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玄幻異能 > 天武主宰 > 第2章 楔子 叛逆青少年的十年

第2章 楔子 叛逆青少年的十年

目錄

正值冬季的春城昆明,不同於北方城市的鵝毛飛雪,這裏陽光明媚卻感受不到一絲溫熱,街上行人匆匆,再也不見了半個月前的短裙大長腿……

生於安樂和平的現代,這裏每一個人都是平凡的中國公民,每天過着重複而單調的生活。

重複單調的生活,雖然青年並不煩躁,但終究還是乏味的。

跟絕大多數叛逆的青少年一樣,年少時的他也是厭倦了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讀書學習,這纔在高中時期“逃離”了可怕的校園,踏上了漂泊的十年之旅。

至於他是誰呢?自然就是這個故事的主人公了,一個只穿黑色衣服的黑衣青年!

……

十年前,他逃離了可怕的校園,卻並不是因爲他學習不好。

跟其他厭倦學習的人不同,他並不是學習不好,相反他是學習成績太好,才使得他產生了一種待在學校就是浪費時間的想法,越想才越覺得學校很可怕,最終纔會想着逃離“可怕”的校園,要去做點有意義的事情。

經過一番籌謀,他終於還是瞞過家中父母和學校老師,成功的逃出了校園,也離開了家鄉,開始了他自認爲有意義的闖蕩之旅。

最初,他跟着同鄉來到了廣西省的南港,他同鄉的姑姑夫妻倆在這裏的木材廠上班,每天起早貪黑的掙錢,時間對於他們來說,那就是金錢。

之所以來到這裏,並不是他的同鄉要在這裏工作,而是他的年齡太小,他那同鄉不放心他到處亂跑,想要將他暫時託付給他的姑姑和姑父。

至於他自己,那是早就有了去處的,據說在東莞有個相好的在等他。

果不其然,第二天他那同鄉就離開了,把他留在了木材廠。

當時的他剛從高中的校園跑出來,且還只是一個高一新生,只上完了高一上半期而已,此時的他甚至還不到十七歲,因爲一直在校園裏學習的原因,社會閱歷根本就如同一張白紙一般。

雖然他想要自由自在的在社會上闖蕩一番,但他卻根本不知道自己該去哪兒,也不知道自己能去哪兒。

既來之則安之,雖然他並不喜歡這裏,但好歹要在這裏掙點路費,總不能靠雙腿離開這裏吧?

可是當他正式在木材廠上班以後,他才發現原來這裏的工作並不算好做,不管是加工木板還是做甚麼,始終都是要將完整的木料放進機器才能開始工作的。

即便年少時的他不算瘦弱,但終究他只是一個剛踏出校園的青少年,要力氣他沒有力氣,要經驗就更別說了。

看着別的工人熟練又輕鬆的推送木材,從容不迫的開機工作,他卻只能用蠻力將完整的木材搬上去,然後急急忙忙的去開機,動作如果不快些的話,一天也就做不出產量來了。

就這麼努力了兩三天,同鄉的姑姑和姑父算了算他的產量,卻是隻有二三十塊錢,也就夠他的日常生活而已,覺得他這樣既累又不掙錢,就商量着是不是給他換份工作。

最終,他也欣然答應了換份工作,因爲木材廠的工作是真的讓他有一種力不從心的感覺,就算再堅持下去,他也沒有能夠將這份工作做好的信心。

在同鄉姑姑夫妻倆的疏通下,將他送進了旁邊鎮上的一個磚廠,那裏雖然也累,但至少能掙錢。

他到了那裏,很積極,也很努力的工作了一天,工頭對他的表現卻不夠滿意,覺得他跟不上進度,竟然就那麼給他結了當天的工錢,讓他離開了。

他自信滿滿的逃離了校園,卻是迎來社會的當頭一棒,他本該知難而退,但他卻沒有。

他從工頭那裏拿到了一百二十塊錢,聽工頭說還是看在那夫妻倆的面子上纔給他那麼多,要不然的話只有一百塊。

他並沒有去探究工頭說法的真假,因爲那不重要,現在最要緊的是接下來的路該怎麼走。

從木材廠出來,他就不可能再回去了,畢竟那是同鄉的親人,並不是他的親人,總是麻煩人家也不好,甚至別人或許也不願意帶着他這個累贅。

終於,他選擇了離開。

他很清楚,人生地不熟必定會很不方便,但或許這纔是他離開校園的初衷。

從此,他開始了坎坷的十年之旅,這一路走來,他曾因甚麼都不會而被人私下裏冠以“傻B”的稱號,也曾因甚麼都不懂而誤入傳銷,人情世故也是一塌糊塗……

可以說,這就是天堂到地獄的落差,曾經吊兒郎當卻能輕鬆斬獲年級第一的他,成了別人口中的“傻B”,何其諷刺?!

