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社會都市 > 百鬼入命 > 第1章

第1章

目錄

第1章

清明。每當這個節氣到來,人們心中總會浮現出掃墓、祭祖等傳統習俗。然而在我的記憶中,清明只是意味着假期的到來,與掃墓、祭祖無關。我們家掃墓的日子,總是在清明節之前。那時的大山深處,只有孤零零的墓地和隨風飄揚的招魂幡,它們在空曠的山野中顯得格外孤單。除此之外,便是一片寂靜和孤寂。

我跟隨父母祭拜爺爺後,總是忍不住心中的疑惑,向他們提出一連串的問題:爲甚麼我總要提前請假來掃墓?爲甚麼上次大姑說是我剋死了爺爺?

父母聽罷,臉色逐漸變得陰沉,我趕緊閉上嘴巴。母親轉頭和父親低語幾句,父親緊咬着牙關,似乎在沉思着甚麼。過了一會兒,他將我拉到面前,神色嚴肅地向我講述了一些家族的往事。

父親告訴我,我出生在清明那天的正午十二點,而那個時刻,正好是爺爺下葬的時間。

1995年二月,爺爺因癌症晚期住進了醫院。爲了照顧他,家裏的親戚們開始輪流分工,盡心盡力。父親回家後與母親商量,決定由他來負責照顧爺爺,而不讓母親踏入醫院。他們擔心醫院中的陰氣,或是那些迷信中所說的鬼差,會影響到未出生的孩子。

儘管當時社會已不再迷信,人們普遍相信科學,但在農村,許多人依舊保持着一些傳統觀念。他們認爲孕婦進入醫院是不吉利的,尤其是深夜時分,更不宜前往。因此,大多數人會避免讓孕婦在夜間去醫院。

母親並沒有過多反對,於是事情就這樣定了下來。從那時起,父親開始了他三點一線的生活--工廠、家、醫院。日復一日,父親的身形日漸消瘦,臉上的輪廓也變得憔悴。母親看在眼裏,卻不知如何勸慰。因爲她知道,親戚們在茶餘飯後的閒談中,對她有着諸多非議。

他們議論着,父親生病了,做媳婦的卻連看都不去看一眼。雖然不是親生父親,但對媳婦的疼愛卻是有目共睹。沒想到最後卻換來這樣的結果。那些話語,要多難聽就有多難聽,要多刺耳就有多刺耳。

在那段艱難的日子裏,母親心中也在盤算着白天去醫院看看父親。她知道,懷着孩子不能盡孝道,但至少應該去看看,否則於情於理都說不過去。母親自我安慰地認爲,白天去醫院應該不會有甚麼問題的。

就這樣,在離清明節只有八天的時候,母親決定瞞着父親去醫院探望爺爺。然而,也正是這個決定,讓事情變得複雜起來。

三月二十八日,清晨。母親瞞着父親,買了些水果,急匆匆地趕往醫院。那天,恰逢二姑和奶奶交班。母親剛趕到爺爺住的病房外,就看見二姑和奶奶正在和醫生談論爺爺的病情。她走上前去,和她們打了聲招呼,一些零散的話語也傳入了她的耳朵。

「媽,爸這病怎麼樣了?」母親輕聲問道。

奶奶示意母親安靜,然後輕聲回答:「還在和醫生說這病的事情。」

母親和奶奶都提起了精神,紛紛將耳朵靠近醫生,想要聽清楚醫生對爺爺病情的判斷。

「病人這病已經是癌症晚期了,你們也別指望能治好。現在最主要的是怎麼能讓病人活得長一些。剛纔我看過病人的狀況,最多能活兩個月......」醫生的話語沉重而無奈,讓在場的每一個人都感到了一種深深的無力感。

聽到醫生那沉重的宣告,奶奶的面色瞬間變得暗淡,她沒有多說甚麼,只是無力地埋怨着天意弄人,哀嘆自己的丈夫命運多舛,無法享受長壽。二姑輕輕地扶着奶奶坐在走廊的座椅上,而那位帶着眼鏡的醫生還在繼續解釋着病情。母親也上前,輕聲安慰了奶奶幾句,然後轉身緩緩走向病房。

雖然走廊的座椅離病房只有幾步之遙,但對母親來說,卻彷彿走過了漫長的幾個世紀。她的心中充滿了對父親的思念,回想起他那總是和藹可親的笑容,那樸實無華的身影。然而,她萬萬沒想到,父親的生命竟然只剩下短短兩個月。

在深深的思索中,母親不知不覺地走到了病房門口。突然,一聲古怪的叫聲劃破了沉寂,讓母親猛然回過神來。她看到全身插滿了管子的爺爺,正驚恐地望着她,嘴裏發出了那怪異的叫聲。

那是怎樣的一種叫聲啊!在母親聽來,就像是爺爺的喉嚨裏卡住了甚麼,喘不過氣來,又似乎有人在緊緊掐住他的脖子。

事情的發展越來越詭異。當母親被爺爺的怪叫嚇得臉色蒼白,正準備叫醫生時,更奇怪的現象發生了。病房裏的溫度開始驟然下降,儘管是初春時節,外面的陽光透過窗戶灑進屋內,本應是溫暖舒適的。然而,怪事發生後,病房內的溫度卻變得如寒冬一般。

陣陣寒風吹拂着母親,讓她感到極度不適。她心中一驚,注意到房間裏的窗戶緊閉,窗簾也未曾飄動,這風究竟是從何而來?

緊接着,母親開始聽到一種古怪的音樂聲,那是各種樂器合奏出的哀傷旋律,那聲音宛如村裏舉行喪事時的喪歌,令人不寒而慄。

母親的臉色更加蒼白,她感到一股莫名的恐懼從背後升起,那悲傷的音樂似乎就在她背後響起,越來越近。她下意識地微微轉身,用餘光瞥向後方,這一看,卻讓她驚恐得直接暈倒在地。

她看見一羣身穿白衣的人,臉色蒼白如紙,前面兩人手持哭喪棒,後面的人則拿着各種樂器。最爲驚心的,是最後四人抬着一副硃紅色的棺材。

母親停了下來,不再繼續講述。我疑惑地看着她,卻發現她的臉色依然煞白,彷彿即使是這麼多年後,再次回憶起那一幕,依然讓她感到毛骨悚然。

目錄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