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武俠仙俠 > 醉枕江湖 > 第7章 太行陘口

第7章 太行陘口

目錄

童旭家的院落外,又多了一座新墳。

十一歲時,他沒了父親,可是小時候還不懂甚麼是傷心。雖然哭過幾場,但並沒有甚麼。

而如今,公冶瓊的去世,則是深深刺痛了他。十二年朝夕相處,六載來師徒相稱。公冶瓊在童旭心中的地位,甚至比他的父親都有過之而無不及。如今公冶瓊撒手人寰,臨走之時又將畢生功力傳授與他,教他如何不傷心?

那公冶瓊的墳塋,是童旭一爪一爪愣是摳出來的,饒是他得了公冶瓊畢生功力,也掏的十指鮮血斑斑。

可是童旭卻是渾然不絕痛感。只是麻木的一抓又一爪的戳下,掏出,戳下,掏出……

將公冶瓊屍身收殮,合着早先備好的棺木下葬,接着童旭便是長跪不起。哀哀欲絕之狀,着實讓人心痛。

至於公冶瓊的死,童旭誰人也沒有通知。只是村子裏逐溪打漁的人們看見了,不免要過來詢問、弔唁一番,接着,一傳十,十傳百,整個康王村的人都知道了。

而一向童旭交好的幾幫小夥伴,也收斂了自家玩笑的舉止,陪着童旭,默默的守在公冶瓊墳前。

一連三日,童旭滴水未進,就是直直的跪在公冶瓊墳前。直到這一日,猛子幫童旭收拾屋子時,發現了牀頭櫃子上的一張寫滿字的草紙,並拿出去交給童旭,童旭這才稍緩悲痛,從公冶瓊墳前站了起來。

太行山,又名五行山、王母山,自北向南,分別有小五臺山、太白山、白石山、狼牙山、南坨山、陽曲山、王屋山等諸峯,長記千餘里。至南之處,黃河濤濤而下,端得壯麗非凡。

太行山既然是延袤千里,百嶺互連,千峯聳立,則必然是萬壑溝深。而山西之地,又有許多條河流切穿太行山而過。自南而北,如那沁河、丹河、漳河、滹沱河、唐河、桑乾河等等,於是,便形成幾條穿越太行山的峽谷。而這其中,太行八陘無疑是最最著名的。

陘者,山脈之斷截道口也。

對於這太行八陘,晉人郭緣生《述記徵》有載:太行山首始於河內,自河內北至幽州,凡百嶺,連亙十二州之界。有八陘:第一曰軹關陘,今屬河南府濟源縣,在縣西十一里;第二太行陘,第三白陘,此兩陘今在河內;第四滏口陘,對鄴西;第五井陘;第六飛狐陘,一名望都關;第七蒲陰陘,此三陘在中山;第八軍都陘,在幽州。

太行八陘,皆是太行山東西往來之咽喉要衝,皆稱“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亦不爲過。故而自春秋戰國以來,便是兵家必爭之地。歷朝歷代,都在此處設立關隘。

這日正值初春,太行山上林翠新抽,皚雪方融,卻也依舊是寒風烈烈做響。平日裏可以說是行人衆多的太行八陘,這日卻幾乎沒有半個人影。

就在那至南的、貫通沁陽與澤州的太行陘官道之上,卻有一個年輕人形隻影單的緩步西去。

那年輕人約莫十七八歲上下,身上一領乾乾淨淨的青衣,背上揹着一個皮囊,看那皮囊被撐得角角棱棱的,以及那縛帶緊緊的樣子,便知道他是揹着沉甸甸的兵刃了。

他雖是衣衫單薄,但寒風之中毫無半分寒冷之意。面容頗見風霜,卻更顯得他精神百倍。只是,他的眉宇間總是帶着一抹貌似揮之不去的淡淡憂傷。

這年輕人便是童旭了。他當年因爲公冶瓊散功而亡,一時心傷,哀哀欲絕。後來看到公冶瓊爲他留下的遺書,知道公冶瓊臨終託他出山辦事,這纔將傷情收斂一二。但是這少年性子倔的很,非要爲公冶瓊守孝一年,而後才遵照公冶瓊的意思,將公冶瓊所用之兵--一對玄鐵勾戟--攜了,走出廬山來。

他出來廬山,卻又在江湖上飄飄蕩蕩的走了一年,把那中華大地,倒是走了個七七八八。全算是遵照了公冶瓊遺書中所說的“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了。

他一個初出茅廬的年輕人,又是鄉間小兒,能有多大見識?不懂得江湖上的這事那般的規矩,不免多受了些挫折,喫些苦頭。不過童旭倒是寬心,想着當年公冶瓊告訴他的“喫虧是福”,再有公冶瓊遺書裏的“喫萬般苦,做人上人”,便不以爲然,將那些挫折,都一笑而過了。

好在這是大唐開國後四五十年了,正值盛世,倒也不見江湖上有甚麼悍盜兇S,再加上有些江湖宿老,看着他這對玄鐵勾戟,隱隱約約便明白這少年與當年關中大俠公冶瓊的關係,就算是這少年不明就裏的冒犯了自己,見少年淳樸如璞玉,渾然不知世事,卻又聰明得很,故而大都隱忍,反而奉送上盤纏,好讓他繼續前行。故而他雖經歷了不少磨難,但卻並未遇見甚麼性命悠關之事。

卻不知,童旭來這太行山中,所爲何事。

目錄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