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其它小說 > 雷鋒精神 > 第5章 四、學習雷鋒好榜樣

第5章 四、學習雷鋒好榜樣

目錄 下一章

  ●老周說:“我對人民的貢獻太小了,和雷鋒簡直沒法比啊!”

  ●歐陽海奮不顧身地躍上鐵路,搶在機車的前面,拼出全身的力氣,把大黑騾推下鐵路。

  ●在地雷即將發生意外爆炸的緊急關頭,王傑撲上這枚地雷,用身體掩護在場的12名民兵和人武幹部,壯烈犧牲。

  ● 學習雷鋒好榜樣各行各業積極學雷鋒

  毛澤東發出“向雷鋒同志學習”的號召以後,全國人民學習雷鋒的熱情更加高漲,各行各業湧現出無數的學雷鋒積極分子。

  瀋陽部隊某長途電話連的女戰士們積極學習雷鋒爲人民服務的精神,對待用戶勝過親人,把對雷鋒的敬佩努力傾注到自己轉接的每一個電話之中。

  1962年春天,長途電話連黨支部曾經把雷鋒請到連裏作報告。雷鋒那種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思想,深深地感染着電話裏的每一個戰士。他們立志向雷鋒學習,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貢獻。他們中的許多人,在機臺旁工作5年、10年,勤勤懇懇,任勞任怨。

  新來的戰士小范,曾經很討厭話務工作,認爲幹這行又枯燥,又沒有出息。老戰士發現以後,就主動給她講雷鋒主動要求去條件艱苦的地方,爲祖國做貢獻的故事,小范聽後,思想上受到很大的觸動。他開始轉變自己的工作態度,很快成爲電話連裏的優秀士兵。

  某部隊管理員老周,積極響應中央發出的“向雷鋒同志學習”的號召,他學着雷鋒的樣子,一次又一次地將平時積攢下來的錢悄悄地寄給困難羣衆,寄給災區。

  有人給老周算過一筆帳,老周自從學雷鋒以來,爲幫助同志,爲支援災區,所花的錢不少於300元。可是,老周還經常說:“我對人民的貢獻太小了,和雷鋒簡直沒法比啊!”

  在廣州市的3路電車上,活躍着一個由電車乘務員組成的“學雷鋒小組”,他們向雷鋒學習,積極熱情地爲乘客服務,受到乘客的好評。

  有一次,幾個乘務員看見一個丟失在電車上的錢包。他們拾起錢包,發現錢包裏有一張來廣州探親的證明。這時候,乘務員小劉正好下班,她就約另一個乘務員小宋一起去尋找失主。

  小劉和小宋不顧一天工作的勞累,按照探親證明上寫的地址,找到被探親者的工作單位。不巧的是,那位同志幾天前剛剛調動了工作。

  小劉和小宋沒有灰心,她們四處打聽,終於又找到被探親者的新單位。原來丟錢包的失主,就是被探親者的愛人。夫婦二人接過錢包,激動地連聲說:“你們可真是活雷鋒啊!”

  吉林省某旅社青年服務員小芳,認真學習雷鋒的先進事蹟,熱心爲羣衆服務,受到人們的讚揚。

  小芳在工作中,處處以雷鋒爲榜樣,對工作認真負責,經常忙得滿頭大汗,腰痠腿疼,但她從不叫苦,對工作始終充滿熱情。

  旅客的衣服髒了,小芳就悄悄地洗淨,曬乾,疊得整整齊齊,放在旅客的牀上。

  旅客的衣服破了、釦子掉了,小芳就拿起針線,及時給縫好、釘好。

  旅客病了,小芳想起雷鋒對同志如春天般溫暖的精神,就主動爲旅客端來可口的飯菜,還請來大夫給他們看病。

  旅客不知道要去辦事的地點,小芳就主動帶領旅客走街串巷,熱情地給旅客當嚮導。

  一天,兩個旅客由於淋了大雨,患了重感冒,躺在牀上。小芳知道後,立刻到藥店買來治感冒的藥,又到飯店買來放了薑片的麪湯,端到他們面前,讓他們喝下。

  病人喝下藥和麪湯以後,很快恢復健康。

  臨走時,這兩個旅客連聲道謝,稱讚小芳是個好青年。小芳謙虛地說:“比起雷鋒來,我還差遠了。”

