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其它小說 > 三國志 > 第2章 第二卷 魏書二

第2章 第二卷 魏書二

目錄

  ◎文帝紀第二文皇帝諱丕,字子桓,武帝太子也。中平四年冬,生於譙。建安十六年,爲五官中郎將、副丞相。二十二年,立爲魏太子。太祖崩,嗣位爲丞相、魏王。尊王后曰王太后。改建安二十五年爲延康元年。

  元年二月壬戌,以大中大夫賈詡爲太尉,御史大夫華歆爲相國,大理王朗爲御史大夫。置散騎常侍、侍郎各四人,其宦人爲官者不得過諸署令;爲金策著令,藏之石室。

  初,漢熹平五年,黃龍見譙,光祿大夫橋玄問太史令單颺:“此何祥也?”颺曰:“其國後當有王者興,不及五十年,亦當復見。天事恆象,此其應也。”

  內黃殷登默而記之。至四十五年,登尚在。三月,黃龍見譙,登聞之曰:“單颺之言,其驗茲乎!”

  已卯,以前將軍夏侯惇爲大將軍。濊貊、扶餘單于、焉耆、于闐王皆各遣使奉獻。

  夏四月丁巳,饒安縣言白雉見。庚午,大將軍夏侯惇薨。

  五月戊寅,天子命王追尊皇祖太尉曰太王,夫人丁氏曰太王后,封王子叡爲武德侯。是月,馮翊山賊鄭甘、王照率衆降,皆封列侯。

  酒泉黃華、張掖張進等各執太守以叛。金城太守蘇則討進,斬之。華降。

  六月辛亥,治兵於東郊,庚午,遂南征。

  秋七月庚辰,令曰:“軒轅有明臺之議,放勳有衢室之問,皆所以廣詢於下也。百官有司,其務以職盡規諫,將率陳軍法,朝士明制度,牧守申政事,縉紳考六藝,吾將兼覽焉。”

  孫權遣使奉獻。蜀將孟達率衆降。武都氐王楊僕率種人內附,居漢陽郡。

  甲午,軍次於譙,大饗六軍及譙父老百姓於邑東。八月,石邑縣言鳳皇集。

  冬十月癸卯,令曰:“諸將征伐,士卒死亡者或未收斂,吾甚哀之;其告郡國給槥櫝殯斂,送致其家,官爲設祭。”丙午,行至曲蠡。

  漢帝以衆望在魏,乃召羣公卿士,告祠高廟。使兼御史大夫張音持節奉璽綬禪位,冊曰:“諮爾魏王:昔者帝堯禪位於虞舜,舜亦以命禹,天命不於常,惟歸有德。漢道陵遲,世失其序,降及朕躬,大亂茲昏,羣凶肆逆,宇內顛覆。賴武王神武,拯茲難於四方,惟清區夏,以保綏我宗廟,豈予一人獲乂,俾九服實受其賜。今王欽承前緒,光於乃德,恢文武之大業,昭爾考之弘烈。皇靈降瑞,人神告徵,誕惟亮採,師錫朕命,僉曰爾度克協於虞舜,用率我唐典,敬遜爾位。於戲!天之歷數在爾躬,允執其中,天祿永終;君其祗順大禮,饗茲萬國,以肅承天命。”乃爲壇於繁陽。庚午,王升壇即阼,百官陪位。事訖,降壇,視燎成禮而反。改延康爲黃初,大赦。

  黃初元年十一月癸酉,以河內之山陽邑萬戶奉漢帝爲山陽公,行漢正朔,以天子之禮郊祭,上書不稱臣,京都有事於太廟,致胙;封公之四子爲列侯。追尊皇祖太王曰太皇帝,考武王曰武皇帝,尊王太后曰皇太后。賜男子爵人一級,爲父後及孝悌力田人二級。以漢諸侯王爲崇德侯,列侯爲關中侯。以潁陰之繁陽亭爲繁昌縣。封爵增位各有差。改相國爲司徒,御史大夫爲司空,奉常爲太常,郎中令爲光祿勳,大理爲廷尉,大農爲大司農。郡國縣邑,多所改易。更授匈奴南單于呼廚泉魏璽綬,賜青蓋車、乘輿、寶劍、玉玦。十二月,初營洛陽宮,戊午幸洛陽。

