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人文景觀
英才濟濟的文化聖殿——劍橋
俄羅斯的驕傲——莫斯科紅場
佛祖的誕生地——蘭毗尼
快樂的海洋——迪斯尼樂園
神祕的“失落之城”——馬丘比丘
石塊上的奇蹟——婆羅浮屠
世界上最原始古老的國家公園——黃石公園
全世界天主教的中心——梵蒂岡
人間的失樂園——約旦佩特拉古城
25.英才濟濟的文化聖殿——劍橋
【必去理由】
大多數人對於劍橋的印象,也許最先都是通過詩人徐志摩的詩句。“康橋”(劍橋),在他的詩文裏有這樣的描述:“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波光裏的豔影,在我心頭盪漾……”他的詩句,讓我們沉醉於劍橋的美好之中。
徐志摩曾經說過,他這一輩子,只有1922年在劍橋大學的那一個春天,“算是不曾虛度”,可見他對於劍橋的留戀。然而,劍橋之美不只在於草綠而是書香。劍橋的書香,才向我們顯示出它真正的意義。
先睹爲快
劍橋是英國劍橋郡首府,劍橋大學所在地。它地處平原,位於倫敦北,是英國唯一的大學城。從13世紀末創辦劍橋大學的第一所學院——彼得學院起,劍橋作爲一座大學城存在至今。
劍橋環境幽美,綠草如茵,著名的有“耶穌”草坪、“馬克斯”草坪、“綿羊”草坪等,這些草坪像絨氈一樣鋪在地上,讓人不由得心生喜愛之情。一進劍橋市,一座紀念在兩次世界大戰中犧牲的劍橋學生的青銅像迎面矗立,原本放鬆的情緒一下子肅穆起來。
劍橋英文直譯爲“坎布里奇”,就是劍河之橋的意思。之所以叫這個名字,是因爲這裏有一條劍河,劍河從城市西門經市區流向東北,注入烏斯河。河上修建了許多橋樑,所以把這個城市命名爲劍橋。
劍橋雖與牛津齊名,都是世界著名學府,但它們的氛圍卻不同。牛津被稱作“大學中有城市”,劍橋則是“城市中有大學”。儘管這裏保存了許多中世紀的建築,但就整個劍橋的外觀而言仍是明快而且現代化的。這裏建有許多與城市規模不相稱的劇場,美術館等設施,使得這座大學城散發出一股濃濃的文藝氣息。
而在浪漫詩人徐志摩看來,劍橋的靈性“全在一條河上”。在星光下聽書聲,聽河畔牛芻草聲,是他“康橋(劍橋)經驗中最神祕的一種”。在他的心目中,大自然的優美、寧靜、和諧在星光與波光的默契中,渾然躍入了人的靈性中,人和景不能分開了。
確實,劍橋的景色格外動人,平靜無波的劍河旁,是一排又一排的垂柳和英式草地。背景要麼是哥特式風格的國王學院,要麼就是女王學院的小橋河影。置身其中,彷彿就融入了那種詩、畫、人合一的境界。
800多年來,這裏孕育出60多名諾貝爾獎得主,詩人、藝術家、作家、科學家及著名學者更加不計其數。所以,劍橋的魅力不只在於風景,而是那份濃得化不開的學術氣息。在劍河沉澱着的,是學者們的學風和智慧。
可以說,劍河、奇石、樹木花草給了這些學者偉人們以力量,而他們的光彩又反過來照耀了劍橋的天地。這真是一種完美的結合!
景點導覽
●數學橋
在靜靜的劍河上,有一座古老的木質桁架橋,這就是大名鼎鼎的“數學橋”。數學橋是當地最著名的橋,倚靠着劍河沿岸最古老的建築——紅磚壘砌的劍橋大學女王學院院長官邸,走過了250多個春秋。
在劍橋,“數學橋”的傳說流傳已久。相傳,這是大數學家牛頓在劍橋教書時親自設計並建造的,整個橋體原本未用一根釘子和螺絲固定。後來,女王學院的學生爲探究這座橋的奧祕,曾把它拆開剖析,但卻無法復原,於是只好用釘子重新固定成現在的樣子。
還有人傳說,這是英國橋樑設計大師威廉姆·埃斯里奇在女王學院讀書時的傑作。而且,這是在他遊歷了東方以後,受中國橋樑的啓發設計而成。
實際上,這座橋是由詹姆斯·小埃塞克斯根據埃斯里奇的設計而建造的。它展示出現代鋼樑橋的雛形,其橋身相鄰桁架之間均構成11.25度的夾角。在18世紀,這種設計被稱爲幾何結構,所以此橋得名“數學橋”。
●國王學院
國王學院是劍橋大學最著名的學院之一,1441年,在亨利六世的鼎力支持下成立。國王學院的主要入口是雄偉的19世紀哥德式門樓,學院草地中央即爲亨利六世的青銅紀念像。
跟其他學院一樣,國王學院僅有部分區域對外開放,遊人不能隨意進入校舍以免妨害學生作息,考試期間學院也不對外開放。?
國王學院內的國王禮拜堂是劍橋建築的一大代表,也是中世紀晚期英國建築的重要典範。1446年,亨利六世下令建造國王禮拜堂,此禮拜堂耗時80年完成,禮拜堂四面的彩色玻璃窗以聖經故事爲主要情景。
國王學院唱詩班在亨利六世建造禮拜堂同時設立,現在每年聖誕節舉行的彌撒音樂會都會在電視上轉播,是世界知名的聖誕音樂會之一。
●三一學院
1546年,國王亨利八世創立了三一學院。無論是學術成就還是經濟實力、學院規模,三一學院在劍橋大學的31個學院中都名列前茅。最令世人仰慕的是,這裏還是偉大科學家牛頓、著名哲學家培根,以及包括查爾斯王子在內的多位王室貴族及六位英國首相、多位諾貝爾獎得主的母校。
學院大門入口處有亨利八世的雕像,令人捧腹的是:威嚴的國王左手託着一個象徵王位、頂上帶有十字架的金色圓球,右手卻舉着一根椅子腿。
據說,本來亨利八世右手中握的是一根象徵王權的金色節杖,雕像竣工不久,不知是哪些玩惡作劇的學生,悄悄地爬上去,把節杖抽出來,用現在的這根椅子腿取而代之。奇怪的是,幾百年來,竟然沒有任何人去管它。劍橋人不僅聽其自然,而且還津津樂道地不斷向新生和遊人介紹這個“精彩”的故事。
大門右側的綠草坪中間,長着一棵枝繁葉茂的蘋果樹,據說,就是這棵樹上的一個蘋果,落到牛頓頭上,從而啓發他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這樣說來,這顆蘋果樹真值得好好看一看啊!它是人類科技發展的一大功臣呢!