  冬季的一個夜晚,小芳下班回家的時候,遇見一個雙目失明的老大娘。

  老大娘是來探望在本地某化工廠工作的兒子。當時工廠已經下班了,老大娘行動不便,找不到兒子的家,心中焦急萬分。

  小芳問明情況以後,立刻親熱地安慰老大娘說:“大娘,您彆着急,我送您去,保證幫您找到親人。”

  小芳說完,就轉身到單位食堂借來手推車,又拿了一套被褥,熱情地把老大娘扶到車上,細心地幫她蓋好被子,然後推起車,邊走邊打聽大娘兒子的家。

  冬天的夜晚很冷,小芳卻累得滿頭大汗。

  小芳走一段路,就停下來打聽打聽。從南到北,又從東到西。足足花了兩個小時,終於找到大娘的兒子家。

  這時候,已是22時了。

  大娘和兒子都很感動。大娘含着淚水拉着小芳的手,說:“閨女,你叫啥名字?在哪裏工作?”

  小芳笑着說:“大娘,我叫雷鋒,我的工作,就是爲人民服務。”

  小芳說完,對大娘揮揮手,就推着車跑了。

  在學雷鋒運動中,不少小學生也主動向雷鋒叔叔學習,主動幫助別人。

  冬天的一個夜晚,在遼寧省營口市一個公共汽車站,某小學四年級學生周紅和她的弟弟站在那裏,細心地注視着馬路上來來往往的行人。

  過了一會兒,一箇中年婦女急匆匆地跑來,看見周紅就問:“小同學,你們見到一個揹包嗎?是藍色的。”周紅聽了,從身後拿出一個圓鼓鼓的藍色揹包,說:“阿姨,這是您丟的嗎?我們在這裏等您好久了。”

  這個中年婦女接過自己上車時不小心丟失的揹包,看着周紅和她的弟弟凍得紅通通的小臉,感動得說不出話來。她想給周紅所在的學校寫一封表揚信,就問周紅:“小姑娘,你叫甚麼名字?是哪個學校的?”

  周紅猜出她的心思,笑着說:“阿姨,這是我們少先隊員應該做的。和雷鋒叔叔相比,我們還差得很遠呢。”說完,就拉着弟弟走了。

  在學雷鋒活動中,全國湧現出無數的學雷鋒積極分子和先進集體。幾乎每一個人,都受到過別人無私的幫助,也無私地幫助過別人。

  大家時常聽到這樣的對話:

  同志,真謝謝你啊,你叫甚麼名字?

  我叫雷鋒……學習雷鋒的傑出代表

  毛澤東等領袖爲雷鋒題詞以後,形成巨大的號召力。一場全黨、全軍、全國人民學習雷鋒的活動迅速在神州大地形成熱潮。

  此後,每年3月5日便成了全民學雷鋒的日子。

  全國各行各業和各條戰線上,湧現出成千上萬雷鋒式的先進人物,全社會迅速地出現一種奮發圖強,積極向上的精神,進一步地形成一種良好的社會新風氣。

  1963年2月12日,《解放軍》報刊登出一篇學習雷鋒的文章,作者這樣寫道:

  讀了報紙上關於雷鋒生前事蹟的報道,很受感動。人們哀悼他,敬佩他,同時也爲祖國曾有這樣高度革命覺悟的青年戰士感到興奮。

  雷鋒同志生前的一些事蹟,看起來似乎是平凡的,但在這些事蹟中卻蘊藏着不平凡的革命精神。雷鋒犧牲的時候僅僅22歲,是解放軍的一個汽車班班長。他沒有做出甚麼轟轟烈烈的豐功偉績,他的日記中記下的一些熱誠的誓言,還沒有來得及充分地實現。可是這並不妨礙他成爲我們學習的榜樣……

