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第6章
關海的直爽倒是讓秦東有些錯愕,畢竟兩人才認識不過幾分鐘,萍水相逢的素人而已,對方居然會提出借他東西,到底是真想幫忙還是別有所圖?
似乎是看出了秦東的顧忌,關海繼續道:“你也別多想,我的意思是說,如果真的是用來碾麥子的話,我真的借你,畢竟這樣效率會高不少,我也能更早的收到小麥,算是雙贏。”
看着關海誠摯的笑意,秦東也欣然同意,他也想早點把麥子都收了。
隨後,關海就安排最開始遇到秦東的那男人牽來一頭毛驢,一輛架子車,車上就載着一個渾圓的石碾。
秦東感激的連連道謝,甚至借條都沒寫直接就牽着毛驢離開了。
出了黑市,秦東又去供銷社買了一斤豬肉,還有糖果,油和麪等,亂七八糟花下來,身上也就剩三塊錢了。
不過這些物資也夠一家人喫很久了。
秦東並沒真的駕駛驢車回家,那樣太過招搖,萬一被柳灣村的人看到就不好了。
找了個沒人的地方,秦東心念一動,就牽着毛驢進入了空間。
這個發現讓秦東很驚喜,活物能進來,那意味着他也可以在這裏面養一些魚和雞鴨之類的生禽。
秦東將毛驢拴在了棗樹下面,清理出一片可以碾小麥的場地,隨後又割了一些小麥,便引導着毛驢繞着棗樹轉圈,這樣一來,身後的石碾就正常運作起來。
其實後世經常在農收季節看到農村的一些公路上曬着麥稈,就是借用過往的車輛碾壓後,麥子才能成功脫殼沉澱到最下面,都是一個道理。
幾次之後,毛驢已經能自動轉圈,這讓秦東很欣慰,這就意味着收小麥這件事,已經從手動變成了半自動,後面他只需要將小麥篩出來就行。
篩子家裏就有,雖然破舊,但也還能用。
退出空間後,秦東發現已經晌午了,這個時間正好是飯點,於是便加快腳步往家趕去。
到了家門口,秦東纔將買來的物資從空間中取了出來。
進入院子,秦燕在院中洗衣服,沒有洗衣粉,她用胰子,動作非常嫺熟。
秦喜奎則坐在炕頭髮呆,眉宇間始終擰成一團。
在看到秦東回來後,手裏還提着東西,秦燕張大着嘴巴,眼神滿是驚喜。
秦喜奎也很震驚,但明顯鬆了口氣,好在他擔心的並沒發生,兒子安全回來了。
“小燕,歇會,給你來了好喫的。”
秦東笑着招呼秦燕進屋,然後將東西放在炕上,只拿出了米和麪還有肉。
“我先做飯,咱中午喫油潑面,一人再加兩片肉。”
聽到油潑面,秦喜奎和秦燕都不自覺的嚥了咽口水,眼睛泛着亮光。
就在秦東轉身準備和麪的時候,秦喜奎還是沒忍住叫住了他。
“東兒,這是啥情況,怎麼突然弄回來這麼多東西?你哪來的錢和票?”
秦燕年紀小,可能並不清楚這些東西意味着甚麼,依然沉浸在糖果的喜悅中,甚至將撕開的糖果紙都精心疊起來。
但秦喜奎不一樣,他很清楚要得到這些東西可不僅僅需要錢,很多都得有專票才能買,而他們家不管是錢和票都沒有。
秦東早料到秦喜奎會有這麼一問,笑道:“我運氣好,在山裏掏松鼠窩的時候,發現了一顆老山參,去鎮裏賣了點錢。”
這是他提前編好的理由,儘管有些匪夷所思,但至少還有點可信度。
秦喜奎怔怔的看着秦東,問道:“你可不興騙我,雖然爸看到這些東西也很開心,但更擔心的是這些東西的來路,還有你。”
“放心吧爸,我說的都是真的。”秦東無奈的笑了笑。
“中午燒點面粥喝吧,雖然東西不少,但一頓麪條就要用不少面,咱省着點喫,能喫的時間長點。”
秦喜奎漸漸地放下了警惕,看着麪粉說道。
秦東知道老一輩人節儉,這是一種刻在骨子裏的習慣,更別提在這災荒年,有餘糧心裏才踏實。
“爸,今天就聽我的吧,弄頓油潑面,咱都敞開了喫一頓飽飯,我這裏還剩三塊錢,你拿着,趕明我再去山裏轉轉,再能發現野山參了,那不還能換點糧?”
“放心吧,以後絕不會讓你和妹妹再餓着。”
秦東耐心的勸說着。
秦喜奎還很糾結,看得出他是真的捨不得。
秦東見狀直接問秦燕:“小燕,你想吃麪條還是面粥啊。”
秦燕嘴裏含着糖,有些靦腆的笑了笑。
“我想吃麪條!”
“看吧,爸,少數服從多數,你就好好歇着,我做飯去了。”
秦喜奎看着一雙兒女,逐漸紅了眼眶,最後雖然沒說話,但也默認了秦東的意思。
一番忙碌後,秦東終於煮好了面,熱氣騰騰的麪條上撒一層幹辣椒麪,還有幾片五花肉,用熱油一潑,香氣瞬間瀰漫在整個窯洞內。
秦東給秦喜奎盛了滿滿一大碗,自己和小燕一人一小碗。
“好香啊......”
秦燕小心翼翼的捧着碗,深吸了口氣,臉上的笑容不斷。
秦喜奎吞嚥着口水,他已經好幾年沒吃過麪條了,還是夾肉的這種。
一頓飯沒人說話,風捲殘雲,實在是太香了,最後秦喜奎更是就着麪條把碗舔的乾乾淨淨。
喫完飯後,秦燕攬下洗碗的活,秦東則在家裏翻找着篩子,最後在抗下面的一個洞裏找到的。
篩子比想象中的還要破爛,很多地方都露出大洞,根本不能用。
“你找篩子幹甚麼?”
秦喜奎好奇的問道。
秦東笑道:“這不松鼠洞裏面的東西太雜了,我想用這玩意篩出糧食來,可惜了......”
“你去幫我砍幾個竹子,我給你編一個。”秦喜奎沒有多餘的話,直接說道。
秦東有些驚訝,在前身的記憶中,不記得父親有這手藝啊。
“爸現在廢了,也幫不上你甚麼大忙,但這點小事我還是可以的,我以前身體好的時候,經常跟着村裏的老木匠幹活,會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