延伸閱讀
●牛頓的故事
1661年6月4日,19歲的牛頓到達了劍橋大學的三一學院。在才華橫溢的數學家巴羅的引導下,牛頓踏進了科學的大門。在劍橋攻讀文學學士學位的4年中,牛頓幾乎掌握了當時的全部自然科學及哲學知識。
1665年,倫敦爆發鼠疫,劍橋大學也被迫關閉了,牛頓不得不返回了家鄉。鼠疫肆虐的18個月,牛頓的各種令人驚歎的新思想,以及無窮的創造力如泉水般地湧現了出來。1667 年初,牛頓返回了劍橋,在那裏開始了長達30年的科學事業。
牛頓供職於劍橋初期的第一項研究成果是發明反射式望遠鏡,能將物體放大40倍。牛頓用它看到了木星及其衛星。之後不久,牛頓用拉丁文完成了一篇闡述自己數學成果的論文。這篇論文慢慢在英國以及歐洲大陸的著名數學家中流傳開來。牛頓的學術影響也隨之由劍橋大學遍及了整個歐洲。
牛頓在數學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於是,巴羅教授毅然將盧卡斯數學講座的教授職位讓給牛頓,自己則潛心研究神學。1669年,27歲的牛頓就成爲劍橋大學有史以來最年輕的數學教授。
在巴羅教授的幫助下,牛頓把他的望遠鏡送到了皇家學會。1672 年1 月,牛頓成爲皇家學會會員,這時,他還不滿30歲。1674 年底,皇家學會收到了牛頓寄來的最爲大膽和深奧的論文《解釋光的性質的假說》。自此,牛頓在學術界聲望日隆。
1687年7月,牛頓登上了人生巔峯,在天文學家哈雷的鼓勵下,他僅用18個月時間,就寫成了里程碑式的鉅著《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成爲歷史上第一個爲宇宙立法的人。哈雷等人對該書評價:“千秋萬代將讚美這本著作。”
小貼士:
●注意事項:
在劍橋,最吸引遊人的首先是劍橋的學院。劍橋大學一共有31個學院,坐落在劍橋市的各個角落,大部分學院都向遊人開放,比如著名的國王學院,三一學院等。
可以在劍橋火車站的旅遊服務中心拿一張免費地圖,並且詢問到詳細的路線。可以步行,也可以撐一竿長篙,坐小船穿行於劍橋的各個學院中間。
●最佳旅遊季節:
到劍橋旅遊的最佳時節是每年的3~8月,這時的劍橋氣候溫和,風光旖旎,適合撐篙遊覽劍河風光。劍橋的許多地方節慶也集中在這段時間,如每年3月中旬舉辦的劍橋大學科技節、每年7月末舉辦的劍橋民歌藝術節等。
26.俄羅斯的驕傲——莫斯科紅場
【必去理由】
克里姆林宮被人們公認爲是俄羅斯的心臟,而緊挨着克里姆林宮的紅場,則是俄羅斯歷史風雲的見證者。紅場不僅由於它有美麗和宏偉的建築,更由於俄羅斯的重大的歷史事件,幾乎都要在這裏上演而馳名於世。
紅場的面積雖然不大,只有天安門廣場的1/5。但它是莫斯科歷史的見證,也是莫斯科人的驕傲。所以,它成爲人們到達莫斯科後的第一站,是一個必來的地方。
先睹爲快
紅場原名是“托爾格”,意爲“集市”。它的前身是15世紀末伊凡三世在城東開拓的“城外工商區”。1517年,廣場發生大火災,廣場由此被稱爲“火災廣場”。1662年改稱“紅場”。在俄語中,“紅場”的意思就是“美麗的廣場”。
紅場的大規模擴建是在1812年以後。那時,拿破崙的軍隊縱火焚燒了莫斯科,莫斯科人民重建家園時,拓寬了紅場。到20世紀20年代,紅場又與鄰近的瓦西列夫斯基廣場合二爲一,形成現在的規模。
紅場南北長695米,東西寬130米,總面積9萬多平方米。其地面很獨特,全部由條石鋪成,顯得古老而神聖。廣場兩邊呈斜坡狀,整個紅場看起來似乎有點微微隆起。這裏原是蘇聯重要節日舉行羣衆集會和閱兵的地方,現是俄羅斯舉行各種大型慶典及閱兵活動的中心地點,是世界上著名的廣場之一。
在廣場的西側是列寧墓和克里姆林宮的紅牆及3座高塔,在列寧墓與克里姆林宮紅牆之間,有12塊墓碑,包括斯大林、勃列日涅夫、安德羅波夫、契爾年科、捷爾任斯基等蘇聯政治家的墓碑。
在廣場南面,矗立着莫斯科的最經典象徵——瓦西里大教堂。該教堂修建於1555~1561年,爲紀念俄國沙皇佔領喀山公國和阿斯特拉罕,它被譽爲古代俄羅斯建築藝術的卓越代表。
廣場北面,是一座3層紅磚樓,其式樣仿照古代俄羅斯建築,南北各有尖塔8座。這是建於19世紀的歷史博物館,藏有450萬件展品。它也是莫斯科的標誌性建築。
沿着克里姆林宮牆往前走,牆壁上還安放有朱可夫元帥、列寧的妻子克魯普斯卡婭、高爾基、第一位宇航員加加林及其他蘇聯名人的骨灰。
廣場的東側是國立百貨商場,建成於1893年,由波梅蘭茲夫設計,今天已成爲世界知名的十家百貨商店之一。
景點導覽
●列寧墓
列寧墓坐落在紅場西側,在克里姆林宮牆正中的前面。1924年1月27日建成,最初是木結構的,1930年改用黑、紅兩色大理石和花崗石建造。列寧墓有一半在地下,一半露出地面,體表是階梯狀的3個立方體。
墓前刻有“列寧”字樣的碑石淨重60噸。列寧墓上層,修建有主席臺。每當重要儀式時,領導人就站在列寧墓上觀禮指揮。平臺兩翼是可容納萬人的觀禮臺。
沿黑色大理石臺階而下,可進入陵墓中心的悼念大廳。列寧安詳地躺在鋪有紅色黨旗和國旗的水晶棺內,身穿黃色上衣,胸前佩戴一枚紅旗勳章。
距列寧墓不遠,有列寧博物館,裏面珍藏有列寧的遺物和列寧的傳記等。在列寧墓和克里姆林宮牆之間,是蘇聯其他領導人的墓地。斯大林的遺體最初也在列寧墓裏,1962年10月31日,被移出列寧墓,葬在列寧墓的後面。
●瓦西里大教堂
紅場上有不少著名的建築物,其南面是著名瓦西里大教堂,又名波克羅夫大教堂。該建築風格獨特,舉世無雙。
這座教堂中間是一個帶有大尖頂的教堂冠,8個帶有不同色彩和花紋的小圓頂錯落有致地分佈在它的周圍,再配上9個金色洋蔥頭狀的教堂頂。教堂前面是民族英雄米寧和波扎爾斯基雕像,1818年雕像落成。
教堂前是一個圓形的平臺,俗稱斷頭臺,是當年向羣衆宣傳東正教教義和宣讀沙皇詔書的地方。同時也是執行極刑的地方。遊人常常往臺裏面投幾個硬幣,以此來向冤死鬼致哀。蘇里科夫的油畫《近衛軍臨刑前的早晨》,就是描寫彼得大帝在紅場處決政敵。
●國家歷史博物館
莫斯科國家歷史博物館是莫斯科最古老的博物館之一,建於1872~1883年。博物館建成10年後,這家博物館加建了一座俄式閣樓狀的頂樓,上面建有幾座小型古塔樓及其他一些裝飾物。現在,每個小型古塔樓樓頂上都有俄羅斯的國徽標誌——雙頭鷹。這些都爲大樓增添了俄羅斯民族色彩,成爲該博物館的顯著標志。
這裏保存着400多萬件物品和4000萬件檔案,14萬份各種文件,是全國藏品最豐富的博物館。它的館藏裏藏有許多國家的硬幣、勳章、印鈕、古兵器、各種日常用具。古代手稿和古版書的收藏品也十分豐富。
除此之外,這裏是俄羅斯古俄聖像畫最大的收藏處之一。其中,寫生畫、線條畫、宣傳畫、俄羅斯民間線條畫的收藏,在30萬件以上。歷史博物館除了在紅場有一座主樓外,在莫斯科其他幾個區還設有分館。
延伸閱讀
●瓦西里大教堂的故事
瓦西里大教堂曾叫聖母大教堂,後來改名爲瓦西里·勃拉仁內大教堂。這是因爲一位叫瓦西里的東正教修士曾在這座教堂苦修終生,而“勃拉仁內”在俄語中是仙逝昇天的意思,所以有人就乾脆稱此教堂爲“瓦西里昇天大教堂”。
其實,這座教堂紀念的對象是一次戰爭,而非瓦西里修士。據史料記載,1552年,在伊凡大帝的帶領下,俄羅斯人打敗了韃靼人,吞併了喀山汗國。傳說在戰爭中,俄羅斯軍隊之所以這樣英勇,是由於得到了8位聖人的幫助。爲紀念這8位聖人,伊凡大帝下令修建了瓦西里大教堂。
瓦西里大教堂由9座相連的八邊形塔樓巧妙地組合爲一體,中心塔從地基到頂尖高47.5米,其餘8個較低的塔樓極巧妙地排列在中心塔樓的周圍。此教堂不像西歐的教堂有正面、側面和背面之分,它的任何一面都是正面。瓦西里大教堂之所以這樣設計,據說是爲了紀念喀山戰役期間的8位聖人,那8個塔樓上的8個圓頂分別代表一位聖人,而中間那座最高的圓頂則象徵着上帝的至高地位。
整座教堂最惹人注目的是教堂圓頂的色彩,徐志摩曾說過,這教堂的花頂是“從未見過的一堆光怪的顏色和一堆離奇的式樣”,看着就“像是做了最古怪的夢”。
雖然從建築規模上看,瓦西里大教堂在世界教堂建築中難以立足,算不上雄偉。但是,它獨特的魅力卻足以讓人們忽視這些缺點。
然而,讓世人和建築師都意想不到的是,這座教堂竟然成了這些非凡建築師們的絕唱。伊凡大帝爲了讓世界上不再出現第二座這樣的教堂,殘酷地刺瞎了所有建築師的雙眼,伊凡大帝也因此揹負了“恐怖沙皇”的罪名。
小貼士:
●交通:
莫斯科的地鐵是該市的主要交通工具。在上下班高峰期間,每隔一分鐘就有一列列車通過。
●注意事項:
1、做客不要早於約好的時間去,準時或稍晚一些時間才恰到好處。進房間後,不能坐牀,坐牀被視爲一種不禮貌的行爲。
2、如遇見熟人不能伸出左手去握手問好。
27.佛祖的誕生地——蘭毗尼
【必去理由】
蘭毗尼,相傳是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的誕生地。正因爲此,在佛教徒的心目中,蘭毗尼成爲了永恆記載着世間最偉大生命的福地。幾千年來,這裏是衆人爭相朝拜的聖地。
釋迦牟尼的信徒們相信,佛祖的母親之所以選擇了蘭毗尼,是因爲這裏的舒適靜謐與清澈安詳。在他們心中,佛就是着覺悟了的人,代表了內心遠離塵世喧囂後的安寧。來到這一聖地,呼吸一下清新的空氣,你是否也能體會到佛陀普度衆生的慈悲呢?