  英雄戰士歐陽海就是學雷鋒運動中湧現出來的先進人物。

  1963年11月18日上午,白霧茫茫,細雨濛濛。滿載着旅客的282次列車由衡陽北上,風馳電掣地向前飛奔。

  這時候,一隊炮兵戰士拉着馱炮的戰馬,正沿着鐵路東側向前行進。

  火車司機連忙拉笛告訴部隊小心。

  不料,氣笛的尖嘯聲驚動一匹馱着沉重炮架的黑騾子,它忽地拖着馭手衝上軌道,亂蹦亂跳,最後竟然死死站在軌道上不動了。

  列車正在飛速向黑騾子衝去,相距只有40多米。

  一場嚴重的事故眼看就要發生。

  就在這緊急關頭,從部隊的行列中猛然衝出一個戰士,他奮不顧身地躍上鐵路,搶在機車的前面,拼出全身的力氣,把大黑騾推下鐵路。一場重大事故避免了,全車旅客得救了,可是,這個戰士自己卻沒有來得及躲開,他被火車撞倒了。

  火車向前衝滑大約300米才停住。兩位火車司機連忙跳下機車,直奔戰士倒下的地點。受傷的戰士已經躺在戰友的手臂裏,左腿滿是鮮血,卻不聲不響,只是睜着一雙亮晶晶的眼睛環視周圍的同志。

  火車上的副司機含着眼淚說:“快救救這個戰士,是他救了我們全列車的旅客和乘務員啊!”

  這個捨身搶救列車的戰士,就是共產黨員、解放軍某部三連七班班長歐陽海。

  歐陽海被送到醫院後,鐵路職工、剛下車的旅客和駐軍官兵100多人,都焦急地守候在醫院手術室外,紛紛要求給歐陽海輸血。當地縣委在打電話,請求派飛機把歐陽海送到上海搶救。然而,歐陽海卻因爲傷勢過重,搶救無效,與同志們永別了。

  歐陽海生前,十分崇拜雷鋒,他把雷鋒看成是自己的學習榜樣,自覺地向雷鋒學習。

  1963年,歐陽海探家時,家鄉東山鄉的一個小姑娘失足掉進水井裏,歐陽海跳進冰冷的井中把女孩救起來,鄉親們敲鑼打鼓來感謝他的救命之恩,他只說:“這是應該的。”

  村裏歐陽增玉家不小心失火,火苗直竄上樓板,鄉親們都在地裏勞動,歐陽海及時趕到,先背出歐陽增玉的老母親,又把燃燒着的柴草扔到屋外,雙手被燒傷了,回到連隊時手上還敷着草藥。連長問他,他說是自己不小心燙壞的。

  一個假日,歐陽海外出回來,碰見一位老大爺喫力地挑着一擔柴,他迎上去接過擔子,從山上到山下,足足挑十來裏。老大爺請他留下名字,他笑着說:“我是雷鋒的戰友。”

  歐陽海在他的日記本上寫道:

  如果需要爲共產主義的理想而犧牲,我們每個人都應該也可以做到臉不變色,心不跳。

  歐陽海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履行了這句莊嚴的誓言。

  王傑也是學雷鋒運動中湧現出的傑出代表。

  1963年3月,毛澤東向全國人民發出“向雷鋒同志學習”的偉大號召以後,王傑思想上受到到很大的震動。王傑把雷鋒的事蹟和日記讀了一遍又一遍。

  在一次施工中,王傑被着火的瀝青燙傷右手,硬被同志們拉下來休息。

  排長來看望王傑。一進屋,只見王傑趴在臨時搭起的地鋪上,面前攤開一大張牛皮紙,他用左手握着筆桿,正在喫力地寫着甚麼。

  排長看到王傑臉上的汗珠不斷滴落下來。

  排長走上前,看到紙上密密麻麻地寫滿“向雷鋒同志學習”的字樣。

  排長很感動,他關切地對王傑說:“王傑同志,你也要注意休息呀!”

  王傑不好意思地笑了。

  王傑生前,把雷鋒當成自己的榜樣,把爲人民做好事視爲人生中最有意義的事情。

  王傑把自己攢下的錢偷偷給生活困難同志的家郵去。

  王傑只要有時間,就主動幫助炊事員挑水、做飯。

  一個風雪交加的晚上,施工一天的同志都已經進入夢鄉,王傑悄悄地爬起來,把全排二十多件溼棉衣、棉鞋烤乾…

  野營行軍中,王傑把別人踩倒的麥苗扶好,培上土;路途上,他搶着爲戰友扛搶;在宿營地,他一放下揹包就主動替羣衆挑水、掃院子;抗洪中,他冒險爲大家探路,羣衆稱他爲“活雷鋒”。