  是歲,長水校尉戴陵諫不宜數行弋獵,帝大怒;陵減死罪一等。

  二年春正月,郊祀天地、明堂。甲戌,校獵至原陵,遣使者以太牢祠漢世祖。

  乙亥,朝日於東郊。初令郡國口滿十萬者,歲察孝廉一人;其有秀異,無拘戶口。辛巳,分三公戶邑,封子弟各一人爲列侯。壬午,復潁川郡一年田租。

  改許縣爲許昌縣。以魏郡東部爲陽平郡,西部爲廣平郡。

  詔曰:“昔仲尼資大聖之才,懷帝王之器,當衰周之末,無受命之運,在魯、衛之朝,教化乎洙、泗之上,悽悽焉,遑遑焉,欲屈己以存道,貶身以救世。於時王公終莫能用之,乃退考五代之禮,脩素王之事,因魯史而制春秋,就太師而正雅頌,俾千載之後,莫不宗其文以述作,仰其聖以成謀,諮!可謂命世之大聖,億載之師表者也。遭天下大亂,百祀墮壞,舊居之廟,毀而不脩,褒成之後,絕而莫繼,闕里不聞講頌之聲,四時不睹蒸嘗之位,斯豈所謂崇禮報功,盛德百世必祀者哉!其以議郎孔羨爲宗聖侯,邑百戶,奉孔子祀。”令魯郡脩起舊廟,置百戶吏卒以守衛之,又於其外廣爲室屋以居學者。

  三月,加遼東太守公孫恭爲車騎將軍。初復五銖錢。夏四月,以車騎將軍曹仁爲大將軍。五月,鄭甘復叛,遣曹仁討斬之。六月庚子,初祀五嶽四瀆,鹹秩羣祀。丁卯,夫人甄氏卒。戊辰晦,日有食之,有司奏免太尉,詔曰:“災異之作,以譴元首,而歸過股肱,豈禹、湯罪己之義乎?其令百官各虔厥職,後有天地之眚,勿復劾三公。”

  秋八月,孫權遣使奉章,並遣于禁等還。丁巳,使太常邢貞持節拜權爲大將軍,封吳王,加九錫。冬十月,授楊彪光祿大夫。以谷貴,罷五銖錢。

  己卯,以大將軍曹仁爲大司馬。十二月,行東巡。是歲築陵雲臺。

  三年春正月丙寅朔,日有蝕之。庚午,行幸許昌宮。詔曰:“今之計、,孝,古之貢士也;十室之邑,必有忠信,若限年然後取士,是呂尚、周晉不顯於前世也。其令郡國所選,勿拘老幼;儒通經術,吏達文法,到皆試用。有司糾故不以實者。”

  二月,鄯善、龜茲、于闐王各遣使奉獻,詔曰:“西戎即敘,氐、羌來王,詩、書美之。頃者西域外夷並款塞內附,其遣使者撫勞之。”是後西域遂通,置戊己校尉。

  三月乙丑,立齊公叡爲平原王,帝弟鄢陵公彰等十一人皆爲王。初制封王之庶子爲鄉公,嗣王之庶子爲亭侯,公之庶子爲亭伯。甲戌,立皇子霖爲河東王。

  甲午,行幸襄邑。夏四月戊申,立鄄城侯植爲鄄城王。癸亥,行還許昌宮。五月,以荊、揚、江表八郡爲荊州,孫權領牧故也;荊州江北諸郡爲郢州。

  閏月,孫權破劉備於夷陵。初,帝聞備兵東下,與權交戰,樹柵連營七百餘裏,謂羣臣曰:“備不曉兵,豈有七百里營可以拒敵者乎!‘苞原隰險阻而爲軍者爲敵所禽’,此兵忌也。孫權上事今至矣。”後七日,破備書到。

  秋七月,冀州大蝗,民飢,使尚書杜畿持節開倉廩以振之。八月,蜀大將黃權率衆降。

  九月甲午,詔曰:“夫婦人與政,亂之本也。自今以後,羣臣不得奏事太后,後族之家不得當輔政之任,又不得橫受茅土之爵;以此詔傳後世,若有背違,天下共誅之。”庚子,立皇后郭氏。賜天下男子爵人二級;鰥寡篤癃及貧不能自存者賜谷。

  冬十月甲子,表首陽山東爲壽陵,作終制曰:“禮,國君即位爲椑,存不忘亡也。昔堯葬谷林,通樹之,禹葬會稽,農不易畝,故葬於山林,則合乎山林。封樹之制,非上古也,吾無取焉。壽陵因山爲體,無爲封樹,無立寢殿,造園邑,通神道。夫葬也者,藏也,欲人之不得見也。骨無痛癢之知,冢非棲神之宅,禮不墓祭,欲存亡之不黷也,爲棺槨足以朽骨,衣衾足以朽肉而已。故吾營此丘墟不食之地,欲使易代之後不知其處。無施葦炭,無藏金銀銅鐵,一以瓦器,合古塗車、芻靈之義。棺但漆際會三過,飯含無以珠玉,無施珠襦玉匣,諸愚俗所爲也。季孫以璵璠斂,孔子歷級而救之,譬之暴骸中原。

