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武俠仙俠 > 醉枕江湖 > 第1章 漢陽峯下

第1章 漢陽峯下

目錄

東南屏翰聳崔巍,一柄芙蓉頂上栽。

四面水光隨地繞,萬層峯色倚天開。

當頭紅日遲遲轉,俯首青雲得得來。

到此乾坤無障礙,遙從瀛海看蓬萊。

這一首詩,倒是把廬山第一高峰--大漢陽峯描繪的壯麗萬分。

卻倒也是實至名歸。作爲三山五嶽之一的廬山,自古引了多少文人墨客,在此嗟呀嘲誚,留下嘉文墨寶。而作爲廬山主峯,大漢陽峯又怎會寂寞?

據說,在月明風清之夜,站在峯巔上,可觀漢陽燈火,那大漢陽峯的名字,便是如此得來的。

漢陽峯峯巔上,有一方形石臺,名爲禹王臺,相傳爲大禹治水登臨處。每當晴天一碧,萬里無雲,登此臺眺望,江漢倒懸,楚楚環供,大有“一覽衆山小”之慨。

大漢陽峯南爲紫霄峯、東北有小漢陽峯。西北乃一峽谷,長十幾裏,名喚“康王谷”。

那康王谷內裏秀麗非凡,猶如仙境,只是或許幽深曲折,幾乎與外界隔絕。相傳西周康王,喜好名山遊覽,曾特地傾慕而來,由此得名。後來戰國末年天下大亂,有楚國貴族爲避秦而逃遁至此,隱世避難,倒成了一方樂土。更有甚者,據說東晉著名詩人陶淵明的千古佳作《桃花源記》中的“桃花源”就是以此谷爲原型。

康王谷內有一村落,名曰康王村。說來也是奇怪,雖據說當年楚國貴族逃遁而至此谷,落腳之地,就名爲康王村,但到了這時,這村落裏的人卻沒有一個說自己是上代楚國後人。那姓牛的,姓馬的,姓朱的,姓侯的……倒是不少,可就是沒有一個是楚國的國姓--熊。

衆說紛紜,只是外人的舌頭。住在裏面的人,哪裏還在乎這個?山高皇帝遠,這偏遠的山鄉,更是連地方官都見不着影兒,平日的家長裏短,行陌上雞犬相聞,村民們打漁的打漁,伐薪的伐薪,種地的種地,日子倒也過的安定。

康王村村外,小樹林。

“噝、噝噝……”一隻碩大的花斑毒蛇,正在草叢中如風馳電掣般的急行亂竄。

忽然,它看見了一塊大大的岩石,嶙峋的身子臥在草叢一側。

這對於它而言,這塊大石頭實在是一個極妙的藏身之所。

幾乎就是不假思索,那條足有一丈多長的三角尖頭毒蛇,直接就鑽到了那塊岩石之下去了。短短的一瞬間,那條毒蛇便只剩下一截短短的尾巴。

就在這時,一個穿着一身由黑色洗成灰色、卻收拾的利利索索的舊衣,腳上隨隨便便蹬着一雙滿是補丁、但洗刷的很是乾淨的舊鞋的少年如風一般的追了過來。

那少年只有十五六歲上下年紀,生的雖不說十分俊朗,但也算是眉清目秀,一雙精亮的雙眸,透着一股精神勁兒。

他跑步時姿勢頗是奇怪,不單單步伐奇大,一步便有丈餘長遠,而且起落間幾乎是足不沾地,好似是御風而行,踏草而飛,端得是趨進若神。

而在這少年之後,另有一男一女兩個少年也在跌步狂奔,不過與頭上這個少年相比,也就是差的遠了。二人同樣都是一身舊舊的裝扮,眉清目秀的女孩手裏緊緊的抱着一個竹篾所制的筒狀東西,而虎頭虎腦的少年則提着數個用樹枝編成的捕蛇蛇叉。

爲首這少年眼見那毒蛇鑽入巨石之下,連忙便是縱步一個虎跳,身子倒是如同蒼鷹撲擊一般,人還在空中,一隻右手已經成虎爪姿勢,往那毒蛇露出的尾巴根處抓下。

只可惜那毒蛇也靈巧的很,就在少年的右手堪堪觸及它尾巴的一剎那,“刷”的一聲,尾巴便壓倒了幾株生長在巨石旁的青草,然後將整個身子深深地收到了那巨石之下。而少年的手,竟然直直的刺入了泥土之中。

那少年一抓不成,只是輕輕的“咦”了一聲,回過頭來,看着還在自己身後將近十丈遠近狂奔的兩個少年,一聲苦笑道:“猛子、小妹,你們抓的這條‘烙鐵頭’果然有些門道,你瞧,連我都抓空了。”

被喚作“猛子”、“小妹”的兩人倒也不是太慢,一口氣跑到那少年跟前,齊聲道:“怎麼,旭哥,這畜牲跑到石頭底下去了?”

目錄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