  1965年7月14日,王傑在幫邳縣張樓公社農民進行地雷爆破訓練,在地雷即將發生意外爆炸的緊急關頭,他撲上這枚地雷,用身體掩護在場的12名民兵和人武幹部,壯烈犧牲。

  這一時期,像歐陽海和王傑這樣的學雷鋒標兵實在是不計其數。如跳入激浪深流救撈落水老人和兒童的謝臣、王永才、孫忠傑、曹愛勤;衝進火海搶救國家物資的趙爾春,勇攔驚馬奮勇救兒童的劉英俊等等。他們都是學雷鋒活動中湧現出的先進分子的傑出代表。新時代的活雷鋒

  李潤虎是蘭州軍區某紅軍師軍械修理所的一名志願兵。他從1972年入伍以後,堅持學雷鋒做好事,腳踏實地,默默奉獻。

  1982年秋天,戰士王天西的父親得了敗血症,家裏來信要錢治病。王天西沒有積蓄,急得喫不下飯。李潤虎知道後,勸慰了幾句,就揣上僅有的50元錢去郵局,填匯款單的時候,他在附言欄裏寫道:“父親,請您保重!”

  李潤虎知道僅僅依靠自己的力量是不夠的,他就把王天西的境遇告訴全所的戰友,他還對戰友們說:“哪位父親對兒子開口要錢,都是迫不得已的。父親收到我們的錢,不光感到我們在孝順他,還會覺得心裏踏實,覺得兒子在連隊生活得不錯。如果收不到錢,老人就會對自己向兒子要錢的舉動感到內疚,還會替兒子的處境擔憂,是不是?”

  戰友們聽了李潤虎的這番話,都深受感動,紛紛對王天西解囊相助。

  1989年春播前夕,戰士蘇學才接到父親的來信,父親說家裏分到20多畝地,打算種花生,需要兒子籌借1000元錢買花生種子,借不着就讓兒子去貸款,秋後再還錢。

  李潤虎在司務長那裏存有幾百元錢,是準備家裏蓋房用的,他知道小蘇家裏的情況後,立即湊了500元錢給小蘇。

  小蘇知道李潤虎家的房子已經拖了8年沒有蓋成,執意不收。李潤虎笑着說:“我再等明年吧,你先把這錢寄回去。”

  秋後,小蘇家的花生大豐收,父親寄來整整1000元錢,讓兒子交給李潤虎,還解釋說多餘的錢支援李潤虎家蓋房。李潤虎火了,他生氣地說:“小蘇,你把我當成啥人了!”硬是隻收500元。

  由於黨的政策好,許多農民都過上了好日子,而李潤虎長期在部隊服役,遠在陝西農村的家中由於缺少勞力,生活中遇到不少困難。

  李潤虎此時面臨着一個十分重要的選擇:是退伍回家致富,還是繼續留在部隊工作?

  李潤虎經過反覆考慮,決定像雷鋒那樣,做一個無私的奉獻者。

  後來,師裏想解決李潤虎的家庭困難,決定讓他妻子隨軍,李潤虎卻堅決不同意。他說:“哪有志願兵家屬隨軍的,不能爲了我,壞了部隊的規矩。困難,總會克服的。”學習雷鋒的先進集體

  在美麗的小島鼓浪嶼上,有一個受人稱讚的學雷鋒先進集體,他就是駐守在鼓浪嶼上的南京軍區某守備團八連。

  八連官兵在鼓浪嶼執勤的時候,經常碰到海外遊客問路。他們意識到只有學些外語,才能更好地幫助這些外國遊客。

  於是,每週三、六下午,連隊就請外語學校老師來上課,幫助官兵學習常用的外語對話。經過刻苦學習,八連的官兵都掌握了一些常用的外語口語。

  一天,一排長成功路過八卦樓,看到兩個美國遊客正在焦急打着手勢,嘰哩哇啦地對周圍人講着甚麼。周圍人都聽不懂,只是疑惑地看着他們。

  成功急忙走上前去,用英語與這兩個美國人交談,才知道這兩個美國人和旅遊團走散了,現在要回悅華酒店。成功面帶微笑,用英語對他們說:“你們不要急,我送你們回去。”

  成功領着這兩個美國人走出彎曲交錯的小巷子,登上渡輪,一直把他們送到悅華酒店,這才與他們道別。

  這兩個美國遊客十分感激,連聲說:“沒想到中國軍人這麼可愛,這麼有文化素養!”

