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軍事 > 三國之辯王天下 > 第1章 劉辯麾下的功臣圖表

第1章 劉辯麾下的功臣圖表

目錄

武將:

龍虎雙衛:

兩朝漢王番下將,昔日樊噲再臨凡--龍驤衛統領天虎將許褚字仲康(沛國譙人)。

面醜心狠猛非凡,古之惡來吞千軍--虎賁衛統領地虎將典韋(陳留己吾人)。

四靈上將:

鬚髮皆張,赤面美髯--徵西將軍青龍將關羽字雲長(河東解良人)。

豹頭環眼,聲若擂鼓;八丈蛇矛,定鼎千軍--徵北將軍黑虯將張飛字翼德(涿郡涿人)。

探龍出海,俏面銀槍--徵東將軍銀蛟將趙雲字子龍(常山真定人)。

廉頗老矣,尚能飯否--徵南將軍威虎將黃忠字漢升(荊州長沙人)。

五子良將:

能文能武,牧守一方--鎮東將軍張頜張㑺義(冀州河間人)。

雙斧神威,龍興之將--鎮北將軍徐晃字公明(幷州河東人)

將門之後,智者罕敵--鎮西將軍馬岱字伯瞻(扶風茂陵人)

抬棺死戰,白袍名將--鎮南將軍龐德字令明(南安郡狟道縣人)。

陷陣一軍,有我無敵--鎮軍將軍高順

(注:馬鐵、馬休等其餘一衆馬家之後,只得裨將軍之職,不入其譜。)

五虎將:

奪寨襲營,功成千古--安北將軍張遼字文遠(雁門馬邑人)。

千古名將,演義之誤--安東將軍李典字曼成(沛郡譙人)。

荊襄之地,誰言無將--安南將軍文聘字仲業(南陽宛城人)

反骨之語,謬言之議--安西將軍魏延字文長(南陽義陽人)。

誰言老將無用,鬚髮皆張殺敵--平南將軍嚴顏(益州巴郡人)

(注:本來鞠義應該名列其中的,可是他在投降主角以後。又跟着袁家後人反叛,後被劉延勾出)。

(注:因爲周倉、廖化、高覽幾人,還沒有立很大的功勞就被幹掉了。要知道,在古代文臣出謀劃策,政績等等,都可以加入到自己的功勳裏面。可是武將不同,他是需要戰功的,可是這幾個人死的太早了,還沒有立功呢,就這樣了沒辦法。

至於說程昱,他本來就是文臣出身,是劉辯身邊最早的三個謀臣之一,等於說他是參與了劉辯早期定鼎北方的關鍵人物之一,位列功臣圖,理所應當。)

五海將:

白衣搖櫓真奇蹟--定江都督呂蒙字子明(汝南富陂人)。

江海銀波飛雪域,千里徵雄第一師--海神將周泰字幼平、海鷹將蔣欽字公奕(九江下蔡人)。

錦帆一展、鈴鐺一響--平帆都督甘寧字興霸(益州巴郡人)。

持母之孝,報主之恩--平東將軍太史慈字子義(北海東萊人)。

(注:其實還有幾個人我沒有把他加進來,第一個就是賀齊賀公苗,我之所以沒有把她加進來呢?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個就是補充全25之數,周朝建國808年,傳國25位君王,爲後世歷朝歷代所尊崇的。因爲它是中國從夏商周以來一直到後來的明清建國,他的建國時間是最長的,君王傳續最久的了,所以我是要補充這25之數。

第二個就是親疏的問題了,你看那呂蒙,那是主角從小的時候就遇到的,並且發現挖掘培養出來的人,你那個意義當然不用說了。

然後就是太史慈、周泰、蔣欽,那都是劉辯自己發掘招募的,從劉辯在幽州舉事開始,就一直跟着他南征北戰。他們的感情就不用說了。

至於甘寧,那是主角兄弟身邊的大將,而且當初劉辯爲了殺掉劉備,以至於甘寧幾兄弟流落民間十幾年,所以這也是主角對他的一種補償吧。

至於陳到,他則是跟着史阿一起辦事去了,而且他們辦的事情都是非常機密的,不可告人的,其中的牽扯很大很廣,所以劉辯在封賞天下的時候,封賞了他們兩個的後人爲侯爵。

然後就是郭淮字伯濟,其實他的功勞也不小,但一個是他在三國裏面大衆對他的認知比較少,所以也沒有讓他加上榜單。而他也是劉辯所封的第一個一等王爵。

所以沒有辦法了,只能把賀齊得去掉了。)