先睹爲快
蘭毗尼是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的誕生地,位於尼泊爾南部特萊平原,距印度只有20多千米。這裏是世界各地佛教徒渴望朝拜之地,也是當代佛教復興的基地。
公元前6世紀左右,在蘭毗尼園中誕生了一個嬰孩,名叫喬達摩·悉達多。這個嬰孩長大後,卻成爲了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教的創始人。他就是被後人和信徒稱爲“覺悟了的人”的釋迦牟尼佛。
釋迦牟尼放棄了王位,四處傳教,宣揚佛法,以求普渡衆生。他所創立的佛教理論對東方各國的文化都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而蘭毗尼,這個意爲“花香可愛”的地方,也因釋迦牟尼的誕生,而成爲了舉世文明的聖地。至今每年仍有成千上萬的人長途跋涉,來這裏尋覓佛跡,參謁佛祖的降生地。
蘭毗尼花園面積8平方千米,如今仍然存有參天古樹、茂密的蘆葦蕩和建築物地基的遺蹟。這裏曾經有3座佛塔、2個寺院和3座摩耶廟。近年,在摩耶廟大殿的佛像下一米深處挖掘出一塊石板,據考證,該石板所在地方正是佛祖誕生的具體位置。今天,摩耶廟雖已拆掉,但摩耶夫人生太子的石刻像等珍貴文物存放在附近的一個寺廟裏。
蘭毗尼每年都在尼歷正月釋迦牟尼誕辰日舉行盛大的廟會,當地人將佛祖像放置在一輛裝飾華麗的木輪大車上到處巡遊,佛徒們雲集在此朝覲。寺廟中經聲不絕,香菸繚繞。蘭毗尼不僅是尼泊爾的驕傲,也成爲世界著名的旅遊勝地。
蘭毗尼分外平和、寧靜,讓人不由的感慨萬千。遙想當初佛祖爲了尋求人間的解脫之道,放棄了王位和優裕的生活,出家修行,歷經磨難,方成正果。2500多年後的今天,蘭毗尼已去盡往日的奢華,留給人們的只是一片靜寂平凡的遺蹟。但是,佛祖倡導的和平、慈悲與寬容的精神在當今世界仍有現實意義,這大概也是佛教歷經千年不衰的原因吧!
景點導覽
●瑪雅黛維女神廟
瑪雅黛維女神廟,也稱摩訶摩耶夫人廟,瑪雅黛維是北天竺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蘭毗尼附近)淨飯王的妻子。
相傳公元633年,尼泊爾陰曆正月的望日,她在回孃家的路上來到蘭毗尼花園,在一株巨大的娑羅雙樹下休息的時候生下了悉達多·喬答摩,即後來聞名世界的佛教始祖釋迦牟尼。
花園裏最醒目的是一座紅色方形建築,是兩層石砌的平臺,這就是瑪雅黛維女神廟,也稱摩訶摩耶夫人廟,現廟內供奉着女神石雕像,右手攀把着娑羅雙樹的樹的枝幹,新生的嬰兒悉達多端立在近旁的蓮臺上。佛陀正確的誕生地的遺蹟用玻璃罩保護着,看上去像一個巨大的腳印,因此也有人說那便是佛祖的腳印。
其實,曾經的聖園如今只剩下一些磚石廢墟,摩耶夫人廟也不過是由一座紅色的房子保護下的磚石廢墟。儘管這樣,這裏依舊吸引了成千上萬的人前來膜拜,人們用這種方式來表達心中對佛祖的恭敬和懷念。
●阿育王石柱
在瑪雅黛維女神廟遺址北面不遠處,有一個著名古蹟,即“阿育王柱”。孔雀王朝的第三位帝王阿育王,是印度歷史上第一個真正統一大帝國的君主。在他征服羯陵伽之後,他的慈悲心突然閃現——他對戰爭帶來的災難深表懺悔,宣稱從此皈依佛教,決心用教義而不是用刀劍去征服人們的心靈。
他甚至派遣使臣到印度境外去傳播佛教,使之成爲世界性的大宗教,同時也爲佛教藝術的興起拉開了序幕。他對弘揚佛教功勳卓著。此柱是他前來朝拜佛陀誕生地時所立。
孔雀王朝時代最具代表性的建築雕刻是阿育王石柱柱頭。阿育王爲銘記徵略,弘揚佛法,在印度各地修建了30餘根紀念碑式的圓柱。蘭毗尼的阿育王柱石柱高約6米,直徑45厘米。現在,它已被考古部門用水泥抹上保護起來。
●菩提樹
在釋迦牟尼幼年洗澡的水池邊,長着一顆巨大的菩提樹,粗大的樹幹需七八個人方能合抱。傳說,當年摩耶夫人就是在這裏手扶娑羅樹,生下了王子悉達多。如今,娑羅樹已經被菩提樹所替代。中國的玄奘法師曾經在這裏看到:“有無憂樹,今已枯悴,菩薩誕靈之處。”說明當年的娑羅樹早已死去。
現存這顆菩提樹是後人補種的,據記載也有500年曆史。菩提樹下,人們去了又來,找個角落坐下來,小松鼠在身邊竄來竄去。經幡輕舞,空氣中有誦經的聲音,烏鴉呱呱的聲音,內心會感受到從未有過的祥和。
延伸閱讀
●釋迦牟尼佛出生的故事
2500多年前,在古印度的西北部有個叫迦毗羅衛(今尼泊爾境內)的王國。那是個美麗富饒的地方,國王叫喬達摩·首圖馱那,名字的意思是純淨的稻米,所以人們都稱他爲淨飯王,屬於釋迦族。王后叫摩訶摩耶,是鄰國天臂城善覺王的長女。
摩耶王后45歲的時候才第一次懷孕。摩耶王后這次懷孕,是由於睡眠時夢見一頭六牙白色大象騰空而來,從右肋進入王后的腹中。自從懷孕後,王后心情非常愉快,再沒有憂慮與煩惱,從此也再沒有發過怒氣。
按古印度的風俗,婦女頭胎分娩,必須回到孃家去。摩耶王后在回孃家的途中,經過蘭毗尼花園時停下來休息。當摩耶王后走到一棵蔥蘢茂盛的無憂樹下,伸手去撫樹枝時,驚動了胎氣,就在樹下生下了太子。
太子誕生的時間是公元前565年,中國農曆的四月初八。由此,佛教將這一天定爲“佛誕節”,也稱“浴佛節”。傳說太子降生的時候,天空仙樂鳴奏、花雨繽紛,諸天神拱衛。一時間宇宙大放光明,萬物欣欣向榮。天空直瀉下兩條銀鏈似的淨水,一條溫暖,一條清涼,來爲太子沐浴。太子剛生下來就能自己行走7步。太子每走一步,他的腳下就湧現出一朵蓮花。
摩耶王后生下太子之後,迦毗羅衛全國渾濁的江河水變得清澈了,五穀豐登,花木繁茂,人與人之間也變得和睦了。與太子同日降生的孩子,母子都十分健康。產生的牛馬也都十分健壯,連一根雜色鬃毛都沒有。
淨飯王聽到摩耶王后在蘭毗尼花園生下了太子,立刻趕到蘭毗尼花園,將王后和太子接回皇宮。太子誕生後的第5天,淨飯王請來許多全國有名望的學者來爲太子取名字。經過幾番討論,大家一致同意太子應取名叫喬達摩·悉達多。悉達多的意思是“吉祥”和“成就一切”。
摩耶王后生下太子後不久就因病去世了。幼年時代的悉達多太子由姨母摩訶波閣波提王妃撫養。
小貼士:
●時差:
比北京晚2小時15分。
●最佳旅遊時間:
每年10月初到來年3月底是最適合拍攝的季節,天氣晴朗。尼泊爾早晚清涼,要穿厚毛衣或外套大衣,日間溫度會回升至25℃左右。
28.快樂的海洋——迪斯尼樂園
【必去理由】
迪斯尼樂園,是孩子和大人共同的天堂。大耳朵的米老鼠、啞嗓子的唐老鴨、紅衣服的小熊維尼、黑頭髮的白雪公主……這些耳熟能詳的經典卡通形象,定格了人們美好的記憶。
在迪斯尼樂園,童話故事中的人物紛紛從童話書和熒幕上跳了出來,來到了人們的身邊。跟米老鼠來張親密的合影,盡情地玩耍吧!在這裏,能體味到最美好的時光,還等甚麼?趕快來吧!
先睹爲快
1955年,富於想象力和創造精神的美國動畫片大師沃爾特·迪斯尼在加利福尼亞州創辦了第一座現代化的遊樂園,取名迪斯尼樂園。這不僅是第一個迪斯尼樂園,同時也是世界上第一個現代意義上的主題公園。
迪斯尼樂園將米老鼠等卡通人物重現於這座主題公園中。在有着真人大小卡通形象的樂園中,人們可以駕駛未來車、搭乘密西西比的船尾舳車、嬉遊於中世紀的城堡,或在美國大街上漫步。
加州迪斯尼樂園主要有主街、冒險樂園、新奧爾良廣場、動物王國、拓荒者之地、米奇卡通城、夢幻樂團、未來王國8個主題公園。
美國大街展現了100多年前的美國,其中有多個餐飲店和商店,在此觀看迪斯尼花車遊行是再好不過了。以高科技的未來太空爲主題的未來王國,有“太空山”、“太空軌道車”、“星際之旅”等多個遊樂項目。乘坐驚險萬分的火車,或者木製的客輪,就可以在美國未開發時代遊走。
在以睡美人城堡爲標誌的夢幻樂園,有美麗的白雪公主、奇異的小小世界等迪斯尼多個經典遊樂項目。集合世界各地原始風貌的冒險世界,有“泰山樹屋”、“印第安瓊斯探險”等多個項目。在新奧爾良廣場,可以和加勒比海海盜船來一場遭遇戰。在動物王國,有可愛的卡通動物,還有飛濺山等驚險項目……
目前,美國佛羅里達州、美國加州、法國巴黎、日本東京和香港5處地方建有迪斯尼樂園。有人說,要在全世界選擇一個地方,能讓人自由玩耍、開心快樂,非迪斯尼樂園莫屬。有人說,要在全世界找一個地方,讓人能有身在童話世界的感受,非迪斯尼樂園莫屬。要想玩得開心、快樂,就來迪斯尼吧!一定不會讓你失望!