  八連的官兵,在業餘時間,主動學習鼓浪嶼的歷史、地理、風俗、民情知識。因此,他們向遊客介紹鼓浪嶼的情況時,簡直如數家珍。

  一次,士兵張勇在廈門博物館展覽廳維持秩序。他看見一位臺灣同胞駐足在一門英式大炮前,他就主動把大炮的來龍去脈對這位臺灣遊客講了一遍。後來,這位臺胞又對一幅圖畫很感興趣,張勇又向他介紹畫家的生平、作品創作年代等知識。這位臺胞聽後十分驚訝,忍不住稱讚說:“大陸軍人的知識面真寬。”

  在旅遊者面前,八連官兵還主動扶老幫殘,儘量讓每一位遊客都能暢快地遊覽鼓浪嶼。

  1986年6月的一天,由香港中旅集團、香港傷健協會組成的傷殘旅遊團一行30餘人來鼓浪嶼觀光。這是他們來大陸旅遊的最後一站。

  這些遊客有的雙目失明,有的行走不便,拉着柺杖,坐着輪椅。他們從輪渡上岸時,正在碼頭執勤的八連幾位士兵發現了,立即熱情地迎上去,他們推的推,扶的扶,背的背,幫助這些殘疾人遊覽風光。

  在日光巖下,坐在輪椅上的殘疾人十分惆悵地仰望着高高的日光巖,他們多麼希望自己能夠登上巖頂一飽眼福啊!可是,面對幾百級臺階,他們只能望而卻步。

  這時,八連官兵看出這些殘疾人的心思,他們就用雙臂抬起輪椅,一級一級地往巖頂上爬。

  坐在輪椅上的殘疾老人都流淚了。他們激動地說:“鼓浪嶼真美,解放軍真好!”“我們到過許多國家,見過很多軍人,像這麼好的軍人,我們還是第一次見到。”

  這些殘疾人離開鼓浪嶼時,都對八連的官兵依依不捨,他們說:“八連官兵給我們留下了比日光巖更美的印象。”

  其實,八連從上個世紀70年代開始,就組織學雷鋒小組,在輪渡碼頭邊的一棵大榕樹下設茶水站,向過往行人免費供應茶水。

  八連官兵在大榕樹下襬放好桌子和長條凳。桌子上擺着茶水桶,洗得乾乾淨淨的青花瓷杯,桌前還有一個半米見方的玻璃小鏡框,上面寫着“免費供應茶水”。長條凳則可以供行人坐下,邊休息邊喝茶。

  八連的茶水站很受歡迎。老人、婦女、孩子都紛紛圍上來,一桶茶水不到兩小時就喝完了。這時候,連長就會大聲喊道:“二排長,再燒兩桶來!”

  一個年過半百的印度尼西亞華僑,坐在八連茶水站旁,出神地注視着八連士兵熱情地給過路遊人送水。這位老人顯然是被感動了,他久久不肯離去,足足看了將近兩個小時。

  在市場經濟大潮的衝擊下,有些人開始懷疑雷鋒精神是否還有價值,八連爲此特地開展一場討論:“雷鋒精神到底有沒有過時?”

  經過熱烈的爭論,最後大家統一了認識,他們堅定地說:“雷鋒精神永遠不會過時!永放光芒!”

  許多初次來到鼓浪嶼的人,都要親熱地和八連的官兵們說上幾句話。他們早就聽說過鼓浪嶼上有個好八連,此時此刻,他們要表達對八連的崇敬之情。

  去過鼓浪嶼的許多遊客與當地的人民羣衆,都親切地稱讚八連爲“集體雷鋒”。

  官兵們很珍惜這個光榮稱號,他們決心把學習雷鋒的活動堅持得更好。雷鋒精神不斷髮揚光大

  1990年3月5日,江澤民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分別題詞,號召全國人民進一步向雷鋒學習。

  江澤民題詞:

  學習雷鋒同志,弘揚雷鋒精神。

  進入21世紀以後,人們並沒有忘記雷鋒,他們依舊在紀念雷鋒,依舊在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向雷鋒致敬。

