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第1章
一九五七年,七月。
八達嶺長城腳下,小王村,王振華家。
低矮的茅草屋,土坯牆上糊着舊報紙,牀頭貼着人民日報,標題十分醒目。
“首都人民除四害戰鬥的一大勝利。”
“三天殲滅老鼠四十萬只。”
牀上的草蓆有幾個破洞,木頭做成的窗戶格子,窗戶紙上也有幾個洞。
土坯磚壘成的方桌,上面放着四碗紅薯粥。
看着眼前的一切,王振華有種恍如隔世的感覺。
他本是機械電氣工程師,正準備和朋友成立汽車廠。
沒想到剛辭職,就莫名其妙的穿越,穿越到1957年的華夏。
原主也叫王振華,祖籍中原省,早年爲了躲避兵災,跟隨父親來到小王村。
沒想到,父親安頓好原主之後就病死了。
接着,原主被養父母收養。
養父也在三年前病死,留下一家四口相依爲命。
兩個月前,家裏的糧食不夠喫,原主進山打野豬時遭遇山雨,得了一場大病。
爲了給原主治病,養母賣掉了家裏的糧食、鐵鍋、獵槍......
值錢的物件、能賣的物件,全部賣掉,已經家徒四壁。
但原主還是沒了。
......
“振華,你快喫雞蛋,快把身子養好。”
面黃肌瘦的婦女把唯一的雞蛋給王振華。
婦女穿着灰色大襟,就是釦子在身側的傳統衣袍,腹部打着兩個補丁。
她就是原主的養母董秋蘭。
對面坐着六歲的弟弟,五歲的妹妹,正可憐巴巴地看着雞蛋。
雖然流口水,他們卻不伸手向大哥討食。
王振華看着這一幕,剝開雞蛋殼,自己喫一半,剩下的一半遞給弟弟。
“振東,曉瑩,你們也喫。”
王振東急忙擺手,“我不喫,大哥你自己喫。”
弟弟穿着打滿補丁的麻衣,腳上是一雙草鞋。
妹妹王曉瑩舔舔嘴脣,“大哥,你快點好起來,咱們一起抓老鼠。”
現如今抓老鼠是全家唯一的生計。
1957年全民抓老鼠,除四害運動如火如荼。
抓到老鼠,剪掉尾巴,可以去村委會換錢,一條尾巴換二分錢。
王振華張嘴咬一口紅薯幹,馬上皺起眉頭。
鹹,硬,苦,澀,實在難以下嚥。
但這就是他們僅剩的主食。
而且量也不多,家裏只剩半箱紅薯幹。
“不行,這樣下去肯定不行,必須填飽自己和家人的肚子!”
已經穿越了半個多月,感受着家人對自己的愛護,王振華暗下決心。
前世,他是個孤兒,孑然一身奮鬥了一輩子。
雖然有女朋友,但女朋友是衝着錢來的。
從來沒有人如此掏心掏肺對他。
喫完飯,董秋蘭去玉米田裏除草。
弟弟拿着鏟子,妹妹拿着剪刀,一起出門去地裏抓老鼠。
鏟子和剪刀怎麼抓老鼠?
刨老鼠洞嗎?
不能說完全抓不到,估計抓不到幾隻。
“按照歷史的軌跡,馬上就是1958年的人民公社和三年災荒。”
“還有一年時間。”
“這裏離京城很近,我要在一年之內得到京城戶口,每個月纔會有定量的口糧。”
王振華靜下心,仔細思考賺錢的辦法。
家裏的紅薯幹最多再堅持三天,必須先解決口糧問題。
他想了又想,愣是想不到賺錢買糧食的辦法。
“好嘛,我這個年薪百萬的機械工程、電氣雙碩士,在這邊沒有用武之地嗎?”
