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軍事 > 三國之辯王天下 > 第3章 我的家鄉――古城上蔡

第3章 我的家鄉――古城上蔡

目錄 下一章

上蔡縣位於河南省東南部,屬於駐馬店市,東西長60千米,是一個平原農業縣。地處東經114°6′—114°42′、北緯33°4′— 33°25′之間,東靠項城,西連西平、遂平,南接汝南、平輿,北臨商水、郾城。上蔡縣是古蔡國所在地,是秦相李斯、漢相翟方進的故里,海內外蔡氏祖地,“重陽文化”的發祥地。

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上蔡縣總面積1517平方公里,轄8個鎮、14個鄉、4個街道辦事處,總人口153萬(2016年)。 上蔡縣境內的古蔡八景已列爲國家重點保護的名勝古蹟。

人類始祖伏羲氏因蓍草生於蔡地而畫卦於蔡河之濱,遂名其地爲蔡。公元前11世紀,周武王封其弟叔度於蔡,建立蔡國,以國爲氏,傳18代近500年,史稱上蔡。後屢受楚國侵犯,一再遷都,初平侯遷至新蔡,後昭侯遷至州來(今安徽鳳台),改州來爲下蔡。

秦於此置上蔡縣。南朝宋移治是動城,故址在今汝南。北魏神龜二年(519)改置臨汝縣,北齊廢;隋開皇六年(586)又置武津縣;大業間復置上蔡,臨汝、武津先後省入,至此上蔡之名遂不變。隋屬汝南郡,唐屬蔡州,元至明清均屬蔡州。民國初,屬汝陽道。建國後,屬信陽專區,1965年改屬駐馬店專區。

行政區劃

上蔡縣轄8個鎮、14個鄉、4個街道辦事處:黃埠鎮、楊集鎮、洙湖鎮、黨店鎮、塔橋鎮、朱裏鎮、華陂鎮、東洪鎮,大路李鄉、無量寺鄉、邵店鄉、五龍鄉、楊屯鄉、和店鄉、蔡溝鄉、齊海鄉、崇禮鄉、韓寨鄉、東岸鄉、小嶽寺鄉、西洪鄉、百尺鄉,蔡都辦事處、蘆崗辦事處、重陽辦事處、臥龍辦事處。

上蔡城頭黃葉多,聞雞看劍起長歌。

徒憐丞相東門犬,猶憶將軍半夜鵝。

樹底衣裳沾霧雨,馬前燈火動星河。

涼風滿路吹行驛,那似金門聽玉珂。

伏羲畫卦於蔡水之濱,周武王分封其同父同母胞弟老五姬度於蔡地,春秋時蔡公室以蔡爲氏,爲天下蔡氏之祖地。

春秋末期,孔子爲了宣揚學說,曾遊歷蔡地,在蔡地收了數十名弟子,其中有六人得入孔子七十二賢之列。

孔子後出蔡地,欲入陳,遭陳主拒絕,被困在陳蔡之間不得出入,於此地著《春秋》一書。

秦相李斯乃我上蔡人,漢明帝時期有“通明宰相”之稱的瞿放進爲我上蔡人。亦是重陽節登高賞秋插茱萸尊老愛幼的發源地。

相傳,三國時期洛神甄宓的生父甄豫曾任上蔡令。

據清代《汝寧府志》和《上蔡縣誌》記載,蔡國有孔門六弟子,即漆雕開、漆雕從、漆雕哆、漆雕憑、曹恤、秦冉等六人。小小蔡國,怎會有這麼多孔門弟子呢?

