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其它小說 > 三國:董卓逆子,貂蟬說我太壞了 > 第6章

第6章

目錄 下一章

第6章

原以爲音樂大師蔡邕是個懂風情的文藝中老年,沒想到一見面,竟是個古板無趣的老儒,張口就問四書五經。

或許蔡邕本身並不是這麼古板,而是故意爲難我?

行禮遞上請柬之後,董順坐在蔡邕下位,至此一切都正常。

但董順有個壞習慣,看到那些古板的老學究,就想要氣一氣。

蔡邕帶着審視的目光看着董順:“汝父有意讓你學文,不知你是否讀過《尚書》?”

果然,就如董卓所料,蔡老頭開始考校我,或許董卓已經暗示了明年讓我拜入蔡邕門下,蔡老頭纔有此問。

董順搖了搖頭,如實回答:“一句都沒讀過。”

蔡邕微微皺眉:“那《禮》《易》呢?”

“未曾讀過。”

蔡邕的臉色有些不好看:“詩三百呢?”

董順道:“讀過二三十首。”

蔡邕臉色稍稍好轉,二三十首也好啊,起碼你願意讀。

董順眉飛色舞:“詩經裏有很多男女情愛之詩,我們調戲良家女子時最愛引用,尤其是那首《關雎》,更是百讀不厭!”

蔡邕瞪圓了眼珠,原來你讀詩經是爲了調戲良家女子?專找情詩讀?這像話嗎!

蔡邕吹鬍子瞪眼:“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你倒好,思全邪!”

董順樂了,老頭還挺會吐槽。

叮,檢測到蔡邕暗罵你爲董家逆子,獲得200積分。

暗罵的分沒有明罵高,董順向蔡邕投去一個鼓勵的眼神,有話就罵出口,別藏在心裏啊!

蔡邕強忍不悅,繼續問道:“《春秋》你總讀過吧?”

對於漢朝來說,孔子所編的《春秋》不僅僅是一部史書和經書,更是社會意識與學術權威的體現,就連很多武將都愛讀《春秋》,比如關羽和李典等等。

所以蔡邕大膽猜測,董順是讀過春秋的。

事實證明,他的猜測過於大膽了。

“沒讀過。”董順昂首挺胸道。

蔡邕板着臉道:“你連孔聖人的書都不讀,如何治理天下?”

本以爲董卓讀書已經夠少了,沒想到董順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董順見老頭生氣,連忙道:“孔子的《論語》我還是讀過的。”

看在董卓的面子上,蔡邕決定給董順最後一次機會:“好,那你說說,《論語子罕》有云——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這句話如何理解?”

這個我熟啊,時間如同奔流的江河,不停地流逝。

董順清了清嗓子,正色答道:“這就是孔子的偉大之處了,逝就是逝世,孔子站在河岸上,逝世的敵人一個個順着河流飄下,真乃人間無敵也!”

說到這裏,董順臉上充滿了對孔子的景仰。

蔡邕只覺得眼前一黑,有些胸悶氣短!

他甚麼時候見過這樣誤解經典的?

本原以爲傳言不實,董卓當年能做到幷州牧,兒子再不濟,也不至於那般不堪。

但眼下,他終於萬分確定董順是個不學無術的敗類。

不讀經書的人他見多了,侮辱經典的還真少見......最讓他生氣的是,董順說沒有讀過五經時,臉上沒有半點羞愧,是理直氣壯的,甚至是趾高氣昂的!

不以爲恥,反以爲榮!

蔡邕被董家逆子氣得胸口發堵,一手指着董順,一手捂着胸口:“仲穎(董卓字)怎麼生出你這個逆子!”

叮,檢測到蔡邕大罵宿主爲董家逆子,獲得1000點積分。

董順非常滿意:好傢伙,雖然不是我董家的人,但前後加起來也給了1200積分,真不錯!

娶蔡文姬?有刷分香嗎?

不過董順沒有忘記父親的交代,問起蔡昭姬的事情:“蔡公,請問你家昭姬在家嗎?”

蔡邕頓時瞪圓了眼睛,甚麼?你這不學無術的紈絝還想禍害我的寶貝女兒?

但他終究不敢撕破臉皮,只推說“不在”。

董順面露惋惜和哀痛:“沒想到昭姬年紀輕輕,就已經不在了。”

蔡邕怒火攻心,咬着牙道:“是不在家!不是不在人世!來人,送客!”

董順心道,這老頭就是涵養太高了,明明心態崩了,卻不肯罵我第二句逆子。

你素質有待降低啊!像我老爹,大老粗一個,動不動就罵逆子,多好!

董順哼着歌回到相國府,發現父親和顏悅色,竟有些不適應。

這些年來,董卓看待董順一直是臭着一張臉,若不是親兒子,早已打死了,頭一回這樣和顏悅色,甚至有些欣慰。

董順心中一動:或許是因爲董卓已經知道了比武的結果。

俗話說居安思危,身爲大孝子,應該要讓父親擁有憂患意識才對,天天沉迷於傻樂,不是治國之道啊!

於是董順馬上就把剛剛去蔡府的經過交待得仔仔細細,一句話都沒漏。

董卓的笑容頓時凝固在臉上,一手抓住馬鞭,強忍着抽董順的衝動,怒罵道:“逆子!我千叮嚀萬囑咐,讓你對蔡翁謙恭有禮,你真是爛泥扶不上牆!”

叮,檢測到董卓大罵你爲逆子,獲得2000點積分。

舒服了,現在5000分,又可以愉快地抽獎了......

董卓口沫飛濺,抓馬鞭的手不停顫抖,罵了好一會兒才停,只覺得人生灰暗,生出這麼一個逆子。

我舔士族舔得那麼辛苦,你在這兒胡來?

“父親罵完了嗎?那孩兒可以說幾句了。”

董順清了清嗓子:“我這麼做,都是爲了父親你啊!”

說到這裏,董順苦口婆心,一副被冤枉的樣子。

董卓只覺得一口老血往腦門上衝:“爲了我?是怕我活太久,想提前把你老子給氣死嗎?”

董順笑了笑,道:“孩兒豈會不知道逝者如斯夫的意思?但蔡翁是士族,他考這個問題,絕不是表面上那麼簡單!他在第二層!”

“哼,花言巧語,你且細說。”董卓放下馬鞭冷哼道。

董順道:“滾滾長江東逝水,蔡翁用逝者如斯夫來隱喻流水的王朝,鐵打的士族!無論王朝如何變化,朝堂上終究是士族爲官,蔡翁這是亙古不變的真理啊!”

“有點道理。”董卓微微點頭,他正是因爲看穿了這一點,才討好士族的。

董順道:“蔡翁考我這句話,就是希望父親能更加重視士族,讓出部分權力。因爲父親的職位是相國,權力和三公重合了!”

你以爲不廢三公,是讓權給士族,士族卻嫌你這個相國把三公的權力分走了!

董卓臉色稍緩:“你既然明白這個道理,爲何又胡亂回答,引得蔡翁發怒呢?”

“因爲我在第三層。”

目錄 下一章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