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楔子
2013年,一條新聞震驚了小小的溫陵城。
本地知名企業家聶源失蹤十年的女兒聶梓煊找到了。聶梓煊失蹤時只有八歲,據傳言,她是被拐走的。而當年帶走她的是個年僅十六歲的少年,名叫葉亭遠。
富商找到失蹤十年的女兒,本來是一件振奮人心的事。可奇怪的是,葉亭遠被抓,聶梓煊做筆錄時稱自己並不是被拐的,而是無法忍受父親的家暴,求葉亭遠帶她離開的。
一時間,聶源陷入了“家暴門”。而在此之前,聶源作爲一名經常出現在本地電視熒幕上,並和各種領導開會合影的企業家,在溫陵的形象一直很好,熱心慈善,爲人誠懇。女兒的筆錄無疑給他帶來了不少非議和流言。很多人傳言,孩子是不會騙人的,估計聶源本就是這樣的人。
“聶梓煊失聯事件”持續發酵,而關於聶源的傳言更是滿天飛,不僅豐富了市井小民的茶餘飯後,還有很多人等着看聶源的笑話。
而今天,葉亭遠拐賣兒童案正式開庭。
由於當年的兩位當事人都是未成年人,所以法庭並沒有進行公審。但因爲事情影響巨大,旁聽席上還是有幾家當地媒體的。
聶梓煊坐在聶源旁邊,她已經十八歲了,是個很俏麗的女孩。她穿着一條簡單大方的藍格子連衣裙,身材修長,面容白淨,長相甚是秀美。她很好地遺傳了聶源的好相貌。
聶源作爲成功人士,和他的財富一起讓人津津樂道的,就是他的相貌——高大英俊,丰神俊逸,每次他和大腹便便的領導站在一起,總是讓人眼前一亮。
流言似乎並沒有影響到他,一身正裝的聶源很沉穩地坐在女兒旁邊,不時地低頭和她說幾句話,看起來像是很疼愛女兒的慈父形象。
和聶源相比,聶梓煊的精神並不好,水亮的眼睛有些紅腫,神色也有些許不安和焦慮,不時地抬頭看一眼門口——犯罪嫌疑人葉亭遠還沒被帶上來。
“別怕。”聶源輕聲安慰她。
聶梓煊沒有說話,仍緊張地看着門口。
來了,葉亭遠被法警帶上來了!
他被剃了個平頭,穿着橘色的馬甲囚服,如今已是個二十六歲的青年。
和大家想象的猥瑣形象不同,葉亭遠看起來是個很精神,甚至是非常俊朗的青年。皮膚是健康的蜜色,五官分明,有如墨的眼和英挺的眉。特別是眼睛很黑,很明亮,用燦若星辰來形容一點都不過分。就是他的腿腳估計有點毛病,走路有點拖,有種高低不平的感覺。
記者擁上來拍照,都不由得皺眉,原來還是個腿腳不好的。
葉亭遠一被帶進來,眼睛就往前面一排的座位上看,好像是在找誰。直到他看到聶梓煊。
聶梓煊也猛地站起來,直直地看着他,手緊緊攥着裙子,眼裏有淚花在閃動。
“坐下來。”聶源低聲說。
聶梓煊好像沒聽到,看着葉亭遠被法警帶着從面前走過,看他回頭看自己。直到他被帶到被告席上,而她被聶源拉了一下,才緩緩坐下。但她還是看着葉亭遠,眼圈紅了,喉嚨動了動,看得出來情緒很激動。
聶源輕輕拍了拍她的後背,靠在她的耳邊又說了句甚麼,似乎在安慰她。
庭審開始了。
法官按照流程進行審訊,不過兩位當事人似乎都有點心不在焉。
葉亭遠話不多,法官問甚麼,他就回答甚麼,簡明扼要,視線沒有離開過聶梓煊,甚至還對着她淺淺地笑了一下。
聶梓煊的眼睛通紅,也艱難地勾起嘴角對着他笑了一下,眼淚在眼眶裏打着轉。
這裏彷彿不是庭審現場,四周沒有法官、媒體、聶源,只有他們兩個人。
直到聶梓煊走上證人席。
被告席和證人席只隔着短短的距離,卻有着天差地別。一個是犯罪嫌疑人,另一個是證人。
律師開始問:“根據4月18日葉亭遠被捕時你在警察局做的筆錄,你說2003年6月25日自己不是被拐賣了,而是求着他帶你離開的?”
聶梓煊沒有馬上回答,而是愣愣地看着葉亭遠,葉亭遠也看着她。
如果有人仔細觀察的話,一定會發現,葉亭遠看聶梓煊的眼神很溫柔,很包容,而聶梓煊看葉亭遠,也絕不是看一個拐賣犯的眼神。
聶梓煊看着他,張了張口,無聲地說了句甚麼,似乎是“哥哥”兩個字。她又看了聶源一眼,垂着雙眸,終於開口,顫聲說:“不,不是。是我,我說謊了。”
全場喧譁起來,各家媒體精神一振,聶梓煊竟然當庭翻供了!
包括在場的公職人員都愣住了,葉亭遠也瞪大眼睛,眼裏全是不敢置信。
只有律師還在繼續問:“說謊?你爲甚麼要說謊?”
“是葉……葉亭遠教我這樣說的。他說要是哪天被發現,如果我這樣說,他就不用坐牢了。而且我很生氣,這十年以來我每天都在等着爸爸來救我,可等了十年他才找到我。那天看到爸爸時,我心裏特別怨他,恨他爲甚麼不早點找到我,所以我就說謊了……”
這次聶梓煊說話流利多了,低着頭,像背稿子一般說出來。
坐在席下一直很沉穩的聶源聽到女兒的話,眼神中也有些愧疚和悲痛。
“那你這是承認當年是被拐走的了?”
“是的。”
律師還在問,兩人一問一答,就像拿了臺本,早就對好了臺詞,聶梓煊也沒再看葉亭遠一眼。
葉亭遠的臉色有些發白,但是仍看着她。奇怪的是,他望着她的眼神依舊很溫柔。
“你在被拐之前,認識葉亭遠嗎?”
“認識,他是我媽媽的學生。”
“你們是甚麼時候認識的?”
這次聶梓煊抬起頭來,她看着葉亭遠,一直強忍着的眼淚終於落下來,顫聲說:“十年前,在鹿安中學……”
第一卷 鹿安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