  當年的學雷鋒積極分子,如今很多是社會上的志願者。

  47歲的王春豔,年輕時是學雷鋒標兵,如今是優秀的志願者。

  1979年,17歲的王春豔高中畢業,她在家等待分配。一天,鄰居李大娘的大女兒哭着跑下樓:“姐姐,我媽生病了,我和妹妹該怎麼辦呢?”王春豔不假思索地說:“快走,姐姐幫你上樓看看。”

  李大娘家的生活負擔很重,家裏全靠着李大娘一個人支撐,如今李大娘病倒了,這個家頓時陷入困境。

  從那天開始,王春豔主動向這個處在風雨之中的困難家庭伸出熱情的雙手。她成爲這個家的一員。

  李大娘身體不好,王春豔就經常幫助李大娘收拾家務,陪大娘看病,還熱情地給孩子輔導功課,很多次,孩子生病了,王春豔都細心地照顧他們,給予他們無私的關心與幫助。李大娘家也完完全全地把王春豔當作自己的親人看待。

  那一年,王春豔被街道辦事處授予“學雷鋒標兵”的光榮稱號。後來,王春豔一直熱心地幫助着李大娘一家,直到後來搬家。如今,已到中年的王春豔回想起當年的往事,感到十分自豪,她感慨地說:“幫助人之後,自己心中有份快樂。”2000年,王春豔下崗了,她陷入人生的低谷,但是,她的愛心並沒有在困境中遠去。

  王春豔在社區發現很多老人、殘疾人生活十分困難,她就主動騰出時間,上門照顧這些有困難的人,她還熱情地與他們談心,讓他們樂觀地面對人生的種種難題。

  後來,王春豔通過考試,成爲一名受人尊敬的社區工作人員,這份工作也讓她有了更多幫助別人的機會。

  王春豔在助人爲樂的過程中,開始逐步瞭解“志願者”這個羣體,她很喜歡這個以助人爲最高原則的好團體,就積極參加各種志願者活動,義務獻血、社區義工……

  多年從事志願者工作的許威說,志願者工作是以“學雷鋒”運動爲宏大背景的。46年前,隨着“學雷鋒”口號的提出,“對同志春天般溫暖”、“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爲人民服務中去”等崇高精神,與現在的志願者精神一脈相承。

  改革開放以來,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許多人開始更加有意識地追求人生的價值和意義。於是,他們積極加入志願者的行列,立志像雷鋒那樣助人爲樂,努力讓自己的生命變得崇高和偉大。

  據黑龍江省志願者協會統計,黑龍江省志願者人數已經從2003年的30萬發展到現在的90萬,此外,還有無數的民間志願者,志願者的隊伍在不斷壯大。

  志願服務無論在社會動員、社會責任、機構管理,還是在服務規模等方面,都已經遠遠超出當年學雷鋒活動的規模。許多志願者在談到雷鋒的時候,都表現出高度的敬仰之情,他們說:“人們永遠記住了雷鋒。雷鋒永遠不會離開我們。”

  著名女作家柯巖一直對雷鋒懷有崇高的敬意,她深情地說:“站在他的面前,你便會發自內心地感到,他就是比你完美,就是比你高大,在他年輕的生命裏,勞動人民的優秀品質就是那麼強烈,所以,人民愛他,永遠懷念他。”本書主要參考資料

  《雷鋒的故事》趙德勝編寫吉林大學出版社

  《共和國軍隊回眸》楊貴華陳傳剛主編軍事科學出版社

  《國史全鑑》本書編委會編團結出版社

  《共和國五十年珍貴檔案》中央檔案館編中國檔案出版社

  《軍徽在新世紀閃光》楊春長主編二十一世紀出版社

  《中國現代史資料選輯》彭明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中南海三代領導集體與共和國經濟實錄》王瑞璞主編中國經濟出版社

  《光輝的榜樣》本書編寫組中國文史出版社

  《雷鋒,英雄從這裏走出》楊春長主編二十一世紀出版社

  《學習雷鋒》丁一夏紅編寫學苑出版社

  《青年的榜樣》中國青年出版社編輯出版

  《共和國要事珍聞》鄭毅李冬梅李夢主編吉林文史出版社

  《雄師勁旅揚國威》楊春長主編二十一世紀出版社

  《學習雷鋒好榜樣》本社編上海人民出版社

目錄 下一章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