景點導覽
●奧蘭多迪斯尼世界
1964年,人們開始籌建比第一座更大規模的遊樂園,這就是奧蘭多迪斯尼世界。經過5年營造,奧蘭多迪斯尼世界終於在1971年10月向公衆開放。
它位於美國佛羅里達州的奧蘭多郊外,是一座老少咸宜的遊樂中心。像迪斯尼樂園震驚西部人一樣,迪斯尼世界轟動了東海岸的人們。
在迪斯尼世界中,設有中央大街、小世界、海底兩萬裏、明天的世界、拓荒之地和自由廣場等。迪斯尼世界不僅是個遊樂場,同時又是一個旅遊中心,遊人來此還可以到附近的海灘游泳、滑冰、駕帆船,到深海捕魚,乘氣球升空,或是參觀附近的名勝古蹟。這些豐富多彩的節目,給迪斯尼世界更增添了幾分魅力。
●東京迪斯尼樂園
1982年,東京迪斯尼樂園建成了。它位於在日本東京千葉縣浦安市舞濱,是一個世界性的主題公園。建成後,日本曾一度出現過“迪斯尼熱現象”,關於迪斯尼服飾和迪斯尼樂園引起了一股熱潮。
被譽爲亞洲第一遊樂園的東京迪斯尼樂園,是依照美國迪斯尼樂園而修建,它的主題樂園面積比美國本土的兩個迪斯尼樂園還要大。
從1983年4月15日開放以來,這裏已經成爲男女老少各享其樂的旅遊勝地。1994年至2000年連續6年的遊園人次比美國本土的迪斯尼樂園還要多。2000年,東京迪斯尼樂園接待的遊人人數爲1730萬人次,創下了數倍於投資的鉅額利潤。
●巴黎迪斯尼樂園
沃爾特·迪斯尼公司耗資440億美元,興建了歐洲一個迪斯尼樂園,1992年初,位於巴黎市郊馬恩河谷鎮的迪斯尼樂園開張。
巴黎迪斯尼樂園是全歐洲遊人最多的付費遊樂場,2000年總共吸引了1200萬遊人。最初它有6家賓館、5200個房間,比肯勒斯市所有的房間還要多。不過,由於歐洲人抵制美國文化,再加上巴黎迪斯尼蓋了超乎所需的旅館,樂園的面積也過大,該迪斯尼樂園並沒有賺大錢。
●香港迪斯尼樂園
香港迪斯尼樂園環抱山巒,與中國南海遙遙相望,是第一個根據加州迪斯尼爲藍本的主題公園,遊人可以走進童話故事王國。其中,美國小鎮大街、探險世界、睡公主城堡、明日世界等是其代表性的娛樂地點。
在美國小鎮大街,可以欣賞美國街市的懷舊建築,各款典雅的古董車,品嚐各種中西佳餚美食;探險世界裏,沿着一條條巨大的河流,穿過非洲大草原,進入亞洲神祕森林,到達泰山小島,勇敢的領航員會帶領遊人探索大自然的神奇密境;睡公主城堡是一個充滿歡樂的幻想世界,有美麗善良的白雪公主、純真活潑的小飛象、天真可愛的小熊維尼;在明日世界可以讓人體驗太空驚險之旅,探索無邊無際的宇宙。
延伸閱讀
●迪斯尼起源
沃爾特·迪斯尼是一個傳奇,他創造了卡通人物的米老鼠,製作了電影史上第一部完整的動畫影片。他還創建了迪斯尼主題公園,他的創意改變了世界的面貌。
1901年12月5日,迪斯尼生於美國芝加哥的一個農民家庭,母親非常喜歡他。小時候,他的繪畫天賦就展現了出來,母親很支持他畫畫。
有一次,一位叫舍伍德的醫生看中了他的畫,出5角錢把他的畫買去。1917年9月,16歲的迪斯尼進入芝加哥麥金萊中學讀藝術函授班。1918年,美國捲入了第一次世界大戰。迪斯尼參加了紅十字會,當了救護車的駕駛員。
戰事結束後,迪斯尼回到芝加哥。他在一家電影廣告公司找到一份週薪40美元的工作。1922年,迪斯尼辭去廣告公司的工作,自籌了1500美元,創辦了動畫片製作公司。迪斯尼聘請了2名推銷員向全國推銷動畫片,不料這2人拿了公司的錢逃之夭夭,使迪斯尼陷入困境,終於宣告破產。
在美國堪薩斯城一間破爛不堪的屋子裏,迪斯尼正在畫板上描繪着他漫畫家的夢,一隻老鼠瑟瑟縮縮地爬到桌子上偷食麪包屑。他感到很孤獨,正好有這個小東西來做伴,他沒有趕它走或置它於死地。從那以後,這隻老鼠便頻頻光臨,還大膽地與他逗樂。
在寂寞和苦悶中,他們建立了深厚的友誼。正是這個奇遇,使他從困境中重新站了起來,創造出給全世界都帶來歡樂的米老鼠——Mickey。而米老鼠的原型,正是那隻陪他玩耍的老鼠!
小貼士:
●門票:
美國佛州迪斯尼約466港元、加州迪斯尼約413港元、東京迪斯尼約385港元、巴黎迪斯尼約381港元,香港迪斯尼最便宜,爲295港元。
●香港迪斯尼樂園注意事項:
1、進入迪斯尼樂園時有可能所有的隨身物品都需要接受檢查,以確保安全,香港的迪斯尼樂園是不許自帶任何食物及飲品入園的(嬰兒食品除外),同時也不得帶任何的寵物入園。
2、迪斯尼樂園的旅遊資訊中心設在迪斯尼樂園入場處附近的“市政廳”,裏邊有各種詳盡的資料可供取閱,方便遊人合理安排遊園行程。
3、迪斯尼樂園的“美國小鎮”大街的兩邊設有儲物櫃,不過,相對人氣高漲的人流量,儲物櫃的數量相對較少。
4、在迪斯尼樂園玩機動遊樂設施,只需要將迪斯尼樂園的門票插入的發券機內,取得電腦化排隊服務安排好輪到你的時間的快證,可以根據上邊約定的時間合理安排行程,在快證指定的時間內到達該就約定的遊樂設施就可以了。
29.神祕的“失落之城”——馬丘比丘
【必去理由】
著名作家餘秋雨曾說:“廢墟不會阻礙街市妨礙前進,現代人目光深邃,知道自己站在歷史的第幾級臺階。他不會妄想自己腳下是一個拔地而起的高臺。因此,他樂於看看身前身後的所有臺階。”這是餘秋雨關於廢墟的描述。也許,這也是我們嚮往或行走在馬丘比丘的理由之一。
400多年的時光,它孤獨的挺立着,只有翱翔的山鷹一睹它的雄姿。馬丘比丘的沉默、收斂、隱祕以及逝去的光華,值得我們用自己的心靈來感受。
先睹爲快
馬丘比丘位於祕魯境內庫斯科西北方80千米的安第斯山脈中,是沉睡了400多年的印加古城。它於16世紀被印加帝國遺棄,1911年,美國地理和歷史學家、耶魯大學教授海拉姆·賓漢姆偶然發現,後來,考古學家又發現了通向古城的印加古道,全長45千米。
馬丘比丘坐落在老年峯和青年峯中間陡峭狹窄的山脊上,四周被崇山峻嶺重重包裹。這裏沒有人煙,從遠處看來,它似乎隨時都可能從狹窄的山脊上滑下萬丈深淵。古代印加人是怎樣在絕頂上建造這座城市的,這着實令人費解。也正因爲它地勢險峻隱蔽,所以幾百年來都沒有被西班牙殖民者發現,因此也免遭劫掠。
馬丘比丘是印加文明中最精彩的部分,不單是祕魯,也是整個南美洲的象徵,它帶給了人們對神祕力量的敬畏和對文明的緬懷之情。現代的考古學者推斷,馬丘比丘並不是普通的城市,而是一個舉行各種宗教祭祀典禮的活動中心。平時有一些人居住在這裏照料寺廟和祭壇,大部分人要到宗教節日纔到這裏來。不過,這些只是後人的推斷。
通過對此地的木乃伊進行鑑定,人們得出結論,馬丘比丘大致在15世紀中後期由印加王帕查庫提所建。城中宮殿、神廟、祭壇、廣場、街道、水道、監獄、倉庫等一應俱全。因爲被人遺忘在高山之巔數百年,所以一切都還保留着當初的模樣。
以當時印加人的生產力和技術,他們是如何將巨大的石塊運上絕頂山樑的呢?接下來,他們又如何把這些巨大的石塊壘成城堡的呢?這真讓人無法想象。更何況石塊之間結合嚴絲合縫,有時連一根針都插不進去。如此精密的建築、細緻的規劃卻沒有任何可以查證的歷史記錄,也確實匪夷所思。
1983年,馬丘比丘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定爲世界遺產,是世界上爲數不多的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之一。如今,在這個深藏的山中,如今已有了鐵路,還有了專門的直升飛機停機坪。旅遊已經成爲祕魯這個動盪不安的南美小國的經濟支柱。
古代的明珠在今天放出了燦爛的光芒,遠道的人們不遠萬里前來,尋找着通向人類古代文明的階梯,尋找着跨文化跨時空的心靈深處的對話。
景點導覽
●城市區
馬丘比丘主要景點主要集中在城市區。城市區的西部又分爲男子區和宗教區。男子區最引人注目的是“印加王宮”和大塔樓。這兩處建築的石牆非常精美,可與庫斯科的太陽神廟和貞女廟媲美。
