穿越到了窮鄉僻壤,她照樣能顛鍋掌勺,把生意做得風生水起。
說着,爲了能讓他們答應出錢定製蒸屜,林言又賣力的宣傳道:“而且蒸屜除了蒸包子,還可以蒸腸粉,或是蒸餅蒸麪蒸魚......”
林言掰着手指頭,說了一大堆沈靖安和黃氏不曾聽過的菜來。
黃氏還好,她也就聽聽,沒甚麼主見。
沈靖安卻不由得盯着林言,微微眯起了眼睛。
他想得比黃氏多多了,譬如,林言怎麼會知道這麼多菜式,當初他父親爲他說這門親事時,並沒有提起林家會做飯,家裏有祖傳的手藝。
但他也沒問,只是把疑惑藏在了心裏,隨手把今日所得的幾串銅板拿了,招呼林言出門:“書鋪附近就有一戶手藝人,我帶你去那看看。”
此時已有蒸菜,但不多,用的飯甑蒸的。
但是那飯甑看着跟個木桶似的,蒸魚蒸菜還行,壓根不適合蒸包子。
林言這兩天清理了一下原主的記憶,仔細的研究過了,這裏的人喫食是真的很簡單,基本以煮爲主,偶爾會有炙烤,或者燜,燉。
根據這些判斷,林言覺得此時,大約是在秦漢時期。
林言跟在沈靖安身旁,到了他所說的手藝人家中,那家人也剛喫飽了飯,一家四五口人都在院子裏削竹子,幾個小孩兒在旁跑跑跳跳的。
他們敲了敲門,一老者放下了手中的竹片,抬起頭來看他們:“兩位可是有甚麼需要?”
林言便把蒸籠的模樣說了一下。
老者手藝不錯,一聽就懂了:“你是要一個比飯甑矮一些的蒸器?”
林言想了想,覺得他倒也沒說錯,便又強調:“那個蓋子得改,我需要排水性很好的蓋子,蓋子上的水滴不能滴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