然而,這就是成長的代價,卻也只是成長的養料,他不會因爲別人口口聲聲的“傻B”而真的變傻,他終究還是那個吊兒郎當就能斬獲年級第一的天才少年。

社會的洗禮,讓他快速的成長起來,他從不在一個地方老實本分的待着,他總是喜歡掙點錢就去下一個城市,不管去到哪兒,他從不做已經做過的工作。

轉眼十年過去,他已然忘記了初心,只是漫無目的的遊歷着,終於他還是累了。

落葉歸根,雖然他不想就那麼灰溜溜的回到家鄉,但至少可以到省城去生活,那裏風景絕好、氣候怡人,正是養老的好去處。

沒錯,作爲一個只有二十六歲的青年,正當青壯的他卻是抱着養老的心態來到了全國聞名的春城,昆明。

他沒有了凌雲壯志,只是找了一份小學教輔的工作,每天就是去學校門口接接孩子,然後監督他們做作業,再適當的輔佐下學習,一天三四個小時,拿一百塊的酬勞。

這個價錢當然不高,但對於他而言,卻也足夠了。

雖然他在外漂泊多年,但社會的大染缸卻沒能讓他染上任何的陋習,煙、酒、黃、賭、毒,甚麼都不沾,一百塊在他這裏,甚至還能剩下半數以上。

……

每天下午,學校放學的時間,纔是校外輔導班營業的時間,而他基本會睡到一點鐘纔起來洗漱、喫飯,然後騎上共享單車去上班。

舉個牌子,拿個手機瀏覽網頁,這一等就要等一個多小時,不管是學生家長還是別的輔導班教輔,誰在這裏待的時間都不會有他長。

時間一長,幾乎所有學生家長都對他熟悉起來,主動詢問他所在輔導班情況的家長也多了起來。

原因無它,隨時都能看到他的家長覺得這個輔導班是最負責的,都想把孩子送到他那裏去。

在城市中奮鬥的年輕父母大多都沒時間來接孩子,把孩子送到輔導班,最核心的還是安全問題,而其他輔導班的老師並不會爲了一個孩子而等在學校門口,幾乎都是接到大部分的孩子就會帶着回去了,剩下了仨瓜倆棗就只能自己去輔導班了。

青年所在輔導班不一樣,離學校近,所以他會在那裏等到最後一個孩子出來,親自把他們接回院裏。

而這,恰恰就是家長最看重的地方。

當然,這不歸他管,他只是在輔導班打工的,負責老師另有其人,凡是詢問的家長,他只要引薦一下就可以了。

他的主要工作就是接孩子、批作業,而他每天接到的最後一個孩子,都是同一個很可愛的四年級小女孩,她父母屬於中產,所以在學校給她報了很多興趣班。

她累不累,他並不知道,但他每次接到她的時候,看到的都是她的笑臉,在回去的路上總能聽到她開心的跟他分享一天當中發生的趣事,每當這個時候,就是他那顆疲倦的心最平靜的時候。

……

最後一個接到的,總是那個可愛的小姑娘,這一點也幾乎成爲了定律,每天這個小姑娘都會跟青年一起回到輔導班,這不僅成爲了小姑娘的習慣,也悄然成爲了青年的習慣。

然而這一天原本應該重複的生活卻突然間改變了軌跡,就在小姑娘一如既往走在前方過馬路的時候,一輛大貨車橫衝直撞的飛速衝了過來,絲毫沒有減速的跡象。

青年幾乎是本能一般衝了過去,一把抱起驚慌失措的小姑娘,然而青年終究還是一個普通人,他跑不過死神,他也來不及去感受自己的內心,但他知道自己飛了起來,內心最後一個念頭:“若是旁人,我一定不會出手吧?沒想到我本以爲平淡如水的一生竟然就這樣結束了!”

……

尖銳的剎車聲驚醒了無數呆愣的路人,然而驚魂未定的路人卻沒在車禍現場看到哪怕一滴的鮮血,更不用說那兩個本該在車禍中死去的人!

唯一可以證明眼前一切的證據,只有那個因爲從天而降才沾滿了灰塵的粉色拖式書包……

在這個安樂和平的世界,這件事自然引起了各大喫撐媒體的熱烈關注,很快今天的頭條就出來了:小學門口慘烈車禍,輔導班青年老師和小學女生人間蒸發!

目錄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