宗教區主要建築有拴日石、三窗神廟和宗教儀式區。三窗神廟也是一處神聖建築,傳說,第一代印加王就是從一座有三個窗戶的房子出發去建立王國的,因此這座神廟顯然是緬懷印加人先祖功業的。人們遊人從三窗神廟極目遠眺,可將古城美景盡收眼底。
城市區的東部也分爲兩個小區:服務區和婦人區。服務區主要建築是磨房區,主要是爲了將印加人主食玉米磨成麪粉而建,此外還有房舍和倉庫。
婦人區有一處建築名叫三門廳,是整座古城最大建築羣之一,內含16個小區。另一羣建築名叫聖石區,也稱帕查媽媽神廟。“帕查媽媽”是印加人崇拜的大地女神,象徵豐產,是他們心目中的造物神。
上區和下區之間有一座巨大的廣場——神聖廣場。這裏地勢開闊,放眼望去,古城全貌一覽無餘。神聖廣場與庫斯科城中的大廣場一樣,是舉行最重要的宗教儀式的場所,只有在這種場合,方圓5千米內的農人才從8條山間小路、甚至涉過烏魯班巴河來到這座神聖古城。
●拴日石
在印加人的城市中都建有一個神聖的日晷儀,用來標明太陽的運行情況,以便象徵性地捆住太陽,防止它墜落。在馬丘比丘城中心處的“拴日石”,就是他們這種信仰的體現。
這塊石頭是直接用山頂的岩石刻成一塊高約2米的長方形大石盤,石盤上有刻度,盤中心有一個突出的石樁,石樁隨着太陽的運行在盤上投下陰影,指明一天的時間。印加人還通過它來確定季節。
印加人自古就是熱愛光明,崇拜太陽,他們把太陽看作唯一能給他們帶來光明和溫暖、幸福和希望的來源。他們虔誠地供奉太陽神,自稱是太陽的子孫。
他們用盡力量,不惜一切代價把自己的城市建築在最高的山巔,目的是爲了更接近太陽。他們懼怕太陽消失,每天當太陽向西落下時,他們總是擔心它從此墜入無底的深淵,再也不能爬上來。這個“拴日石”就是他們想把太陽牢牢地拴住,讓它永不沉淪的心願體現。
延伸閱讀
●馬丘比丘的發現之旅
當西班牙殖民者在征服新大陸的時候,橫掃了整個印加帝國,但從未到達過這個與世隔絕的城市。直到20世紀初,馬丘比丘被美國耶魯大學的教授海拉姆·賓漢姆發現。
海勒姆·賓海姆童年時曾看過一副印加懸索橋的照片,從而迷上了印加文化。作爲一個南美歷史專家,賓海姆知道關於“消失的印加城市”的民間傳說,在西班牙殖民者征服祕魯期間,據說經常有印加人撤退到山區後就不知去向。
1911年,賓海姆組織了一支探險隊,對祕魯境內的安第斯山脈進行勘察,到達烏魯班巴峽谷的時候,一位當地農民告訴他們,河流上面有一座隱祕的城市。
??? 賓海姆教授騎着一匹騾子跋涉在安第斯山的羊腸小道上,決心尋找這座無人知曉的異邦古城,可是,幾經努力也毫無結果,隨行者無不大失所望。最後,只有他自己堅持了下來,仍然勇敢而又充滿信心地探索下去。
一位蓋丘亞人帶領着賓海姆穿過叢林,翻過懸崖峭壁,整整走了一天,來到了一塊高地。賓海姆確信自己找到了傳說中的“消失的印加城市”,他馬上讓當地人把覆蓋在建築物上的藤蔓雜樹砍掉。
在接下來的幾年裏,古城一方面得到了清理,另一方面也遭到了劫掠,無數的金銀財寶消失了。成箱的瓷器、生物骸骨和岩石被運出了祕魯。
??? 向外界公佈自己發現了“消失的印加城市”後,賓海姆獲得了很大的知名度及資金贊助。以後,他又一次回到這兒。儘管後來的探險者發現,印加入在埃斯皮裏圖潘帕的真正最後一個據點,應該在烏魯班巴峽谷以外的密林深處,但是馬丘比丘仍然被世人認作是印加文化的建築象徵。對於那些對文化和宗教歷史懷有濃厚興趣的人來說,那兒是必須去朝拜的一個聖地。
小貼士:
●貨幣:
現鈔在貨幣兌換員處兌換,他們是一些合法的貨幣兌換者,常常在大城市的街角出現,通常身穿綠色夾克、手拿計算器,和這些人進行交易最好帶上自己的計算器來覈對金額。大多數國際信用卡可以被接受。
●交通:
庫斯科是通往馬丘比丘的主要大門,只須3.5小時的火車行程便可到達。每天3班的火車,一大清早就從庫斯科出發,要到馬丘比丘山下的小鎮轉車,才能到城堡去。此外,還可以乘搭直升機從庫斯科直接飛往馬丘比丘遺址。
●最佳旅遊時間:
每年的1~5月是雨季,不適宜外出。6~9月爲乾季,是旅遊的最佳季節。
30.石塊上的奇蹟——婆羅浮屠
【必去理由】
熱帶雨林中,有一處神聖的佛教奇觀。它在沉睡了310年之後,恍然醒來,它就像一部石制的佛教經典一樣,向人們傳達着最神聖的內涵。
婆羅浮屠——意爲“山丘上的佛塔”。在這方原始的露天的佛教聖地上,這片佛塔經歷了數次劫難而屹立不倒。世人沒有辦法不爲它而驕傲,沒有辦法不對它的神聖而頂禮膜拜。
先睹爲快
婆羅浮屠是舉世聞名的佛教千年古蹟,距離日惹市39千米。它約建於公元8世紀後半期至9世紀初,印尼夏連特拉國王爲了收藏釋迦牟尼的一小部分骨灰而建。這座宏偉瑰麗的佛教藝術建築,與中國長城、印度泰姬陵、柬埔寨吳哥古蹟和埃及金字塔齊名,被世人譽爲古代東方的五大奇蹟。
婆羅浮屠是實心的佛塔,沒有門窗,也沒有樑柱,完全用附近河流中的安山岩和玄武岩砌成,約用了200萬塊石頭,令人感到驚奇的是,底層石頭每塊重約1噸。佛塔的基層呈四方形,塔基地面部分佔地1.23萬平方米。從塔底到塔頂最尖端,原高42米,據傳塔頂鐘形大佛龕的尖端因觸雷而被毀掉,因而現在實際高度近35米。
佛塔共有10層,四周的中間各有一條筆直的石級通道,由基角直達頂層。佛塔第一層至第6層是四方形,第7~9層像是頂塔的座腳,呈圓形。第10層是鐘形的大塔,直徑是9.9米。
按照佛教的解釋,塔的下部四方形平臺表示所謂“地界”,上部圓形平臺表示所謂“天界”。“地界”各層共建有石壁佛龕432個,每座佛龕內有一蓮座及盤足趺坐的佛像。“天界”各層建有72個鐘形小塔,每個小塔內供奉一尊成人大小的盤坐佛像,形狀別緻,設計巧妙。
整個建築物共有大小佛像505尊,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佛教建築之一。塔內各層都有迴廊,迴廊兩旁的石壁上刻有各式各樣的浮雕。其淺浮雕尤具特色。塔底四面牆內有160幅浮雕,宣傳業報輪迴、來世解脫。
塔身牆上、欄杆上也均飾有浮雕,在全長2500米的範圍裏,有1300幅敘事浮雕,1212幅裝飾浮雕。第一層走廊的正牆上,描繪了佛陀從降生到涅槃的全部過程。
第2、3、4層的浮雕描繪善財童子到處參訪、尋求人生真諦的情節。佛陀、菩薩往往與動物飛鳥、舞女樂師、漁民獵人雜處,國王、武士和戰爭也都是經常表現的題材。藝術家技藝精湛,畫面佈局完美,結構和諧。
據傳,造此塔曾組織農民和奴隸幾十萬人,用15年時間建成,用去石塊5500立方米,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佛教建築之一。所有浮雕玲瓏剔透,栩栩如生,堪稱是藝術珍品,所以這裏又有“石塊上的史詩”之稱。
婆羅浮屠因爲是建在山丘上,基礎不牢,又因年代久遠,整個建築及浮雕都有毀損,1973年開始全面修繕,用了10年時間全部完工。現在,這裏已經被闢爲面積達85公頃的國家遊覽勝地,並增建了許多遊覽設施,每年都有很多國內外遊人到此旅遊觀光。
景點導覽
●普蘭巴南神廟
普蘭巴南神廟屬於印度教神廟,位於爪哇日惹東北16千米。擁有8座主殿,周圍有250個小型殿。幾乎所有的寺廟牆壁上都帶有精美的雕刻,講述了印度教主神之一的毗瑟挐,印度猴神以及其他諸神的傳說。
普蘭巴南神廟建於公元900年左右,是爲埋藏當時國王及王后骨灰而修建的。儘管它不是印尼最大的寺廟,但是它以其美麗和優雅聞名於世界。它是印尼又一個世界著名的歷史古蹟,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是世界建築、雕刻和繪畫藝術史上一顆璀璨的明珠,現正式名稱爲普蘭巴南文化旅遊公園。
