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第4章
“洛河倉放糧,出倉時登記的明明白白,放糧五萬石。”
“你運到了揚州,先不說一路消耗,光發給揚州災民的,就已經超過六萬石?”
“欺君之罪,李探花可知?”
趙平安能在朝堂中幾輪斬S之下,做到戶部尚書這個肥差,也非乏乏之輩。
做賬平賬,天下沒有比戶部更專業的。
區區作假賬冊,也敢在本官面前班門弄斧?
“五萬石出倉,賬上卻有六萬石發放給了災民?”
“不會吧?”
百官皆驚。
驚的不是李文浩做假賬。
哪怕前一刻李文浩說的一身正氣,也絲毫不影響衆臣懷疑他的賬本作假。
敢問朝中諸人,誰不是一身正氣?
做假賬的多的去了,賬冊這東西,和廁紙有甚麼區別?
驚的是作假都如此不上心,查都不用查,一眼就看出來!
“李探花兩袖清風,一心爲國爲民,肯定是沒有做假賬的!”
“可能清風體諒探花郎賑災辛苦,送來了一萬多石稻米吧?”
“胡說!糧食怎麼會被風颳來,一定是從袖子里長出來的......”
剛剛感覺自己被陰了的一幫朝臣,此刻再次覺得智商受到了侮辱。
差點被這小陰比給震驚到了!
看來還是個做貪官都不會,只能逞口舌之利的小兒!
“請陛下明察!”
一時間,趙平安等衆大臣心頭的鬱悶一掃而光,齊齊向文媚娘請命。
文媚娘高坐龍椅,俯視着李文浩。
“李卿,你可有話說?”
李文浩站在大殿之中,羣臣皆在他身邊一段距離,以示疏遠。
身前,唯有那一筐摻了沙子的米。
目光炯炯,絲毫不畏懼的迎向了文媚娘。
“陛下知我!”
李文浩又不是傻子,一聽文媚孃的語氣,便知道文媚娘沒有怪罪。
相反,李文浩把賬冊呈送上去以後,沒有做任何解釋,也想看看大夏女帝是不是傻子。
結果顯而易見。
胸大無腦這句古話是錯誤的!
大錯特錯!
“微臣不辱使命,何懼天下人毀謗?”
“請卿略說一二,以解諸公之惑。”
文媚娘一直清冷的臉上,驀然現出一絲不易察覺的笑意。
這一刻,她看朝臣,好似看着一羣蠢豬!
唯有李文浩與衆不同。
“簡單!”
李文浩將女帝那一縷笑意看的明明白白。
驚豔!
狠狠的驚豔!
李文浩要是有這樣的老婆,一定要天天讓她笑給他看!
可惜,直視文媚孃的機會,可遇而不可求。
“趙尚書,你剛纔說了,一斗米里有兩升沙子。”
“十升爲一斗,十鬥爲一石!”
“那麼,一萬石糧食裏,摻了沙子後,是多少石?五萬石糧食摻了沙子,又是多少石?”
“一萬石,摻了沙子變成一萬兩千石......”
“五萬石,摻了沙子後便是六萬石!”
趙平安喃喃自語。
這樣簡單的算術,他再怎麼睜着眼說瞎話,也不至於算錯。
“你......”
這小子竟然算到了這一步,趙平安無言以對!
“一升米里,摻了兩成的沙子。”
李文浩齜了齜牙,“喫起來,滋味可真不怎麼樣啊!”
“要不是餓的受不了,微臣在路上肯定喫不下去!”
“請陛下賞賜押運賑災糧食的將士!”
“請李卿將有功之人編成名錄,朕自有賞。”
文媚娘應允。
“順便,再提醒尚書大人一句。”
李文浩從框裏抓起一把米。
“微臣往米里摻的沙子,是洛河倉邊的洛河沙,不是石沙。”
“洛河沙顆粒小,質細密,泥土性重,故而微臣能一眼看出這筐糧食是來自揚州的賑災糧。”
“但,按微臣制定的放糧規則,一名成年男子,每日領米半升。”
“這一筐,少說也有五斗,兩名秀才不喫不喝,也得儲存五十天,才能存夠這一筐賑災糧,顯然這是不可能的!”
“請尚書大人嚴查,賑災糧是如何流出災區?何人倒賣,經何途徑?”
“若有必要,嚴刑拷打這二人!”
“大人,饒命啊!我們二人的的確確是揚州秀才,學籍登記在案,可以查證。這一筐賑災糧,是趙大人給我二人......”
“胡說!血口噴人!”
趙平安兩眼一黑,李文浩這小子太陰毒了!
一筐賑災糧,是如何出現在朝堂上的?
重要嗎?
一點都不重要!
一筐也就五斗左右,和五萬石摻了沙子的糧食比起來,微不足道。
若一開始便爭論糧食的來源,陛下必不會在意這等小事。
但此刻局面對於李文浩大爲有利。
放糧賑災,一心爲民的轉運使形象,已經樹立起來。
陛下也相信了李文浩。
再來議論賑災糧是如何流出災區的,哪怕是五斗也不行!
早就看出來的破綻,留到最後才用。
發揮出最大的作用!
“當然,微臣相信,尚書大人兩袖清風,一心爲國爲民,一定不會構陷忠良。”
“想必是這兩個災區來的秀才,在揚州搶了一百人的口糧,趕到京城來誣陷微臣?”
“也不知微臣是哪裏做的不好,得罪了二位?”
“李探花,莫要得寸進尺!”
趙平安差點一口老血噴出來。
這小子太損了!
高坐龍椅之上的文媚娘,差點笑出了聲。
好!
太好了!
對付老狐狸,光靠一身正氣,兩袖清風可不行!
世家高門,豪族望姓,那都是喫人不吐骨頭的!
你得比這些老狐狸更狡猾,更陰毒!
文媚娘好整以暇的看着大殿裏,李文浩三言兩語,把趙平安等大臣氣的漲紅了臉。
心裏樂開了花,十分滿意。
該怎麼獎勵這位探花郎?
“報!”
“十萬火急,揚州軍情!”
就在文媚娘思索之時,一隊金吾衛,帶着一名傳令兵,火急火急的來到大殿外。
“進!”
“講!”
文媚娘心中一驚。
揚州乃江南腹地,又不是邊疆,何來的軍情?
“報!”
“揚州各縣,饑民數十萬暴動,發生民變!”
傳令兵滿身泥污,顯然是從揚州馬不停蹄的趕來。
“民變!”
還是揚州!
本來窘迫無比的趙平安,一聽這話,頓時發現了救命的稻草。
他立馬一副悲痛欲絕的樣子,緊緊抓住了傳令兵的手臂。
“快說,情況如何,爲何民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