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社會都市 > 我家有個電視臺 > 第5章 單口喜劇

第5章 單口喜劇

目錄

既然《百家講壇》確定延後,唐辰就把目光集中在了脫口秀和新聞讀報上。

他先在新聞讀報上畫了個圈。

就節目形式而言,新聞讀報比較常規,不論前世還是這個世界,都有大量類似的節目,基本沒有火的可能。但從實際出發,這一類型的節目卻異常適合當前的海州電視臺。

首先,它的製作成本非常低,只要一面背景牆、一張桌子或沙發、一疊報紙、一名讀報人即新聞評論人,加上幕後團隊就可以,連新聞採編人員都可以省去。

其次,讀報類節目雖然很多,但這種節目有別於普通新聞欄目的客觀屬性,而帶有一定的主觀態度,只要形成固定的態度和風格,就相對容易吸引到特定粉絲,從而在市場中站穩腳跟。

最後,由於這類節目與生俱來的新聞屬性,其他同行的此類節目都做得比較嚴肅,即使評論也是一本正經的新聞腔,如果海州電視臺的讀報節目能夠更生活化一些,說不定也能異軍突起。

接下來是脫口秀。

脫口秀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8世紀的英格蘭地區,但在電視上發揚光大卻是在美國。據統計,美國有40%的電視節目屬於脫口秀類型,像《奧普拉脫口秀》、《艾倫秀》、《大衛深夜秀》等節目,收視率都很高。

其中《奧普拉脫口秀》甚至衍生出一個專有名詞——奧普拉效應:當奧普拉推薦一本書時,這本書登陸了美國十大暢銷書排行榜;當奧普拉提議立法保護兒童時,兩年後就有總統簽署了這項法案;當奧普拉因爲瘋牛病說不想再喫漢堡時,所有的牛肉商都緊張起來……

就營收來說,《奧普拉脫口秀》一年營收好幾億美元,以海州電視臺一千萬出頭的年營業額計算,需要努力一百多年才能達到這個節目一年的收入,想想真是恐怖。

在前世,國內的脫口秀節目影響力遠不如美國,而且形式上也與之截然不同。嚴格來說,國內的脫口秀節目都屬於單口喜劇,包括《一週立波秀》、《今晚80後脫口秀》、《金星脫口秀》、《暴走大事件》都屬於這一類型。

《今晚80後脫口秀》雖然標榜自己是國內唯一一檔歐美風格脫口秀,並且有歐美脫口秀常見的“單口小段+喜劇小品環節+名人訪談”結構,但其重點還是落在單人段子上。

唐辰準備製作的脫口秀節目,採用的正是國內這種單口喜劇類型。他打算以《一週立波秀》、《今晚80後脫口秀》和《金星脫口秀》爲藍本,把裏面的喜劇小品與嘉賓訪談等環節去掉,只保留單口小段這一形式,然後加入一些《暴走大事件》的網絡特質,使節目更接地氣。

他之所以把《一週立波秀》和《今晚80後脫口秀》進行簡化,並不是因爲討厭喜劇小品和嘉賓訪談等環節,而是因爲以海州電視臺的家底,他只能選擇這種相對簡單的節目形式。

在所有的脫口秀形式中,數單口小段成本最低,低到只要一個舞臺、一名主持就行,連談話嘉賓都能省掉,而且等節目具有一定知名度後,還可以向想看現場的觀衆賣門票。

當然,這個節目不可能一直靠單口小段打天下,等電視臺的財務狀況有了改善、節目的收視趨於穩定,他就會對節目進行改版,逐步把其他形式引入其中,使節目更加豐富,更不容易膩味。

除了成本低、收益大,唐辰選擇以脫口秀作爲電視臺突破口的原因還有兩個。

一是,這個世界的華國雖然談話類節目很多,但形態接近單口喜劇的幾乎沒有。海州電視臺推出脫口秀節目,起碼在形式上會令人耳目一新,說不定能在小範圍內火一把,即便火不了也不至於心疼。

前世很多綜藝節目一季的冠名費動輒上億,《今晚80後脫口秀》只要一千萬左右,由此可見這個節目正好符合他之前的設想:有一定吸引力,又不會太有吸引力。

二是,脫口秀節目的成功與否,主要取決於主持人的主持水平,以及有沒有一個好的內容創造團隊,也就是俗稱的段子手。

對於主持人的人選,他並不擔心找不到。找一個出類拔萃的脫口秀主持人或許很難,找一個及格線以上的卻應該不難,實在不行他還可以去找一個相聲演員。這些年相聲行業很不景氣,許多功底紮實的演員都面臨轉型的壓力,對他們來說,海州電視臺再小,也是一個難得的機會。

至於段子手,則是唐辰想做脫口秀節目的真正底氣所在。前世那麼多脫口秀節目,還有網絡上無數的笑料段子,隨便拿出一部分,就夠製作一兩季節目還綽綽有餘了。

想到這裏,他在“脫口秀”上面畫了一個大大的圈。

新節目的形式確定了,具體內容可以另行斟酌,當務之急便是要組建兩個強力並且穩定的團隊。

上午的時候,齊芳已經向他介紹了臺裏的所有同事。

除開劉峯一夥,以及幾個無故曠工,並且電話通知後仍沒有來報道的人,海州電視臺現有員工三十七人,其中主持人三名、實習主持兩名,其餘都是燈光、攝像、編導、採編、策劃以及營銷、行政人員。

藉着中午休息的機會,唐辰和這三十七名員工挨個進行了簡短的談話,發現他們雖然留在臺裏,但絕大多數都心不在焉,只有寥寥幾人對他有一定信心,相信電視臺會在他的管理下越來越好。

在幾個人當中,有三個人是唐父創業時期的元老。這三個人雖然身上掛着職務,但實際能力有限,而且暮氣沉沉,事事都想隨大流,因此之前沒有站出來阻止劉峯。他們的支持,與其說是對唐辰有信心,還不如說是害怕改變。

另外幾人年紀比較輕,屬於臺裏的“新生代”。之前在劉峯鬧事的時候,這幾個“新生代”要麼懼於劉峯的副臺長職務,自認爲人微言輕,不敢出頭;要麼由於自己利益受損,覺得有人鬧一鬧也好。

目錄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