公元前492年至公元前489年,多種《孔子年譜》均寫爲“孔子在陳”。依中國孔子基金會原會長、著名學者匡亞明先生之說,孔子雖在陳,但“自陳適蔡,又自蔡適陳”,在蔡國呆過不少日子,這就爲他收蔡國籍弟子提供了可能。

孔子在蔡國時,主政者蔡昭侯無德無才,一天到晚怕楚國打他,不用孔子。他的兒子蔡成侯也是個糊塗蛋,徭役繁重,民怨四起,他對孔子更不以禮相待。孔子在蔡國,除了收收弟子講講學彈彈琴唱唱歌,政治上沒收穫。

2008年12月24日下午,記者抵達上蔡縣華陂鎮陳蔡鋪村。村南700米處,開龔公路(開封至湖北隨州龔家棚)西側青青麥田中,有一片稍高於周圍的崗地,上有三間小屋,幾通殘碑,旁邊立着“縣保”標示牌。上蔡縣文管所張六林先生說:“這就是上蔡孔子曬書檯。”

兩間小屋明顯爲現代所建,進得屋內,“二十四孝”花花綠綠圖片貼滿北牆,一幅小小孔子畫像貼牆而立,像前香爐內插兩炷殘香,十分冷落。

門外,殘碑多已漫漶不清,地面上仍能撿到碎陶片。

“這兒是陳蔡界河的枯河南岸高崗地,孔子往來於陳蔡兩國時,有一回剛走到這兒,天降大雨,孔子一行淋得像落湯雞一樣。雨過天晴後,道路極爲泥濘,馬車無法行駛,只好在這片高崗地上歇息曬書,竹簡擺滿了高崗,孔子嘆息:‘這是子開(漆雕開)在爲我送行啊!’”上蔡縣文史專家陳劍鋒說。

子開就是孔子高徒、上蔡人漆雕開,他的家在華陂鎮華南村。相傳他爲孔子覓食掉進鴻隙湖裏淹死了,孔子走到學生故鄉,睹雨思人。

上蔡孔子曬書檯,清代《上蔡縣誌》中也有記載,可見對其紀念從古已有。有趣的是,全國有多處孔子曬書檯,自然是“後來人敬愛其生前爲人,從這敬愛中穿鑿出來”。

孔子所收六位上蔡籍弟子中,最重要的就是儒分八派創了“漆雕氏之儒”的漆雕開,他的家,就在與陳蔡鋪村相鄰的華陂鎮華南村。

“王送侯迎”漆雕開

在華陂鎮華南村西,我見到了漆雕開墓,爲“縣保”,墓是用水泥箍起的圓形土墓,墓前立有兩通古碑,均爲清代碑,字跡全部消失,其中一通只剩半截。

墓前,是一片冷清水塘,上浮薄冰,這是鴻隙湖的一部分。據清《上蔡縣誌》記載,昔年鴻隙湖水面廣闊,蓮荷數頃,燦若錦繡。現水面已大爲縮小。

華南村是漆雕開的故鄉,村中有2000多人,漆雕氏只有4戶28口。在村裏,我們找到了漆雕開後人漆雕世英,他56歲,據說在《漆雕家譜》上他排到100多代。

漆雕世英講道:“原來漆雕開墓園比現在大,有六分多地,周圍圍着花院牆,碑也比現在多。聽老輩人講,原來汝南知府還到這兒來祭祀呢。”

後來墓園被人侵佔,面積縮小。墓旁被外姓人蓋上房子,只是“人住進去,又失火又生病,住不住人(當地土語,不能安居之意),現在還空着。”漆雕世英講。

關於漆雕開,漆雕世英講不出更多。在上蔡人編著的《古蔡風物》中,我看到一個“周王送,蔡侯迎,子孫代代有功名”的傳說。

據傳,漆雕開父親結婚那天,迎娶他母親的花轎剛進村,周王巡視的車隊路過此處,車隊緊跟在花轎後邊。道路狹窄,周王又尊重禮儀,車隊始終未超過花轎,像孃家人送親一樣跟在後面。

蔡侯得知周王巡視,帶車隊去迎接周王。車隊剛走到華陂鎮鴻隙湖邊,碰上迎面而來的花轎。蔡侯沒法越過花轎,與周王打過招呼後調轉車頭,像專程前來迎娶的一樣在前面開道,一侯一王兩支車隊前迎後送,一直把花轎送到鴻隙湖邊漆雕家門前,才得以會合。

