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懷從棺槨裏掙扎爬出來的時候已經明白,自己穿越了。雖然是皇家血脈,可自原身下葬後自己再無身份,又身無分文,在這亂世之中艱難求生。幸運的是,一老者待自己如親孫子,時常照拂,且等待一年系統就會開啓,一切都向好的方向發展。誰知老者竟是朱元璋,而自己真是朱元璋的皇太孫……
朱懷返回秦淮河畔的小宅院。
如今擁有了商籍身份,諸多商業之事便可放手去實施了。
早在數年前,朱懷便深入探究,一旦取得商籍後,應當從事何種營生。
他的書房內,早已堆滿了關於商業運營的手稿。
其中最令朱懷心動的,莫過於鹽業。
明朝初期沿襲元朝鹽業制度,普通百姓無法私自販賣食鹽。
欲售賣食鹽,必須通過官府獲取鹽引。
朱懷顯然不可能直接涉足終端零售,他既無足夠的資本在應天府租借店面,也無財力向朝廷購買鹽引或從鹽商處購得原鹽。
然而,不能從事終端銷售,並不意味着無法涉足鹽業生意。
當時朝廷對食鹽實行兩種政策,一是民制官收商運商銷的“開中法”,二是民制商收商賣的“綱法”。
換言之,朱懷完全有可能自行提煉食鹽,繼而將食鹽售予官府或是商人!
當時大明食鹽主要依賴海鹽提煉,礦鹽提煉之法民間尚未掌握。
衆多鹽礦被視作毒鹽山,百姓避之不及,而這些礦石資源卻是免費的,這對於朱懷而言,無疑是一筆無本萬利的買賣。
朱懷手中尚存些許餘銀,皆是平日裏替地主鋤草所得。
他首先用手中僅剩的二兩八錢白銀,前往長安街購置了一口大鐵鍋和若干滷水。