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第4章
李善長。
大明百官之首。
光祿大夫、太師、中書左丞相,因開國輔弼之功封韓國公,位列諸公之首。
眼見李善長到來,朱元璋笑着上前相迎。
“李先生,你這麒麟兒可真是給朕出了個好主意。”
聽到這話,李善長心中一驚。
他這個兒子,靦腆內向,老實本分,就是個榆木疙瘩,甚麼時候還能給皇帝陛下建言獻策了?
李善長早就得知了楊憲告御狀的事情,不過他並不擔心。
憑藉他李善長的功績,與皇帝陛下之間的深厚情誼,那楊德清算個甚麼東西?
打了也就打了,屁大點事兒,難不成皇帝陛下還會因此責怪我李善長,因此嚴懲我兒子嗎?
那楊憲,跳樑小醜罷了。
“皇上,犬子無狀,勞皇上費心了!”
李善長不卑不亢地回答了一句。
朱元璋臉色微變,卻沒有多說甚麼。
李祺敏銳地察覺到了這一點,心中暗道不妙。
究其根本,還是這李善長居功自傲,恃寵而驕。
他以爲憑藉自己的功績,朱元璋這輩子都不可能會對他動手!
因爲朱元璋給了他一塊“免死鐵券”,就是常說的甚麼“免死金牌”,這是皇帝給大臣的最高獎賞,若大臣犯法,持此鐵券可免去死刑。
而且這免死金牌還特意註明,此功臣鐵券可免李善長二死,其子免一死!
李善長還真當回了事!
不但放在家裏的大堂供起來,逢人來就會展示給對方看,似乎有了這張鐵券就有兩個腦袋一樣!
他卻不知道,這“功臣鐵券”,其實就是索命閻王!
所以李善長一再挑戰老朱同志的耐心,最後結果便是情分耗盡,朱元璋直接下定決心,將李善長滿門抄斬。
因此,李祺很危險,他必須改變李善長和朱元璋之間的這種詭異關係。
“針對文人不願入仕做我大明官員,李祺倒是給出了一個不錯的法子。”
聽見這話,李善長不以爲然地瞟了李祺一眼。
“皇上,這孩子一向木訥,能提甚麼好建議......”
“這些儒生士大夫不爲君用,那便剝奪他們的功名,廢除他們的文人儒生身份,流放到海外蠻夷之地拓荒墾殖!”
李善長:“???”
甚麼?
剝奪功名?
廢除儒生身份?
流放海外蠻荒之地?
這簡直就是把人往絕路上逼啊!
“皇上,萬萬不可啊!”
“我國朝初定,正是需要推行仁政,贏得士林認可的時候,怎可使用如此毒計?”
“這不是逼迫天下士人與朝廷離心離德嗎?”
話鋒一轉,李善長神情凝重地開口道:“敢問陛下,究竟是何人進獻這等毒計?”
憤怒之下,李善長腦子都沒轉過來,立刻出言就要S了這獻出毒計之人。
“此人居心叵測,圖謀不軌,有禍亂天下之嫌,臣請陛下立刻將此人捉拿治罪......”
此話一出,全場皆寂,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靜之中。
朱元璋神情古怪,似笑非笑地看着李善長。
“嗯,正是你家麒麟兒所提!”
李善長聞言這才反應過來,神情駭然地看向李祺。
“李祺?!”
“這......這怎麼......可能?”
和着自家兒子進獻了這等毒計?
李善長壓根就不相信!
他兒子甚麼德行,他再瞭解不過,就是個老實本分的孩子!
肯定是被他人哄騙矇蔽了!
短暫錯愕之後,便是無盡惶恐!
李善長臉色鐵青地怒喝道。
“你這逆子究竟是聽信了何人讒言?”
“還不快從實招來!”
陡然間,李善長目光銳利地看向了李景隆。
“景隆世子,是不是你的主意?”
李景隆聽到這話,人都麻了。
你禮貌嗎?
老子可一直沒吭聲啊!