王振華吐槽,仔細觀察現有的資源。
牆角有一堆木材,一把鏽跡斑斑的柴刀,一捆用麻繩捆紮的高粱杆。
門口放着一個木桶,木桶的上下部用鐵條箍着。
這時,身後傳來奇怪的聲音。
他猛回頭,兩隻大老鼠從紙箱旁邊逃跑,鑽進牆角的耗子洞。
家裏僅剩的紅薯幹就在紙箱子裏。
“你們真是畜生!”王振東盯着老鼠洞。
突然,他眼前一亮。
視線依次掃過紙箱,柴刀,木柴,木桶,箍木桶的鐵條,捆高粱杆的麻繩。
工科狗的大腦開始思考,一個捕鼠陷阱的設計圖漸漸出現在腦海。
抓老鼠,賣老鼠尾巴,買糧食。
“振華,你又發呆,到底有甚麼心事?”
董秋蘭憂心忡忡,兒子今的狀態很不好。
她在地裏沒心情幹活,特意從玉米地裏回來。
“娘,我要做陷阱抓老鼠。”
王振華說道,“我要十幾個小麥,一些透明膠水,老虎鉗子,你能借到嗎?”
董秋蘭一愣,這些東西怎麼抓老鼠?
“赤腳醫生家裏有膠水,你姥爺家有鉗子和小麥,我去借。”
她轉身離開家。
只要兒子的思想不滑坡,讓她做甚麼都行。
王振華繼續檢查屋子,總共發現七個老鼠洞。
挑一根最粗的木材,用柴刀截取一塊,切削成巴掌大的長方體。
這是陷阱的配重。
接着,他拎着柴刀走到木桶旁邊。
圓形的桶口,老舊的木板,看起來有些年頭。
他用柴刀切削桶口,準備切削一個五厘米左右的平面。
這時,弟弟妹妹回到家。
抓老鼠的人太多,他們去晚了,老鼠洞都被別人佔據。
兄妹倆蹲在大哥身邊,默默看大哥折騰木桶。
半個小時後,董秋蘭拿着膠水和老虎鉗子回到家。
“振華!”
她急忙抓住兒子的手,“你幹啥?咱家就這一個桶!”
“我做抓老鼠的機關,你信我一次。”
王振華從她手裏拿走老虎鉗,拆掉禁錮木桶的鐵條,用力把鐵條捋直。
接着,他又拆掉裝紅薯乾的紙箱。
參考桶口的大小,用柴刀把紙箱裁剪成“乒乓球拍”形狀。
再用鐵條貫穿球拍手柄,這是陷的蓋子。
董秋蘭又是一陣心疼,好好的紙箱子也被糟蹋了。
但她不制止兒子的胡鬧。
自從丈夫去世,長子就是家裏的頂樑柱,全家要靠長子養活。
王振華解開捆高粱杆的麻繩,把配重木塊捆綁在球拍下邊。
在上邊撒上十幾個小麥,用力鑲嵌在紙箱子裏,再用膠水粘住。
再用柴刀在木桶兩邊開兩個凹槽,把陷阱蓋子放上去。
蓋子覆蓋了大半個桶口。
整個陷阱就像蹺蹺板,利用的是槓桿原理。
桶口上那個五厘米長的平面,就是蹺蹺板的支點。
王振華切削配重木塊,一次又一次給木塊瘦身,直到蹺蹺板在木桶上保持平衡。
伸手輕按蹺蹺板的頭部,尾部輕鬆翹起來。
這是省力槓桿,力點到支點的距離足夠長。
鬆開手,木塊拉着蹺蹺板保持平衡。
伸手再按尾部,需要更大的力量才能翹起頭部。
因爲此刻是費力槓桿,力點到支點的距離足夠短。
王振華用麻繩和木柴做三角形框架,這是老鼠們通往陷阱的橋。
家人們看呆了,弟弟妹妹瞪大雙眼。
“振華,這是抓老鼠的陷阱?”
董秋蘭搖搖頭,喃喃自語,“你的陷阱能抓到老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