陵廟羣分成兩個大院。主院基礎較高,院內有16座陵廟,其餘均建在一個地勢較低的院內。主院內有3座高高聳立的塔形石砌陵廟,南邊的爲梵天廟,北邊的爲毗溼努廟,中央的是最受古代印尼人崇拜的大自在天神溼婆廟,塔身高達47米。廟內四壁上均有精美的浮雕,講述的是印度史詩《羅摩衍那》中的故事。
●日惹王宮
日惹王宮爲日惹蘇丹的王宮,位於日惹市中心,建成於1756年,有近250年的歷史了。它是由日惹蘇丹國首任國王哈孟古·布沃諾一世設計並修造的。據說,當時的爪哇統治者選定日惹位“宇宙中心”。這樣,日惹王宮不僅是當時蘇丹王國的王宮,在統治者眼中,它還是瞭解並掌握宇宙的中心,象徵着無上的權力。
該王宮的獨特之處是,印尼獨立後政府允許原王族一家繼續住在宮內,宮中所用僕人仍穿着古時服裝。現住宮內的是哈孟古·布沃諾十世蘇丹,其父哈孟古·布沃諾九世過去曾任印度尼西亞共和國副總統。
宮內收藏着20多套加美蘭樂器。宮中兩套最古老的加美蘭樂器,一套是麻喏巴歇王朝遺物,另一套來源於淡目王國。宮內有間專門收藏皮影戲傀儡的房間,裏面保存着許多傀儡。
在王宮近處的大倉庫裏儲藏着各式皇家車駕,其中一輛爲在英國製造,車上鑲嵌着一個英國王冠。每逢星期五,許多爪哇人都到這裏來奉獻鮮花,甚至有人就睡在車房裏,希望過去國王的靈魂降臨其身上,得到他精神上的指導。
這些車輛和傀儡,每年都要爲它們進行一次“聖浴”,屆時不少當地男女老少都採接取這種“聖浴”用過的水沫浴自身,據說會給他們帶來好運。另外,宮內到處都擺放着我國明清兩代時的瓷器,更使王宮增添了一層古樸高貴的氣氛。
延伸閱讀
●歷盡滄桑的婆羅浮屠
據專家研究,婆羅浮屠佛塔是爲供奉佛祖釋迦牟尼遺物而建的。當佛祖去世後,遺體火化,骨灰分別安放在8座城市的墓地。阿育王即位後,下命挖掘佛祖的7座墳墓,將遺灰放在8.4萬個瓶甕中,然後分發給佛教徒,在所到之處就地安葬,婆羅浮屠佛塔即是爲此建築的。至於裏面是否有佛祖骨灰,則沒有找到相關的記載。
婆羅浮屠佛塔受世界矚目的其中一個原因,是它滄桑的歷史,它曾經受到過很多的劫難。首先,伊斯蘭教傳入爪哇後,伊斯蘭教王國取代了佛教王國,於是夏連特拉王國衰亡,政治文化中心從此轉移到東爪哇。於是,佛塔於是處於無人管理和問津狀態,逐漸衰落下去。
而附近的墨拉比火山幾次爆發,將佛塔掩埋於火山灰、岩漿和野草莽林之中。藻類和菌類植物的迅速繁殖以及風吹雨打,嚴重侵蝕了佛塔。
到了19世紀末,當地州長曾將佛塔內的一些藝術珍品作爲禮物贈送給來訪的鄰國國王,荷蘭殖民者曾將一批寶物盜走。直至20世紀初,經過多次修復和挖掘清理,才使這一沉睡了900多年的藝術瑰寶重見天日,不過仍不盡如人意。
1975~1982年期間,印尼政府呼籲聯合國協助挽救這一歷史性建築,再次將佛塔進行一次大規模的修復工程。當時,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和印尼政府共同主持,耗資1550萬美元,將120多萬塊石頭一一剝下,剔除腐爛植物,再噴灑先進的除草劑,然後再重新裝上。工程之浩大可想而知。經過此次修繕,婆羅浮屠佛塔終於重放異彩。
小貼士:
●時差:
日惹時間比北京晚1小時。
●注意事項:
1、在遊覽地點或在街上行走時,要注意避開當街排列的祭祀用品,千萬不可踩踏。
2、出入寺廟不能穿短褲或者短裙,烏布的有些寺廟要求不論男女均需穿紗籠進入,可在外面免費租件沙龍和腰帶。
31.世界上最原始古老的國家公園——黃石公園
【必去理由】
有人說,黃石公園是上帝賜給美國人的一顆明珠。在這個世界上最原始、最古老的自然公園裏,有着壯麗奇美之景。
黃石公園是世界上第一座以保護自然生態和自然景觀爲目的而建立的國家公園。它擁有森林、草原、湖泊、峽谷和瀑布等自然奇觀。在黃石,人們感受到最多的,除了大自然的美景,還有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黃石的美,令人難忘,黃石的點滴,令人心醉……
先睹爲快
黃石公園是美國也是全世界第一個國家公園,是世界上最壯觀的國家公園之一,地處懷俄明州西北角,並延伸到愛達荷州及蒙大拿州境內,面積達8956平方千米。黃石公園平均海拔2400多米,公園內最高峰伊格爾海拔近3500米。
黃石公園誕生於近200萬年前的一次火山爆發,是一片廣袤而潔淨的原始自然區,分佈在落基山脈最高峰,豐沛的雨水是這裏成爲美國衆多大河的發源地。在這個開闊火成岩高原上,有山巒、石林、沖蝕熔岩流和黑曜岩山等地質奇觀,全境99%尚未開發。
黃石國家公園以懸崖、峽谷、瀑布、溫泉等名勝著稱。最初吸引人們的興趣並使黃石成爲國家公園的顯著特徵是地質方面的地熱現象,這裏擁有比世界上最多的間歇泉和溫泉,還有彩色的黃石河大峽谷、化石森林,以及黃石湖等等美麗景觀。
在黃石公園,有上千眼間歇噴泉,每一眼噴泉都有自己的個性,因而它們也有與衆不同的名字,如河濱噴泉,噴出的水柱從不會筆直向上,而是斜着噴出;獅羣噴泉,噴發前必是4個孔先噴出蒸汽,同時發出如獅吼般的響聲,威懾的架勢擺個十足泉水才噴出泉眼;其餘還有孤星噴泉、帝國噴泉、樓閣噴泉、堡壘噴泉等,每個都有自己鮮明的特色。
園內森林茂密,林中有大量野生動物,如羚羊、駝鹿、麋鹿、黑熊等。熊是黃石國家公園的象徵,園內約有200多頭黑熊,100多頭灰熊,常常可在公園內看到憨態可掬的大熊帶着活潑可愛的小熊在公園的大道上游蕩。有時,它們甚至還會伸出肥肥的熊爪向遊人的汽車乞食,樣子滑稽可笑,煞是可愛。
此外,園內還設有歷史古蹟博物館,供人們詳細地瞭解這一神奇地域的故事。自從1872年黃石公園創辦以來,已有6000多萬人來此觀光。
景點導覽
●老忠實噴泉
老忠實噴泉是美國黃石公園中最有名的間歇泉,也是黃石最富盛名的景觀。它不像其他噴泉那樣爆發地沒有規律。老忠實噴泉每隔一段時間噴出一次,每次歷時約4分鐘,噴得最高最美之時是前20秒,每次共噴出熱水約1萬加侖,高度達40~50米,水溫93℃。
無論春夏秋冬,老忠實噴泉都這樣按照一定的規律不竭地噴着,遂得“老忠實”這樣的美名。人們來到黃石公園,必到老忠實噴泉一睹爲快。它不噴則已,一噴則如萬馬奔騰,在陽光輝映下,水蒸氣閃出七彩顏色,蔚爲壯觀。
1870年,美國聯邦政府一個探測隊發現了老忠實噴泉。奇妙壯觀的泉景令探測隊員們拍手叫絕,他們駐足觀賞,直到噴泉噴射10次後才依依不捨地離去。
當時,這處噴泉每隔20分鐘噴發一次,而且每次噴發時可噴射出多達1.2萬加侖的熱泉,形成一個數十米高的水柱。由於多次地震的破壞,“老忠實”噴泉也不那麼“忠實”了,噴發間隔延長了,短則30分鐘,長則兩個小時,現在平均每78分鐘噴發一次。
●牽牛花池
牽牛花池是黃石公園最著名的地熱溫泉之一,每年吸引300萬遊人。“牽牛花池”得名於其狀似一朵盛開的牽牛花。這個溫泉最大的特點是它的顏色隨着水溫的變化而不同。溫泉水溫在85℃時,泉內藻類爲白色;82℃時爲肉紅色;74℃時淺黃色;68℃時爲黃綠色。
泉水內含有各種金屬離子,在低角度光源的照射下,清澈的泉水更加湛藍,金黃色的外緣更加鮮明,猶如一朵盛開的牽牛花。
●黃石湖
著名的黃石湖位於黃石公園的中心。黃石湖長約30多千米,寬約24千米,湖水不深,只有60~90米。黃石湖的湖岸蜿蜒曲折,綿延100多千米。在濃郁的深林和皚皚的雪峯之中,它露出了自己美麗的面龐。
黃石湖是美國最大的高山湖泊,湖邊可見碧藍的湖水清澄見底。它就像一面明鏡一般,倒映着周邊皚皚的雪峯和幽深的森林,大自然如此純潔,使人感悟至深。
黃石湖中有豐富的鱒魚、天鵝、鵜鶘、大雁,鴨子、鶴鳥、蒼鷺、千鳥等,種類各異的鳥類在湖中和岸邊覓食,許多森林動物也走出叢林,在沙質的淺灘上散步。它們一邊喝水,一邊環顧四周,在暢行無阻的微風中乘涼,好不自在。
●瑪默斯區梯田
瑪默斯區位於黃石公園的西北部,也是國家公園管理處和主遊人中心所在之處,附近亦有不少歷史的建築,如黃石公園老郵局,瑪默斯熱泉旅館等。