當地人看到這種情景,都說漆雕家將來必大富大貴。第二年,漆雕開降生。幼年時,他聰慧過人,熟讀《尚書》過目不忘,當地人稱他爲“神童”。

孔子爲啥會收漆雕開爲徒呢?上蔡人傳說,孔子一行來到上蔡華陂鎮時,有一年輕人攔着車子。子路問:“聖人來到,爲啥不讓路?”年輕人答:“既是聖人,我想請教一個問題,鵝叫聲爲啥高?”孔子答:“因爲鵝脖子長。”

年輕人又問:“青蛙脖子短,爲何叫聲也高?”孔子無言可答。這個年輕人便是漆雕開。孔子見他聰明好問,便收他爲徒。

一般文獻只記錄了漆雕開出生年份是公元前540年,上蔡老百姓連他的卒年、卒因都“創作”了出來。

說是周敬王31年(公元前489年),孔子帶弟子周遊列國來到漆雕開家,遇上連陰天,沒法走,孔子一行只好住下。漆雕開家並不富裕,存糧很快被喫光了。爲了不讓孔子捱餓,漆雕開冒着大雨,獨自一人到鴻隙湖裏採藕讓老師充飢,不幸落水遇難。

他落水後,湖水猛漲三尺,狂風颳了三天,大雨下了三夜,人們也一直找了三天三夜。應該是沒找着屍首。後來,爲了紀念他,人們就在鴻隙湖邊爲他築了衣冠冢。

“說來也怪,鴻隙湖自從漆雕開落水遇難後,滿湖白蓮花第二年全變成紅蓮花,泥中白藕全變成紅藕。無論天多旱,湖中紅蓮朵朵帶露,人們稱爲‘哭蓮’。以後千百年裏,鴻隙湖蓮花與藕一直都是紅的,這成了鴻隙湖一大特色。後來演變成‘上蔡八景’之一——鴻隙荷爛。”陳劍鋒說。

清朝詩人張沐寫《鴻隙荷爛》詩:“萬畝?泉老不流,際天花草爛雲頭。波飄蓮瓣燒成暑,市起菖蒲寒入秋。水利興時多種稻,漁歌向夜盡撐舟。居民猶記漆雕開,到處逢人說末周。”寄託了對漆雕開的追懷。

除漆雕開外,其他五人文獻記載極少。清代《汝寧府志》中記載漆雕開、漆雕從、漆雕侈、漆雕憑同爲上蔡華陂人,也有文獻稱漆雕從、漆雕侈兩人是魯國人。

據《汝寧府志》記載,漆雕從(亦名漆雕徒父),字子文,《孔子家語》記載爲子固。死後被追封爲慶成侯。漆雕侈(亦名漆雕哆),字子斂,死後被追封爲濮陽侯。

漆雕憑,字不傳,他倒是有件事傳了下來。孔子曾問他:“臧文仲、武仲、孺子容這三個人哪個最賢?”漆雕憑隱惡揚善,回答得十分得體。孔子誇他說,真是君子風範呀,說別人的優點是大力張揚,說別人過錯不事張揚。

秦冉,字子開,史稱“德藝有成”,唐代追封爲彭衙伯,宋代追封爲新息侯。

曹恤,字子循,比孔子小50歲,家在上蔡洙湖鎮。史稱“樂道明義”,唐代追封爲曹伯,宋代追封爲上蔡侯。有些資料稱,曹雪芹是曹恤後代。

我們在上蔡洙湖鎮曹寨村北一公里處的洪河西岸河堤上尋訪到曹恤墓園,那是一座很大的圓形土冢,冢前立有數通高大石碑。讀碑之後才知道,這是曹氏後人近年來捐資重修的曹恤墓園。

“原來墓園比現在大,墓前有先賢祠,兩側有配殿,共三進院落,到處古柏叢生。1968年洪河改道,河堤抬升,河堤邊的曹恤墓變得低了。曹恤後人在原墓位置上,將墓冢墊土加高到和河堤平齊,成了現在這樣兒。原墓深埋在地下八米處。”陳劍鋒說。

孔子死後“儒分八派”,但自古以來,除對荀子、孟子有全面深入研究外,其餘各派無人研究。郭沫若先生所寫《十批判書儒家八派的批判》填補了這項空白,但他對“漆雕氏之儒”的考辨極爲粗略簡單,還是因爲文獻闕如。