剩下的就是四少將了:

姜維字伯約(涼州天水人);

鄧艾字士載(南陽益陽人);

羊牯字叔子(泰山南城人);

杜預字元凱(京兆杜陵人)

這些是武將,以下是文臣:

程昱字仲德(兗州東郡東阿人),是劉辯麾下最早三個的謀臣之一,等於說是劉辯在進入幽州以前的勢力、舉措、實力,積攢得如此強大,離不開他的謀劃。

尤其是在劉辯在進入幽州之後,其實在這個時候,其他人都知道洛陽是個大火坑,是未來權力爭鬥的最中心。稍有不慎,便會死無葬身之地。

可是程昱毫不畏懼,毅然決然的留在了洛陽,與羣狼爲舞,給劉辯提供消息,給予了劉辯勢力對以後事情的進展作出戰略部署提供了方向,有不可磨滅的功勳。

荀彧字文若、荀攸字公達(潁川潁陰人),其實說起這對叔侄,荀攸這個當侄子的,要比荀彧那個當叔叔的還要大一歲。

荀彧,給了劉辯一個穩定的大後方。不管是調度糧草還是招募人才,還是統籌各方的協調工作。他都責無旁貸,使劉辯征伐幾十年,一直沒有後顧之憂,這是他的功勞。

荀攸,別看他在劉辯帳下出場的次數比較少。但是每次對於大事小情的戰略部署都離不開他的身影。對於劉辯方面也是有了很大的貢獻的。

他們叔侄也最早投靠劉辯的三個謀士之一。

劉曄,字子揚(淮南成德人),阜陵王劉延之後,是漢室宗親,按照輩分,他應該是劉辯的堂兄。

他在投靠劉辯之後,不僅參與了劉辯勢力的戰略部署,在早期的時候更是身兼多職,不僅擔任了劉辯麾下兵器司的司長。給劉辯軍隊的兵器做換代工作,同時還擔任了薊城學院的講師。給大衆普及工程知識。

包括劉辯他們戰爭後期大規模的重型武器和便攜式兵器都是他監督製造的。也是功不可沒。

賈詡字文和(武威姑臧人),此人自從到了劉辯帳下以後多次出謀劃策,比如長平破黃巾之戰、對戰高句麗時候的分兵離間之計,也是頗有建樹,功不可沒。

郭嘉在奉孝(潁川陽翟人),是劉辯賬下重要謀士之一。多次出謀劃策。

田豐字元皓(冀州鉅鹿人),因爲他的性格比較剛直不阿,在劉辯帳下一直擔任司法刑律一類的官職,等於說是劉辯治下很多的條例和軍規,大部分都是他監督指定的。在他任職之間,北方各地鮮少有作奸犯科之輩,爲以後北地的安定繁榮,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沮授字則注(冀州廣平人),因爲他的性格剛正不阿。劉辯給他安排了土地丈量勘測,給百姓均分田產,包括後來各民族的降兵協同軍等各方面的安排工作都是他主持搞定的。

田豫字國讓(漁陽雍奴人)、田疇字子泰(右北平無終人),此二人一直在劉辯麾下擔任相當於後世的外交官的工作,處理各個民族和後來諸侯爭霸以後的各個國家的交流等方面的問題。