關鍵時刻,李祺站了出來。
“陛下,父親。”
“大明立國之後,陛下剛一稱帝,就對全天下下詔書徵辟儒家文人爲官,“天下甫定,聯願與諸儒講明治道。有能輔聯濟民者,有司禮遣”,可謂禮賢下士,誠意滿滿。”
“然而天下文人多不仕,無非就是兩種理由。”
李祺直接無視了李善長那凜冽的目光,自顧自地開口道。
“其一,自然是‘不忘故國’的元朝遺老遺少!”
“‘忠君愛國’與‘恪守君臣大義’,是儒家一直提倡的正統思想,這些人正是抱着‘忠臣不事二主’的儒生心態,纔會拒絕皇帝陛下的徵召。”
“既然他們始終認爲自己是元朝遺孤,始終不願意承認我大明王朝的合法性,那麼這批人自然就不能算是我大明子民,將其逐出大明又爲甚麼不可呢?”
“他們思念胡元,心甘情願地蒙古韃子當狗,那就讓他們滾去海外蠻荒之地,繼續做胡狗!”
“李祺!”李善長忍不住怒喝道:“休要在此胡言亂語!”
然而朱元璋卻是擺了擺手,笑呵呵地開口道:“讓他說下去!”
皇帝陛下都開口了,李善長也無可奈何,只能不斷用眼神示意,警告李祺別再胡言亂語。
這等毒計一出,那就是將天下士紳儒生得罪的死死的,瞬間就會淪爲衆矢之的!
可惜李祺根本不在乎李善長的想法。
“其二,既然有‘不才明主棄’這種一心想當官的,那自然就有想‘悠悠望南山’的隱逸之人。”
“元朝文人入仕,阻礙重重,所以很多文人乾脆就隱逸于山林鄉間,治學著書,講學授課,而元末戰火紛飛,他們更是無心入仕,於民間養望成了當時的一種風氣。”
“朝廷徵辟的那些大儒更是如此,而且大儒多爲士紳階層,喫穿住用行都不用愁,這些大儒名士又是大多年邁,所以自是不願來大明官場中蹚渾水。”
“這批人,我們可以採取不一樣的措施,比如召集天下大儒修《元史》,畢竟對文人而言,參與修史這可是可以青史留名的美事,而能修《元史》者,必然是名傳天下的大儒和新秀名士,大儒名士也必然德高望重,徒子徒孫一把把的,其影響力自是極大,能夠起到很好的帶頭作用。”
朱元璋眼前一亮,再次追問道:“那若是他們修完史書之後就選擇致仕歸鄉呢?朝廷到時候再用甚麼理由留下他們?”
“陛下勿憂!”李祺笑道:“只要陛下想留下他們,那就多的是辦法。”
“《元史》修完了,咱們還可以修其他的,比如修一本《文獻大成》,凡書契以來經史子集百家之書,至於天文、地誌、陰陽、醫卜、僧道、技藝之言,備輯爲一書,修一部古今第一奇書鉅著彰顯國威,造福萬代!”
“如此一來,這些大儒名士修完了《元史》,想來也不會捨得放棄機會去修這樣一部古今第一奇書,而修史本就是耗時長久之事,七八年乃至數十年都很有可能。”
“在這期間,朝廷多的是辦法拉攏交好這些大儒名士的徒子徒孫,大儒名士可以淡泊名利,但他們的徒子徒孫呢?過個七八年上十年的,等他們的師傅修史修到死,那他們還會甘願捨棄官位嗎?”
聽到這話,朱元璋豁然開朗,眼中閃過了一抹震撼。
原來如此!
李祺所言他已經完全領悟!
文人不願入仕,無非分爲兩種。
一種就是那些元朝遺民,以胡元遺民身份自居,不願承認大明。
對於這批人,朝廷確實沒必要優待,直接流放去蠻荒之地就行了。
而對於另外一批人,就是那些淡泊名利的大儒名士,讓他們匯聚京師修史修到死爲止!
至於其徒子徒孫,再用高官厚祿誘惑之!
朱元璋滿臉欣喜地看着李祺。
這小子確是奇才!
寥寥數語,
就解決了朝堂重臣束手無策的事情!
而且他提議的修這甚麼“古今第一奇書”,對他朱元璋而言也具有很大誘惑力!
這就是文治嘛!
老朱臉上露出了笑容。
此子果真奇才!
定要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