記者寫作此稿,也只找到河南大學文學院劉九偉博士的一篇文章,他將六位上蔡籍孔門弟子“都劃歸漆雕氏之儒,他們形成了一個具有明顯地域特徵的儒家上蔡學派”。

要考辨學派,先看其著的書立的說。《漢書藝文志》有《漆雕子》十二篇,可惜失傳了,這裏就從“學科帶頭人”漆雕開講起。

漆雕開比孔子小11歲,孔子對他幾乎像兄弟一般。他在唐朝時被追封爲藤伯,宋朝被追封爲平輿侯,明朝改稱先賢漆雕子。

先秦諸子中,最早形成對立的兩家是儒與墨,經常掐架。其實,儒墨在個人品德和社會關懷層面,遠比儒道、儒法接近。

思想接近又不肯合流,所以爭辯最激烈。有一次墨子攻擊漆雕開,說他是個受過刑的殘疾人。孔子反駁說,他品德一點都不傷殘。

漆雕開爲人謙和有自尊,博覽羣書,爲論有理,曾受好評。《論語》記載漆雕開僅一條:“子使漆雕開仕。對曰:‘吾斯之未能信。’子說(通‘悅’)。”意思是老師勸學生,年紀不小了,出來做官吧。學生說,爲政的道理還未學通,不願出來做官。老師聽了很高興。

孔子爲啥高興呢?應該說漆雕開不是不願做官,而是自認才疏學淺,功夫不到。孔子一向有“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的思想,“學成文武藝,賣與帝王家”,他看到漆雕開聽自己的話,對孔門之道有深刻理解,所以高興。

漆雕開還發展了孔子“性相近”、“習相遠”的學說,他認爲有的人性善,有的人性惡,關鍵在於後天修養。這與主張“性善”的孟子和主張“性惡”的荀子大爲不同。

他有思想有見地有著作,“從能構成一個獨立學派而言,以漆雕開最爲合格。他主張人性有善有惡,宓子賤、公孫尼子、世碩等有同一見解,大約他們也都是漆雕一派。”郭沫若先生說。

包括“上蔡六賢”在內的漆雕派,是何等學派呢?郭沫若先生說:“它是孔門的任俠一派。”任俠是“抱不平負氣仗義”之意,這也是推測。劉九偉先生認爲,稱其爲“名士派”更合適。

古之所謂“名士”,是指已成名卻不做官或不願做官的人。漆雕開就幹過這種事。

漆雕開的名士風度在《韓非子顯學》篇裏也有記錄,韓非說:“漆雕之議,不色撓,不目逃,行曲則違於臧獲,行直則怒於諸侯。”

意思是漆雕氏爲人處世的風度儀表是無奴顏媚骨,也不避諱別人怎麼看自己,不欺弱小,不畏權貴。這是名士風度之體現。

漆雕派另一重要人物宓子賤也有“名士範兒”,他爲單父宰“鳴琴而治”,一方面是行政能力超強,一方面也是性情超脫散淡。孔門弟子中,做官的不少,“不樂仕”的也不少,漆雕派的“名士範兒”,想來也有羣衆基礎。

漆雕派對後世之影響,學術研究上乏人問津。劉九偉先生做了一些探索性的研究。

他認爲:“這一學派,很可能影響了魏晉名士風度的形成。這兩者雖然有大不同,但漆雕開、宓子賤等人的某些行爲已具備名士特質。”

劉九偉還認爲:“從年齡推斷,這一學派主要人物在孔子去世後半個世紀內也都相繼過世了。孔子死後33年,楚滅蔡,之後,楚統治這一地區200多年,直至秦滅楚。

這一時期,正是楚文化與中原文化融合形成中原楚文化時期。南北兩支文化融合過程中,不可能不受當地儒家學派——‘漆雕氏之儒’的影響。

北方文化反映在屈原作品中就是明證。‘漆雕氏之儒’既作爲中原文化一部分影響到中原楚文化,相應地,也通過中原楚文化輻射到整個長江文化。”

目錄 下一章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