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第三章空虛的國庫
“大伴,大伴”聽見皇上叫喚王承恩趕緊走近身邊,問萬歲爺有甚麼吩咐。崇禎伸了個懶腰微笑着對王承恩說“奏摺披閱完了,你吩咐人送往司禮監去蓋章,然後陪朕去監造局一趟,也不知道朕要的東西他們做出來沒”
轉眼他穿越都三個多月了,這三個多月以來他也慢慢習慣了自己的新身份,通過一番努力學習也學會了坐朝理政。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學會這些全靠了身邊的王承恩。每次崇禎有不明白的地方就託詞說上次病倒後有點間接性失憶,讓王承恩給他仔細解說一遍,王承恩一遍又一遍不厭其煩的輔導,崇禎一遍又一遍專心致志的學習,再加上後世的他本來就愛好明史,所以進步非常迅速。
人們都說天子貴不可言,他卻要說天子苦不堪言,擺在他面前的大明已是千瘡百孔的爛攤子了,一窮二白還得天天提防着滿清和流寇這這兩大流氓集團,他們是一天都不消停。今天滿清閒來無事就去邊關搶一把,明天流寇百無聊奈就來殺一通,大有你家唱罷我家上的架勢,簡直令人煩不勝煩。
歸根結底現在的明朝有三個難題:一是滿清二是流寇三是沒錢,要想抵禦滿清流寇就得建立強大軍隊,要想建立軍隊就得有大把大把銀子,而要想有大把大把的銀子……額這個真沒有!所以在崇禎看來,大明的根本問題還是沒錢。
其實一個朝廷和一家公司是沒甚麼區別,都是董事長帶着一幫員工努力創收。但大明這家公司從朱元璋開張以來一直是起起伏伏,經營狀況一直不穩定。歷代皇帝就像明朝這艘大船的掌舵人,他們有的是兢兢業業掌好舵建設好大船,有的是不務正業肆意破壞大船,總的來說破壞是多過建設的。於是當到崇禎同志手裏拿着舊船票興沖沖的登上大船後,才失望的發現這船已經破敗不堪了。於是崇禎就像一位勤勞的修理工人,整天對大船敲敲補補,他始終堅信這艘破船終有一天會被自己修補得煥然一新,大船可以再次揚帆起航自己可以乘風破浪,但最後結果是他的努力都付諸東流,大明王朝還是沒躲過倒閉關門厄運。
後世來的崇禎比誰都清楚經濟的重要性,所以這三個月來他想的最多的就是如何賺錢。最開始崇禎想到的是提高商稅,因爲明末雖然常年打仗但商業卻是異常發達,尤其是江南地區土豪比比皆是,他們辦工廠開連鎖生意是一片長紅,這也是中國最早的資本主義萌芽。這樣說吧,現在江南隨便挑出一個小商販都比崇禎有錢闊氣,生活水平那是無比滋潤,買個饅頭想粘白糖就白糖,想粘紅糖粘紅糖。而最不可思議的是大明的操蛋稅收制度,農業稅大概就佔了百分之八五的比例,再加上皇莊之類的攤派一些,最後落在這羣商人頭上的稅收還不足百分之五。最窮的農民要承擔最重的賦稅,而最富裕的商人卻不過是九牛一毛,呵呵還有王法嗎?還有法律嗎?這樣不造反纔怪呢。
所以在一次早朝上崇禎當着文武百官提出了增收商業稅的想法,但接下來的一幕讓他傻眼了。大臣們一個個哭爹喊娘勸皇上收回成命,並爭先恐後給皇帝科普起其中利害。從祖宗之法不可更改說起到藏富於民的國策,大到動搖國本小到觸怒百姓,甚麼百姓錢就是國家的錢,不可與民爭利……大臣一套一套的說下來把崇禎頭都說暈了,看到這一個個羣憤激昂的樣子心裏直髮怵。
崇禎感覺這羣大臣不僅在侮辱他人格,還在侮辱他智商,真當老子是三歲小孩那樣忽悠嗎?尼瑪的提高點商稅你們至於這樣危言聳聽嗎,還甚麼動搖國本還甚麼觸犯衆怒,怎麼不說影響你們身體發育呀,難道商人是你們親爹嗎?。
後來通過王承恩的解釋他才明白這羣大臣爲何如此“愛民”。感情是他們都和江南士紳豪強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他們其中很多人根本就是這些家族裏的族人,一毀俱毀一榮俱榮,怪不得一個個聽到加稅就如同要把他妻子拖進小樹林一樣堅決不從。
見到衆人如此反對加稅,崇禎雖然不甘心但也不得不妥協放棄,這一刻他感到一股前所未有的恥辱感,在後世他可是帶兵打仗的主,啥時候受過這種鳥氣,他真想叫門外的衛士把這羣狼心狗肺的東西都拖下去咔嚓了,但理智告訴他不能這樣做,哎明末就這樣的,皇上說了還真一定能算。
想當年太祖成祖之所以能那麼說一不二,都是因爲他們手上有強大的兵權,有了兵權就有了穩定的政權,那就可以逮誰滅誰無所顧忌。
比如如果這事發生在朱元璋時代,老朱今天提出來要加稅那就必須得加,有一個說不字那就殺一個,有一萬個說不那就殺一萬個,朱元璋常把一句彪悍話掛嘴邊:殺光了就沒事了。
一氣之下崇禎起身就離開了朝堂,王承恩匆忙的叫了聲散朝就追了上去,而大臣們個個都開始爲他們剛纔的勝利而彈冠相慶,搞的好像他們拯救了地球一樣。
回去的路上崇禎打定了一個主意,那就是要經商賺錢,而且要成明朝大的商人,只有這樣才能暫時避免矛盾激化的同時又能賺到錢。哼!既然你們這麼維護士紳豪強勢力,我偏要與他們爭個高低,待我有了足夠的資本以後再回來慢慢收拾你們也不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