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與不幸,都有盡頭。
隋末唐初,羣雄割據,百姓流離,生活顛沛。正所謂,未知苦楚,不信佛神。顛沛流離的百姓們迫切的需要一場救贖,頓時“南無阿彌陀佛”響徹天地。
世間所有的一切都伴隨着利益衝突。看到人間大衆受苦,多方勢力都想解救世人來成就自己的一番功德,增強自己的信徒,擴充自己的影響,旺盛自己的香火。
我佛慈悲,不願世人沉淪苦海,便率三天神佛,九路菩薩,編寫經書三藏,度化世人脫離苦海,永生極樂。
這一日,高上天聖大慈仁者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正高座凌霄寶殿聽衆仙湊事。千里眼與順風耳上前稟告,前隋氣數已盡,武德皇帝李淵登基坐殿,重整朝綱,國號爲唐。
玉帝聽後,微微一笑,便屏退衆仙,只留下太上李老君入披香殿議事。
西天佛祖正於大雷音寺召集諸佛口吐蓮花,闡講佛法。正說到精彩之處,突然閉口不語,心中暗喜。
原來,這佛祖也已算出李淵登基,天下歸唐。諸佛正在疑惑,佛祖開口說道“:諸位都是精通佛法的羅漢,救苦救難的菩薩。我已算出隋朝氣數將盡,天下將歸大唐,此時正是傳經的好時候,你們誰願意替我門派前去東土大唐,傳此三卷經書,揚我佛門法旨,度化世人脫離苦海。此卻也是一件極大的功德。”
話語剛畢,一位身披錦鑭袈裟,容貌俊俏的僧人拱手向佛,緩緩答道“:弟子不才,願前往東土,傳送經書,揚我佛門法旨,宣揚我佛慈悲。”
佛祖心中暗喜,此僧正是他座下二弟子金蟬長老,精通佛理,是個得道的高僧,由他前往大唐傳經,卻爲合適。
佛祖面露喜色,面對衆佛說道“:金蟬子是我座下二弟子,卻是一個精通佛理有修爲的聖僧,便由他替我門派前去東土傳經諸位可有異議?”
只見那觀音菩薩雙手皈依,向佛答道“:由金蟬長老前去東土,弟子卻無異議,奈何東土距西天有萬里之遙,可金蟬長老只懂佛法,不通法術,一路之上,難免遇到歹人。若是丟了經書,該如何是好?”
但見那金蟬長老只是微微一笑隨即起身答道“:無有能力,不誇海口。貧僧前些年在珞珈山上講經時也度化過兩個徒弟,個個都法力高強,由他們護我東去,縱然有萬千歹人傷我也近不了身。”
觀音故做驚訝道“:不知金蟬長老度化的是何等仙人,竟能有如此法力,不妨召喚過來在佛祖面前顯顯神通,也讓我等開開眼界。”
佛祖聞言,也是微微笑道“:金蟬,不妨就把你的兩位高徒召喚過來,讓我考驗考驗他們的神通。如若他們確如你所說果然有萬般神通,我便同意你前去東土傳經。倘若你若是隻誇海口,那我則要再尋高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