  宋公厚葬,君子謂華元、樂莒不臣,以爲棄君於惡。漢文帝之不發,霸陵無求也;光武之掘,原陵封樹也。霸陵之完,功在釋之;原陵之掘,罪在明帝。是釋之忠以利君,明帝愛以害親也。忠臣孝子,宜思仲尼、丘明、釋之之言,鑑華元、樂莒、明帝之戒,存於所以安君定親,使魂靈萬載無危,斯則賢聖之忠孝矣。自古及今,未有不亡之國,亦無不掘之墓也。喪亂以來,漢氏諸陵無不發掘,至乃燒取玉匣金縷,骸骨並盡,是焚如之刑,豈不重痛哉!禍由乎厚葬封樹。‘桑、霍爲我戒’,不亦明乎?其皇后及貴人以下,不隨王之國者,有終沒皆葬澗西,前又以表其處矣。蓋舜葬蒼梧,二妃不從,延陵葬子,遠在嬴、博,魂而有靈,無不之也,一澗之間,不足爲遠。若違今詔,妄有所變改造施,吾爲戮屍地下,戮而重戮,死而重死。臣子爲蔑死君父,不忠不孝,使死者有知,將不福汝。其以此詔藏之宗廟,副在尚書、祕書、三府。”

  是月,孫權復叛。復郢州爲荊州。帝自許昌南征,諸軍兵並進,權臨江拒守。

  十一月辛丑,行幸宛。庚申晦,日有食之。是歲,穿靈芝池。

  四年春正月,詔曰:“喪亂以來,兵革未戢,天下之人,互相殘S。今海內初定,敢有私復讎者皆族之。”築南巡臺於宛。三月丙申,行自宛還洛陽宮。癸卯,月犯心中央大星。

  丁未,大司馬曹仁薨。是月大疫。

  夏五月,有鵜鶘鳥集靈芝池,詔曰:“此詩人所謂污澤也。曹詩‘刺恭公遠君子而近小人’,今豈有賢智之士處於下位乎?否則斯鳥何爲而至?其博舉天下俊德茂才、獨行君子,以答曹人之刺。”

  六月甲戌,任城王彰薨於京都。甲申,太尉賈詡薨。太白晝見。是月大雨,伊、洛溢流,S人民,壞廬宅。秋八月丁卯,以廷尉鍾繇爲太尉。辛未,校獵於滎陽,遂東巡。論徵孫權功,諸將已下進爵增戶各有差。九月甲辰,行幸許昌宮。

  五年春正月,初令謀反大逆乃得相告,其餘皆勿聽治;敢妄相告,以其罪罪之。三月,行自許昌還洛陽宮。夏四月,立太學,制五經課試之法,置春秋穀梁博士。五月,有司以公卿朝朔望日,因奏疑事,聽斷大政,論辨得失。秋七月,行東巡,幸許昌宮。八月,爲水軍,親御龍舟,循蔡、潁,浮淮,幸壽春。揚州界將吏士民,犯五歲刑已下,皆原除之。九月,遂至廣陵,赦青、徐二州,改易諸將守。冬十月乙卯,太白晝見。行還許昌宮。十一月庚寅,以冀州飢,遣使者開倉廩振之。

  戊申晦,日有食之。

  十二月,詔曰:“先王制禮,所以昭孝事祖,大則郊社,其次宗廟,三辰五行,名山大川,非此族也,不在祀典。叔世衰亂,崇信巫史,至乃宮殿之內,戶牖之間,無不沃酹,甚矣其惑也。自今,其敢設非祀之祭,巫祝之言,皆以執左道論,著於令典。”是歲穿天淵池。

  六年春二月,遣使者循行許昌以東盡沛郡,問民所疾苦,貧者振貸之。三月,行幸召陵,通討虜渠。乙巳,還許昌宮。幷州刺史梁習討鮮卑軻比能,大破之。辛未,帝爲舟師東征。五月戊申,幸譙。壬戌,熒惑入太微。

  六月,利成郡兵蔡方等以郡反,S太守徐質。遣屯騎校尉任福、步兵校尉段昭與青州刺史討平之;其見脅略及亡命者,皆赦其罪。

  秋七月,立皇子鑑爲東武陽王。八月,帝遂以舟師自譙循渦入淮,從陸道幸徐。九月,築東巡臺。冬十月,行幸廣陵故城,臨江觀兵,戎卒十餘萬,旌旗數百里。是歲大寒,水道冰,舟不得入江,乃引還。十一月,東武陽王鑑薨。十二月,行自譙過樑,遣使以太牢祀故漢太尉橋玄。

  七年春正月,將幸許昌,許昌城南門無故自崩,帝心惡之,遂不入。壬子,行還洛陽宮。三月,築九華臺。夏五月丙辰,帝疾篤,召中軍大將軍曹真、鎮軍大將軍陳羣、徵東大將軍曹休、撫軍大將軍司馬宣王,並受遺詔輔嗣主。遣後宮淑媛、昭儀已下歸其家。丁巳,帝崩於嘉福殿,時年四十。六月戊寅,葬首陽陵。自殯及葬,皆以終制從事。

  初,帝好文學,以著述爲務,自所勒成垂百篇。又使諸儒撰集經傳,隨類相從,凡千餘篇,號曰皇覽。

  評曰:文帝天資文藻,下筆成章,博聞強識,才藝兼該;若加之曠大之度,勵以公平之誠,邁志存道,克廣德心,則古之賢主,何遠之有哉!

目錄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