李方、王靖、楊番三人,也是多次建有功勞,得以入榜。

周瑜字公瑾(廬江人舒縣人),水軍的大都督,不僅多次參與劉辯勢力的大事,以後更是與劉協勢力一同攻破了吳都建業,功不可沒。

陸遜字伯言(吳郡吳縣人),此人是水軍的總指揮使,以後更是收復了交州,滅了士壹滿門,包括後來尋找李儒等人的蹤跡,也是他帶人找到的。

鍾瑤字元常(潁川長社人),他在投靠劉辯三年以後。就不治病亡,其爵位由他的長子鍾毓繼承,至於他的次子鍾會,因爲勾結外族謀反被處死。

毛階字孝先(陳留平丘人),之所以封賞他,劉辯只是爲了安衆人之心而已。

李儒字文優,雖然他是霍亂天下的主要人物之一,可是他在後來對於把漢民族的文化傳承,以及對東南羣島的統一認證有了很大的幫助,所以功大於過,被劉辯收入榜中。

糜竺字子仲(東海朐縣人),是劉辯時期最主要的錢糧大臣之一,爲劉辯住持商道之事。爲北地的繁榮,立下了汗馬功勞。

孔融字文舉(曲阜人),孔子的二十代玄孫,是當時劉辯暗中扶持的文壇領袖之一。

諸葛亮子孔明(徐州琅琊人),是當時劉協麾下最主要的謀臣之一,也是劉辯後期最倚重的人物。

龐統字士元(荊州襄陽人),劉辯麾下重要謀士之一。

法正字孝直(扶風眉人),重要謀士之一。

郝昭字伯道(太原人)、董昭字公仁(濟陰定陶人),本來他們兩個是武將出身,可是在後期的時候,他們兩個已經不再擔任何武職了,在薊城學院擔任軍事理論方面的講師。

這就是文臣之中的25人。至於說蔡邕、鄭玄、盧植、朱雋、黃琬、司馬徽、黃承彥、龐德公,這些人對於劉辯來說,那都是長輩級別的。

劉辯還沒有資格給他們安排資格,只是給了他們一個虛號而已。畢竟在凌霄閣和雲臺閣上的,那都是劉辯的臣子,這些人要是上榜的話就有些不太合適而已的。

至於說袁紹麾下的郭圖辛平等人,級別還沒有到那裏,所以就沒有大規模的封賞,而孫權那邊的人物,在後來劉辯聽說了孫權的所作所爲之後,只是任用,但是卻一個也沒有封賞。

武將:

一等燕雲王郭淮;

二等宋義王許褚;

二等蔡安王典韋;

二等唐靈王關羽;

二等隋濟王張飛;

二等代疆王趙雲;

二等趙靖王黃忠;

二等荊北王張合;

二等息平王徐晃;

二等陳思王馬岱;

二等齊正王高順;

二等涼武王龐德;

三等淮南王張遼;

三等吳江王李典;

三等襄陽王文聘;

三等巴南王甘寧;

三等南中王嚴顏;

三等南城王魏延;

三等北郡王太史慈;

三等安越王呂蒙;

三等下蔡王周泰;

三等管襄王蔣欽;

三等金城王姜維;

三等越威王鄧艾;

三等魯烈王羊牯;

三等衛宣王杜預;

一等定遼公高覽;

一等定西公廖化;

一等安北公周倉;

二等定東公賀齊;

一等南江侯陳到;

一等洛北侯史阿;

文臣:

一等忠義王程昱;

一等平樂王荀彧;

一等定安王荀攸;

一等安成王郭嘉;

一等襄義王賈詡;

一等阜陵王劉曄;

一等刑思王田豐;

一等莊合王沮授;

二等仁孝王田豫;

二等天仁王田疇;

三等定東王李方;

三等安北王王靖;

三等鎮西王楊番;

二等鎮洋王周瑜;

二等威海王陸遜;

三等平川王鍾瑤;

三等烈思王毛階;

二等宣化王李儒;

一等文正王孔融;

二等延德王糜竺;

一等阜南王諸葛亮;

二等荊義王龐統;

二等西孝王法正;

三等德宣王郝昭;

三等言成王董昭;

郭圖、辛平等人只是得了一個三等公爵。

長德王鄭玄、浩言王蔡邕、平江王盧植、德川王朱雋、穆思王黃琬、延意王司馬徽、豐襄王黃承彥、綿隆王龐德公。

以上這些就是劉辯麾下大致的功臣圖表了。

目錄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