這裏的熱泉不但帶來了碳酸鈣沉澱,同時因爲它的流動,創造出梯田的奇特造型。由於熱泉不斷地作用於地層,瑪默斯區梯田的形狀一直在變化中,所以它又被譽爲“黃石公園活雕塑”。
瑪默斯熱泉區可分爲上梯田和下梯田兩部分,其中景色最爲壯觀耀眼的密涅瓦梯田,位於下梯田中主梯田的右側。此區爲公園內最熱之處,世界上噴發規模最大的蒸汽船間歇泉就位在本區。據記載的噴水水柱曾高逾90米,不過自1991年最後一次噴發演出後即告退隱,而鄰近的熱泉反倒是日趨活躍。
延伸閱讀
●一場不該救的森林大火
黃石國家公園是美國最早的國家公園,對黃石國家公園的一切,美國政府都做了很好的保護,盡最大努力將它維持在最自然的狀態之下。
1988年的一場森林大火卻讓人頗爲爲難。這場大火是自然發生的,按照尊重自然的觀點,最好是不進行撲救。可要是不撲救的話,大火勢必燒燬公園中大片珍貴的林木,很有可能會造成無可挽回的巨大損失。
專家們爲此事進行了一場科學大討論。最後決定尊重自然的規律,不去救火,任其發展。這次大火,公園內1/3的森林被燒燬了。10年之後,黃石國家公園管理局專門對大火的生態影響進行了科學研究。科研證明,那次大火給公園帶來了一定的消極影響,但更多的是積極影響。
科學家們發現,森林的自然火災是自然生態系統中必然的一種循環。野火給整個生態系統做了一次大掃除,燒燬野草和灌木,同時吞噬了妨礙植物生長的病蟲害以及有礙植物發芽的化學物質。熾熱的大火還燒裂了岩石,又爲一些喜愛陽光的拓荒樹種開闢了道路。
在自然演化過程中,生活在黃石國家公園的很多植物和動物,已經適應了間歇週期較長的大火,週期性的野火是森林中部分物種生存和繁衍的插曲。
事實上,大火過後的第一個春天,黃石國家公園裏新的綠色生命迅速生長了出來。大火沒有毀滅黃石國家公園的150萬英畝森林,而是創造了150萬英畝的生態契機。
黃石國家公園的大火讓人類領略了大自然自己的規律。讓我們瞭解到,保護自然最根本的做法,首先是要尊重自然。除此之外,我們還了解到,不只是人類,形形**的生命都在運用自己的智慧,藉助大自然的力量,生存於這顆水藍色的星球之上。
小貼士:
●門票:
每人10美元,16歲以下免費。
●開放時間:
夏季時全部的入口都會開放;冬季則僅開放北方入口。
●注意事項:
早晚氣候極冷,宜多帶保暖衣服。6月底到8月除穿短袖外,最好再添加薄外套。
32.全世界天主教的中心——梵蒂岡
【必去理由】
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能夠擁有像梵蒂岡那樣尊崇的地位。它只是一個被包圍在羅馬城中的一塊不到半平方千米的土地,卻又是一個獨立的城中之國。而梵蒂岡的教堂在羅馬乃至整個基督教世界多不勝數的教堂中,都有着最尊崇的地位。
不僅如此,這裏也是一處聚集了大量藝術和建築傑作的寶地。在這兒,你將會因爲身爲靈性的人類而深感驕傲。也許是第一次,也許是比任何一次,在任何一個地方的感覺還要濃烈……
先睹爲快
梵蒂岡城大約建立於公元325年,梵蒂岡在拉丁語中意爲“先知之地”,全稱梵蒂岡城國,位於意大利羅馬境內,是一個典型的城中之國。其面積僅相當於北京故宮3/5大,是世界上最小的袖珍國。
中世紀時,教皇在西方世界享有至尊地位,對西方人的思想進行着統治,也控制了意大利的大片領土,包括整個羅馬帝國,都是屬於教皇國的範疇。經過一系列的統一運動,到了1870年,意大利統一基本完成,只剩下梵蒂岡這塊彈丸之地繼續由教皇管轄。
1984年,梵蒂岡再次與意大利政府簽署協議,宣佈政教分離,意大利與梵蒂岡各自享有獨立主權,從此,梵蒂岡領土不屬於意大利,天主教也不再是意大利的國教。從此,這個面積只有44公頃、總人口僅有1000人左右、世界上最小的國家,成爲了全球8億天主教徒的信仰中心。
梵蒂岡四周被中世紀時築起的圍牆包圍着,是個不折不扣的城中城、國中國。城牆共有6個門通向羅馬城內,只有3個門普通遊人能夠通行。梵蒂岡境內沒有田野,沒有工農業生產,也沒有軍隊,自來水、電力、食品、燃料、煤氣等由意大利供給。
不過,這裏有國民的生產生活必需品,有自己國家的郵政、電訊系統,設有國際信息通訊社和梵蒂岡廣播電臺,還有一支教皇的志願禁衛隊,負責國家的安全工作和保衛教皇的安全及參加宗教儀式。
作爲歐洲著名的遊覽勝地,梵蒂岡每年接待數以萬計的外國遊人和天主教信徒。越過聖彼得廣場半圓形的迴廊,即可看見排列整齊的多利克式圓柱,在廣場的正面即是世界頂級藝術品——聖彼得大教堂。它全世界最大的天主教堂,珍藏着歐洲藝術史上的許多無價之寶。
乍然進入這藝術的寶庫,一瞬間,彷彿掉進了中古世紀的時空。米開朗基羅、拉斐爾、羅丹、康丁斯基、達利、蒙克……平日裏一個個只能仰視的名字忽然成了眼前真實的存在,密密地在來人身邊織起了一道網,網住你的眼睛和你的心。
這裏的每一件藝術品都是無價的珍寶,時光匆匆,洗去了幾百年人世浮沉的傷痕,洗去了俗世榮辱的塵囂,在其中走上一遭,宛如經歷了一次純美的朝聖之旅。
景點導覽
●聖彼得大教堂
聖彼得大教堂是世界上最宏大最壯麗的天主教堂,整棟建築呈現出一個十字架的結構,建於聖彼德墓穴的正上方。其初建於公元324年,1452年尼古拉五世下令重建,1506年由意大利最優秀的建築師布拉曼特、米開朗琪羅、德拉·波爾塔和卡洛·馬泰爾相繼主持設計和施工,終於在1626年完成了現在的模樣。
進門口的右邊走廊裏,有米開朗基羅23歲時的作品《皮埃塔》,現在只能隔着玻璃欣賞。中央的圓頂是由米開朗基羅設計的,兩重結構,內部很明亮。圓頂下是教皇的祭壇,用貝尼尼創作的青銅華蓋覆蓋着。那扭曲的粗圓柱似的獨特形狀很引人注目。
下面的禮拜堂裏有聖彼得的墓。墓前跪着的是教皇庀奧六世的像,由新古典主義雕刻家卡諾巴所作。裏面上部有彩色玻璃作的鴿子,下面裝飾着貝尼尼作的巨大的“聖彼得的椅子”,裏面包着據說是聖彼得使用過的木製的傳教座椅。左邊的樓梯通往教皇的地下陵墓。
●梵蒂岡博物館
梵蒂岡博物館是世界上博物館中最早的,公元5世紀末就有了雛形。其內有6千米的展示空間,裏面有很多博物館和展廳,保存着無數古希臘、古羅馬、古埃及、中世紀以及文藝復興以來的藝術珍寶。西斯廷教堂和拉斐爾畫室是梵蒂岡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西斯廷教堂之所以聞名遐爾,是因爲藝術大師米開基羅在此創作了繪畫珍品《創世紀》和《末日的審判》。頂棚的《創世紀》面積300平方米,由9幅中心畫面組成,畫出上帝創造世界的過程。
《末日的審判》則位於正面壁上,充滿絕望陰沉的氣息,該畫描繪的是世界末日來臨時,基督把萬民召集在自己面前,分出善惡的情景。藝術家通過上帝分辨善惡,表達了自己愛憎分明的情感。
據說米開朗基羅創作時,工作極爲艱苦,爲了藝術的完美地謝絕了一切助手。由於長期仰面作畫,他頸項僵直,導致無法正常直立身體行走,看書讀信都要放置在頭頂仰視。歌德曾評論說:“沒有到過西斯廷禮拜堂的人,無法瞭解一個人所能做的事。”
●聖彼得廣場
聖彼得廣場被稱爲世界上最對稱、最壯麗的廣場,17世紀著名建築大師貝尼尼花了11年時間,終於建成了這個鉅作。廣場呈橢圓形,長340米,寬240米,兩側由半圓形大理石柱廊環抱,284根圓柱和88根方柱,分排4列,形成3條走廊。
朝向廣場的每根石柱頂端的平臺上,各有一尊3.2米高的大理石聖徒像。廣場中央矗立着一座高26米的方尖石碑。碑尖上是釘死耶穌的十字架造型,建造石碑的石料是當年專程從埃及運來的。在廣場兩側各有一個銀花飛濺的美麗噴泉。
每逢1月1日、復活節、聖誕節,廣場上往往都會聚集二十萬之衆。每逢禮拜日,總有成千上萬的人在此聆聽教皇在陽臺上播送晨禱詞,接受教皇的祝福。每年,世界各地到這裏朝聖的信徒和遊人絡繹不絕。
延伸閱讀
●米開朗基羅與圓頂
1506年,聖彼得大教堂的地基得以奠定,建築藝術家布拉曼特開始在這裏建造一個有巨型圓頂的教堂。不幸的是,1514年布拉曼特因病去世了,之後的工作由拉斐爾接替了他。1520年,拉斐爾去世,另外的建築師又採取了一個不同的設計,他們引進了一些哥特式的設計,圓頂的設計被取消了。
1546年,71歲高齡的米開朗基羅最終接替了這項工作。“爲了表達對上帝、對聖母、對聖彼得的愛”,米開朗基羅堅定地恢復了布拉曼特的圓頂設計。布拉曼特的正十字形設計也被米開朗琪羅所採用,只做了不多的幾處修改。
他設計出了一個更高的圓頂,地面與圓頂基座之間的距離約76 米,圓頂從基座處繼續往上向燈塔頂端延伸,最高點離地137.8 米。
蒼穹之下,它是如此的雄偉壯觀,它不僅與內部空間和建築的整體外觀相呼應,而且還使天主教世界的禮拜儀式、宗教和藝術的力量達到了頂峯,由此它成爲天主教世界的象徵。
小貼士:
●時差:
時間比北京晚7小時。但是在每年3~9月實行夏令時,比北京晚6小時。
●門票:
教堂進入免費,圓頂門票:電梯5歐元、樓梯4歐元
博物館:12歐元,學生憑學生證及14歲以下的兒童8歐元。
●開放時間:
大教堂:夏季7:00~19:00? 冬季7:00~18:00,圓頂8:00~17:00
博物館:4月1日~10月31日,8:45~16:45;11月1日~3月31日,8:45~13:45。
●注意事項:
在博物館館內可租用配有CD和耳機的導遊設備,可提供給遊人包括六種語言的豐富而有趣的解說詞,包括350多件藝術品的講解和各個展廳的主要歷史等。租用這樣一套設備大約花費5.50歐元。
33.人間的失樂園——約旦佩特拉古城
【必去理由】
英國詩人約翰·威廉·貝根在《致佩特拉》中說:“令我震驚的惟有東方大地,玫瑰紅牆見證了整個歷史。”
佩特拉之所以迷人,是因爲它美輪美奐的古典建築,其險峻、幽深的峽谷,奇石怪峯的壯觀,絢麗奪目的岩石色彩和它傳奇般的歷史……
先睹爲快
佩特拉古城,是約旦南部的一座歷史古城,它是約旦南部沙漠中的神祕古城之一,也是約旦最負盛名的古蹟區之一。它距首都安曼約260千米,隱沒於死海和阿克巴灣之間的山峽中,位於乾燥的海拔1000米的高山上。
它幾乎是全在岩石上雕刻而成的,並以岩石的色彩而聞名於世。佩特拉因其色彩而常常被稱爲“玫瑰紅城市”。實際上,這裏的岩石不只呈紅色,還有淡藍、橘紅、黃色、紫色和綠色。2007年7月8日,被評選爲世界新七大奇蹟。
公元前1世紀,佩特拉在國王阿雷特斯三世統治時極其繁榮,疆土曾擴大到大馬士革。公元106年被羅馬帝國皇帝圖拉真軍隊攻陷,淪爲羅馬帝國的一個行省,曾作爲商路要道盛極一時。3世紀起,因紅海海上貿易興起代替了陸上商路,佩特拉開始衰落,7世紀被阿拉伯軍隊征服時,已是一座廢棄的空城。
幾百年中,佩特拉只爲當地部落的居民所知。公元1812年,佩特拉被重新發現。當時一個名叫約翰·伯克哈特的瑞士探險者,能說一口流利的阿拉伯語,打扮得像一名穆斯林。他說服了當地的一位嚮導,表示希望能在一座墓前敬獻一頭山羊。因爲,他早就聽說這座墓的附近有一座被埋沒有城市。那位嚮導帶着伯克哈特,沿着如今遊人到佩特拉的必經之路錫克——一條深陷在岩石的狹窄的裂縫,來到一座令人難忘的建築物前。這就是舉世聞名的佩特拉古城。
佩特拉遺蹟有一條長約1.5千米的狹窄峽谷通道。建築物雕鑿在懸崖峭壁面內,其房間也隱沒在岩石之中。大約公元前312年,納巴泰人在此定居。峽谷最寬處約7米,最窄處僅 2米左右,兩側雕鑿有洞窟、巖墓等。
城市依四周山坡建築而成,有寺院、宮殿、浴室和住宅等。還有從岩石中開鑿出來的水渠。在東北部的山岩上開鑿有石窟,其中有一座氣勢雄偉的三層巨窟,正面爲羅馬宮殿建築風格,是歷代國王的陵墓。現設有佩特拉石窟博物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已將該處列爲世界文化遺產之一。
景點導覽
●卡茲尼宮
穿過蛇道進入佩特拉,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卡茲尼,這座“藏寶洞”是佩特拉最宏偉的遺蹟,正面高43米,寬30米,完全由玫瑰色的山壁雕鑿而出。站立在這座雄偉的建築物前,你會發現很難定義它是屬於建築還是雕刻作品。這是一座羅馬科林斯式神殿,有雄偉的廊柱和精緻的細部雕刻。
關於這座神祕殿堂的用途有4個傳說:第一,有人說這是那霸田人用來存放從埃及搶得的大批財寶的寶庫;此外,也有人說這是那霸田國王的陵墓;第三個傳說,這是祭祀埃及神話中掌管生育的女神愛瑟斯的神殿;第四個傳說最爲離奇,有人說這是《阿里巴巴與四十大盜》裏那個要說“芝麻開門”才能進入的寶庫。不管事實到底是怎樣,後人只能憑藉着猜測來想象一番,歷史的真相也許永遠都不會揭開。
●德伊神廟
佩特拉古城最大的建築德伊神廟在佩特拉城盡西端的山頂之上,需要遊人付出些辛苦才能一覽全貌。然而所有的疲勞,都會在見到德伊神廟的瞬間灰飛煙滅。來到此處,你會驚訝地發現,德伊神廟竟是用山巒之巔的一塊數十米高的巨石整個雕琢而成。
神廟高達45米,頂部直刺青天,除去在佩特拉的石刻建築中處處可見的莊嚴之外,更多了十分霸氣。人們無法想象還有甚麼更合適的方法來建造一所神廟,住在這裏的神,抑或是創造出這神廟的人,因這座神廟而擁有了傲視天下的氣勢。
延伸閱讀
●佩特拉歷史
納巴泰人是阿拉伯遊牧民族,約在公元前6世紀從阿拉伯半島北移進入該地區。在他們建造的衆多居住地中,尤以首都佩特拉最爲突出。
佩特拉是一個值得介紹的地方。第一,它易守難攻,唯一的入口是狹窄的山峽,敵方無法調集大軍攻城,可說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第二,資源豐富,環抱城市的高地平原上森林繁茂,木材豐富,牧草肥沃,利於遊牧;第三,水源充足,一股終年不斷的噴泉提供了可靠的水源。
在羅馬人統治下,佩特拉曾一度繁榮昌盛,羅馬工程師們鋪築商道,改進灌溉設施。可是,越來越多的貨物依靠海上運輸,地中海岸的一座名叫亞力山大的城市搶走了它的一部分生意;陸地運輸也開始變化,羅馬人在它北部興建了一條大路,連通了途利亞的大馬士革與美索不達米亞(今天的伊拉克),掠走了更多的運輸貿易。
到了公元3世紀,佩特拉的經濟實力和財富大大減弱。公元4世紀,佩特拉淪爲拜古庭(或稱東羅馬帝國)的一部分。在這期間,它成爲一座基督教城市,是拜占庭(或稱東正教)大主教的居住地。公元7世紀,伊斯蘭教在阿拉伯地區東山再起,迅速波及西亞和北非地帶。伊斯蘭帝國日趨強大,最終控制了從西班牙到阿富汗的廣大地區,阿拉伯人佩特拉區又成了伊斯蘭帝國的一個小省。
歷史轉瞬到了20世紀,佩特拉已成爲旅遊勝地,同時也成了考古學家研究的重要而嚴肅的課題之一。首批當代考古隊考察了佩特拉的石雕墓地和廟宇,研究者們確定佩特拉建築融入了埃及、敘利亞、美索不達米亞、希臘以及羅馬的建築風格,展示出一個多國文化交流中心城市的風貌。1985年,佩特拉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小貼士:
●交通:
佩特拉離約旦首都安曼260千米,距港口阿喀巴180千米。每天有無數巴士,中巴和服務出租車。
●注意事項:
1、去佩特拉要備好一天的乾糧和大量的水,古城內只有很少的幾家店鋪,東西奇貴。
2、住宿的話,佩特拉外的小鎮瓦迪穆薩有很多選擇,從家庭旅館到數百第納爾的五星級飯店都有。一般來說,離佩特拉入口越近,同等條件的飯店價格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